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躬身应下,转身离开。
走到厅门口时,苏烟故意停下脚步,对着韩曦钰说道:“王妃娘娘,您刚回京城,若是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跟臣妾说,臣妾定会尽力相助。”
柳如薇也跟着说道:“是啊,王妃娘娘,咱们都是一家人,不必客气。”
韩曦钰笑着点头:“多谢两位侧妃,若是有需要,我定会开口。”
两人离开后,慕卿晨看着韩曦钰,语气带着几分担忧:“苏烟和柳如薇心思深沉,你与她们相处,定要多加小心。”
韩曦钰点头:“我知道。王爷放心,我不会让她们轻易算计到的。”
两人继续商议北疆防务之事,直到午时,韩曦钰才起身告辞。
离开靖王府时,她特意留意了一下西跨院和东跨院的动静,发现苏烟和柳如薇的丫鬟正站在院门口,偷偷观察着她的行踪。
韩曦钰心中冷笑,看来这两位侧妃,是不会轻易放过她了。
不过她也不怕,她不是原主,她在江南经历了那么多。
往后的日子,她定要让这两位侧妃知道,她这个靖王妃,不是那么好惹的。
回到尚书府后,韩曦钰将靖安营协助北疆防务的事告知了韩魏。
韩魏听后,眼中满是欣慰:“曦钰,你能有如今的成就,为父甚是高兴。只是北疆战事凶险,你定要多加小心。”
韩曦钰点头:“爹,您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的。另外,靖安营的粮草和物资,还需户部多多支持。”
韩魏笑道:“放心,为父定会尽力协调,绝不会让靖安营的士兵饿着肚子打仗。”
父女俩又聊了些京中的近况,韩曦钰才起身回房。
回到房间后,她立刻让人叫来侍卫,叮嘱道:“你去查查苏侧妃和柳侧妃最近的动向,尤其是她们与娘家的联系,有什么消息,及时向我汇报。”
侍卫应下离开后,韩曦钰坐在桌前,看着窗外的雪景,心中思绪万千。
她知道,接下来的日子,不会平静。
腊月初的京中
年味已悄然浸透街巷,尚书府的廊下挂起了崭新的红灯笼,连飘落的雪花都似裹着几分暖意。
可皇贵妃所在的长乐宫内,却弥漫着与这份喜庆格格不入的凝重
暖阁里的炭火虽烧得旺,映在人脸上的光却带着几分冷意。
皇贵妃斜倚在铺着白狐裘的软榻上,指尖漫不经心地摩挲着一枚赤金护甲,护甲上镶嵌的红宝石在烛火下闪着细碎的光。
她抬眼看向躬身站在下方的姜敏姝,声音带着几分慵懒,却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敏姝,韩曦钰回京这些日子,可有什么动静?”
姜敏姝身着一身石青色素面棉裙,发髻上仅插着一支碧玉簪,虽打扮素雅,却难掩周身的精致贵气。
她手中端着一盏刚沏好的雨前龙井,轻轻上前两步,将茶盏放在皇贵妃手边的小几上,声音压得极低:
“回母妃,韩曦钰回京后,先是去宗祠祭拜了她母亲顾氏,昨日又去了靖王府,与慕卿晨密谈了近两个时辰,听王府的人说,两人似是在商议北疆防务之事。”
皇贵妃端起茶盏,轻轻吹了吹浮沫,温热的水汽模糊了她眼中的算计:
“北疆战事吃紧,慕卿晨手握兵权,韩曦钰又掌控着靖安营,这两人若是拧成一股绳,对我们可不是什么好事。苏烟与柳如薇呢?她们禁足刚过,总该有些动作吧?”
“母妃放心,”姜敏姝微微屈膝,语气带着几分笃定,“苏侧妃与柳侧妃本就对韩曦钰积怨甚深,当年她们帮韩曦钰离府,本是想除去竞争对手,却反被禁足半年,这份恨早刻在骨子里了。如今韩曦钰回来,还占着靖王妃的位子,她们定然不会善罢甘休。”
皇贵妃放下茶盏,眼中闪过一丝满意:“这就好。苏、柳两家本就与慕卿晨有隙,她们与韩曦钰斗起来,正好能分散慕卿晨的精力,也省了我们不少事。只是……”
她话锋一转,目光落在姜敏姝身上,“韩曦钰不是寻常女子,她能把一群前土匪训成精锐,还得皇上另眼相看,可见其手段不一般。若不能离间她与慕卿晨的关系,甚至让慕卿晨对她生疑,我们想拉拢慕卿晨,怕是难如登天。”
姜敏姝垂在身侧的手轻轻攥了攥,随即又松开,脸上露出几分恰到好处的怅然:“母妃,儿媳与慕卿晨、云弟自幼一同长大,青梅竹马的情分并非作假。当年在御花园的桃树下,慕卿晨还曾说过,将来要娶一个聪慧果敢的女子为妻,那时儿媳还笑他眼光太高……”
她故意顿了顿,似是陷入了回忆,“如今想来,韩曦钰倒真有几分符合他当年的描述。只是,情分这东西,终究抵不过朝夕相处,儿媳不信,慕卿晨心中就真的对往日情分毫无念想。”
皇贵妃看着儿媳眼中的“情愫”,心中了然——她要的从不是姜敏姝真的与慕卿晨旧情复燃,而是借这份“青梅竹马”的名头,搅乱韩曦钰与慕卿晨的关系。
她点了点头:“你有这份心思便好。只是切记,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对付韩曦钰,要像煮茶一样,慢慢熬,一点点让慕卿晨看到她的‘不好’,也一点点让他记起你的‘好’。”
姜敏姝躬身应道:“儿媳明白。再过几日,沈尚书家的小姐要举办腊梅宴,京中贵妇都会去,韩曦钰身为靖王妃,定然推脱不掉。
儿媳计划在宴会上,先以旧友身份与慕卿晨叙旧,聊聊儿时趣事,勾起他的回忆;再暗中让人给苏、柳二人递消息,就说韩曦钰在慕卿晨面前抱怨她们‘骄纵善妒’,还说要请皇上削减她们的份例,让她们主动去找韩曦钰的麻烦。”
她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算计:“届时,韩曦钰若是与苏、柳二人争执起来,儿媳便出面‘斡旋’,一边劝韩曦钰‘大度’,一边安抚苏、柳二人‘别失了身份’。
这样一来,既显得儿媳识大体,能为慕卿晨分忧,又能让慕卿晨觉得韩曦钰不懂变通、斤斤计较,一举两得。”
走到厅门口时,苏烟故意停下脚步,对着韩曦钰说道:“王妃娘娘,您刚回京城,若是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跟臣妾说,臣妾定会尽力相助。”
柳如薇也跟着说道:“是啊,王妃娘娘,咱们都是一家人,不必客气。”
韩曦钰笑着点头:“多谢两位侧妃,若是有需要,我定会开口。”
两人离开后,慕卿晨看着韩曦钰,语气带着几分担忧:“苏烟和柳如薇心思深沉,你与她们相处,定要多加小心。”
韩曦钰点头:“我知道。王爷放心,我不会让她们轻易算计到的。”
两人继续商议北疆防务之事,直到午时,韩曦钰才起身告辞。
离开靖王府时,她特意留意了一下西跨院和东跨院的动静,发现苏烟和柳如薇的丫鬟正站在院门口,偷偷观察着她的行踪。
韩曦钰心中冷笑,看来这两位侧妃,是不会轻易放过她了。
不过她也不怕,她不是原主,她在江南经历了那么多。
往后的日子,她定要让这两位侧妃知道,她这个靖王妃,不是那么好惹的。
回到尚书府后,韩曦钰将靖安营协助北疆防务的事告知了韩魏。
韩魏听后,眼中满是欣慰:“曦钰,你能有如今的成就,为父甚是高兴。只是北疆战事凶险,你定要多加小心。”
韩曦钰点头:“爹,您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的。另外,靖安营的粮草和物资,还需户部多多支持。”
韩魏笑道:“放心,为父定会尽力协调,绝不会让靖安营的士兵饿着肚子打仗。”
父女俩又聊了些京中的近况,韩曦钰才起身回房。
回到房间后,她立刻让人叫来侍卫,叮嘱道:“你去查查苏侧妃和柳侧妃最近的动向,尤其是她们与娘家的联系,有什么消息,及时向我汇报。”
侍卫应下离开后,韩曦钰坐在桌前,看着窗外的雪景,心中思绪万千。
她知道,接下来的日子,不会平静。
腊月初的京中
年味已悄然浸透街巷,尚书府的廊下挂起了崭新的红灯笼,连飘落的雪花都似裹着几分暖意。
可皇贵妃所在的长乐宫内,却弥漫着与这份喜庆格格不入的凝重
暖阁里的炭火虽烧得旺,映在人脸上的光却带着几分冷意。
皇贵妃斜倚在铺着白狐裘的软榻上,指尖漫不经心地摩挲着一枚赤金护甲,护甲上镶嵌的红宝石在烛火下闪着细碎的光。
她抬眼看向躬身站在下方的姜敏姝,声音带着几分慵懒,却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敏姝,韩曦钰回京这些日子,可有什么动静?”
姜敏姝身着一身石青色素面棉裙,发髻上仅插着一支碧玉簪,虽打扮素雅,却难掩周身的精致贵气。
她手中端着一盏刚沏好的雨前龙井,轻轻上前两步,将茶盏放在皇贵妃手边的小几上,声音压得极低:
“回母妃,韩曦钰回京后,先是去宗祠祭拜了她母亲顾氏,昨日又去了靖王府,与慕卿晨密谈了近两个时辰,听王府的人说,两人似是在商议北疆防务之事。”
皇贵妃端起茶盏,轻轻吹了吹浮沫,温热的水汽模糊了她眼中的算计:
“北疆战事吃紧,慕卿晨手握兵权,韩曦钰又掌控着靖安营,这两人若是拧成一股绳,对我们可不是什么好事。苏烟与柳如薇呢?她们禁足刚过,总该有些动作吧?”
“母妃放心,”姜敏姝微微屈膝,语气带着几分笃定,“苏侧妃与柳侧妃本就对韩曦钰积怨甚深,当年她们帮韩曦钰离府,本是想除去竞争对手,却反被禁足半年,这份恨早刻在骨子里了。如今韩曦钰回来,还占着靖王妃的位子,她们定然不会善罢甘休。”
皇贵妃放下茶盏,眼中闪过一丝满意:“这就好。苏、柳两家本就与慕卿晨有隙,她们与韩曦钰斗起来,正好能分散慕卿晨的精力,也省了我们不少事。只是……”
她话锋一转,目光落在姜敏姝身上,“韩曦钰不是寻常女子,她能把一群前土匪训成精锐,还得皇上另眼相看,可见其手段不一般。若不能离间她与慕卿晨的关系,甚至让慕卿晨对她生疑,我们想拉拢慕卿晨,怕是难如登天。”
姜敏姝垂在身侧的手轻轻攥了攥,随即又松开,脸上露出几分恰到好处的怅然:“母妃,儿媳与慕卿晨、云弟自幼一同长大,青梅竹马的情分并非作假。当年在御花园的桃树下,慕卿晨还曾说过,将来要娶一个聪慧果敢的女子为妻,那时儿媳还笑他眼光太高……”
她故意顿了顿,似是陷入了回忆,“如今想来,韩曦钰倒真有几分符合他当年的描述。只是,情分这东西,终究抵不过朝夕相处,儿媳不信,慕卿晨心中就真的对往日情分毫无念想。”
皇贵妃看着儿媳眼中的“情愫”,心中了然——她要的从不是姜敏姝真的与慕卿晨旧情复燃,而是借这份“青梅竹马”的名头,搅乱韩曦钰与慕卿晨的关系。
她点了点头:“你有这份心思便好。只是切记,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对付韩曦钰,要像煮茶一样,慢慢熬,一点点让慕卿晨看到她的‘不好’,也一点点让他记起你的‘好’。”
姜敏姝躬身应道:“儿媳明白。再过几日,沈尚书家的小姐要举办腊梅宴,京中贵妇都会去,韩曦钰身为靖王妃,定然推脱不掉。
儿媳计划在宴会上,先以旧友身份与慕卿晨叙旧,聊聊儿时趣事,勾起他的回忆;再暗中让人给苏、柳二人递消息,就说韩曦钰在慕卿晨面前抱怨她们‘骄纵善妒’,还说要请皇上削减她们的份例,让她们主动去找韩曦钰的麻烦。”
她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算计:“届时,韩曦钰若是与苏、柳二人争执起来,儿媳便出面‘斡旋’,一边劝韩曦钰‘大度’,一边安抚苏、柳二人‘别失了身份’。
这样一来,既显得儿媳识大体,能为慕卿晨分忧,又能让慕卿晨觉得韩曦钰不懂变通、斤斤计较,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