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话字字珠玑,一针见血,瞬间戳中了要害。
他虽忌惮靖王夫妇日益增长的权势和威望,担心他们功高震主,却也分得清轻重缓急
眼下北疆战事要紧,韩曦钰是不可或缺的关键人物,绝不能因后宫琐事影响前线战局。
更何况,他身为帝王,心思通透,皇贵妃此举背后的小心思
不过是想借机离间靖王夫妇,扶持贤王上位,这点伎俩,怎能瞒得过他?
皇贵妃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
放在膝上的双手紧紧攥着裙摆,指甲几乎要嵌进肉里
心中满是不甘与怨怼,却不敢反驳皇帝的话
只能强压下心中的怒火,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躬身道:
“陛下所言极是,是臣妾思虑不周,一时心急,竟忘了二人成婚尚短,只顾及子嗣之事,却忽略了北疆战事的重要性,险些误了大事。臣妾再也不提此事了。”
“嗯,你明白就好。”
皇帝摆了摆手,语气缓和了些,“夜深了,御书房寒气重,爱妃早些回长乐宫歇息吧。北疆战事吃紧,朝中诸事繁杂,你在宫中安心休养,打理好后宫事务即可,不必过多操劳这些朝堂与前线的琐事。”
“是,臣妾告退。”
皇贵妃再次躬身行礼,退出了御书房。
刚走出殿门,转身的瞬间,她脸上的温婉笑意便尽数褪去
取而代之的是冰冷的寒意与浓烈的不甘。
她死死咬着下唇,指甲掐进了掌心,心中暗骂:韩曦钰,你这个贱人,竟如此得皇上看重,连这样的机会都抓不住!总有一天,我定会让你身败名裂,不得好死!
御书房内,皇帝看着皇贵妃离去的背影,轻轻叹了口气。
他并非看不出后宫与朝堂之间涌动的暗流,贤王母子的野心,他早已看在眼里
只是眼下,稳定北疆、击退北狄才是重中之重。
至于皇室子嗣与朝堂制衡,只能徐徐图之,不可操之过急。
翌日清晨,长乐宫的晨露还未散尽,一道来自慈宁宫的懿旨便打破了殿内的宁静。
传旨太监面色肃穆,高声宣读:“太后有旨,宣皇贵妃即刻前往慈宁宫见驾,不得延误。”
皇贵妃刚梳妆完毕,闻言心头一沉。
昨夜御书房碰壁的挫败感还未消散,太后此刻突然召见,十有八九是为了她提议给靖王纳侧妃之事。
她强压下心中的不安,换上端庄的宫装,匆匆赶往慈宁宫。
慈宁宫内,檀香袅袅,太后斜倚在铺着明黄色软垫的宝座上,神色威严,目光沉静地看着跪在地上的皇贵妃。
殿内气氛压抑,两侧侍立的宫女太监连大气都不敢喘,只听得见窗外偶尔传来的鸟鸣。
“臣妾参见太后,太后圣安。”皇贵妃恭敬行礼,额头紧贴地面,不敢抬头。
“起来吧。”
太后的声音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哀家问你,昨日你是不是去御书房见了皇上,提议给靖王殿下纳侧妃?”
皇贵妃心中一紧,知道此事终究没能瞒过太后,只能硬着头皮回话:
“回太后,臣妾确实向陛下提过此事。臣妾也是忧心皇室子嗣,想着为靖王殿下分忧,为韩将军减负,并无他意。”
“并无他意?”太后冷笑一声,语气陡然转厉
“哀家看你是心思不正!靖王与韩将军成婚不过一年,两人在北疆同心同德,屡立奇功,正是为国效力的关键时候,你却在这个节骨眼上挑拨他们夫妻关系,安的是什么心?”
皇贵妃脸色一白,连忙叩首:“太后明鉴,臣妾绝无挑拨之意,只是单纯为皇室子嗣着想……”
“够了!”太后打断她的话,目光锐利如刀
“子嗣之事,自有天命,且成婚一年无嗣本就寻常,轮不到你在这里瞎操心!你当哀家不知道你的心思?无非是看着靖王夫妇声望日盛,贤王那边迟迟没有机会,便想借着此事离间他们,为你儿子铺路!”
太后的话字字诛心,直接戳破了皇贵妃的伪装。
皇贵妃浑身一颤,再也维持不住镇定,额头渗出冷汗,声音也带上了哭腔:
“太后,臣妾冤枉!臣妾对皇室忠心耿耿,绝不敢有此等心思……”
“冤枉?”太后缓缓起身,走到皇贵妃面前,居高临下地看着她
“哀家且问你,苏烟之事,是不是你在背后推波助澜?如今韩将军正是北疆的顶梁柱,皇上尚且知道以大局为重,你却只顾着一己私利,妄图搅乱朝局,若是因此影响了北疆战事,你承担得起这个责任吗?”
皇贵妃被问得哑口无言,只能伏在地上瑟瑟发抖。
她没想到,太后竟对她的所作所为如此清楚,连苏烟的旧事都翻了出来,一时间悔恨与恐惧交织在一起。
“太后息怒,臣妾知错了……臣妾再也不敢了……”
太后看着她狼狈的模样,神色稍缓,语气却依旧严厉:
“哀家念在你是贤王生母,平日里也还算恭顺,今日便不罚你。
但你要记住,后宫不得干政,更不能为了一己私欲,损害国家利益。靖王夫妇是大启的功臣,韩将军更是难得的巾帼奇才,哀家不允许任何人动他们分毫!”
“是,臣妾谨记太后教诲,日后绝不敢再妄议此事,更不敢干预朝政。”
皇贵妃连连叩首,心中的不甘被彻底压了下去。
她知道,有太后这句话,她再想针对靖王夫妇,便难如登天。
“起来吧。”
太后转身回到宝座上,语气缓和了些,“回去好好反省,管好自己的人,做好自己的事。贤王若是有本事,便凭真才实学立足朝堂,而非靠这些旁门左道。”
“臣妾遵旨。”皇贵妃缓缓起身,脸色苍白,脚步虚浮地退出了慈宁宫。
看着她离去的背影,太后轻轻叹了口气,对身边的嬷嬷道:
“如今北疆战事要紧,靖王夫妇同心是重中之重。皇贵妃母子野心太大,哀家不得不敲打一番,免得他们酿成大错。”
嬷嬷恭敬道:“太后英明,有您坐镇,后宫与朝堂才能安稳。”
太后望向窗外,目光悠远:“哀家老了,只盼着大启国泰民安,皇室和睦。韩将军是个难得的人才,靖王有她相助,北疆无忧,这才是社稷之福啊。”
他虽忌惮靖王夫妇日益增长的权势和威望,担心他们功高震主,却也分得清轻重缓急
眼下北疆战事要紧,韩曦钰是不可或缺的关键人物,绝不能因后宫琐事影响前线战局。
更何况,他身为帝王,心思通透,皇贵妃此举背后的小心思
不过是想借机离间靖王夫妇,扶持贤王上位,这点伎俩,怎能瞒得过他?
皇贵妃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
放在膝上的双手紧紧攥着裙摆,指甲几乎要嵌进肉里
心中满是不甘与怨怼,却不敢反驳皇帝的话
只能强压下心中的怒火,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躬身道:
“陛下所言极是,是臣妾思虑不周,一时心急,竟忘了二人成婚尚短,只顾及子嗣之事,却忽略了北疆战事的重要性,险些误了大事。臣妾再也不提此事了。”
“嗯,你明白就好。”
皇帝摆了摆手,语气缓和了些,“夜深了,御书房寒气重,爱妃早些回长乐宫歇息吧。北疆战事吃紧,朝中诸事繁杂,你在宫中安心休养,打理好后宫事务即可,不必过多操劳这些朝堂与前线的琐事。”
“是,臣妾告退。”
皇贵妃再次躬身行礼,退出了御书房。
刚走出殿门,转身的瞬间,她脸上的温婉笑意便尽数褪去
取而代之的是冰冷的寒意与浓烈的不甘。
她死死咬着下唇,指甲掐进了掌心,心中暗骂:韩曦钰,你这个贱人,竟如此得皇上看重,连这样的机会都抓不住!总有一天,我定会让你身败名裂,不得好死!
御书房内,皇帝看着皇贵妃离去的背影,轻轻叹了口气。
他并非看不出后宫与朝堂之间涌动的暗流,贤王母子的野心,他早已看在眼里
只是眼下,稳定北疆、击退北狄才是重中之重。
至于皇室子嗣与朝堂制衡,只能徐徐图之,不可操之过急。
翌日清晨,长乐宫的晨露还未散尽,一道来自慈宁宫的懿旨便打破了殿内的宁静。
传旨太监面色肃穆,高声宣读:“太后有旨,宣皇贵妃即刻前往慈宁宫见驾,不得延误。”
皇贵妃刚梳妆完毕,闻言心头一沉。
昨夜御书房碰壁的挫败感还未消散,太后此刻突然召见,十有八九是为了她提议给靖王纳侧妃之事。
她强压下心中的不安,换上端庄的宫装,匆匆赶往慈宁宫。
慈宁宫内,檀香袅袅,太后斜倚在铺着明黄色软垫的宝座上,神色威严,目光沉静地看着跪在地上的皇贵妃。
殿内气氛压抑,两侧侍立的宫女太监连大气都不敢喘,只听得见窗外偶尔传来的鸟鸣。
“臣妾参见太后,太后圣安。”皇贵妃恭敬行礼,额头紧贴地面,不敢抬头。
“起来吧。”
太后的声音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哀家问你,昨日你是不是去御书房见了皇上,提议给靖王殿下纳侧妃?”
皇贵妃心中一紧,知道此事终究没能瞒过太后,只能硬着头皮回话:
“回太后,臣妾确实向陛下提过此事。臣妾也是忧心皇室子嗣,想着为靖王殿下分忧,为韩将军减负,并无他意。”
“并无他意?”太后冷笑一声,语气陡然转厉
“哀家看你是心思不正!靖王与韩将军成婚不过一年,两人在北疆同心同德,屡立奇功,正是为国效力的关键时候,你却在这个节骨眼上挑拨他们夫妻关系,安的是什么心?”
皇贵妃脸色一白,连忙叩首:“太后明鉴,臣妾绝无挑拨之意,只是单纯为皇室子嗣着想……”
“够了!”太后打断她的话,目光锐利如刀
“子嗣之事,自有天命,且成婚一年无嗣本就寻常,轮不到你在这里瞎操心!你当哀家不知道你的心思?无非是看着靖王夫妇声望日盛,贤王那边迟迟没有机会,便想借着此事离间他们,为你儿子铺路!”
太后的话字字诛心,直接戳破了皇贵妃的伪装。
皇贵妃浑身一颤,再也维持不住镇定,额头渗出冷汗,声音也带上了哭腔:
“太后,臣妾冤枉!臣妾对皇室忠心耿耿,绝不敢有此等心思……”
“冤枉?”太后缓缓起身,走到皇贵妃面前,居高临下地看着她
“哀家且问你,苏烟之事,是不是你在背后推波助澜?如今韩将军正是北疆的顶梁柱,皇上尚且知道以大局为重,你却只顾着一己私利,妄图搅乱朝局,若是因此影响了北疆战事,你承担得起这个责任吗?”
皇贵妃被问得哑口无言,只能伏在地上瑟瑟发抖。
她没想到,太后竟对她的所作所为如此清楚,连苏烟的旧事都翻了出来,一时间悔恨与恐惧交织在一起。
“太后息怒,臣妾知错了……臣妾再也不敢了……”
太后看着她狼狈的模样,神色稍缓,语气却依旧严厉:
“哀家念在你是贤王生母,平日里也还算恭顺,今日便不罚你。
但你要记住,后宫不得干政,更不能为了一己私欲,损害国家利益。靖王夫妇是大启的功臣,韩将军更是难得的巾帼奇才,哀家不允许任何人动他们分毫!”
“是,臣妾谨记太后教诲,日后绝不敢再妄议此事,更不敢干预朝政。”
皇贵妃连连叩首,心中的不甘被彻底压了下去。
她知道,有太后这句话,她再想针对靖王夫妇,便难如登天。
“起来吧。”
太后转身回到宝座上,语气缓和了些,“回去好好反省,管好自己的人,做好自己的事。贤王若是有本事,便凭真才实学立足朝堂,而非靠这些旁门左道。”
“臣妾遵旨。”皇贵妃缓缓起身,脸色苍白,脚步虚浮地退出了慈宁宫。
看着她离去的背影,太后轻轻叹了口气,对身边的嬷嬷道:
“如今北疆战事要紧,靖王夫妇同心是重中之重。皇贵妃母子野心太大,哀家不得不敲打一番,免得他们酿成大错。”
嬷嬷恭敬道:“太后英明,有您坐镇,后宫与朝堂才能安稳。”
太后望向窗外,目光悠远:“哀家老了,只盼着大启国泰民安,皇室和睦。韩将军是个难得的人才,靖王有她相助,北疆无忧,这才是社稷之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