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景不长。青云商队的红火生意,到底还是招来了眼红。
这天一大早,白晓就慌慌张张地冲进后院,连门槛都忘了迈,直接摔了个狗啃泥。
\"东家!不好了!\"他顾不得擦脸上的灰,\"永昌县...永昌县那帮孙子使阴招!\"
李文渊正在和石疙瘩研究新式水车,闻言抬起头:\"慢慢说,怎么回事?\"
白晓爬起来,喘着粗气:\"他们在城门口设了卡子,专查咱们的货!说是要收'特别查验费'!咱们昨天运去的三车盐,被扣了两车!\"
石疙瘩当场就炸了,把手里的锤子往地上一摔:\"他娘的!这是明抢啊!\"
贾仁义闻声赶来,一听这话脸都白了:\"特别查验费?这是哪门子规矩?咱们的盐可都是照章纳税的!\"
\"说是新立的规矩。\"白晓哭丧着脸,\"我打听过了,就是兴隆商行撺掇县衙搞的鬼!\"
玄机子不知何时出现在廊下,拂尘轻摆:\"贫道早说过,西北煞气渐重。\"
苏半夏默默打开药箱,清点着金疮药的数量。
李文渊眯起眼睛:\"特别查验费?收多少?\"
\"每车二两银子!\"白晓伸出两根手指,\"还说咱们的盐质量有问题,要扣下'复检',这一检就是三五天!\"
\"放屁!\"石疙瘩暴跳如雷,\"咱们的盐都是精挑细选的,比官盐都不差!\"
贾仁义已经开始拨算盘:\"一车盐才赚多少?这二两银子要是交了,这趟就白跑了!更别说耽误的时间...\"
正说着,前院传来喧闹声。一个商队伙计鼻青脸肿地跑进来,带着哭腔:\"东家!咱们的车在永昌县被砸了!\"
原来,今天一早商队照常出发,刚到永昌县城门口就被拦下。守城的兵丁非要收\"特别查验费\",车夫理论了几句,竟被一群地痞围住,把车上的货物掀翻在地,还打伤了几个伙计。
\"无法无天!简直无法无天!\"贾仁义气得浑身发抖。
石疙瘩抄起家伙就要往外冲:\"老子跟他们拼了!\"
\"站住!\"李文渊喝道,\"你这样冲过去,正中他们下怀!\"
他转向白晓:\"你去打听清楚,这特别查验费是县衙的意思,还是有人假借名目。若是县衙的意思,可有公文?若是有人假借名目,是谁在背后指使。\"
又对贾仁义说:\"你去找杨知县,把情况说明。记住,只说商路受阻,影响两地贸易,别提私怨。\"
最后对石疙瘩说:\"你带着徒弟们把受损的车辆修好,但要做得显眼些,让过往行人都能看见。\"
众人领命而去。
玄机子缓步上前:\"东家,此事恐非偶然。贫道夜观天象,见商星晦暗,怕是有人蓄谋已久。\"
苏半夏轻声道:\"受伤的伙计需要诊治。\"
李文渊点头:\"有劳苏大夫。\"
接下来的三天,总会后院气氛凝重。
白晓带回来的消息不容乐观:特别查验费确实是永昌知县默许的,据说兴隆商行的胡会长给县衙捐了一大笔修城墙的银子。更麻烦的是,永昌县的其他商户也开始跟风,纷纷拒绝接收青云县的货物。
贾仁义那边也不顺利。杨知县虽然表示会过问,但永昌县不归他管辖,能做的有限。
石疙瘩带着徒弟们把受损的马车摆在总会门口最显眼的位置。车板上深深的刀痕和散落的货物,引来不少百姓围观。
\"太欺负人了!\"
\"咱们青云县的人就这么好欺负?\"
\"李东家,您可得给大家做主啊!\"
民愤渐渐被点燃。
第四天早上,李文渊把众人召集到柏木桌前。
\"硬碰硬不是办法。\"他开门见山,\"永昌县比咱们富庶,官府也偏袒他们。但做生意,讲究的是互利共赢。\"
贾仁义愁眉不展:\"可现在他们摆明了要打压咱们...\"
\"打压?\"李文渊笑了,\"他们打压的只是盐和农具。可咱们有的,不止这些。\"
他转向白晓:\"永昌县最缺什么?\"
白晓眼睛一亮:\"他们那儿纺织业发达,可染料的颜色总是差强人意。还有,他们的茶叶都是从南边运来的,价格贵得很。\"
又对玄机子说:\"先生可知道附近有什么特殊的矿土,能用作染料?\"
玄机子捋须沉思:\"东山有一种红土,色泽鲜艳,或可一试。\"
\"石师傅,你能不能设计一种更高效的织机?\"
石疙瘩拍着胸脯:\"给我半个月!\"
\"苏大夫,咱们本地的山茶,能不能配出独特的茶方?\"
苏半夏轻轻点头:\"可以试试。\"
分工明确,众人立即行动起来。
玄机子带着白晓去东山勘测红土矿,石疙瘩埋头研究织机改进,苏半夏上山采集各种草药配制茶方,贾仁义则开始核算新项目的成本。
半个月后,第一批用东山红土染出的布匹问世。那颜色鲜艳夺目,而且经久不褪,立即在青云县引起轰动。
更妙的是石疙瘩改进的织机,效率提高了三成,织出的布匹更加细密平整。
苏半夏配制的药茶更是大受欢迎,不仅口感独特,还有提神醒脑的功效。
李文渊让商队带着这些新货物再赴永昌县。这一次,他们绕开了城门税卡,直接从侧门进城,货物直接送到几家关系好的商户手中。
不出所料,这些新奇货物很快在永昌县打开销路。特别是那些染布坊的老板,看到东山红土染出的鲜艳颜色,眼睛都直了。
\"李东家,\"一个染布坊老板偷偷找上门,\"这红土...能不能长期供应?\"
李文渊微笑:\"当然可以。不过...\"
他故意顿了顿,\"听说永昌县现在对青云县的货物不太友好?\"
那老板立即表态:\"那是胡会长他们搞的鬼!我们做生意的,谁不愿意物美价廉?特别查验费?我呸!\"
渐渐地,永昌县商户内部出现了分歧。以染布坊、茶庄为首的一批商户,开始暗中与青云县合作。而兴隆商行虽然还在打压盐业,却已经独木难支。
一个月后,特别查验费不了了之。
这天夜里,李文渊在后院设宴庆功。石疙瘩喝得满面红光,贾仁义破天荒地没有拨算盘,白晓手舞足蹈地讲着永昌县商户内斗的趣闻,连玄机子都多喝了几杯。
只有苏半夏依旧安静,但在众人举杯时,她也轻轻端起了酒杯。
李文渊看着这群伙伴,心中感慨。商战如用兵,有时候迂回包抄,比正面强攻更有效。
而他们这个刚刚成型的班底,终于在这场风波中,磨砺出了第一把利刃。
这天一大早,白晓就慌慌张张地冲进后院,连门槛都忘了迈,直接摔了个狗啃泥。
\"东家!不好了!\"他顾不得擦脸上的灰,\"永昌县...永昌县那帮孙子使阴招!\"
李文渊正在和石疙瘩研究新式水车,闻言抬起头:\"慢慢说,怎么回事?\"
白晓爬起来,喘着粗气:\"他们在城门口设了卡子,专查咱们的货!说是要收'特别查验费'!咱们昨天运去的三车盐,被扣了两车!\"
石疙瘩当场就炸了,把手里的锤子往地上一摔:\"他娘的!这是明抢啊!\"
贾仁义闻声赶来,一听这话脸都白了:\"特别查验费?这是哪门子规矩?咱们的盐可都是照章纳税的!\"
\"说是新立的规矩。\"白晓哭丧着脸,\"我打听过了,就是兴隆商行撺掇县衙搞的鬼!\"
玄机子不知何时出现在廊下,拂尘轻摆:\"贫道早说过,西北煞气渐重。\"
苏半夏默默打开药箱,清点着金疮药的数量。
李文渊眯起眼睛:\"特别查验费?收多少?\"
\"每车二两银子!\"白晓伸出两根手指,\"还说咱们的盐质量有问题,要扣下'复检',这一检就是三五天!\"
\"放屁!\"石疙瘩暴跳如雷,\"咱们的盐都是精挑细选的,比官盐都不差!\"
贾仁义已经开始拨算盘:\"一车盐才赚多少?这二两银子要是交了,这趟就白跑了!更别说耽误的时间...\"
正说着,前院传来喧闹声。一个商队伙计鼻青脸肿地跑进来,带着哭腔:\"东家!咱们的车在永昌县被砸了!\"
原来,今天一早商队照常出发,刚到永昌县城门口就被拦下。守城的兵丁非要收\"特别查验费\",车夫理论了几句,竟被一群地痞围住,把车上的货物掀翻在地,还打伤了几个伙计。
\"无法无天!简直无法无天!\"贾仁义气得浑身发抖。
石疙瘩抄起家伙就要往外冲:\"老子跟他们拼了!\"
\"站住!\"李文渊喝道,\"你这样冲过去,正中他们下怀!\"
他转向白晓:\"你去打听清楚,这特别查验费是县衙的意思,还是有人假借名目。若是县衙的意思,可有公文?若是有人假借名目,是谁在背后指使。\"
又对贾仁义说:\"你去找杨知县,把情况说明。记住,只说商路受阻,影响两地贸易,别提私怨。\"
最后对石疙瘩说:\"你带着徒弟们把受损的车辆修好,但要做得显眼些,让过往行人都能看见。\"
众人领命而去。
玄机子缓步上前:\"东家,此事恐非偶然。贫道夜观天象,见商星晦暗,怕是有人蓄谋已久。\"
苏半夏轻声道:\"受伤的伙计需要诊治。\"
李文渊点头:\"有劳苏大夫。\"
接下来的三天,总会后院气氛凝重。
白晓带回来的消息不容乐观:特别查验费确实是永昌知县默许的,据说兴隆商行的胡会长给县衙捐了一大笔修城墙的银子。更麻烦的是,永昌县的其他商户也开始跟风,纷纷拒绝接收青云县的货物。
贾仁义那边也不顺利。杨知县虽然表示会过问,但永昌县不归他管辖,能做的有限。
石疙瘩带着徒弟们把受损的马车摆在总会门口最显眼的位置。车板上深深的刀痕和散落的货物,引来不少百姓围观。
\"太欺负人了!\"
\"咱们青云县的人就这么好欺负?\"
\"李东家,您可得给大家做主啊!\"
民愤渐渐被点燃。
第四天早上,李文渊把众人召集到柏木桌前。
\"硬碰硬不是办法。\"他开门见山,\"永昌县比咱们富庶,官府也偏袒他们。但做生意,讲究的是互利共赢。\"
贾仁义愁眉不展:\"可现在他们摆明了要打压咱们...\"
\"打压?\"李文渊笑了,\"他们打压的只是盐和农具。可咱们有的,不止这些。\"
他转向白晓:\"永昌县最缺什么?\"
白晓眼睛一亮:\"他们那儿纺织业发达,可染料的颜色总是差强人意。还有,他们的茶叶都是从南边运来的,价格贵得很。\"
又对玄机子说:\"先生可知道附近有什么特殊的矿土,能用作染料?\"
玄机子捋须沉思:\"东山有一种红土,色泽鲜艳,或可一试。\"
\"石师傅,你能不能设计一种更高效的织机?\"
石疙瘩拍着胸脯:\"给我半个月!\"
\"苏大夫,咱们本地的山茶,能不能配出独特的茶方?\"
苏半夏轻轻点头:\"可以试试。\"
分工明确,众人立即行动起来。
玄机子带着白晓去东山勘测红土矿,石疙瘩埋头研究织机改进,苏半夏上山采集各种草药配制茶方,贾仁义则开始核算新项目的成本。
半个月后,第一批用东山红土染出的布匹问世。那颜色鲜艳夺目,而且经久不褪,立即在青云县引起轰动。
更妙的是石疙瘩改进的织机,效率提高了三成,织出的布匹更加细密平整。
苏半夏配制的药茶更是大受欢迎,不仅口感独特,还有提神醒脑的功效。
李文渊让商队带着这些新货物再赴永昌县。这一次,他们绕开了城门税卡,直接从侧门进城,货物直接送到几家关系好的商户手中。
不出所料,这些新奇货物很快在永昌县打开销路。特别是那些染布坊的老板,看到东山红土染出的鲜艳颜色,眼睛都直了。
\"李东家,\"一个染布坊老板偷偷找上门,\"这红土...能不能长期供应?\"
李文渊微笑:\"当然可以。不过...\"
他故意顿了顿,\"听说永昌县现在对青云县的货物不太友好?\"
那老板立即表态:\"那是胡会长他们搞的鬼!我们做生意的,谁不愿意物美价廉?特别查验费?我呸!\"
渐渐地,永昌县商户内部出现了分歧。以染布坊、茶庄为首的一批商户,开始暗中与青云县合作。而兴隆商行虽然还在打压盐业,却已经独木难支。
一个月后,特别查验费不了了之。
这天夜里,李文渊在后院设宴庆功。石疙瘩喝得满面红光,贾仁义破天荒地没有拨算盘,白晓手舞足蹈地讲着永昌县商户内斗的趣闻,连玄机子都多喝了几杯。
只有苏半夏依旧安静,但在众人举杯时,她也轻轻端起了酒杯。
李文渊看着这群伙伴,心中感慨。商战如用兵,有时候迂回包抄,比正面强攻更有效。
而他们这个刚刚成型的班底,终于在这场风波中,磨砺出了第一把利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