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的秋意悄然而至,胡杨树叶染上淡淡的金黄,
风一吹,便簌簌落下几片,铺在军营的黄土小路上,踩上去沙沙作响
为这片肃杀的营地添了几分难得的静谧。
经历了苏烟的风波后,军营彻底恢复了往日的秩序
将士们各司其职,训练的呐喊、兵器的碰撞、战马的嘶鸣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北疆军营独有的蓬勃生机。
而柳如薇与赵毅的相处,也如同这秋日的阳光,温和而克制,低调却藏不住细水长流的温情。
柳如薇依旧每日在军医营忙碌
晨光熹微,天刚亮,她就带着两名学徒起身熬制汤药。
军医营的大灶上,几口大铁锅冒着腾腾热气,里面熬煮着消炎镇痛、补气养血的草药,药香浓郁,飘满了整个营区。
“柳军医,今日的退烧药加多少甘草合适?”学徒小张一边搅拌药汁,一边问道。
柳如薇俯身闻了闻药味,精准地报出剂量:“加三钱,少了药效不足,多了会影响口感,伤员本就没胃口,别让药味太苦。”
她做事向来细致,连药材的配比、药汤的温度都拿捏得恰到好处。
暮色沉沉时,军医营内依旧灯火通明。
柳如薇正为一名训练时扭伤脚踝的士兵复位,动作轻柔却有力,“忍着点,一下就好。”
她轻声安抚,手上猛地发力,只听“咔嚓”一声,错位的骨头便归了位。
士兵疼得额头冒汗,却还是咬牙道:“多谢柳军医,比上次周将军硬掰舒服多了!”
柳如薇笑了笑,取出药膏细心涂抹,又用绷带缠好,叮嘱道:“这几日别负重,每日来换药,我再给你开副外敷的草药,好得快些。”
赵毅伤势痊愈后,便全身心投入到军务中。
每日天不亮,他就带着麾下的士兵在训练场上集合,“都给我精神点!出拳要狠,出脚要稳!北狄人可不会因为你们喊疼就手下留情!”
他穿着一身玄色劲装,身姿挺拔,手把手地纠正士兵的动作,额角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滴在尘土里,瞬间晕开一小片湿痕。
训练间隙,他也不闲着,要么陪着士兵们一起俯卧撑、练劈砍,要么就拿着长枪演示枪法,痞帅的脸上满是认真,将士们都服他这股拼劲。
即便再忙,赵毅也总能在换药的时辰准时出现在军医营,从未耽搁。
这日午后,他掀帘而入,身上还带着训练后的热气
额角挂着汗珠,嘴角却噙着一抹痞帅的笑,手里拎着一个小小的布包:“柳军医,又在跟草药较劲呢?”
柳如薇抬头,见他一身风尘,却先想着给自己带东西,脸颊微微发烫
伸手接过布包,触手温热:“多谢赵将军,你刚训练完,自己也快吃吧。”
“不急,”赵毅往旁边的椅子上一坐,大大咧咧地伸了个懒腰,故意夸张地叹了口气,
“跟那群臭小子练了一下午,骨头都快散架了,还是柳军医这里舒服,闻着草药香都觉得解乏。”
他说着,眼神却落在柳如薇认真捣药的手上
她的手指纤细,握着木杵轻轻捣着药臼里的草药
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她发顶,泛着一层柔和的光晕。
旁边的学徒小李见了,偷偷跟小张挤了挤眼睛,两人忍着笑低头忙碌。
营里的人都知道赵将军对柳军医的心思,却没人多嘴
反而觉得这两人相配得很——柳军医温柔细心,赵将军勇猛贴心,正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柳如薇被他看得有些不自在,低头加快了捣药的速度
却听赵毅又笑道:“说真的,柳军医,你这手艺要是搁在京城,高低得开个药铺,就叫‘柳氏药坊’,保准门庭若市,那些太医见了都得靠边站。”
“赵将军说笑了,我这点医术,不过是糊口罢了。”
柳如薇轻声反驳,嘴角却忍不住勾起一抹浅笑。
她发现,赵毅总是这样,说话带着几分调侃,却总能恰到好处地驱散她的疲惫,让军医营沉闷的氛围变得鲜活起来。
换药时,柳如薇小心翼翼地解开赵毅手臂上的旧绷带,见伤口已经愈合得差不多,只剩下一道浅浅的疤痕,便放心地涂抹上新的药膏。
赵毅刻意放轻了动作,怕牵扯到她的手,见她指尖不小心沾了药渍,便从怀里掏出一块干净的手帕,递过去:“小心点,这药渍难洗。”
语气自然又贴心,仿佛做过千百遍一般。
柳如薇接过手帕,指尖不经意间碰到他的手,温热的触感让她心头一跳
连忙收回手,低头擦拭指尖,耳尖却悄悄泛红。
赵毅将这一切看在眼里,眼底的笑意更浓,却没有点破,只是闲闲地聊起军中的趣事:
“今日训练,小王那小子劈砍太用力,把长枪都劈断了,还硬说枪质量不好,被我罚了二十个俯卧撑,现在还在那儿哼哼呢。”
逗得柳如薇和学徒们都忍不住轻笑出声。
两人的相处始终保持着分寸,从不在人前过分亲近。
赵毅送完东西、换完药便会离开,柳如薇也从不会主动挽留。
但在这些细微的关怀与默契的对视中,感情却在慢慢升温。
傍晚时分,赵毅常会借着巡查的名义,绕到军医营附近,看到柳如薇在营外晾晒草药,便会停下脚步,陪她聊上几句,帮她搬搬沉重的药筐;
柳如薇也会在赵毅训练结束后,特意熬上一碗清热解暑的凉茶,让学徒送去他的营帐。
将士们看在眼里,也只是善意地打趣两句,“赵将军,又去柳军医那儿报到啊?”“柳军医,赵将军的凉茶要不要多放两块冰糖?”
没人再多说闲话——毕竟柳如薇的转变有目共睹
从以前争风吃醋的侧妃变成如今踏实做事的军医
赵毅的担当更是众人皆知,这样的情愫,值得所有人祝福。
风一吹,便簌簌落下几片,铺在军营的黄土小路上,踩上去沙沙作响
为这片肃杀的营地添了几分难得的静谧。
经历了苏烟的风波后,军营彻底恢复了往日的秩序
将士们各司其职,训练的呐喊、兵器的碰撞、战马的嘶鸣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北疆军营独有的蓬勃生机。
而柳如薇与赵毅的相处,也如同这秋日的阳光,温和而克制,低调却藏不住细水长流的温情。
柳如薇依旧每日在军医营忙碌
晨光熹微,天刚亮,她就带着两名学徒起身熬制汤药。
军医营的大灶上,几口大铁锅冒着腾腾热气,里面熬煮着消炎镇痛、补气养血的草药,药香浓郁,飘满了整个营区。
“柳军医,今日的退烧药加多少甘草合适?”学徒小张一边搅拌药汁,一边问道。
柳如薇俯身闻了闻药味,精准地报出剂量:“加三钱,少了药效不足,多了会影响口感,伤员本就没胃口,别让药味太苦。”
她做事向来细致,连药材的配比、药汤的温度都拿捏得恰到好处。
暮色沉沉时,军医营内依旧灯火通明。
柳如薇正为一名训练时扭伤脚踝的士兵复位,动作轻柔却有力,“忍着点,一下就好。”
她轻声安抚,手上猛地发力,只听“咔嚓”一声,错位的骨头便归了位。
士兵疼得额头冒汗,却还是咬牙道:“多谢柳军医,比上次周将军硬掰舒服多了!”
柳如薇笑了笑,取出药膏细心涂抹,又用绷带缠好,叮嘱道:“这几日别负重,每日来换药,我再给你开副外敷的草药,好得快些。”
赵毅伤势痊愈后,便全身心投入到军务中。
每日天不亮,他就带着麾下的士兵在训练场上集合,“都给我精神点!出拳要狠,出脚要稳!北狄人可不会因为你们喊疼就手下留情!”
他穿着一身玄色劲装,身姿挺拔,手把手地纠正士兵的动作,额角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滴在尘土里,瞬间晕开一小片湿痕。
训练间隙,他也不闲着,要么陪着士兵们一起俯卧撑、练劈砍,要么就拿着长枪演示枪法,痞帅的脸上满是认真,将士们都服他这股拼劲。
即便再忙,赵毅也总能在换药的时辰准时出现在军医营,从未耽搁。
这日午后,他掀帘而入,身上还带着训练后的热气
额角挂着汗珠,嘴角却噙着一抹痞帅的笑,手里拎着一个小小的布包:“柳军医,又在跟草药较劲呢?”
柳如薇抬头,见他一身风尘,却先想着给自己带东西,脸颊微微发烫
伸手接过布包,触手温热:“多谢赵将军,你刚训练完,自己也快吃吧。”
“不急,”赵毅往旁边的椅子上一坐,大大咧咧地伸了个懒腰,故意夸张地叹了口气,
“跟那群臭小子练了一下午,骨头都快散架了,还是柳军医这里舒服,闻着草药香都觉得解乏。”
他说着,眼神却落在柳如薇认真捣药的手上
她的手指纤细,握着木杵轻轻捣着药臼里的草药
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她发顶,泛着一层柔和的光晕。
旁边的学徒小李见了,偷偷跟小张挤了挤眼睛,两人忍着笑低头忙碌。
营里的人都知道赵将军对柳军医的心思,却没人多嘴
反而觉得这两人相配得很——柳军医温柔细心,赵将军勇猛贴心,正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柳如薇被他看得有些不自在,低头加快了捣药的速度
却听赵毅又笑道:“说真的,柳军医,你这手艺要是搁在京城,高低得开个药铺,就叫‘柳氏药坊’,保准门庭若市,那些太医见了都得靠边站。”
“赵将军说笑了,我这点医术,不过是糊口罢了。”
柳如薇轻声反驳,嘴角却忍不住勾起一抹浅笑。
她发现,赵毅总是这样,说话带着几分调侃,却总能恰到好处地驱散她的疲惫,让军医营沉闷的氛围变得鲜活起来。
换药时,柳如薇小心翼翼地解开赵毅手臂上的旧绷带,见伤口已经愈合得差不多,只剩下一道浅浅的疤痕,便放心地涂抹上新的药膏。
赵毅刻意放轻了动作,怕牵扯到她的手,见她指尖不小心沾了药渍,便从怀里掏出一块干净的手帕,递过去:“小心点,这药渍难洗。”
语气自然又贴心,仿佛做过千百遍一般。
柳如薇接过手帕,指尖不经意间碰到他的手,温热的触感让她心头一跳
连忙收回手,低头擦拭指尖,耳尖却悄悄泛红。
赵毅将这一切看在眼里,眼底的笑意更浓,却没有点破,只是闲闲地聊起军中的趣事:
“今日训练,小王那小子劈砍太用力,把长枪都劈断了,还硬说枪质量不好,被我罚了二十个俯卧撑,现在还在那儿哼哼呢。”
逗得柳如薇和学徒们都忍不住轻笑出声。
两人的相处始终保持着分寸,从不在人前过分亲近。
赵毅送完东西、换完药便会离开,柳如薇也从不会主动挽留。
但在这些细微的关怀与默契的对视中,感情却在慢慢升温。
傍晚时分,赵毅常会借着巡查的名义,绕到军医营附近,看到柳如薇在营外晾晒草药,便会停下脚步,陪她聊上几句,帮她搬搬沉重的药筐;
柳如薇也会在赵毅训练结束后,特意熬上一碗清热解暑的凉茶,让学徒送去他的营帐。
将士们看在眼里,也只是善意地打趣两句,“赵将军,又去柳军医那儿报到啊?”“柳军医,赵将军的凉茶要不要多放两块冰糖?”
没人再多说闲话——毕竟柳如薇的转变有目共睹
从以前争风吃醋的侧妃变成如今踏实做事的军医
赵毅的担当更是众人皆知,这样的情愫,值得所有人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