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那座喧嚣的镇店,车队继续北上。越是往北,空气中的寒意便愈发明显,官道两旁的阔叶林木早已落尽了叶子,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桠倔强地指向灰蒙蒙的天空。风也带上了凛冽的味道,卷起地上的尘土和枯草,打在车篷上沙沙作响。
百晓生裹紧了身上的棉袍,哈出一口白气,对车内的李文渊道:“大人,看这气候景致,我们已进入京畿地界了。按路程估算,再有两三日,便能望见京城了。”
李文渊点了点头,撩开车帘向外望去。京畿之地,果然与南方大不相同。官道更加宽阔平整,可容八骑并行,路面由大块青石铺就,车马行其上,平稳了许多。道旁偶尔可见丈许高的界碑,上刻“京畿禁地,肃静回避”等字样,透着天子脚下的威严。
沿途的村镇也显得规整许多,房舍俨然,虽不及南方精巧,却自有一股厚重气度。田亩规划齐整,沟渠纵横,显示出精心的管理。来往行人车马,神色间也多了几分京城人士特有的、见惯了世面的从容与……隐约的倨傲。
然而,在这片看似秩序井然的土地上,李文渊却敏锐地察觉到一丝不同寻常的紧张气氛。
官道上往返奔驰的驿马和信使明显增多,个个神色匆匆。偶尔还能看到小队骑兵驰过,盔甲鲜明,刀弓俱全,不像是寻常巡逻,倒像是传递紧急军情或执行特定任务。
途经一处较大的驿站休息时,百晓生照例去打探消息,回来时脸色比外面的天气还要凝重几分。
“大人,情况似乎有些不妙。”百晓生压低声音,“驿站里都在传闻,北境局势急剧恶化,蛮族大举寇边,已经攻破了好几处关隘,边军损失惨重,溃兵四散。朝廷震动,正在紧急调兵遣将。”
李文渊心中一凛:“消息可靠吗?”
“应当不假。”百晓生道,“学生看到几拨信使在此换马,皆是八百里加急,往京城方向而去。驿站内的胥吏也议论纷纷,说兵部衙门这几日灯火通明,官员进出如同穿梭。”
赛鲁班在一旁插话道:“难怪我方才看到有工匠在加紧修理损坏的兵车和弩机,原来是要送往北边。”
贾仁义则忧心忡忡:“北边一打仗,这商路怕是要断了,物价也得飞涨啊……”
李文渊沉默不语。北境战事吃紧,这绝对是一个重磅消息。对于他这样一个即将赴任的翰林院侍读而言,这意味着京城的政治氛围将变得更加复杂和微妙。主战、主和、以及各种借此机会党同伐异的势力,必然会在朝堂上掀起新的波澜。他这个小虾米,一个不小心,就可能被卷进去,碾得粉碎。
“还有,”百晓生继续道,“关于我们自身的麻烦,也并非高枕无忧。学生隐约听到有人议论,说是京里某位贵人,对大人您这位‘幸进’的翰林颇为不满,似乎……在吏部那边使了绊子。”
李文渊眼神一冷。果然,该来的还是会来。周通判背后的力量,或者说,单纯看他不顺眼的势力,并未因为他离开江州而罢手。
“可知具体是何人?”李文渊问道。
百晓生摇了摇头:“语焉不详,只说是位‘手眼通天’的人物。看来,我们即便到了京城,这麻烦也才刚刚开始。”
正说话间,官道前方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和威严的呵斥声:“闪开!闪开!紧急军务,阻挠者死!”
只见一队约二十人的骑兵,风驰电掣般从车队旁掠过,卷起漫天尘土。为首一名将领,顶盔贯甲,面色冷峻,看其旗号,竟是直属京营的精锐。他们毫不停留,朝着北方疾驰而去,显然是奔赴前线。
车队众人被尘土呛得连连咳嗽,纷纷避让。赵虎勒住有些受惊的马匹,望着远去的烟尘,啐了一口:“呸!神气什么!”
李文渊却望着骑兵消失的方向,眉头紧锁。连京营精锐都出动了,看来北境的局势,比想象的还要糟糕。
【叮!检测到重大历史事件【北境危机】发酵,世界线变动率提升。宿主所处环境复杂性增加。触发支线任务:【京城立足】难度提升。请宿主谨慎应对。】
系统的提示音适时响起,印证了他的判断。
接下来的路程,气氛明显压抑了许多。官道上关于北境战事的流言越来越多,版本各异,但都指向一个事实——情况不容乐观。沿途关卡盘查也变得严格起来,对路引、官凭的查验格外仔细,甚至开始限制北上的人流。
好在李文渊有吏部正式的任命文书,一路倒也无阻,只是速度慢了些。
两日后,车队攀上一处高坡。百晓生指着前方,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大人,您看!”
李文渊循声望去。
只见远方地平线上,一片无比恢弘、浩瀚无边的巨大城郭轮廓,如同匍匐在大地上的远古巨兽,赫然映入眼帘!
百晓生裹紧了身上的棉袍,哈出一口白气,对车内的李文渊道:“大人,看这气候景致,我们已进入京畿地界了。按路程估算,再有两三日,便能望见京城了。”
李文渊点了点头,撩开车帘向外望去。京畿之地,果然与南方大不相同。官道更加宽阔平整,可容八骑并行,路面由大块青石铺就,车马行其上,平稳了许多。道旁偶尔可见丈许高的界碑,上刻“京畿禁地,肃静回避”等字样,透着天子脚下的威严。
沿途的村镇也显得规整许多,房舍俨然,虽不及南方精巧,却自有一股厚重气度。田亩规划齐整,沟渠纵横,显示出精心的管理。来往行人车马,神色间也多了几分京城人士特有的、见惯了世面的从容与……隐约的倨傲。
然而,在这片看似秩序井然的土地上,李文渊却敏锐地察觉到一丝不同寻常的紧张气氛。
官道上往返奔驰的驿马和信使明显增多,个个神色匆匆。偶尔还能看到小队骑兵驰过,盔甲鲜明,刀弓俱全,不像是寻常巡逻,倒像是传递紧急军情或执行特定任务。
途经一处较大的驿站休息时,百晓生照例去打探消息,回来时脸色比外面的天气还要凝重几分。
“大人,情况似乎有些不妙。”百晓生压低声音,“驿站里都在传闻,北境局势急剧恶化,蛮族大举寇边,已经攻破了好几处关隘,边军损失惨重,溃兵四散。朝廷震动,正在紧急调兵遣将。”
李文渊心中一凛:“消息可靠吗?”
“应当不假。”百晓生道,“学生看到几拨信使在此换马,皆是八百里加急,往京城方向而去。驿站内的胥吏也议论纷纷,说兵部衙门这几日灯火通明,官员进出如同穿梭。”
赛鲁班在一旁插话道:“难怪我方才看到有工匠在加紧修理损坏的兵车和弩机,原来是要送往北边。”
贾仁义则忧心忡忡:“北边一打仗,这商路怕是要断了,物价也得飞涨啊……”
李文渊沉默不语。北境战事吃紧,这绝对是一个重磅消息。对于他这样一个即将赴任的翰林院侍读而言,这意味着京城的政治氛围将变得更加复杂和微妙。主战、主和、以及各种借此机会党同伐异的势力,必然会在朝堂上掀起新的波澜。他这个小虾米,一个不小心,就可能被卷进去,碾得粉碎。
“还有,”百晓生继续道,“关于我们自身的麻烦,也并非高枕无忧。学生隐约听到有人议论,说是京里某位贵人,对大人您这位‘幸进’的翰林颇为不满,似乎……在吏部那边使了绊子。”
李文渊眼神一冷。果然,该来的还是会来。周通判背后的力量,或者说,单纯看他不顺眼的势力,并未因为他离开江州而罢手。
“可知具体是何人?”李文渊问道。
百晓生摇了摇头:“语焉不详,只说是位‘手眼通天’的人物。看来,我们即便到了京城,这麻烦也才刚刚开始。”
正说话间,官道前方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和威严的呵斥声:“闪开!闪开!紧急军务,阻挠者死!”
只见一队约二十人的骑兵,风驰电掣般从车队旁掠过,卷起漫天尘土。为首一名将领,顶盔贯甲,面色冷峻,看其旗号,竟是直属京营的精锐。他们毫不停留,朝着北方疾驰而去,显然是奔赴前线。
车队众人被尘土呛得连连咳嗽,纷纷避让。赵虎勒住有些受惊的马匹,望着远去的烟尘,啐了一口:“呸!神气什么!”
李文渊却望着骑兵消失的方向,眉头紧锁。连京营精锐都出动了,看来北境的局势,比想象的还要糟糕。
【叮!检测到重大历史事件【北境危机】发酵,世界线变动率提升。宿主所处环境复杂性增加。触发支线任务:【京城立足】难度提升。请宿主谨慎应对。】
系统的提示音适时响起,印证了他的判断。
接下来的路程,气氛明显压抑了许多。官道上关于北境战事的流言越来越多,版本各异,但都指向一个事实——情况不容乐观。沿途关卡盘查也变得严格起来,对路引、官凭的查验格外仔细,甚至开始限制北上的人流。
好在李文渊有吏部正式的任命文书,一路倒也无阻,只是速度慢了些。
两日后,车队攀上一处高坡。百晓生指着前方,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大人,您看!”
李文渊循声望去。
只见远方地平线上,一片无比恢弘、浩瀚无边的巨大城郭轮廓,如同匍匐在大地上的远古巨兽,赫然映入眼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