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张书澈小课堂 2-《虎学:从斑纹到王字》

  此言一出,连方才口干舌燥想喝酒的秦老二都不禁眉梢微动。毕竟谁人不爱听些江湖秘闻?这可比枯燥的典籍有趣多了。

  张书澈将弟子们的反应尽收眼底,不由莞尔:“这一嘛,自然要从一品剑仙说起。”

  先生微微仰首,目光似穿透时光:“此事说来话长,还是当年我师尊讲与我听的……”

  话说一千二百余年前,这片如今被称为万剑山的所在,当时还是妖兽盘踞的蛮荒之地,人迹罕至。

  彼时西川大地正值秦,云梦两大势力逐鹿争雄,而东莱一带则唯见五指山独领风骚。

  忽一日,东海之滨驶来一叶扁舟,船头立着个七尺男儿,头戴斗笠,身披蓑衣。

  此人来历成谜,姑且唤他作“草帽客”。

  这草帽客身怀绝技,不出一年便在东莱闯下赫赫威名。黄金坞的炼金术士慕其风采,特以秘法铸就一柄绝世快剑相赠。

  可叹这草帽客虽得神兵,却不通剑术真谛。

  彼时正值魔道猖獗,草帽客仗着一腔热血,广结四方豪杰。

  其间便与后来四大世家之一的邓家第一代老祖相识。

  谁知这群侠士游历北幽之时,竟遇上了为祸人间数百载的盖世魔头……

  那草帽客终究未能难逃魔掌。虽侥幸捡回性命,却落得个经脉尽断,武功全失的下场。

  天意弄人,他竟因祸得福拜入白帝城门下。

  经年累月的苦修,终将御器之术臻至化境,举手投足间,飞剑如臂使指。

  数十载春秋流转,当年那不可一世的魔道巨擘已是日薄西山,而昔日的草帽男子却如旭日东升。

  宿命对决中,他不仅手刃仇敌,更夺得对方毕生珍藏。其中一部残缺古籍,尤为引人注目。

  这残篇功法暗合“,一生二,二生三”的无上玄机。

  为参透其中奥秘,草帽男子穷尽毕生心血,青丝熬成白发。直至大限将至,油尽灯枯之际,忽如醍醐灌顶,将御器之术与此功法完美相融。

  霎时间风雷激荡,周遭为之变色,他竟一举突破桎梏,直入三品半神之境。

  这部凝聚其毕生智慧与心血的旷世奇功,便是后世剑修奉为圭臬的《万剑迷踪》。

  与此同时,昔日挚友邓家老祖亦已入道。二人久别重逢,志气相投,遂携手共赴西川开创基业。

  恰逢花果山公孙氏一位不得志的边缘子弟——此人便是四大世家之首的公孙家开山老祖。

  又在当时尚为秦国贵族的苏家与丰家鼎力相助下,协力开拓西部蛮荒。

  及至大秦,云梦泽战事爆发,草帽男趁势而起,创立万剑山基业。

  此后草帽男修为突飞猛进,终至破道参天,成就红尘仙位。

  其时追随其左右的秦国失意书生黄遵宪,二人极力推行改革,逐步建立起以剑院,军部,相府,商会为四大支柱的万剑山体系,奠定了日后雄踞一方的根基。

  时光荏苒,转眼又过百年。先辈们或破道登天,或身死道消。

  恰在此时,天地骤生异象——日月同辉,江河倒悬,枯木逢春,百花齐放。

  只见那草帽男子一步踏天,剑气冲霄,终证剑仙之位。

  说来也怪,纵使后来万剑山香火鼎盛,却无人知晓开山祖师的名讳来历……

  “先生,”苏长歌突然举手发问:“莫非咱们这位老祖宗竟无子嗣传承?”

  此问着实犀利。

  书澈略作沉吟,摇头道:“或许有,但没人知晓”

  自那位一品剑仙横空出世,万剑山便与大秦,云梦成鼎足之势。

  可蹊跷的是,自那以后,再无人见过那位戴着草帽的剑仙踪影。

  苏长歌再次举手:“会不会是……”

  张书澈斩钉截铁地打断:“绝无可能。”

  苏长歌这厮当真跋扈野贯了,整日里净想些不着边际的荒唐事。

  开山老祖何等人物,岂是说不在就不在的?这般大逆不道的念头也敢生出来,当真是胆大包天!

  张书澈肯定剑山老祖宗还活着的理由很充分——从未出现过相应的天象异兆。

  话说回来,这些传闻终究只是口耳相传。

  即便是万剑山那些苟活至今的老怪物们,也不过是听长辈谈及罢了,谁都不曾亲眼见证。

  更耐人寻味的是,近些年来西川再未有人问鼎一品之境。

  上一个突破的还要追溯到七八百年前的云梦老祖,当年见证其封神天象的修士早已作古。

  不仅西川如此,就连神秘的五指山也不例外。

  当今天下格局,北幽情况未明。然东莱,西川两地,四大势力盘踞,却仅有两位陆地神仙坐镇。

  刘苏举手发问:“既然如此,为何五指山仍能稳居西洲第一势力的宝座?”

  这个问题直指要害,但其中牵扯的隐秘却非张书澈所能尽知。

  他略作沉吟,以喻明理:“诸位以为,五品修士可敌四品否?”

  众人皆知,单打独斗绝无胜算,境界之差犹如天堑。

  张书澈继续道:“若是以多敌寡呢?纵使是巅峰四品,或可力敌三十位五品大圆满修士,但五十位巅峰齐上又当如何?”

  他目光深远,道出其中玄机:“同理,一位陆地神仙就算能抗衡十位红尘仙,但面对二十位呢?妙就妙在,五指山万年来,门中红尘仙从未少于二十之数。”

  那么,秦国究竟又是凭借什么能够压制拥有陆地神仙坐镇的云梦泽的,又为何能让万剑山并列西川第二呢?

  其根源就在于那件震慑天下的无上至宝——镇国玉玺。

  即便这件至宝几十年前被某位神秘的陆地神仙借走至今未还,秦国依然保有制衡一品陆地神仙的手段。

  这不禁让人深思:既然玉玺如此重要,为何还会被轻易借出?

  唯一的解释便是——那位不知名的陆地神仙,其修为已然达到了能令神仙都得战栗的恐怖境界……

  当个体的认知模式趋于固化,或囿于环境限制时,往往难以突破既有思维框架的束缚。

  以张书澈为例,纵使他知晓再多高级隐秘内情,也只能停留在表象层面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