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烈的疼痛如同附骨之疽,时刻提醒着江辰这具身体所承受的重创。但他强行压制着生理上的不适,让张崮找来笔墨和粗糙的纸张,斜靠在炕头,开始了他苏醒后最重要的一件事——总结与反思。
窗外的雁门关,依旧笼罩在战后的低迷与肃杀之中。每一次巡营的脚步声,每一次伤兵的呻吟,都如同针一般刺在他的心头。那场惨烈的败仗,那些逝去的面孔,不仅仅是数字和记忆,更是沉甸甸的教训,需要用鲜血和理智去剖析,以避免重蹈覆辙。
他闭目凝神,那场战役的每一个细节,如同走马灯般在脑海中反复回放。
野狼峪的初战告捷,是利用了情报(斥候侦察)、新装备(震天雷、地雷)和严格纪律(小队执行)取得的。但随后,为何会陷入被动?为何主力会被迂回包抄?
“情报……”江辰在纸上写下这两个字,笔锋沉重。蛮族大规模的兵力调动,另一支主力军的迂回穿插,边军的斥候系统(夜不收)竟然未能提前察觉,或者说,察觉了却未能及时、准确地传递并引起足够重视!信息传递的滞后与失真,是导致主力遇伏的关键败因之一。现有的烽燧、快马传讯体系,在应对大规模、高机动的敌军时,显得过于笨拙和缓慢。
紧接着,他想到了主力被围时的混乱。“纪律……”他写下第二个词。遭遇突袭时,各部未能有效组织起抵抗,各自为战,甚至出现了溃退踩踏。这说明平日里的训练更多侧重于阵型和单兵技艺,缺乏应对突发状况的应急预案和坚韧的心理素质培养。反观自己的第一百人队,之所以能在极端劣势下死战不退,正是那被许多人认为“严苛不近人情”的“十七条禁律五十四斩”所锻造出的绝对纪律性和团队凝聚力在发挥作用。
最后,他的目光落在自己依旧剧痛的身体和脑海中那尊已然损毁的“震天炮”上。“装备……”他写下第三个词,笔尖几乎要戳破纸张。边军的制式装备,与蛮族相比并无代差优势,甚至在某些方面还处于劣势。若非自己捣鼓出的震天雷、地火雷和那尊拼凑出来的“震天炮”,根本不可能阻滞蛮族如此之久。但这远远不够!材料的低劣、工艺的粗糙、威力的不稳定、巨大的风险……这一切都昭示着,没有坚实的技术和工业基础,仅靠一两个人的“奇思妙想”,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战局。军队需要更可靠、更强大、能量产的制式精良装备!
三大败因,如同三根冰冷的钢钉,钉死了那场战役的教训:情报滞后、纪律涣散、装备落后。
那么,如何改变?
江辰忍着痛,思路却愈发清晰。他开始奋笔疾书,不再仅仅是总结,更是建言。
关于情报,他提出组建更专业、更精锐的远距离侦察小队(“夜不收”升级版),配备更好的望远镜(需研制)、指南针、甚至信鸽等工具;建立更高效、多节点、可替代的通讯体系,考虑使用灯光密码、旗语等辅助手段,减少对单一传令兵的依赖。
关于纪律,他并未直接为“十七条禁律”辩护,而是强调“练兵先练魂”,建议在全军范围内加强思想凝聚力和荣誉感教育,同时制定更详细、更具操作性的各种应急预案,并进行常态化演练,让士卒习惯在突发情况下该做什么,而非一味依赖上官临场指挥。
关于装备,这是重中之重,也最为敏感。他措辞极其谨慎,首先充分肯定现有制式装备的“重要作用”,然后以“百工之技,亦为强国之基”为由,委婉提出“于边镇择地设立‘军器试验所’,汇集巧匠,专事军械改良之研究。凡有所成,先小规模试用,验证其效,若果能利战,则逐步推广,纳入制式,如此方能精益求精,克敌制胜。” 他巧妙地将“私造”转化为“奉命研究、试验推广”,并将范围限定在“边镇”,避免触动朝中大佬和军械司最敏感的神经。同时,他再次强调了火药改良、铸造工艺提升的重要性。
他还补充了关于后勤保障、伤员救治、士气维系等方面的若干具体建议。
写完之后,他反复斟酌修改,力求既切中要害,又不至于过于尖锐,触怒太多人。他知道,这份东西一旦递上去,必然会引起争议,尤其是关于军械改良的部分。但他必须说,这是对那些战死弟兄的交代,也是对未来的责任。
“张崮。” “大人!” “将此文书,誊抄一遍。以我新任营指挥使的身份,附上一份请安折子,呈送给赵代将军,并……请其转呈京城兵部。”江辰将写满字迹的纸张递过去,语气平静却坚定。
张崮接过那沉甸甸的几页纸,虽然很多字不认识,但他知道这里面凝聚着都尉……指挥使大人的心血和期望,也关系着无数弟兄未来的生死。他郑重地点头:“大人放心,我一定办好!”
看着张崮离去的身影,江辰缓缓靠回枕上,额头上已满是虚汗。伤口又在隐隐作痛,但心中却稍微轻松了一些。
总结反思,不是为了沉湎于过去,而是为了更好的未来。
他知道,自己的这些建言,很可能大部分都会被束之高阁,甚至引来嘲笑和攻讦。改变一个庞大的、僵化的体系,绝非易事。
但他更知道,如果连说都不说,连做都不去做,那么同样的惨剧,必将一次又一次地上演。
他或许人微言轻,但既然活了下来,既然拥有了一个更高的平台,他就必须发出自己的声音,迈出尝试的脚步。
奏章只是第一步。接下来,他还要用实际动作,在自己的新营地里,一点点实践这些想法——招募新兵,用新的思想和纪律训练他们;整合匠作营,继续秘密改良技术……
前路漫漫,阻力重重。
但江辰的目光,却越过窗棂,投向远方依旧阴沉的天空,没有丝毫退缩。
反思已成,建言已发。
剩下的,便是行动。
窗外的雁门关,依旧笼罩在战后的低迷与肃杀之中。每一次巡营的脚步声,每一次伤兵的呻吟,都如同针一般刺在他的心头。那场惨烈的败仗,那些逝去的面孔,不仅仅是数字和记忆,更是沉甸甸的教训,需要用鲜血和理智去剖析,以避免重蹈覆辙。
他闭目凝神,那场战役的每一个细节,如同走马灯般在脑海中反复回放。
野狼峪的初战告捷,是利用了情报(斥候侦察)、新装备(震天雷、地雷)和严格纪律(小队执行)取得的。但随后,为何会陷入被动?为何主力会被迂回包抄?
“情报……”江辰在纸上写下这两个字,笔锋沉重。蛮族大规模的兵力调动,另一支主力军的迂回穿插,边军的斥候系统(夜不收)竟然未能提前察觉,或者说,察觉了却未能及时、准确地传递并引起足够重视!信息传递的滞后与失真,是导致主力遇伏的关键败因之一。现有的烽燧、快马传讯体系,在应对大规模、高机动的敌军时,显得过于笨拙和缓慢。
紧接着,他想到了主力被围时的混乱。“纪律……”他写下第二个词。遭遇突袭时,各部未能有效组织起抵抗,各自为战,甚至出现了溃退踩踏。这说明平日里的训练更多侧重于阵型和单兵技艺,缺乏应对突发状况的应急预案和坚韧的心理素质培养。反观自己的第一百人队,之所以能在极端劣势下死战不退,正是那被许多人认为“严苛不近人情”的“十七条禁律五十四斩”所锻造出的绝对纪律性和团队凝聚力在发挥作用。
最后,他的目光落在自己依旧剧痛的身体和脑海中那尊已然损毁的“震天炮”上。“装备……”他写下第三个词,笔尖几乎要戳破纸张。边军的制式装备,与蛮族相比并无代差优势,甚至在某些方面还处于劣势。若非自己捣鼓出的震天雷、地火雷和那尊拼凑出来的“震天炮”,根本不可能阻滞蛮族如此之久。但这远远不够!材料的低劣、工艺的粗糙、威力的不稳定、巨大的风险……这一切都昭示着,没有坚实的技术和工业基础,仅靠一两个人的“奇思妙想”,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战局。军队需要更可靠、更强大、能量产的制式精良装备!
三大败因,如同三根冰冷的钢钉,钉死了那场战役的教训:情报滞后、纪律涣散、装备落后。
那么,如何改变?
江辰忍着痛,思路却愈发清晰。他开始奋笔疾书,不再仅仅是总结,更是建言。
关于情报,他提出组建更专业、更精锐的远距离侦察小队(“夜不收”升级版),配备更好的望远镜(需研制)、指南针、甚至信鸽等工具;建立更高效、多节点、可替代的通讯体系,考虑使用灯光密码、旗语等辅助手段,减少对单一传令兵的依赖。
关于纪律,他并未直接为“十七条禁律”辩护,而是强调“练兵先练魂”,建议在全军范围内加强思想凝聚力和荣誉感教育,同时制定更详细、更具操作性的各种应急预案,并进行常态化演练,让士卒习惯在突发情况下该做什么,而非一味依赖上官临场指挥。
关于装备,这是重中之重,也最为敏感。他措辞极其谨慎,首先充分肯定现有制式装备的“重要作用”,然后以“百工之技,亦为强国之基”为由,委婉提出“于边镇择地设立‘军器试验所’,汇集巧匠,专事军械改良之研究。凡有所成,先小规模试用,验证其效,若果能利战,则逐步推广,纳入制式,如此方能精益求精,克敌制胜。” 他巧妙地将“私造”转化为“奉命研究、试验推广”,并将范围限定在“边镇”,避免触动朝中大佬和军械司最敏感的神经。同时,他再次强调了火药改良、铸造工艺提升的重要性。
他还补充了关于后勤保障、伤员救治、士气维系等方面的若干具体建议。
写完之后,他反复斟酌修改,力求既切中要害,又不至于过于尖锐,触怒太多人。他知道,这份东西一旦递上去,必然会引起争议,尤其是关于军械改良的部分。但他必须说,这是对那些战死弟兄的交代,也是对未来的责任。
“张崮。” “大人!” “将此文书,誊抄一遍。以我新任营指挥使的身份,附上一份请安折子,呈送给赵代将军,并……请其转呈京城兵部。”江辰将写满字迹的纸张递过去,语气平静却坚定。
张崮接过那沉甸甸的几页纸,虽然很多字不认识,但他知道这里面凝聚着都尉……指挥使大人的心血和期望,也关系着无数弟兄未来的生死。他郑重地点头:“大人放心,我一定办好!”
看着张崮离去的身影,江辰缓缓靠回枕上,额头上已满是虚汗。伤口又在隐隐作痛,但心中却稍微轻松了一些。
总结反思,不是为了沉湎于过去,而是为了更好的未来。
他知道,自己的这些建言,很可能大部分都会被束之高阁,甚至引来嘲笑和攻讦。改变一个庞大的、僵化的体系,绝非易事。
但他更知道,如果连说都不说,连做都不去做,那么同样的惨剧,必将一次又一次地上演。
他或许人微言轻,但既然活了下来,既然拥有了一个更高的平台,他就必须发出自己的声音,迈出尝试的脚步。
奏章只是第一步。接下来,他还要用实际动作,在自己的新营地里,一点点实践这些想法——招募新兵,用新的思想和纪律训练他们;整合匠作营,继续秘密改良技术……
前路漫漫,阻力重重。
但江辰的目光,却越过窗棂,投向远方依旧阴沉的天空,没有丝毫退缩。
反思已成,建言已发。
剩下的,便是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