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指尖摩挲着龙椅的扶手,脸上的笑容未变,眼底却闪过一丝深沉:“皇后所言有理,外臣掺和后宫家事,确实不妥。回头朕会让太监去敲打敲打柳承宗和苏振,让他们安分守己,多管军务,少操心女儿的事。”
皇后微微颔首,又补充道:“更让臣妾忧心的是,长乐宫禁足期间,竟还有宫外消息频繁往来。
臣妾并非质疑贵妃妹妹,毕竟妹妹挂念贤王也是人之常情,只是这消息传递得太过频繁,又涉及北疆军务,难免会让外人多想,以为妹妹在禁足期间仍在干预宫外之事。届时不仅妹妹受牵连,还会让皇上为难,有损皇家颜面。”
这番话看似句句为皇贵妃着想,实则字字诛心,既点出了皇贵妃“违规”,又暗指她干涉军务,把难题抛给了皇上。
皇贵妃心头一紧,立刻快步出列,对着皇上躬身行礼,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委屈与坚定:“皇上明鉴!臣妾禁足期间,恪守本分,每日只在宫中礼佛诵经,为皇上和大启祈福,绝无干预宫外之事!定是有人嫉妒臣妾,故意造谣陷害,还请皇上为臣妾做主!”
皇上看着下方躬身的皇贵妃,又看了看神色平静、胸有成竹的皇后,眼中看不出喜怒,沉默片刻后缓缓开口:
“朕相信贵妃不会如此糊涂,做出这等自毁前程之事。只是后宫规矩不可废,长乐宫往后若有外间消息传入,需先交由内务府登记备案,由朕过目后再交给贵妃,免得再生流言蜚语,让外人看了笑话。”
这番话既没指责皇贵妃,也没完全附和皇后,轻轻揭过了此事,却又暗中给皇贵妃划了一道红线,限制了她的信息传递。
皇后心中了然,知道皇上是在维持平衡,便不再多言,端起酒杯示意宫女续茶;
皇贵妃松了口气,却也敏锐地察觉出皇上的警惕,这场交锋,她虽没输,却也没占到便宜。
赏花宴结束后,皇上并未回后宫,而是直接去了御书房。
刚落座,就立刻召来暗卫统领萧策:“去查长乐宫的眼线,从掌事太监李忠开始,所有与宫外联络的人,不管是宫女、太监,还是杂役,一一排查清楚,一个都不能漏。但切记,只许暗中监视,不准惊动任何人,更不能动他们一根汗毛。”
萧策躬身行礼,沉声询问:“陛下,若是查到眼线的具体名单和联络方式,该如何处置?”
“查到后,用隐秘手段控制住他们。”
皇上手指轻轻敲击着御案,眼中闪过一丝深不可测的光芒,“给他们用‘牵机散’的解药改良而成的迷药,每日混入饮食中,让他们神智清醒,却对咱们的指令言听计从。
让他们继续给皇贵妃传递消息,但所有内容必须先经你过目,朕要知道她的一举一动、每一个算计。另外,顺着这些眼线往下查,看看她背后还藏着哪些朝中势力,一一记录在案,不准打草惊蛇。”
“臣遵旨!”萧策领命,身影一闪便消失在御书房的阴影中。
皇上靠在龙椅上,闭目沉思。
他心中跟明镜似的,皇后的势力依托于前朝的外戚家族,几位国舅在朝中担任要职,门生故吏遍布朝野;
皇贵妃则拉拢了柳承宗、苏振等手握兵权的武将家族,还有贤王在一旁助力。
两方势力相互制衡,才能维持朝堂的稳定。
若是偏信皇后,一味打压皇贵妃,皇后一方独大,恐生外戚专权之患,重蹈前朝覆辙;
若是放任皇贵妃,她野心勃勃,连禁足期间都不安分,迟早会扰乱朝纲,影响北疆战事。
如今最好的办法,便是暗中掌控皇贵妃的眼线网络,既能够实时知晓她的动向,提前防备她的算计,又能借着她的势力牵制皇后,让两方始终保持平衡。
那些眼线就像皇上安插在皇贵妃身边的耳朵和眼睛,既能监视她,又能在必要时传递假消息,引导她的行动,可谓一举两得。
暗卫的动作极快,不出三日就将长乐宫的眼线网络查得一清二楚。
掌事太监李忠是核心联络人,直接对接皇贵妃的指令;
宫外则连接着贤王府的首席幕僚、柳府的管家,甚至还牵扯出三位朝中中层官员,分别在吏部、兵部任职,负责传递朝堂和军中的消息。
萧策按照皇上的吩咐,让暗卫乔装成长乐宫的杂役,每日将掺了迷药的茶水、点心送入眼线的住处。
不出两日,这些眼线就都被控制住,对暗卫的指令言听计从,却丝毫没有察觉自己的异样,依旧按部就班地给皇贵妃传递消息。
皇贵妃对此毫无察觉,依旧通过李忠指挥柳如薇在北疆行事。
这日,她收到柳如薇从北疆送来的密信,信中说韩曦钰在军中威望日盛,士兵们对她言听计从,甚至超过了对慕卿晨的敬畏,请求皇贵妃动用朝中势力,弹劾韩曦钰“拥兵自重”,打压她的气焰。
皇贵妃看完密信,气得将信纸揉成一团,冷哼道:
“韩曦钰好大的胆子,竟敢在靖安营培植自己的势力!”
她当即让人取来笔墨,写下密信,让李忠立刻传递给柳承宗,命令他在兵部联合几位官员,弹劾韩曦钰“结党营私,意图不轨”。
可这封密信刚到萧策手中,就被做了手脚。
萧策亲自修改了内容,将“联合官员弹劾”改为“暗中观察韩曦钰动向,收集其把柄,切勿轻举妄动,以免打草惊蛇”。
柳承宗收到密信后,虽不解皇贵妃为何突然改变主意,却也不敢违抗,只能按兵不动,暗中派人留意韩曦钰的举动。
皇后微微颔首,又补充道:“更让臣妾忧心的是,长乐宫禁足期间,竟还有宫外消息频繁往来。
臣妾并非质疑贵妃妹妹,毕竟妹妹挂念贤王也是人之常情,只是这消息传递得太过频繁,又涉及北疆军务,难免会让外人多想,以为妹妹在禁足期间仍在干预宫外之事。届时不仅妹妹受牵连,还会让皇上为难,有损皇家颜面。”
这番话看似句句为皇贵妃着想,实则字字诛心,既点出了皇贵妃“违规”,又暗指她干涉军务,把难题抛给了皇上。
皇贵妃心头一紧,立刻快步出列,对着皇上躬身行礼,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委屈与坚定:“皇上明鉴!臣妾禁足期间,恪守本分,每日只在宫中礼佛诵经,为皇上和大启祈福,绝无干预宫外之事!定是有人嫉妒臣妾,故意造谣陷害,还请皇上为臣妾做主!”
皇上看着下方躬身的皇贵妃,又看了看神色平静、胸有成竹的皇后,眼中看不出喜怒,沉默片刻后缓缓开口:
“朕相信贵妃不会如此糊涂,做出这等自毁前程之事。只是后宫规矩不可废,长乐宫往后若有外间消息传入,需先交由内务府登记备案,由朕过目后再交给贵妃,免得再生流言蜚语,让外人看了笑话。”
这番话既没指责皇贵妃,也没完全附和皇后,轻轻揭过了此事,却又暗中给皇贵妃划了一道红线,限制了她的信息传递。
皇后心中了然,知道皇上是在维持平衡,便不再多言,端起酒杯示意宫女续茶;
皇贵妃松了口气,却也敏锐地察觉出皇上的警惕,这场交锋,她虽没输,却也没占到便宜。
赏花宴结束后,皇上并未回后宫,而是直接去了御书房。
刚落座,就立刻召来暗卫统领萧策:“去查长乐宫的眼线,从掌事太监李忠开始,所有与宫外联络的人,不管是宫女、太监,还是杂役,一一排查清楚,一个都不能漏。但切记,只许暗中监视,不准惊动任何人,更不能动他们一根汗毛。”
萧策躬身行礼,沉声询问:“陛下,若是查到眼线的具体名单和联络方式,该如何处置?”
“查到后,用隐秘手段控制住他们。”
皇上手指轻轻敲击着御案,眼中闪过一丝深不可测的光芒,“给他们用‘牵机散’的解药改良而成的迷药,每日混入饮食中,让他们神智清醒,却对咱们的指令言听计从。
让他们继续给皇贵妃传递消息,但所有内容必须先经你过目,朕要知道她的一举一动、每一个算计。另外,顺着这些眼线往下查,看看她背后还藏着哪些朝中势力,一一记录在案,不准打草惊蛇。”
“臣遵旨!”萧策领命,身影一闪便消失在御书房的阴影中。
皇上靠在龙椅上,闭目沉思。
他心中跟明镜似的,皇后的势力依托于前朝的外戚家族,几位国舅在朝中担任要职,门生故吏遍布朝野;
皇贵妃则拉拢了柳承宗、苏振等手握兵权的武将家族,还有贤王在一旁助力。
两方势力相互制衡,才能维持朝堂的稳定。
若是偏信皇后,一味打压皇贵妃,皇后一方独大,恐生外戚专权之患,重蹈前朝覆辙;
若是放任皇贵妃,她野心勃勃,连禁足期间都不安分,迟早会扰乱朝纲,影响北疆战事。
如今最好的办法,便是暗中掌控皇贵妃的眼线网络,既能够实时知晓她的动向,提前防备她的算计,又能借着她的势力牵制皇后,让两方始终保持平衡。
那些眼线就像皇上安插在皇贵妃身边的耳朵和眼睛,既能监视她,又能在必要时传递假消息,引导她的行动,可谓一举两得。
暗卫的动作极快,不出三日就将长乐宫的眼线网络查得一清二楚。
掌事太监李忠是核心联络人,直接对接皇贵妃的指令;
宫外则连接着贤王府的首席幕僚、柳府的管家,甚至还牵扯出三位朝中中层官员,分别在吏部、兵部任职,负责传递朝堂和军中的消息。
萧策按照皇上的吩咐,让暗卫乔装成长乐宫的杂役,每日将掺了迷药的茶水、点心送入眼线的住处。
不出两日,这些眼线就都被控制住,对暗卫的指令言听计从,却丝毫没有察觉自己的异样,依旧按部就班地给皇贵妃传递消息。
皇贵妃对此毫无察觉,依旧通过李忠指挥柳如薇在北疆行事。
这日,她收到柳如薇从北疆送来的密信,信中说韩曦钰在军中威望日盛,士兵们对她言听计从,甚至超过了对慕卿晨的敬畏,请求皇贵妃动用朝中势力,弹劾韩曦钰“拥兵自重”,打压她的气焰。
皇贵妃看完密信,气得将信纸揉成一团,冷哼道:
“韩曦钰好大的胆子,竟敢在靖安营培植自己的势力!”
她当即让人取来笔墨,写下密信,让李忠立刻传递给柳承宗,命令他在兵部联合几位官员,弹劾韩曦钰“结党营私,意图不轨”。
可这封密信刚到萧策手中,就被做了手脚。
萧策亲自修改了内容,将“联合官员弹劾”改为“暗中观察韩曦钰动向,收集其把柄,切勿轻举妄动,以免打草惊蛇”。
柳承宗收到密信后,虽不解皇贵妃为何突然改变主意,却也不敢违抗,只能按兵不动,暗中派人留意韩曦钰的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