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仁心仁术-《盖世悍卒》

  经济上的惊涛骇浪与思想上的强力管控之后,江辰的目光投向了另一个关乎根基、却常被乱世忽略的领域——医疗。连年的征战、高强度的训练、以及不断涌入的人口,使得黑水县原有的医疗资源捉襟见肘,不堪重负。军中的伤兵往往因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而落下终身残疾甚至死亡;民间疫病偶发,便可能酿成惨剧。士卒们可以无畏死亡,却无法不恐惧伤病的折磨;百姓们可以忍受贫苦,却难以承受亲人的病痛。

  一支强大的军队,一个稳定的政权,不仅需要锋利的刀剑和充足的粮饷,更需要一道坚实的生命屏障。江辰决心打造这道屏障。

  一、扩建体系:从军用到民用的延伸

  首先是以军队需求为核心,大规模扩建医疗设施。

  原有的伤兵营被升格、扩建成三座大型“野战医院”,分别位于主力部队驻屯地附近。医院不再仅仅是包扎伤口的地方,而是按照江辰的指示,划分出了清洁区、诊疗区、手术区、重伤监护区和传染病隔离区。虽然条件依旧简陋,但已初具现代医院分科诊疗和感染控制的雏形。

  更重要的是,江辰力排众议,投入重金,在黑水县城内兴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总军医院”。这座医院不仅接收重伤员,还设立了内科、骨科、甚至尝试性的“病理解剖研究室”(在当时堪称惊世骇俗)。其建筑采用更好的通风设计,大量使用石灰消毒,并试图引入清洁水源。

  与此同时,医疗资源开始尝试性向民间倾斜。在县城和各大集镇,依托原有的少量官医和民间郎中的基础,设立了十余所“官立医馆”。这些医馆以低于市场的价格为民众提供诊疗,并对军属实行费用减免。虽然无法覆盖所有需求,却标志着官府开始承担起公共医疗的责任。

  二、培养人才:开创性的医护培训

  硬件易建,软件难求。最大的瓶颈在于医护人员极度短缺。原有的郎中数量稀少,且知识体系陈旧,多固守秘方,难以满足大规模、标准化的医疗需求。

  江辰再次展现了他超越时代的魄力。他下令成立“黑水医学堂”,这或许是这个时代第一所官方主办的、系统培养医护人员的机构。

  生源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军中略有文化、对医术感兴趣的士卒;二是流民中曾接触过医药知识的青年;三是少量被优厚待遇和“官身”吸引而来的民间年轻郎中。

  医学堂的教材由江辰亲自指导编写。他无法直接传授现代医学理论,但却强行推行了几项颠覆性的原则:

  其一,强调清洁消毒。 江辰深知“微生物”的可怕,他强行要求所有学员必须严格遵守洗手、器械煮沸、伤口清洗(使用烧开后的盐水或低度酒精)等程序。他将“消毒防腐”提升到了与“用药”同等甚至更高的地位。 其二,推广外伤处理新法。他亲自示范如何清创、缝合伤口(使用弯针和羊肠线)、以及骨折固定术。这些看似简单的方法,却能极大降低感染率和致残率。 其三,基础解剖知识。他顶住巨大的伦理压力,要求学员必须了解人体基本骨骼、肌肉结构,甚至通过动物解剖来练习。这对传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观念造成了巨大冲击,但也为更精准的外科处理奠定了基础。 其四,标准化与共享。要求所有诊疗案例、药方效果必须详细记录、汇总分析,寻找更有效的方案,打破知识壁垒。

  培训是艰苦甚至危险的。许多学员最初对“消毒”不屑一顾,对解剖充满恐惧。但在严苛的纪律和江辰的坚持下,一批批掌握了基础外伤处理、懂得消毒重要性、具备初步护理知识的“医士”和“护士”被培养出来,源源不断地补充到医院和医馆中。

  三、药物与研发:竭力保障

  药材供应是另一大难题。江辰下令设立“官药局”,统一采购、储备、炮制常用药材,并尝试建立自己的药材种植园。同时,他凭借记忆,指导工匠提纯酒精用于消毒,尝试制备简单的消炎药膏(如用硫磺、石灰等)。虽然效果有限,但已是这个时代难得的进步。

  效果是显着的。军中伤兵的死亡率,尤其是因伤后感染导致的死亡率,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许多原本必死的重伤员,因为及时的清创缝合和严格的术后护理,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士卒们传言:“跟着将军打仗,受了伤也能活!”这无疑极大地提振了军心士气。民间的官立医馆也救治了大量病患,赢得了百姓的赞誉。

  然而,杏林之下,并非净土

  首先,是传统与现代的激烈冲突。许多老郎中对新推行的“消毒”、“解剖”极为排斥,视其为离经叛道、亵渎先人。他们暗中抵制,甚至散播谣言,称医院里“用刀割人”、“煮人骨汤”,一度引发民众的恐慌和排斥。医学堂内部,也存在着守旧学员与激进学员的争论。

  其次,巨大的资源消耗。建设医院、培训学员、采购药材,每一项都需要海量的资金投入。本就紧张的黑水县财政,再次承受重压。官药局的药材采购,也成了一个新的腐败滋生点。

  而最致命的威胁,依旧来自外部。

  蛮族的探子注意到了这些新建的“医院”和频繁往来的药材运输队。一个比袭击军属更阴毒的计划在他们脑中形成:既然刀剑难以瞬间杀死大量魔军,那么…瘟疫呢?如果能将染病的牲畜或尸体投入魔军的水源,或者污染他们的药材…

  与此同时,那个神秘的“南方势力”,其触角也伸向了医疗系统。有“夜不收”发现,有可疑人员试图接近官药局的仓库,其目标似乎是那些提纯的酒精和正在试制的消炎药膏。更有甚者,医学堂一名表现出色、对消毒术掌握极佳的年轻学员,近日突然收到来自“故乡”(实已沦陷)的“家书”,信中除了问候,隐约透露其家人似乎被某位“南方富商” “照顾”得很好…

  医疗体系的扩张,本是为了拯救生命,巩固人心。但它庞大的体系、流动的人员、储备的药材,也成为了敌人眼中可以利用的新弱点。救人的圣手,可能下一秒就需要面对敌人针对性的毒计;充满希望的医学堂,可能早已被阴谋的目光所窥视。

  江辰试图建造一座生命的堡垒,却不知堡垒的蓝图上,已被无形的敌人标记了数个致命的爆破点。仁心仁术的背后,是更加复杂险恶的暗战。当救死扶伤之地也沦为战场时,其残酷程度,将远超刀剑相交的沙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