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女子朝堂封赏,乱朝纲?-《穿越千年重生,双生记忆杀回侯府》

  洪灾退去的第七日,楚凰烨收到一封秦朝朝从丹州送来的飞鸽传书,上面写着:

  “百姓已恢复民生,疫情已得防控。不日回京。”

  丹州捷报随鸽群扑棱棱飞进了乾坤殿的御案上。

  大楚使用秦朝朝的“分流之法”、及“石块与竹笼加固”河道之法,京城护城河里那肆虐的水,终于退去。

  丹州不但成功加固了河堤,准皇后亲临灾区坐镇,疫情防控及时,已成功控制,局势稳定。

  成功治水,有效防疫,百姓们像过节一样欢天喜地,乾坤殿里,也是赞誉之声此起彼伏。

  楚凰烨端坐在龙椅上,身子挺得笔直。

  他眉头轻轻挑起,眼神深邃而威严,仿佛能洞察人心。

  那龙袍上的金线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显得特别耀眼。

  他指尖轻轻抚过面前放着的秦朝朝亲手画的治水图卷。

  扫视了一眼殿下低着头、恭恭敬敬站立的大臣们,轻轻咳了一声,开口说道:

  “各位卿家,这次治水,运用秦姑娘的的新法子,治水成功。

  开辟河道不仅能缓解我国的水患之忧,更有利于我国的农业发展和民生。

  这等利国利民之大事,各位卿家有什么看法?”

  朝堂之上顿时安静了一瞬,随后大臣们纷纷交头接耳起来。

  这时,工部尚书出列,抱拳说道:

  “陛下,开辟河道之法虽初见成效,但工程浩大,耗费人力物力甚多,老臣认为,此法不可行。”

  楚凰烨微微蹙眉,目光扫向其他大臣。

  右相站出了来,慷慨激昂地说:

  “陛下,此方法利大于弊。

  虽有困难,但只要坚持,必能为我朝带来长久之利。

  如今水患严重,旧法已难以根治:开辟河道,修建闸门,乃是新的契机。”

  左相冷哼一声,反驳道:

  “陛下,开辟河道需大量人力,若征调过多百姓,恐会影响农事,引发民怨。”

  朝堂上议论纷纷,争论不休。

  楚凰烨慵懒地坐在龙椅上,修长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扶手,那动作好似蜻蜓点水。

  突然,他启唇开口,声音宛如深山古寺中被寒雨浸过的钟声,清冷又极具穿透力:

  “户部尚书可算过,新渠贯通后能灌溉多少良田?”

  户部尚书急忙双手捧着笏板,小步疾行上前。

  那袍角像调皮的鱼儿扫过光滑的地砖,忙不迭回道:

  “回陛下,按最新勘测,修建河道,可新增沃土二十万亩。

  增产小麦1150万斤?;水稻3800万斤?。

  够16万人吃一年饱饭!够十万精兵吃1年军粮。”

  楚凰烨微微颔首,目光中透露出赞许。

  可工部尚书却像头倔驴似的,梗着脖子不依不饶。

  “即便增产,可前期投入巨大,国库恐难以支撑。”

  这时,楚王迈着稳健的步伐出列,双手抱拳,声音洪亮得像洪钟:

  “陛下,臣以为丞相所言极是。

  开辟河道不仅能治水患,还能增产粮食,连通各地,促进商贸往来,实乃一举多得。

  虽前期耗费巨大,但从长远看,对我朝经济发展大有裨益。

  且如今我朝国库尚算充裕,百姓也期盼能根治水患,此时推行此策,正当其时。”

  楚凰烨听后,目光如犀利的鹰隼扫过朝堂众人,不紧不慢地说道:

  “楚王言之有理,左相的担忧也不是没有缘由。

  不过,这个问题朕已有了主意,让军中将士参与河道修建工程。

  一来可节省人力开支,二来能锻炼将士体魄。”

  刹那间,殿内安静得仿佛时间都凝固了,连烛花爆开的细微声响都清晰可闻。

  镇北将军那粗嗓门像炸雷般打破了寂静:

  “末将愿带五万精兵去挖渠!就当练兵!总比在营里喂蚊子强!”

  楚凰烨忽然笑了,他想起秦朝朝说出这个办法的时候,那一脸灵动。

  他不自觉的嘴角勾起,当即拍板:

  “传旨,即日便推行新策,建闸门、凿河道。

  着工部负责工程规划与实施,户部调配资金,兵部拟个轮班表,士兵修渠期间,每日加半升粟米。

  各部门务必通力合作。楚王协助监督,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虽工部尚书仍有不满,但也不敢违抗旨意。

  楚凰烨满意地看着朝堂上众人纷纷领命。

  指节轻叩龙椅扶手,鎏金纹路在掌心压出淡红印子。

  他忽然抬眼,眸光扫过丹墀下的群臣:

  “既已议定国策,自然要论功行赏。”

  楚凰烨封赏完一干大臣,大臣们心里那个美啊,一个个抬头挺胸,脸上露出了笑容。

  这次治水,他们确实拼了老命,但看到百姓们安居乐业,心里那也是满满的成就感。

  楚凰烨看着大臣们的反应,心里也很满意。

  他目光扫过阶下,接着说道:

  “还有一个人。

  景安侯府二小姐秦朝朝献“分流之策”、“石块竹笼之法”,解洪水之患,护万千百姓。

  着封为“安澜县主”,赐封地安澜县,黄金万两、良田百顷,财物若干。”

  话刚说完,朝堂便炸开了锅。

  “陛下,不可!”

  工部尚书率先站了出来,

  “非皇室女子岂可在朝堂上接受封赏?成何体统!”

  他心里暗道:

  太后说得不错,那秦朝朝果然是妖女,竟把小皇帝迷得神魂颠倒!

  右将军跨前一步,

  “廖大人这话就不对了。

  你去年治水失败,你怎么还要接受封赏?

  秦姑娘此次治水,可是实实在在救了万千百姓。

  何况,她还亲赴灾区施药治病。

  若这样的功劳都不赏,以后谁还肯为百姓做事?”

  工部尚书又不干了,开口反对:

  “哼,治水本就是官员的职责,她一个女子,掺和朝政已是不妥。

  若再封赏,恐怕会乱了朝纲。”

  右相听闻,嘴角勾起一抹嘲讽的冷笑,反问:

  “朝纲?当初护城河决堤,多少官员束手无策。

  是秦姑娘挺身而出,想出策略治水。

  现在功成了,却要以女子身份否定她的功劳。

  这才是真正的乱朝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