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烽火渐次熄灭,伪明朝廷的闹剧以一场仓皇的追捕狼狈收场。然而,在华朝版图的最西南角,云贵川的交界地带,层峦叠嶂的十万大山之中,最后一支成建制、且极具象征意义的抵抗力量,仍在负隅顽抗。
这不是伪明的残兵,也不是地方的豪强,而是世代镇守于此、拥有高度自治权的黔国公沐家及其统辖的土司兵马。沐家世代深受前朝优待,与皇室关系盘根错节,其当代家主沐天波,更是一位以忠义刚烈着称的悍将。北京陷落、弘光覆灭的消息传来,沐天波非但没有归降,反而在昆明歃血为盟,誓死效忠朱明,打出了“兴复皇明,驱逐逆华”的旗号,并利用其巨大的影响力,整合了周边众多大小土司的兵力,依托险峻地形,构建了一道坚固的西南屏障。
对于华朝而言,沐家及其代表的西南土司势力,是必须拔除的最后一颗钉子。这不仅关乎地理上的统一,更关乎政治上的象征意义——唯有让这面最顽固的“忠明”旗帜倒下,才能宣告旧时代的彻底终结。
负责西南战事的,是以稳健着称的定北侯徐锋。他在初步稳定北疆后,便被紧急调派南下,总督川滇黔军务。面对崇山峻岭和擅长山地作战的土司兵,徐锋没有急躁冒进,而是采取了稳扎稳打的策略:修筑道路,建立补给点,步步为营,逐步压缩沐家的活动空间,同时不断派遣使者,试图招降。
然而,沐天波意志极为坚定,斩杀来使,誓死不降。双方在崎岖的山岭间进行了长达数月的拉锯和小规模交锋,土司兵利用地利频繁袭扰,给华军造成了不少麻烦,但始终无法改变被缓慢蚕食、包围圈日益缩小的战略劣势。
最终,沐天波率领麾下最精锐的三万兵马,退守至天险怒江隘口。这里两山夹一江,地势极其险要,仅有一条狭窄的栈道可通过,真正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沐天波意图在此地与华军进行最后决战,哪怕战至最后一兵一卒。
消息传至北京,紫宸殿内的气氛并未显得多么紧张。江辰看着舆图上那个小小的隘口标记,目光平静。
“沐天波,也算是一条好汉,可惜不识时务。”他淡淡评价了一句,随即下令:“告诉徐锋,不必再拖延了。朕要在一个月内,看到沐家的旗帜落下。允许他动用一切必要手段,但……尽量少造杀孽,若肯投降,仍可保全其家族血脉。”
圣旨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送达前线。
徐锋接旨后,知道皇帝已失去耐心。他不再犹豫,决定发动总攻。但强攻怒江隘口,无疑将付出惨重代价。
“侯爷,硬攻栈道,伤亡太大,且未必能成功。”一名参军提议,“是否可用火炮……”
徐锋摇了摇头:“地势太过陡峭,火炮难以运抵有效射程,即便运到,仰射效果也差。”
他沉思良久,目光投向了险峻的山峦和奔腾的怒江,一个大胆的计划逐渐成形。
是夜,月黑风高。徐锋挑选了五百名最精锐、最擅长攀爬且水性好的士兵,组成敢死队。他们背负绳索、飞爪和短刃,在熟悉地形的当地向导带领下,如同猿猴一般,开始徒手攀爬隘口侧翼那处被认为“不可能翻越”的悬崖绝壁!
这是一场与死亡赛跑的奇袭。士兵们凭借着惊人的勇气和毅力,在黑暗中艰难攀爬,稍有不慎便是粉身碎骨。与此同时,徐锋命令主力部队在栈道入口处大举佯动,火光通明,战鼓擂响,做出强攻栈道的姿态,吸引了守军的全部注意力。
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敢死队成功攀上崖顶!他们如同神兵天降,突然出现在隘口守军的侧后方!
“杀!”敢死队队长一声怒吼,五百壮士如同猛虎下山,直扑守军主营!
混乱瞬间爆发!守军完全没料到敌人会从绝壁之上袭来,顿时阵脚大乱!敢死队士兵不顾生死,拼命砍杀,四处放火,制造最大的混乱。
“隘口已破!华军杀上来了!”的惊呼声和惨叫声在守军中蔓延,恐慌如同瘟疫般扩散。
就在此时,徐锋看准时机,下令主力部队发起真正的总攻!养精蓄锐已久的华军精锐,如同潮水般涌上栈道,里应外合,向混乱的守军发起了致命一击!
沐天波从睡梦中惊醒,得知侧翼被破,又见正面华军猛攻,已知大势已去。他悲愤长啸,披甲持刀,亲率家丁亲兵做最后的抵抗。
战斗异常惨烈,但结局已然注定。沐家军和土司兵虽然悍勇,但在绝对优势的华军和混乱的局势下,抵抗迅速被粉碎。栈道上、江岸边,到处是倒毙的尸体,鲜血染红了江水。
沐天波身被数创,犹自死战不退,最终被华军团团围住。
“沐天波!陛下惜你之才,此时投降,尚可保全宗祠!”徐锋在亲兵护卫下,高声劝降。
沐天波浑身浴血,以刀拄地,仰天大笑:“哈哈哈!沐家世受国恩,唯有死国,岂能事贼!前朝列为,皇帝!臣尽力了!”笑毕,横刀自刎,壮烈殉国。
主将战死,残存的抵抗彻底瓦解。华军最终占领了怒江隘口。
沐天波之死和怒江隘口的失陷,彻底击碎了西南抵抗力量的最后脊梁。各地土司闻讯,纷纷遣使至徐锋军前,表示归顺臣服。
捷报以最快的速度传遍天下,也送到了北京的紫宸殿。
江辰看着这份标志着最后一支抵抗力量被消灭的战报,久久无言。他走到那幅巨大的天下舆图前,拿起朱笔,在西南那片区域,缓缓地画上了一个代表完全控制的符号。
至此,从东北的林海雪原,到西南的崇山峻岭;从西北的戈壁大漠,到东南的万里海疆,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再无公开对抗华朝政权的军事力量。
全国,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
历时数年的征战,无数将士的血洒疆场,终于换来了这面玄底金龙旗,插遍寰宇。
消息公布,举国欢腾!北京城内,钟鼓齐鸣,百姓自发走上街头,欢呼雀跃,庆祝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与统一。军中更是欢声雷动,将士们为自己的功勋感到自豪。
紫宸殿内,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宴。文武百官,觥筹交错,喜气洋洋。张崮、李铁、徐锋、赵承海等功臣,备受赞誉。江辰亲自把盏,犒赏群臣。
“诸位爱卿!”江辰举杯,声音中带着欣慰与感慨,“天下初定,四海归一!此乃将士用命,文武同心之功!朕,敬诸位!饮胜!”
“陛下万岁!华朝万岁!”殿内响起山呼海啸般的回应。
然而,在这普天同庆的时刻,江辰的目光却越过欢庆的人群,投向了远方。他深知,“形式上的统一”仅仅是一个开始。北方的蛮族依旧虎视眈眈,南方广袤的土地需要消化治理,新政的推行困难重重,庞大的军队需要安置和转型,百废待兴的国家需要重建……
统一,不是终点,而是另一段更加艰巨征程的起点。真正的挑战, 现在才刚刚拉开序幕。
但无论如何,一个旧时代彻底落幕了。一个全新的、统一的华朝,终于屹立在了世界的东方。它的未来,是走向辉煌的盛世,还是陷入新的轮回?所有的答案,都等待着时间去书写。
而此刻,紫禁城的夜空,被庆祝的焰火照亮,仿佛预示着一段充满希望与挑战的新纪元,已然开启。
这不是伪明的残兵,也不是地方的豪强,而是世代镇守于此、拥有高度自治权的黔国公沐家及其统辖的土司兵马。沐家世代深受前朝优待,与皇室关系盘根错节,其当代家主沐天波,更是一位以忠义刚烈着称的悍将。北京陷落、弘光覆灭的消息传来,沐天波非但没有归降,反而在昆明歃血为盟,誓死效忠朱明,打出了“兴复皇明,驱逐逆华”的旗号,并利用其巨大的影响力,整合了周边众多大小土司的兵力,依托险峻地形,构建了一道坚固的西南屏障。
对于华朝而言,沐家及其代表的西南土司势力,是必须拔除的最后一颗钉子。这不仅关乎地理上的统一,更关乎政治上的象征意义——唯有让这面最顽固的“忠明”旗帜倒下,才能宣告旧时代的彻底终结。
负责西南战事的,是以稳健着称的定北侯徐锋。他在初步稳定北疆后,便被紧急调派南下,总督川滇黔军务。面对崇山峻岭和擅长山地作战的土司兵,徐锋没有急躁冒进,而是采取了稳扎稳打的策略:修筑道路,建立补给点,步步为营,逐步压缩沐家的活动空间,同时不断派遣使者,试图招降。
然而,沐天波意志极为坚定,斩杀来使,誓死不降。双方在崎岖的山岭间进行了长达数月的拉锯和小规模交锋,土司兵利用地利频繁袭扰,给华军造成了不少麻烦,但始终无法改变被缓慢蚕食、包围圈日益缩小的战略劣势。
最终,沐天波率领麾下最精锐的三万兵马,退守至天险怒江隘口。这里两山夹一江,地势极其险要,仅有一条狭窄的栈道可通过,真正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沐天波意图在此地与华军进行最后决战,哪怕战至最后一兵一卒。
消息传至北京,紫宸殿内的气氛并未显得多么紧张。江辰看着舆图上那个小小的隘口标记,目光平静。
“沐天波,也算是一条好汉,可惜不识时务。”他淡淡评价了一句,随即下令:“告诉徐锋,不必再拖延了。朕要在一个月内,看到沐家的旗帜落下。允许他动用一切必要手段,但……尽量少造杀孽,若肯投降,仍可保全其家族血脉。”
圣旨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送达前线。
徐锋接旨后,知道皇帝已失去耐心。他不再犹豫,决定发动总攻。但强攻怒江隘口,无疑将付出惨重代价。
“侯爷,硬攻栈道,伤亡太大,且未必能成功。”一名参军提议,“是否可用火炮……”
徐锋摇了摇头:“地势太过陡峭,火炮难以运抵有效射程,即便运到,仰射效果也差。”
他沉思良久,目光投向了险峻的山峦和奔腾的怒江,一个大胆的计划逐渐成形。
是夜,月黑风高。徐锋挑选了五百名最精锐、最擅长攀爬且水性好的士兵,组成敢死队。他们背负绳索、飞爪和短刃,在熟悉地形的当地向导带领下,如同猿猴一般,开始徒手攀爬隘口侧翼那处被认为“不可能翻越”的悬崖绝壁!
这是一场与死亡赛跑的奇袭。士兵们凭借着惊人的勇气和毅力,在黑暗中艰难攀爬,稍有不慎便是粉身碎骨。与此同时,徐锋命令主力部队在栈道入口处大举佯动,火光通明,战鼓擂响,做出强攻栈道的姿态,吸引了守军的全部注意力。
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敢死队成功攀上崖顶!他们如同神兵天降,突然出现在隘口守军的侧后方!
“杀!”敢死队队长一声怒吼,五百壮士如同猛虎下山,直扑守军主营!
混乱瞬间爆发!守军完全没料到敌人会从绝壁之上袭来,顿时阵脚大乱!敢死队士兵不顾生死,拼命砍杀,四处放火,制造最大的混乱。
“隘口已破!华军杀上来了!”的惊呼声和惨叫声在守军中蔓延,恐慌如同瘟疫般扩散。
就在此时,徐锋看准时机,下令主力部队发起真正的总攻!养精蓄锐已久的华军精锐,如同潮水般涌上栈道,里应外合,向混乱的守军发起了致命一击!
沐天波从睡梦中惊醒,得知侧翼被破,又见正面华军猛攻,已知大势已去。他悲愤长啸,披甲持刀,亲率家丁亲兵做最后的抵抗。
战斗异常惨烈,但结局已然注定。沐家军和土司兵虽然悍勇,但在绝对优势的华军和混乱的局势下,抵抗迅速被粉碎。栈道上、江岸边,到处是倒毙的尸体,鲜血染红了江水。
沐天波身被数创,犹自死战不退,最终被华军团团围住。
“沐天波!陛下惜你之才,此时投降,尚可保全宗祠!”徐锋在亲兵护卫下,高声劝降。
沐天波浑身浴血,以刀拄地,仰天大笑:“哈哈哈!沐家世受国恩,唯有死国,岂能事贼!前朝列为,皇帝!臣尽力了!”笑毕,横刀自刎,壮烈殉国。
主将战死,残存的抵抗彻底瓦解。华军最终占领了怒江隘口。
沐天波之死和怒江隘口的失陷,彻底击碎了西南抵抗力量的最后脊梁。各地土司闻讯,纷纷遣使至徐锋军前,表示归顺臣服。
捷报以最快的速度传遍天下,也送到了北京的紫宸殿。
江辰看着这份标志着最后一支抵抗力量被消灭的战报,久久无言。他走到那幅巨大的天下舆图前,拿起朱笔,在西南那片区域,缓缓地画上了一个代表完全控制的符号。
至此,从东北的林海雪原,到西南的崇山峻岭;从西北的戈壁大漠,到东南的万里海疆,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再无公开对抗华朝政权的军事力量。
全国,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
历时数年的征战,无数将士的血洒疆场,终于换来了这面玄底金龙旗,插遍寰宇。
消息公布,举国欢腾!北京城内,钟鼓齐鸣,百姓自发走上街头,欢呼雀跃,庆祝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与统一。军中更是欢声雷动,将士们为自己的功勋感到自豪。
紫宸殿内,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宴。文武百官,觥筹交错,喜气洋洋。张崮、李铁、徐锋、赵承海等功臣,备受赞誉。江辰亲自把盏,犒赏群臣。
“诸位爱卿!”江辰举杯,声音中带着欣慰与感慨,“天下初定,四海归一!此乃将士用命,文武同心之功!朕,敬诸位!饮胜!”
“陛下万岁!华朝万岁!”殿内响起山呼海啸般的回应。
然而,在这普天同庆的时刻,江辰的目光却越过欢庆的人群,投向了远方。他深知,“形式上的统一”仅仅是一个开始。北方的蛮族依旧虎视眈眈,南方广袤的土地需要消化治理,新政的推行困难重重,庞大的军队需要安置和转型,百废待兴的国家需要重建……
统一,不是终点,而是另一段更加艰巨征程的起点。真正的挑战, 现在才刚刚拉开序幕。
但无论如何,一个旧时代彻底落幕了。一个全新的、统一的华朝,终于屹立在了世界的东方。它的未来,是走向辉煌的盛世,还是陷入新的轮回?所有的答案,都等待着时间去书写。
而此刻,紫禁城的夜空,被庆祝的焰火照亮,仿佛预示着一段充满希望与挑战的新纪元,已然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