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青云团队雏形-《这个系统比我还不靠谱》

  日头刚爬上屋檐,后院那张柏木长桌旁已经坐满了人。桌面上深深浅浅的划痕和茶渍,记录着这些日子来的吵吵嚷嚷。

  石疙瘩总是头一个到。这老汉披着露水进门,把连夜赶出来的图纸往桌上一拍,震得茶碗叮当响。他抓起隔夜的凉茶咕咚咕咚灌下去,喉结上下滚动,花白胡子沾着水珠。

  贾仁义第二个来,怀里永远抱着那本磨毛了边的账册。他一边走一边念念有词,手指头在半空中比划,活像个走火入魔的账房先生。

  \"来了?\"石疙瘩头也不抬。

  \"来了。\"贾仁义应着,一屁股坐下就开始拨算盘。

  白晓通常是踩着辰时的更鼓冲进来。这小子衣冠不整,头发乱得像鸡窝,可怀里总揣着刚打听到的紧要消息。今天他跑得太急,在门槛上绊了个趔趄。

  \"慢点儿!\"石疙瘩皱眉,\"又是哪个相好的追债?\"

  \"比那要紧!\"白晓喘着粗气,\"永昌县的生铁...涨了三成!\"

  \"什么?\"石疙瘩猛地站起来,桌子又被震得一晃。

  贾仁义手指停在算盘上,脸皱成了苦瓜:\"说是北边打仗,铁料紧缺...\"

  \"放他娘的屁!\"石疙瘩一拳砸在桌上,\"分明是看咱们工坊用铁多,坐地起价!上个月才涨过一成,这还没完没了了!\"

  白晓凑到石疙瘩耳边:\"我打听清楚了,是兴隆商行在背后捣鬼。他们囤了五百斤生铁,就等着咱们去求他们呢。\"

  一直闭目养神的玄机子忽然睁开眼。这老道不知什么时候来的,坐在角落像尊泥塑。他拂尘一甩,慢悠悠开口:\"西北三十里,黑风岭有处废矿。\"

  大伙儿的目光齐刷刷投向他。

  \"前朝在那里采过铁。\"玄机子不紧不慢,\"后来说是矿脉断了。贫道近日勘测地气,发现那里仍有铁矿,只是埋得深了些。\"

  石疙瘩眼睛一亮:\"当真?\"

  \"贫道何时妄言过?\"

  \"走!现在就去!\"石疙瘩扯住玄机子的衣袖就要往外冲。

  \"慢着。\"李文渊从里间踱出来,手里端着刚沏的茶,\"白晓,先去打听清楚矿权归谁。贾掌柜,核算下开矿要多少本钱。石师傅稍安勿躁,若真有矿,少不了你的铁。\"

  三天后,黑风岭下聚了一群人。

  石疙瘩拿着铁镐这里敲敲那里砸砸,不时蹲下身捏把土在指尖搓揉。玄机子端着罗盘在山坡上转悠,道袍被风吹得猎猎作响。贾仁义蹲在一块大石头上,算盘搁在膝头,嘴里念念有词。白晓正跟几个当地老矿工套近乎,不知从哪摸出一壶酒,你一口我一口喝得正欢。

  \"东家,\"贾仁义抬起头,\"要是矿脉真如道爷所说,咱们自己开矿比买铁能省四成开销。\"

  石疙瘩挖出一块暗红色的矿石,在手里掂了掂:\"成色不错,含铁量高。就是开采要费些功夫,得打深井。\"

  玄机子拂尘指向东南方一片陡坡:\"从此处打井,三十丈必见矿脉。\"

  一直沉默的苏半夏突然开口:\"矿工常年在井下,容易得肺痨。要备足防护药材,还得教他们戴口罩。\"

  李文渊看着这群人各司其职的样子,心里忽然冒出个念头:\"若是咱们自己组个商队如何?\"

  众人一愣,都望向他。

  \"自己开矿,自己冶炼,自己打造工具,自己运输贩卖。\"李文渊越说眼睛越亮,\"从矿坑到店铺,一条龙!\"

  石疙瘩第一个响应,把铁镐往地上一顿:\"好!我带着徒弟们打造运输车辆,保准比市面上的结实!\"

  贾仁义手指在算盘上飞舞:\"要是真能成,利润能翻一番还不止!\"

  白晓把酒壶塞回怀里:\"我去打听沿途关卡的税银,再摸摸各路山头的底细!\"

  玄机子掐指一算:\"下月初八宜开工,是个黄道吉日。\"

  苏半夏已经掏出小本,默默记下要增加的药材清单。

  说干就干。回到县城,石疙瘩就带着工匠们叮叮当当改造马车。加宽车轴,加固车厢,还在车底加了特制的减震机关。贾仁义四处筹集资金,在沿途城镇物色合适的落脚点。白晓把通往永昌县的每段路都摸了个底朝天,连哪处客栈的老板娘是寡妇都打听得清清楚楚。玄机子给每辆马车画了辟邪符——虽然石疙瘩觉得碍事,偷偷撕了大半。

  苏半夏最是细心,不但准备了防暑、防寒、防疫的药材,还给每个车夫配了个急救包,里面绷带、金疮药、止泻丸一应俱全。

  一个月后的清晨,第一支\"青云商队\"整装待发。十辆马车在总会门前排成长龙,车身上新漆的\"青云\"二字在朝阳下闪闪发光。车夫都是精挑细选的老把式,个个精神抖擞。

  全县百姓都来看热闹,把街道围得水泄不通。石疙瘩挨个检查车轴,用手敲敲听听声音。贾仁义最后一次清点货物,对照着清单一项项打勾。白晓把车夫们聚在一起,交代沿途注意事项。玄机子设坛做法,香烟缭绕。苏半夏给每个车夫发药包,细细嘱咐用法。

  李文渊站在总会门前的石阶上,看着这支七拼八凑的商队,心里忽然踏实下来。这群人虽然个个都是怪胎,凑在一起却莫名地和谐。

  商队这一去就是半个月。这些天,总会后院出奇地安静。石疙瘩整天蹲在工坊里改进工具,贾仁义把账目重新核算了一遍又一遍,白晓忙着在更远的州县建立情报网,玄机子对着地图规划新的运输路线,苏半夏则埋头研制更适合长途运输的药材剂型。

  第十五天黄昏,城外突然传来喧闹声。不知谁喊了一嗓子:\"商队回来了!\"

  十辆马车满载而归,不但带回了预期的利润,还捎回来永昌县的特色山货。更让人惊喜的是,车夫们个个精神饱满,连个头疼脑热的都没有。

  \"东家!\"商队头领老陈激动地汇报,\"咱们的农具在永昌县被抢购一空!回来时顺带捎了他们的山货,这一趟净赚这个数!\"他伸出两根手指,笑得见牙不见眼。

  石疙瘩已经蹲在马车旁检查车辆:\"车轴磨损比预想的小,下次可以多装两成货。\"

  贾仁义翻看着账本,眼睛发亮:\"永昌县的漆器利润可观,下次可以多进些。\"

  白晓凑过来:\"我打听到,往北三百里的江阳府铁价更高,下次咱们可以...\"

  玄机子捋须微笑:\"贫道早说过,此行大吉。\"

  苏半夏清点着带回的药材样本,轻轻点头:\"这些药材品质不错,可以长期采购。\"

  夜里,李文渊独自坐在后院。月光如水,静静洒在柏木长桌上,映出深深浅浅的痕迹。他想起刚穿越时的孤军奋战,再看看现在这群怪才,忍不住笑了。

  石疙瘩莽撞但实干,贾仁义抠门但精明,白晓油滑但机灵,玄机子神道但博学,苏半夏冷淡但专业。这帮人凑在一起,反倒取长补短,成了最可靠的搭档。

  远处传来打更声,梆子敲过三响。青云县在夜色中静静安睡,而这个刚刚成型的团队,正要迎来新的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