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黑水县在江辰的强腕治理下,艰难地平衡着发展、维稳与渗透的多重奏时,一场规模空前的自然浩劫,如同蓄势已久的洪荒巨兽,猛然蹿起,狠狠撕咬在了这个古老帝国最脆弱的中枢——中原腹地。
去岁冬雪稀少,今春滴雨未降。起初,人们还怀揣着对老天的敬畏和一丝侥幸,盼着一场及时雨。然而,天空始终是那种令人绝望的、毫无杂质的湛蓝,太阳一日毒过一日,如同巨大的熔炉,无情地炙烤着大地。
麦苗刚刚抽穗,便萎蔫发黄,最终在田地里成片成片地枯死,点火即燃。河流水位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下降,露出干裂的、布满死鱼烂虾的河床,最终彻底断流。水井一眼眼见底,打上来的尽是浑浊的泥浆。大地龟裂出口子,能塞进孩童的拳头。
赤地千里,颗粒无收!
灾难并非突然降临,而是一寸寸、一天天地,用绝望窒息着每一个渴望生存的灵魂。
在中原一个名叫“洼里堡”的普通村庄,老农赵老栓蹲在自家地头,那双布满老茧、皲裂如树皮的手,颤抖着抓起一把干枯得一捏就成粉末的黄土,浑浊的老泪顺着深刻如刀刻的皱纹滚落,滴在滚烫的土地上,瞬间消失无踪。
“完了…全完了…”他喃喃自语,声音嘶哑得如同破旧的风箱,“老天爷…这是不给我们活路了啊…”
他的身后,是面黄肌瘦、眼神空洞的儿媳和两个饿得嗷嗷直哭的孙儿。家里最后的存粮,那点掺着麸皮和野菜的糊糊,昨天就已经见底了。
类似的绝望,在中原大地上无数个村庄里同时上演。祈求龙王的仪式搞了一次又一次,巫婆神汉跳了一场又一场,香烧了无数,头磕了无数,换来的依旧是万里无云的酷烈晴空。
希望,如同田地里的禾苗,被彻底烤焦、碾碎。
人们开始还能变卖家中不值钱的物件,换取一点点高价粮。但当所有东西卖光后,便只剩下一条路——逃荒。
起初是三三两两,然后是成群结队。破败的官道上,很快就挤满了扶老携幼、面如死灰的流民队伍。他们如同灰色的潮水,漫无目的地向前涌动,只凭着求生的本能,向着任何可能有一线生机的地方挪动。
“娘…我饿…”一个瘦小的女孩趴在母亲背上,气若游丝。 “乖,再忍忍,到了前面…到了前面就有吃的了…”母亲的声音虚弱而麻木,她自己也不知道前面是哪里。
路边开始出现倒毙的尸体,无人掩埋,很快被野狗和乌鸦啃噬得面目全非。易子而食的惨剧,不再是书上的记载,而是真实地、在绝望的角落里无声上演。人世间最基础的伦理道德,在极致的饥饿面前,脆弱得不堪一击。
朝廷的救济呢?自然是有的。
告急的文书雪片般飞向京城。一开始,朝廷还能拨下一些粮饷,但经过层层的盘剥克扣,到了地方州县,早已十不存一。那一点点霉变的陈米,对于百万灾民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
更多的,是借此机会大发国难财的贪官污吏和豪强士绅。他们勾结在一起,一边拼命压低收购农民最后一点田产屋舍的价格,一边拼命抬高粮价,甚至将朝廷拨下的救济粮也偷偷运进自家的粮仓,等待价格炒到最高点时再抛出。
“赈灾?哼,那些泥腿子饿死几个有什么打紧?正好空出地来!”某州府的粮商在家中宴饮时,醉醺醺地对同桌人笑道,“这灾年,正是咱们发财的好时候!来,喝酒喝酒!”
朱门之内,依旧是酒肉奢靡,丝竹管弦。高墙之外,已是饿殍遍野,人间地狱。
朝廷并非完全无动于衷,但效率低下、腐败横行、并且还要优先保障京城和边境军队的供应。等到那迟缓而有限的救济终于磨磨蹭蹭地到来时,往往只能看到遍地新坟和空无一人的村庄。
怨气,如同地下奔涌的岩浆,在不断积累、升温。
流民们不再只是麻木地等死。当发现祈求无用、朝廷靠不住时,绝望化作了滔天的怒火。
“狗官!他们根本不管我们死活!” “粮仓里堆满了粮食!宁愿烂掉也不给我们吃!” “反正都是死!跟他们拼了!”
小规模的骚乱开始爆发。流民们冲击当地的官仓和富户宅院,虽然大多被早有准备的官兵和豪强家丁血腥镇压下去,但仇恨的种子已经播下,并且迅速蔓延。
整个中原,乃至更广阔的区域,都陷入了一种可怕的躁动和混乱之中。百万流民,就是百万个移动的火药桶,随时可能将这片土地炸得粉碎。
而这股绝望的洪流,其涌动方向,在经过初期的混乱和无序后,开始隐隐约约地,向着一个地方汇聚——北方,那个传说中没有饥荒、没有瘟疫、没有贪官污吏的“世外桃源”,那个拥有“天降神人”江辰的黑水县。
尽管边界封锁依旧严厉,尽管知道靠近可能有生命危险,但在彻底的绝望面前,那一点点微弱的希望之光,也足以让人飞蛾扑火般涌去。
中原大旱的消息,通过各种渠道,也早已传到了黑水县。江辰站在城头,向南眺望,仿佛能听到那百万饥民绝望的哭泣和愤怒的呐喊,能感受到那足以颠覆一切的可怕力量正在逼近。
他的境内刚刚稳定,资源依旧紧张。但这股浩荡的流民潮,既是空前巨大的压力,也是……空前巨大的机遇。是拒之门外,独善其身?还是冒险打开一条缝隙,引水灌溉?
无数双饥饿而绝望的眼睛,正穿透千山万水,望向北方。他们的命运,连同黑水县的未来,都悬于江辰的一念之间。一场因天灾而起,却因人祸而加剧的风暴,正以不可阻挡之势,扑向刚刚经历内部震荡的黑水县。
去岁冬雪稀少,今春滴雨未降。起初,人们还怀揣着对老天的敬畏和一丝侥幸,盼着一场及时雨。然而,天空始终是那种令人绝望的、毫无杂质的湛蓝,太阳一日毒过一日,如同巨大的熔炉,无情地炙烤着大地。
麦苗刚刚抽穗,便萎蔫发黄,最终在田地里成片成片地枯死,点火即燃。河流水位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下降,露出干裂的、布满死鱼烂虾的河床,最终彻底断流。水井一眼眼见底,打上来的尽是浑浊的泥浆。大地龟裂出口子,能塞进孩童的拳头。
赤地千里,颗粒无收!
灾难并非突然降临,而是一寸寸、一天天地,用绝望窒息着每一个渴望生存的灵魂。
在中原一个名叫“洼里堡”的普通村庄,老农赵老栓蹲在自家地头,那双布满老茧、皲裂如树皮的手,颤抖着抓起一把干枯得一捏就成粉末的黄土,浑浊的老泪顺着深刻如刀刻的皱纹滚落,滴在滚烫的土地上,瞬间消失无踪。
“完了…全完了…”他喃喃自语,声音嘶哑得如同破旧的风箱,“老天爷…这是不给我们活路了啊…”
他的身后,是面黄肌瘦、眼神空洞的儿媳和两个饿得嗷嗷直哭的孙儿。家里最后的存粮,那点掺着麸皮和野菜的糊糊,昨天就已经见底了。
类似的绝望,在中原大地上无数个村庄里同时上演。祈求龙王的仪式搞了一次又一次,巫婆神汉跳了一场又一场,香烧了无数,头磕了无数,换来的依旧是万里无云的酷烈晴空。
希望,如同田地里的禾苗,被彻底烤焦、碾碎。
人们开始还能变卖家中不值钱的物件,换取一点点高价粮。但当所有东西卖光后,便只剩下一条路——逃荒。
起初是三三两两,然后是成群结队。破败的官道上,很快就挤满了扶老携幼、面如死灰的流民队伍。他们如同灰色的潮水,漫无目的地向前涌动,只凭着求生的本能,向着任何可能有一线生机的地方挪动。
“娘…我饿…”一个瘦小的女孩趴在母亲背上,气若游丝。 “乖,再忍忍,到了前面…到了前面就有吃的了…”母亲的声音虚弱而麻木,她自己也不知道前面是哪里。
路边开始出现倒毙的尸体,无人掩埋,很快被野狗和乌鸦啃噬得面目全非。易子而食的惨剧,不再是书上的记载,而是真实地、在绝望的角落里无声上演。人世间最基础的伦理道德,在极致的饥饿面前,脆弱得不堪一击。
朝廷的救济呢?自然是有的。
告急的文书雪片般飞向京城。一开始,朝廷还能拨下一些粮饷,但经过层层的盘剥克扣,到了地方州县,早已十不存一。那一点点霉变的陈米,对于百万灾民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
更多的,是借此机会大发国难财的贪官污吏和豪强士绅。他们勾结在一起,一边拼命压低收购农民最后一点田产屋舍的价格,一边拼命抬高粮价,甚至将朝廷拨下的救济粮也偷偷运进自家的粮仓,等待价格炒到最高点时再抛出。
“赈灾?哼,那些泥腿子饿死几个有什么打紧?正好空出地来!”某州府的粮商在家中宴饮时,醉醺醺地对同桌人笑道,“这灾年,正是咱们发财的好时候!来,喝酒喝酒!”
朱门之内,依旧是酒肉奢靡,丝竹管弦。高墙之外,已是饿殍遍野,人间地狱。
朝廷并非完全无动于衷,但效率低下、腐败横行、并且还要优先保障京城和边境军队的供应。等到那迟缓而有限的救济终于磨磨蹭蹭地到来时,往往只能看到遍地新坟和空无一人的村庄。
怨气,如同地下奔涌的岩浆,在不断积累、升温。
流民们不再只是麻木地等死。当发现祈求无用、朝廷靠不住时,绝望化作了滔天的怒火。
“狗官!他们根本不管我们死活!” “粮仓里堆满了粮食!宁愿烂掉也不给我们吃!” “反正都是死!跟他们拼了!”
小规模的骚乱开始爆发。流民们冲击当地的官仓和富户宅院,虽然大多被早有准备的官兵和豪强家丁血腥镇压下去,但仇恨的种子已经播下,并且迅速蔓延。
整个中原,乃至更广阔的区域,都陷入了一种可怕的躁动和混乱之中。百万流民,就是百万个移动的火药桶,随时可能将这片土地炸得粉碎。
而这股绝望的洪流,其涌动方向,在经过初期的混乱和无序后,开始隐隐约约地,向着一个地方汇聚——北方,那个传说中没有饥荒、没有瘟疫、没有贪官污吏的“世外桃源”,那个拥有“天降神人”江辰的黑水县。
尽管边界封锁依旧严厉,尽管知道靠近可能有生命危险,但在彻底的绝望面前,那一点点微弱的希望之光,也足以让人飞蛾扑火般涌去。
中原大旱的消息,通过各种渠道,也早已传到了黑水县。江辰站在城头,向南眺望,仿佛能听到那百万饥民绝望的哭泣和愤怒的呐喊,能感受到那足以颠覆一切的可怕力量正在逼近。
他的境内刚刚稳定,资源依旧紧张。但这股浩荡的流民潮,既是空前巨大的压力,也是……空前巨大的机遇。是拒之门外,独善其身?还是冒险打开一条缝隙,引水灌溉?
无数双饥饿而绝望的眼睛,正穿透千山万水,望向北方。他们的命运,连同黑水县的未来,都悬于江辰的一念之间。一场因天灾而起,却因人祸而加剧的风暴,正以不可阻挡之势,扑向刚刚经历内部震荡的黑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