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大地脉动-《盖世悍卒》

  黑水县的工业引擎全速轰鸣,对资源的渴求与日俱增。焦炭炼铁消耗着海量的煤炭,军工铸造需要源源不断的铜锡,化工坊更是如同饕餮,吞噬着硝石与硫磺。原有的矿点产能已近极限,且品位参差不齐。寻找新的、储量丰富、易于开采的矿产资源,成为迫在眉睫的战略任务。

  江辰再次将目光投向了那片沉默而苍茫的大地。他深知,资源是工业的血液,找不到新的矿脉,眼前的一切繁荣都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一支特殊的队伍——“黑水资源勘探队”应运而生。队长的人选,出乎不少人意料,并非格物院的学者,也不是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而是那位曾被视为“江湖术士”、却成功找到铜矿的老者,名为墨衡。副队长则由一名格物学院对地质学表现出浓厚兴趣的年轻学员徐宏担任。

  这支队伍的组成颇为奇特:以墨衡为首的几位老“地师”,他们信奉“观山势、辨水色、查草木”的古老经验;以徐宏为首的几名年轻学员,则带着江辰编写的《矿藏勘探初解》(融合了基础地质知识和找矿标志)、新制的罗盘、简陋的放大镜、以及用于记录和绘图的工具;此外,还有一队“龙焱营”的士兵负责护卫和协助。

  命令下达:深入黑水县周边,尤其是北部和西部的崇山峻岭,寻找一切可能的煤、铁、铜、硫磺矿脉!

  出发伊始,队伍内部的情绪便十分微妙,甚至可以说是紧张。

  墨衡和他的老伙计们,对徐宏这些毛头小子和他们手中那本“洋不洋、土不土”的小册子颇不以为然。他们更信任祖传的罗盘(样式古老,刻度模糊)、以及那种玄之又玄的“望气”之感。

  “找矿,讲究的是天地人合一,是祖师爷赏饭吃!岂是翻翻书本、看看石头就能成的?”一个老地师私下嘟囔,声音不大,却恰好能让徐宏等人听见。

  徐宏等年轻人则憋着一股劲,既兴奋于实践所学,又对老地师们的“迷信”感到无奈甚至轻视。他们坚信将军传授的知识才是正道,那些玄乎的经验之谈缺乏依据。

  第一次野外勘探,矛盾就爆发了。

  在一处山谷,墨衡根据“山形如釜,必有蕴藏”的经验,断定地下有煤,要求向下挖掘。 而徐宏根据教材所述,仔细观察了岩层走向、植被类型,并用简易方法测试了土壤成分,认为此地虽有碳质页岩,但成煤条件不佳,反而指出另一处植被稀疏、有氧化铁染色的山脊更有希望。

  “黄口小儿,懂什么?老夫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墨衡有些动怒,觉得权威受到了挑战。 “墨老,将军说过,要找证据!不能光凭感觉!”徐宏据理力争,脸涨得通红。

  最终,碍于墨衡的资历和江辰的任命,还是先在他指定的地点开挖。结果,数十名军士辛苦挖掘数日,只得到一些质量低劣的煤矸石,根本无法使用。

  队伍士气低落,军士们怨声载道。墨衡脸色铁青,一言不发。

  徐宏没有趁机嘲讽,而是再次提出去他看好的山脊试一试。这一次,墨衡哼了一声,却没再反对。

  在新地点,开挖不久,便见到了明显的煤层露头!而且品质似乎相当不错!

  消息传回,众人皆惊。墨衡亲自上前查看,用手捻着那乌黑发亮的煤块,久久不语,脸上的表情复杂至极,有震惊,有羞愧,也有一丝难以言喻的触动。

  徐宏适时上前,拿出教材,指着上面的图示:“墨老您看,此处岩层倾斜,符合煤层储存条件,地表植被也与教材中记载的煤系地层特征吻合……”

  墨衡沉默地听着,以往那些模糊的经验,似乎开始与这些清晰的理论慢慢对应起来。他第一次发现,那些看似玄奥的“山势”、“地气”,或许背后真有自然的规律可循。

  这次成功,极大地鼓舞了勘探队,也悄然改变了队伍内部的氛围。老地师们开始愿意听年轻人讲解那些“怪道理”,甚至拿出自己多年的经验与之印证;年轻学员们也收起傲气,发现许多古老经验中确实蕴含着宝贵的智慧,只是缺乏系统总结。

  勘探队开始真正融合。墨衡的经验直觉与徐宏的理论知识结合,效率大增。他们根据岩石颜色、构造、伴生矿物、地下水情况等综合判断,不再盲目挖掘。

  过程依旧充满艰辛。他们风餐露宿,跋涉于险峻的山岭,时常遭遇毒虫猛兽,甚至有一次险些与一小股蛮族侦察队遭遇。干粮短缺、伤病困扰更是家常便饭。

  情绪在希望与失望间反复拉扯。有时根据强烈迹象挖下去,却一无所获,徒留疲惫与沮丧;有时看似不起眼的地方,却能带来惊喜。

  一次,在一条干涸的河床旁,徐宏发现了一些奇特的、带着孔雀绿色泽的碎石(铜矿氧化标志)。墨衡观察四周山势,也认为此地“金气”汇聚。两人意见高度一致!

  大规模开挖开始!随着坑道向深处延伸,暴露出来的,不再是零散的矿脉,而是大片大片、闪烁着黄铜色和靛蓝色光泽的富铜矿体!储量之大、品位之高,远超之前发现的那处铜矿!

  “找到了!是富矿!大富矿啊!”一名老地师捧着矿石,激动得老泪纵横。 “太好了!军工坊的铜再也不愁了!”徐宏和学员们欢呼雀跃。 负责护卫的军士们也露出了笑容,仿佛看到了无数崭新的铜炮和子弹。

  成功的喜悦冲刷掉了所有疲惫和之前的隔阂。墨衡拍着徐宏的肩膀,感慨道:“后生可畏!老夫…服了!将军的学问,确实有道!”

  勘探队带着丰硕的成果和无数宝贵的地质数据凯旋。他们不仅找到了急需的富铜矿、优质煤矿,还标记了多处潜在的铁矿、石灰石矿点,甚至发现了一处天然硫磺喷气孔的遗迹!

  这些发现,为黑水县的工业心脏注入了强劲而新鲜的血液,解决了资源瓶颈,奠定了未来大发展的坚实基础。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勘探,一种新的、融合了经验与科学的地质勘探方法开始形成。老一代的智慧没有湮灭,而是在新的框架下得到了升华;年轻一代的理论找到了实践的土壤,得以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