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接待惊魂记(上)-《这个系统比我还不靠谱》

  曹别驾如同斗败的公鸡,带着一腔邪火和满脑子的认知混乱,灰溜溜地离开了青云县。他临走前那怨毒的眼神,让赵虎等人明白,这事恐怕还没完。

  但无论如何,眼前的危机总算暂时解除了。青云县上下都松了口气,对李文渊的手段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然而,还没等众人将这口气喘匀,又一个消息从州府传来,如同投入水面的另一块巨石——

  新任青云知县,已由吏部铨选完毕,不日即将到任!

  这位新知县姓杨,名弘业,乃是同进士出身,据说年富力强,颇有些抱负。与周通判那种地头蛇式的贪官不同,这位杨知县是正经的科甲正途,代表着朝廷的“王化”和秩序。

  他的到来,对于目前由李文渊隐形掌控、赵虎具体执行的青云县权力结构,无疑是一次巨大的冲击。

  “大人,这位杨知县,怕是不好相与啊。”赵虎面露忧色,“他是朝廷委派的正式主官,名正言顺。我等若再像之前那般…恐怕会引来真正的麻烦。”

  李文渊点了点头,神色凝重。他深知,对付曹别驾那种来找茬的官员,可以用各种“不靠谱”的手段糊弄过去,但面对即将到任的、手握实权的正式知县,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对方代表着正统的统治秩序。自己若再我行我素,轻则被边缘化,重则可能被扣上“架空官府、图谋不轨”的帽子,那可就真是灭顶之灾了。

  必须调整策略。

  “赵虎,准备迎接新知县吧。”李文渊沉吟道,“一切按规矩来,不可怠慢,但也不必过于卑躬屈膝。我们要展现出青云县如今井然有序、生机勃勃的一面,让他看到,在我们(主要是你)的管理下,青云县很好,不需要大的折腾。”

  “属下明白!”赵虎肃然应道。

  “另外,”李文渊补充道,“将我名下的产业,尤其是与县衙有往来的部分,账目再梳理一遍,务必清晰合规,不留任何话柄。”

  “是!”

  整个青云县衙门立刻忙碌起来,清扫衙署,准备迎接仪式,整理文书档案…一派迎新主的景象。

  李文渊则回到了“李氏食坊”后院,开始仔细思考如何与这位新知县打交道。硬抗肯定不行,合作是必然的,但合作的方式和底线需要把握好。

  几天后,新任知县杨弘业的官船抵达了青云县码头。

  码头上,以赵虎为首的县衙官吏,以及李文渊等被邀请的地方“贤达”,早已列队等候。

  官船靠岸,踏板放下。首先下来的是几名随从和护卫,随后,一位年约三旬、面容清瘦、目光沉静、身着七品鸂鶒补子官袍的官员,稳步走了下来。

  正是新任知县杨弘业。

  他的气质与周通判的倨傲、曹别驾的阴沉截然不同,显得沉稳而干练,眼神扫过迎接的人群,带着一种审慎的观察。

  “下官青云县尉赵虎,率本县僚属、士绅,恭迎杨知县!”赵虎上前一步,抱拳行礼,声音洪亮,礼仪周全。

  杨弘业微微颔首,声音平和:“赵县尉辛苦了,诸位免礼。”

  他的目光在赵虎身上停留片刻,似乎在评估这位实际主持县务的县尉,随后又扫过李文渊,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但并未多做表示。

  迎接仪式简单而庄重。杨弘业没有过多寒暄,便在众人的簇拥下,骑马前往县衙。

  一路上,他默默观察着青云县的街容市貌。街道干净,商铺林立,行人面色也算红润,与他想象中的、刚经历官场动荡的凋敝小县颇为不同,这让他眼中露出一丝讶异。

  到达县衙,交接印信、升堂仪式等一系列流程按部就班地进行。杨弘业处理得井井有条,显示出良好的官场素养。

  当天晚上,杨弘业在县衙后堂设了简单的便宴,招待赵虎等主要属官,李文渊也在受邀之列。

  宴席间,杨弘业的话不多,主要是倾听赵虎等人汇报县内基本情况。他听得非常仔细,偶尔会提出一两个关键问题,都切中要害,显示出务实和精明的风格。

  酒过三巡,杨弘业才将目光转向一直安静坐在末座的李文渊,语气平和地开口:

  “这位想必就是李东家了。本官在州府时,便已听闻李东家大名。今日一见,果然气度不凡。”

  来了!正题开始了!

  所有人都停下了动作,目光聚焦过来。

  李文渊放下酒杯,拱手谦逊道:“杨大人过誉了。草民不过一介商贾,偶得乡邻信赖,混口饭吃而已,当不得大人如此夸奖。”

  “诶,李东家过谦了。”杨弘业微微一笑,笑容温和,却让人感觉不到多少暖意,“据本官所知,李东家不仅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这‘李氏食坊’名动周边,更是在钱、周二獠伏法后,协助赵县尉稳定地方,功不可没啊。”

  他这话看似褒奖,实则暗藏机锋,点出了李文渊超越普通商人的影响力。

  “大人言重了。”李文渊神色不变,应对从容,“草民只是尽了一个本地人的本分,不忍见乡梓动荡而已。一切皆是赵县尉及诸位同僚秉公执法、勤勉任事之功,草民不敢居功。”

  他将功劳轻轻推给了赵虎和官府。

  杨弘业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似乎没想到李文渊如此谦逊和圆滑。他端起酒杯,抿了一口,状似随意地问道:

  “本官初来乍到,百废待兴,正需倚重地方贤达。听闻李东家正在兴建一处…澡堂?名为‘青云第一汤’?不知此乃何意?莫非李东家有意涉足…汤沐之业?”

  他终于问到了澡堂!这也是一个试探,想知道李文渊搞这些“新奇”玩意儿的真实目的。

  李文渊心中早有腹稿,坦然答道:“回大人,兴建澡堂,一是为提供洁净之所,惠及乡邻,减少疾病;二来,也可为往来客商、公差提供便利,或许能稍稍促进本县商贸。至于‘汤沐之业’,草民不敢奢望,只求能维持本心,方便大众即可。”

  他再次强调了“公益”和“便民”的属性,淡化商业色彩。

  杨弘业听着,不置可否,只是淡淡说道:“李东家有心了。只是这营商之事,还需合乎法规,照章纳税才是。”

  “这是自然,草民谨记大人教诲。”李文渊恭敬应道。

  这场接风宴,就在这种表面和谐、实则暗流涌动的氛围中结束了。

  送走杨弘业后,赵虎找到李文渊,忧心道:“大人,这杨知县…看似平和,实则心思深沉,句句都在试探啊。”

  李文渊点了点头:“是个厉害角色。不比曹别驾那种直来直去的找茬,这位杨大人,更讲究规矩和法度,想要在他手下维持现状,恐怕没那么容易。”

  他感觉到,这位新任知县,就像一块巨大的、坚硬的磨刀石,即将压上青云县这片刚刚恢复生机的土地。而他李文渊,这块习惯了“不靠谱”的“顽铁”,能否经受住这正统“王法”的打磨,还是一个未知数。

  “通知下去,”李文渊对赵虎吩咐道,“近期所有人都要谨言慎行,严格遵守各项法令规章。我们的‘不靠谱’,要暂时收一收了。”

  “是!”赵虎凛然应命。

  李文渊望向县衙方向,目光深邃。他知道,与这位杨知县的相处,将是一场全新的、更加复杂的博弈。

  而这场博弈的第一局,或许就在明天,杨知县正式开始巡视县务之时。

  接待曹别驾是“惊魂记”,迎接这位杨知县,恐怕也不会轻松。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