第374章 高官厚爵诱豺狼-《盖世悍卒》

  帝国的钢铁洪流以碾压之势粉碎了联军主力,但江辰深知,彻底消灭每一个散兵游勇、攻陷每一座负隅顽抗的城池,仍需耗费时日和兵力,甚至可能激起更强烈的困兽之斗。最高明的胜利,不仅在于战场上的歼灭,更在于不战而屈人之兵,从内部瓦解敌人的战斗意志。于是,在军事高压毫不放松的同时,另一场更加阴险、也更加高效的攻势——政治分化与劝降——全面展开。

  御营:攻心为上

  皇帝行营内,江辰对着巨大的军用地图,对张崮和随军的文官谋士下达指令:

  “传朕旨意:即刻印制《告反正将士书》,言明只惩首恶,胁从不问。凡弃暗投明者,依其功劳,赏银授田,既往不咎。若能献城、擒将、带路者,加倍封赏,赐予官身!”

  “命‘夜不收’精锐,携重金和空白告身(委任状),潜入各诸侯控制区域,重点接触那些与吴三桂、马殷、杨溥等首脑有隙、或处境边缘、或贪财惜命的将领、官员、士绅。”

  “对各城守军,围而不攻,或以火炮每日不定时零星轰击,施加压力。同时,用箭矢、风筝、甚至热气球,将劝降信和《帝国日报》(刊载华军连胜消息和优待政策)大量射入、抛入城中!”

  “告诉前线将士,打,要打得狠!但劝,要劝得勤!朕要让他们寝食难安,让他们互相猜忌,让他们从内部自己乱起来!”

  一套组合拳下来,帝国的军事压力和政治诱惑,如同两条交织的毒蛇,开始死死缠住那些已是惊弓之鸟的敌人。

  前线阵地的“攻心喇叭”

  华军围困某座由“楚王”马殷部将镇守的县城。攻势并未如狂风暴雨,而是以一种更令人窒息的方式进行。

  每日清晨、午后、黄昏,华军阵地上都会推出十几个巨大的铁皮喇叭筒,后面站着精心挑选的大嗓门士兵或有当地口音的投诚官员。

  “城里的弟兄们听着!你们已经被包围了!马殷老儿自己都坐船跑回老家了!把你们丢在这里等死!”

  “朝廷大军火炮的厉害,你们在武牢关还没见识够吗?何必为那抛下你们的王爷卖命?”

  “皇上仁德,只诛首恶!现在放下武器,走出城门,每人发三两银子路费,愿意回家的回家,愿意当兵的,通过考核还能加入帝国军,吃皇粮!”

  “要是能绑了你们那个姓钱的守将出来,赏银千两,官升三级!”

  “想想家里的老爹老娘,老婆孩子!你们死了,他们怎么办?!”

  这些喊话,用最直白、最粗俗、也最能打动底层士兵的语言,反复播放。同时,华军的炊事班故意在风向合适的时候,熬煮肉汤,让诱人的香味随风飘向城内。而城内的守军,却可能还在为了一点发霉的米粮而争吵。

  心理上的折磨,远胜于刀剑。

  诸侯内部的裂痕与猜忌

  华军的劝降策略,在联军残部及各个孤城中,迅速发酵,引发了致命的裂痕。

  在某座被围的府城,守将刘将军是“周王”旧部,还算忠心,但其副手赵都司却早已心怀异志,且与主将素有嫌隙。

  深夜,赵都司秘密接见了一位“夜不收”使者。使者没有多余废话,直接打开一个木箱,里面是白花花的银元和一张盖有兵部大印的委任状——承诺只要献城,保他一个帝国游击将军的实职。

  赵都司看着银元,又看看委任状,再想想城外华军那黑洞洞的炮口和城内日益紧张的粮草、低迷的士气,额头冷汗直冒,内心天人交战。

  使者冷冷地加了一把火:“刘将军的家人,已被我们‘请’到营中做客了。他是忠是奸,陛下自有圣断。赵将军,良禽择木而栖,现在可是你为自己,也为麾下弟兄们谋条生路的最好机会。机不可失啊……”

  同样的事情,在各地上演。华军精准地把握了人性弱点。贪财的,许以重金;惜命的,保证安全;渴求权力的,给予官职;有家眷顾虑的,或暗中保护,或“请”为人质(温和控制);与上司不和的,则煽风点火,许诺取而代之。

  猜忌链一旦形成,便再也无法遏制。

  “王爷,听说张将军昨晚秘密见了华军的人……”

  “大人,李校尉他们几个最近总聚在一起嘀嘀咕咕,怕是有了二心……”

  “粮草快没了,华军说只要开城,就有饭吃,王将军为什么还不答应?难道真想让我们都饿死吗?”

  流言蜚语如同毒雾般弥漫。上位者怀疑部下忠诚,部下怀疑上司要让自己当替死鬼。原本就脆弱的信任,顷刻间土崩瓦解。

  倒戈与雪崩

  很快,第一块骨牌倒下了。

  那位赵都司经过一夜煎熬,最终贪欲和恐惧压倒了对旧主的忠诚。他趁刘将军不备,突然发动兵变,将其擒获,然后打开城门,迎接华军入城。

  华军兵不血刃拿下一座坚城。赵都司果然被授予游击将军衔,赏银千两,风光无限。此事被《帝国日报》大肆渲染报道,成为了一个极具诱惑力的样板!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有了第一个,就有第二个、第三个……

  许多摇摆不定的军阀和守将,看到投降不仅能活命,还能有官做、有钱拿,而抵抗只有死路一条,纷纷放弃了不切实际的幻想。

  有的城池是守将直接率部投降;

  有的是城中士绅联合起来,绑了坚决抵抗的官员,开城纳降;

  更有甚者,一些被打散的联军溃兵,为了活命或赏银,主动带路,引导华军去清剿自己昔日同袍的藏身之地。

  诸侯阵营彻底分裂,雪崩般瓦解。所谓的联盟,成了一个天大的笑话。每个人都在为自己寻找后路,甚至不惜用旧主的人头来做投名状。

  困兽犹斗与最终清算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选择投降。仍有少数死硬分子,如楚王马殷、吴王杨溥等核心集团,退守最后的老巢,试图凭借最后的力量和复杂地形做困兽之斗。也有个别忠义之士,宁死不降,战至最后一兵一卒。

  对于前者,华军的回应是更加猛烈的炮火和毫不留情的歼灭。

  对于后者,江辰倒也给予了相当的尊重,下令若能俘获,可给予体面的结局。

  分化劝降的策略,极大地加速了帝国的统一进程,减少了无数不必要的伤亡。帝国的金元与官爵,化作了比炮弹更加致命的武器,彻底击垮了敌人最后的抵抗意志。中原大地的烽烟,正在以一种超乎预料的速度,迅速平息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