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朝堂之争-《痴傻王妃复仇崛起》

  十一月中旬的朝会上,皇上提出“北疆粮草调配”之事

  柳承宗率先出列:“启禀皇上,北疆冬日严寒,粮草消耗巨大,需提前从江南调运,且需派精锐士兵护送,以防被盗匪劫掠。臣举荐副将周昂,此人熟悉北疆路线,定能确保粮草安全。”

  他话音刚落,苏振立刻上前一步,躬身反驳:“皇上,不妥!江南粮草调运需先核查各州府库存,再制定运输路线,若贸然派武将负责,恐因不懂粮草统计延误时机。臣举荐户部郎中王楷,此人精通粮草调度,又熟悉江南各州府情况,定能妥善安排。”

  两人各执一词,底下官员迅速站队——武将派纷纷附和柳承宗,强调“北疆安危为重,需武力护航”;文官派则支持苏振,主张“先算后运,避免浪费”。朝堂之上,争论声此起彼伏,龙椅上的皇上却始终面色平静,手指轻轻敲击着御案。

  等争论稍歇,皇上才缓缓开口:“北疆粮草事关边防,需文武配合方能稳妥。苏振,你负责协调江南各州府,核查粮草库存,半月内报上明细;柳承宗,你负责选派护送士兵,制定护航路线,与苏振的文书同步推进。此事由靖王在江南居中协调,确保粮草下月初启运。”

  这话既采纳了苏振“核查库存”的建议,也应了柳承宗“武力护航”的需求,显然是在平衡两派势力。

  可苏振却不肯罢休,又道:“皇上英明!只是靖王在江南督办靖安营,事务繁忙,臣建议派一名吏部官员前往协助,负责粮草调度的文书对接,也能减轻靖王的负担。”

  他这话看似为慕卿晨着想,实则是想安插自己人进江南,既能监视慕卿晨与韩曦钰,又能借机扩张吏部的影响力。

  柳承宗立刻听出了端倪,当即反驳:“皇上,江南多山地,粮草运输需熟悉地形的人指引,派文官前往恐难应对突发情况!臣建议派一名武将前往,协助靖王协调护航士兵,确保粮草运输顺利!”

  眼看两人又要争执,皇上忽然抬手打断:“够了。靖王在江南有靖安营协助,足以应对粮草调度之事。派官协助之举,暂不议。”

  说到这里,他话锋一转,目光扫过殿内众人,“近日京中流言不少,牵扯王府后院与朝堂官员。朕不希望再看到有人借私事扰国事,若再有听闻,无论文官武将,一律按律严惩。”

  这话既是警告苏振与柳承宗,也是在明确态度——朝堂平衡需守,私事绝不能影响国事。苏振与柳承宗心中一凛,知道皇上已有不满,连忙躬身应下:“臣遵旨。”

  退朝后,苏振回到吏部衙门,立刻让人给苏烟送信,语气严厉:

  “后院之事不可再闹大,免得惹皇上厌烦。你需收敛锋芒,多在靖王面前示好,若能获得信任,将来在王府站稳脚跟,也能为父在朝堂上添助力。”

  柳承宗则回了将军府,叫来儿子柳元武:“苏振想借吏部官员插手江南事务,你多留意江南动向,若有苏振一派的人暗中动作,立刻报给我。另外,给如薇送信,让她别再与苏烟明争,多关注靖王的喜好,争取获得青睐,别让苏家占了先机。”

  而远在江南的慕卿晨,很快就收到了京城送来的密报。

  他看着密信中描述的朝堂争论与皇上的处置,指尖轻轻摩挲着信纸,眼中闪过一丝了然——皇上看似平衡两派,实则是在敲打苏、柳两家,不让他们借后院之事扰乱朝局;而他要做的,就是守住江南这一方阵地,不卷入京中党争,同时确保靖安营的训练不受影响。

  林肃站在一旁,低声道:“王爷,苏尚书与柳将军的争斗已牵扯到北疆粮草调度,若是再放任下去,恐对靖安营与韩姑娘不利。”

  慕卿晨抬眸,语气平静却带着几分威严:“皇上已有决断,我们只需按旨行事。你给王府管家回封信,让他看好两位侧妃,不准她们再与娘家传递消息,更不准再在王府生事。另外,给苏振与柳承宗各送一封信,提醒他们‘北疆粮草事关边防,切勿因私怨误国事’,若再敢借粮草之事做文章,休怪本王奏请皇上处置。”

  他深知,此时不宜与苏、柳两家彻底撕破脸——苏振掌官员任免,柳承宗握北疆兵权,皆是朝堂重臣。

  皇上需要平衡两人势力,他同样需要稳住这两家,避免他们联手针对韩曦钰与靖安营。

  唯有守住江南,让靖安营的战力不断提升,才能在朝堂的平衡局中,为韩曦钰争取更多筹码。

  此时的训练场上,韩曦钰正带着士兵们练习山地伏击战术,阳光洒在她身上,让她的身影愈发挺拔。

  她不知道京中的暗潮,也不知道自己与靖安营早已成了朝堂势力平衡的关键一环。

  她只知道,要尽快将这些士兵训练成合格的战士,早日实现保家卫国的目标——这既是她的使命,也是她在这个异世,最坚定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