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舅现在还有其他的事情要干,赵二婶,你家二虎愿意吗?”
“一天八文钱,隔得近可以回家吃饭”。周小蝶微笑问道。
赵二婶心里当然的高兴,她家二虎本就没啥子事干,这些天都在山里玩,要挖地窖有的是力气,这八文钱相当于是捡的。
“好,那明我就让二虎过来”。
打发这两人回家以后周小蝶才开始做今天的中晚餐。
在村里住着难免要跟大家搞好关系,虽然李婶子,赵婶子都是泼妇级别的人物但是仔细想想,她们不过是为了生活努力生活的人罢了,虽说每天喜欢闲言碎语但是人都不坏。
周河青皱了皱眉,他本来想说地窖自己就可以挖的,用不着叫赵二虎,那可是八文钱啊,猛吸了几口旱烟思考了半天还是没有开这个口。
“三姐,可以做饭了吗?”周小树跑过来一把抱住她的腿扯了她的衣角道。
“四弟,这便做”!
民以食为天,一顿不吃饿得慌,也不能怪四弟每天都想着吃,毕竟在这个时代他实在是饿得太久了,连一个大人的每天想着吃,更何况一个孩子。
周老二家。
柳氏兴高采烈的回家,拿起袖子里的铜钱就给自家男人看。
“之杨爹,小蝶那丫头真是出息了,现在在做田螺卖呢,我看卖了不少的银子,给咱那两个旧水桶买下来给了十文钱!”。
周河松语气有些发酸,“赚了不少银子?”他没想到这个女娃这么厉害,本来在镇上读书的自己儿子周之杨才是一家人最看好最有前途的,大井村人人都高看一眼,现在没想到现在老四家的丫头抢了风头。
上次她带着全村人找到了葛根,就人人夸赞了,自己也是十分佩服,没想到现在又找到了其他的生意。
\"老四真是好福气啊,有这样的闺女!”
他看了一眼低着头绣花的周之秋,自己这个闺女老实巴交的,但是好在温柔贤惠,要想成一番大事只能是男娃做主,那里有女人的份,但是看着柳氏手里的铜钱又不得不服气。
“他爹,老四家的丫头说了,让你帮着做一些凳子,桌子,木桶,木盆,说是按照镇上的工钱给你”。
周河松听到柳氏这话眼前一亮:“他真这样说,看来老四家这小丫头还是个知恩图报的人”。
柳氏不解的看着他。
“这木桶,凳子这些东西镇上现在全便宜了,她偏偏要我来做,还给我镇上的工钱,无疑是给我们找个活干,把银子往我们家送”。
周河松心里清楚,现在除了粮食最贵以外,其他的东西都很便宜了,按照工钱来算的话,足足要多了好几倍。
周河松解释了半天柳氏才明白。
\"你是说这丫头故意的\"柳氏是个单纯的,她根本想不到那里去,她只知道他男人有活干有钱拿自己家的日子就会好过很多。
周河松赶紧就拿起院子里的木材仔细测量了起来,既然要做就要做好,尤其是给老四家做,这份恩情自己一定会记得的。
“爹,你说那丫头是故意的?她在帮我们家”周之杨躲在门口听了半天这才进去搭话。
周河松点点头“杨儿,你以后可要记得这份恩情!\"。家里要是真拿到了工钱第一件事就是将之杨再送到学堂里读书,本来明年就可以参加科举考试了,要是真能考上那将是整个大井村的荣耀。
周之杨没想那丫头还真赚了银子,从上次去四叔家就发现这丫头不一样了,他在酒楼里给人当伙计,他从小就没干过啥体力活细皮嫩肉的没力气,因为长时间的站着身体吃不消,好几次差点晕倒,这才被掌柜的劝退了,只能心灰意冷的回家。
“杨儿,你咋这个时候回家了?”柳氏忙问道。
他底下头冷声道:“贾家商铺的贾老板将儿子送到学堂了,以后就不要私塾先生了,我这才回来了\"读书之人最是不能欺瞒自己的父母,但是周之杨知道自己身上背负了爹娘的希望他此举也是无可奈何,要是他们知道自己根本就没有在教书却是在酒楼里当伙计恐怕会气到当场昏厥。
周河松嗯了一声“回来也好,以后就在家里看书,准备明年的科举考试!”。
院子里没有合适的木材,周河松一大早就起床来到山上寻找合适的木材。
这些年他一直勤勤恳恳给东家干活,十里八乡是出了名的木匠,但是做桌子板凳这些东西很费时间,自己做了还不知道到底能不能卖掉,所有从来没有自己在家里做过,顶多是给家里做过一些小玩意,木勺木碗等。
做这些家具可以用橡胶木,胡桃木,樱桃木等,他四处找寻这才在山坡上找到一颗樱桃木,费了很大的劲才把树子砍下来弄回了家。
他心里越想越不对劲,昨天晚上只顾着高兴了,完全没有想到老四就是要坐凳子,椅子,咋个可能要好几把,是不是柳氏听错了,他蹑手蹑脚的来到周老四家门口。
正碰上挑着木桶要上双河镇的周小敢。
“二伯”周小敢打了一声招呼匆匆的离开,他还要去找在赵柱汇和,赵柱就在必经双河镇的岔路口等着他。
周河松点了点头,就往院子里去了。
周小蝶早早就起来帮着大姐炒田螺,好几天没有睡懒觉了,周小敢带着田螺出门以后,这会她又回去睡个回笼觉。
周河松进了院子就看见正在堂屋门口发呆的周河青“河青,你家丫头说让我做几把凳子,木桶,凳子这些可是真话?”
“二哥”周河青立马起身。“蝶丫头大了,她说的话当真”。
周河青现在对这个女儿也是言听计从,家里现在既不用自己干活又不用出银子,每天就坐在门口抽旱烟,时不时帮周小树喂一下鸭子日子不亦乐乎。
“那便好”周河松连堂屋的门都没有进就回家去了,他怎么也没想到以前就数老四家日子难过,现在自己居然也要仰仗他家过日子了,不自觉心里又酸溜溜的。
        “一天八文钱,隔得近可以回家吃饭”。周小蝶微笑问道。
赵二婶心里当然的高兴,她家二虎本就没啥子事干,这些天都在山里玩,要挖地窖有的是力气,这八文钱相当于是捡的。
“好,那明我就让二虎过来”。
打发这两人回家以后周小蝶才开始做今天的中晚餐。
在村里住着难免要跟大家搞好关系,虽然李婶子,赵婶子都是泼妇级别的人物但是仔细想想,她们不过是为了生活努力生活的人罢了,虽说每天喜欢闲言碎语但是人都不坏。
周河青皱了皱眉,他本来想说地窖自己就可以挖的,用不着叫赵二虎,那可是八文钱啊,猛吸了几口旱烟思考了半天还是没有开这个口。
“三姐,可以做饭了吗?”周小树跑过来一把抱住她的腿扯了她的衣角道。
“四弟,这便做”!
民以食为天,一顿不吃饿得慌,也不能怪四弟每天都想着吃,毕竟在这个时代他实在是饿得太久了,连一个大人的每天想着吃,更何况一个孩子。
周老二家。
柳氏兴高采烈的回家,拿起袖子里的铜钱就给自家男人看。
“之杨爹,小蝶那丫头真是出息了,现在在做田螺卖呢,我看卖了不少的银子,给咱那两个旧水桶买下来给了十文钱!”。
周河松语气有些发酸,“赚了不少银子?”他没想到这个女娃这么厉害,本来在镇上读书的自己儿子周之杨才是一家人最看好最有前途的,大井村人人都高看一眼,现在没想到现在老四家的丫头抢了风头。
上次她带着全村人找到了葛根,就人人夸赞了,自己也是十分佩服,没想到现在又找到了其他的生意。
\"老四真是好福气啊,有这样的闺女!”
他看了一眼低着头绣花的周之秋,自己这个闺女老实巴交的,但是好在温柔贤惠,要想成一番大事只能是男娃做主,那里有女人的份,但是看着柳氏手里的铜钱又不得不服气。
“他爹,老四家的丫头说了,让你帮着做一些凳子,桌子,木桶,木盆,说是按照镇上的工钱给你”。
周河松听到柳氏这话眼前一亮:“他真这样说,看来老四家这小丫头还是个知恩图报的人”。
柳氏不解的看着他。
“这木桶,凳子这些东西镇上现在全便宜了,她偏偏要我来做,还给我镇上的工钱,无疑是给我们找个活干,把银子往我们家送”。
周河松心里清楚,现在除了粮食最贵以外,其他的东西都很便宜了,按照工钱来算的话,足足要多了好几倍。
周河松解释了半天柳氏才明白。
\"你是说这丫头故意的\"柳氏是个单纯的,她根本想不到那里去,她只知道他男人有活干有钱拿自己家的日子就会好过很多。
周河松赶紧就拿起院子里的木材仔细测量了起来,既然要做就要做好,尤其是给老四家做,这份恩情自己一定会记得的。
“爹,你说那丫头是故意的?她在帮我们家”周之杨躲在门口听了半天这才进去搭话。
周河松点点头“杨儿,你以后可要记得这份恩情!\"。家里要是真拿到了工钱第一件事就是将之杨再送到学堂里读书,本来明年就可以参加科举考试了,要是真能考上那将是整个大井村的荣耀。
周之杨没想那丫头还真赚了银子,从上次去四叔家就发现这丫头不一样了,他在酒楼里给人当伙计,他从小就没干过啥体力活细皮嫩肉的没力气,因为长时间的站着身体吃不消,好几次差点晕倒,这才被掌柜的劝退了,只能心灰意冷的回家。
“杨儿,你咋这个时候回家了?”柳氏忙问道。
他底下头冷声道:“贾家商铺的贾老板将儿子送到学堂了,以后就不要私塾先生了,我这才回来了\"读书之人最是不能欺瞒自己的父母,但是周之杨知道自己身上背负了爹娘的希望他此举也是无可奈何,要是他们知道自己根本就没有在教书却是在酒楼里当伙计恐怕会气到当场昏厥。
周河松嗯了一声“回来也好,以后就在家里看书,准备明年的科举考试!”。
院子里没有合适的木材,周河松一大早就起床来到山上寻找合适的木材。
这些年他一直勤勤恳恳给东家干活,十里八乡是出了名的木匠,但是做桌子板凳这些东西很费时间,自己做了还不知道到底能不能卖掉,所有从来没有自己在家里做过,顶多是给家里做过一些小玩意,木勺木碗等。
做这些家具可以用橡胶木,胡桃木,樱桃木等,他四处找寻这才在山坡上找到一颗樱桃木,费了很大的劲才把树子砍下来弄回了家。
他心里越想越不对劲,昨天晚上只顾着高兴了,完全没有想到老四就是要坐凳子,椅子,咋个可能要好几把,是不是柳氏听错了,他蹑手蹑脚的来到周老四家门口。
正碰上挑着木桶要上双河镇的周小敢。
“二伯”周小敢打了一声招呼匆匆的离开,他还要去找在赵柱汇和,赵柱就在必经双河镇的岔路口等着他。
周河松点了点头,就往院子里去了。
周小蝶早早就起来帮着大姐炒田螺,好几天没有睡懒觉了,周小敢带着田螺出门以后,这会她又回去睡个回笼觉。
周河松进了院子就看见正在堂屋门口发呆的周河青“河青,你家丫头说让我做几把凳子,木桶,凳子这些可是真话?”
“二哥”周河青立马起身。“蝶丫头大了,她说的话当真”。
周河青现在对这个女儿也是言听计从,家里现在既不用自己干活又不用出银子,每天就坐在门口抽旱烟,时不时帮周小树喂一下鸭子日子不亦乐乎。
“那便好”周河松连堂屋的门都没有进就回家去了,他怎么也没想到以前就数老四家日子难过,现在自己居然也要仰仗他家过日子了,不自觉心里又酸溜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