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谍影重重夜无声-《明末无双:朕的女将有点野》

  夜黑风高。

  京郊大营一片死寂,只有朱由检的中军大帐还亮着灯火。

  徐氏从主帐退出来,心情说不出的复杂。

  刚才那个男人的眼神,太危险了。

  危险得让她这个老江湖都有些心跳加速。

  一名小太监引着她到了旁边的小帐篷。

  帐篷内早就准备好了一应物品。

  木桌上摆着一个木匣子。

  徐氏径直走过去,打开匣子。

  里面没有金银珠宝,也没有神兵利器。

  只有一些看起来平平无奇的东西——几块不同颜色的泥土,一小撮草木灰,几瓶不知名的液体,还有一些白色粉末。

  这就是她鬼工的全部家当。

  徐氏先走到水盆前,仔细清洗那张清秀的脸。

  她对着铜镜端详自己。

  二十出头的年纪,皮肤白皙,五官精致。

  这张脸,曾经让无数男人神魂颠倒。

  但今夜,她要把它彻底遮掩起来。

  她坐回桌前,开始调制伪装用的膏状物。

  纤长的手指在各种材料间穿梭,动作熟练得像老中医配药。

  很快,一种肤色的膏状物调制完成。

  她对着铜镜,将膏状物均匀涂抹在脸上。

  神奇的变化开始了。

  颧骨高了,鼻梁塌了,清秀的五官变得粗糙平凡。

  她又用草木灰在眼角和额头画上皱纹。

  最后从小瓷瓶里倒出黄色液体漱口,洁白的牙齿染上了黄色牙垢。

  一炷香的功夫,铜镜里的美女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面黄肌瘦、眼含愁苦的中年农妇。

  她对着镜子练习表情。

  卑微的笑容,浑浊的眼神,麻木的神态。

  完美!

  她换上打满补丁的破衣服,把头发弄得蓬乱,随意插了根茅草。

  一个苦命寡妇的形象活灵活现。

  走出帐篷,守门的小太监看到她,差点叫出声。

  要不是亲眼看着她进去,打死也不信眼前这个散发酸臭味的农妇,就是刚才那个气质独特的女子。

  “公公,茅房在哪?”

  徐氏开口,声音沙哑干涩,带着浓重的淮安口音。

  小太监下意识指了个方向。

  等他反应过来,徐氏已经一瘸一拐地走远,很快融入营地边缘的阴影中。

  扬州城外,护城河边。

  一队明军士兵发现了蜷缩在角落里的农妇。

  “哪来的乞丐!滚远点!”一名士兵不耐烦地呵斥。

  “军爷,军爷行行好。”

  徐氏抬起蜡黄的脸,浑浊的眼里噙着泪水,声音颤抖。

  “俺男人是城里守军,前两天修城墙摔死了,俺想进城把他埋了……”

  她哆哆嗦嗦从怀里掏出两枚黑乎乎的铜钱。

  “俺就这点钱了,求军爷行行好……”

  士兵们看着她凄惨的模样,脸上露出嫌恶表情。

  “晦气!滚滚滚!”

  带头的队率皱眉。

  大军围城,军纪严明,私放人入城是杀头的罪过。

  但看这妇人可怜,心里也有些不忍。

  “城肯定不能让你进。看你可怜,去伙夫营看能不能讨碗热粥。”

  “谢谢军爷!谢谢军爷!”

  徐氏千恩万谢地退到一旁,却没去伙夫营。

  她静静观察着。

  观察城墙上守军换防的规律,观察巡逻队的路线和间隙。

  目光看似浑浊,实则锐利,将所有细节尽收眼底。

  她就是个最有耐心的猎人,在等待机会。

  机会很快来了。

  入夜时分,城头传来骚动。

  有人在争吵,动静越来越大,吸引了附近巡逻兵的注意。

  城下防御出现短暂真空。

  就是现在!

  徐氏动了。

  佝偻的身躯爆发出与外表完全不符的敏捷。

  她滑到护城河边,没激起半点水花就潜入冰冷河水。

  河水很宽,但她游得飞快,几乎没有声音。

  很快抵达城墙根下。

  城墙高耸,墙面湿滑,几乎无法攀爬。

  但这对徐氏不算什么。

  她从怀中取出一对小巧的铁钩,上面连着坚韧蛛丝。

  轻轻一甩,铁钩无声扣入墙缝。

  借着微不足道的支点,她整个人贴着墙壁飞速向上。

  动作轻盈诡异,完全不受重力影响。

  很快翻上城墙。

  城墙上的骚乱还未平息,没人注意到这个鬼魅般的黑影。

  徐氏矮着身子,闪入垛口后的阴影。

  她没急着行动,静静蛰伏,让呼吸和心跳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扬州城内,风声鹤唳。

  街道空无一人,家家户户门窗紧闭。

  只有一队队手持兵器的壮丁,在军官带领下来回巡逻,脸上写满紧张和恐惧。

  徐氏在巡逻队间隙中穿行。

  目的地很明确——史可法府邸。

  但她没直接去。

  先钻进一条小巷,找到一家关门许久的酒馆,撬开后门溜进去。

  酒馆弥漫着酒糟和霉味混合的气息。

  她没点灯,在黑暗中摸索,很快找到后厨。

  熟门熟路搬开大水缸,露出地窖入口。

  这是“鬼工”的另一个能力——每到一处,都会提前布置安全屋和秘密通道。

  哪怕第一次来扬州,徐氏也能通过组织暗记找到藏身所。

  她钻进地窖,换了身衣服。

  不再是凄苦农妇,而是身穿青色儒衫,面容清癯,眼神忧郁的中年书生。

  改变发髻,调整走路姿态,连身上气味都从酸臭变成淡淡书墨香。

  做完这一切,从另一条街道出口走出,不疾不徐朝史府方向走去。

  她要做的,是为明天的陷阱布置诱饵。

  要在史可法心里埋下一根刺。

  一根足以让他夜不能寐,最终不得不做出选择的刺。

  来到史府附近的茶馆,这里是城中为数不多还开门的地方。

  茶馆里坐着三三两两的客人,大多是忧心忡忡的读书人,压低声音议论城外局势。

  “听说了吗?那崇祯皇帝下了死命令,三日不降就屠城!”

  “唉,这可如何是好?我一家老小几十口人都在城里!”

  “史阁部忠肝义胆,定然不会投降!”

  “可不投降,难道眼睁睁看着满城百姓陪葬?”

  徐氏找个角落坐下,叫了壶最便宜的粗茶,默默听着。

  她没参与讨论,但耳朵捕捉着每个人的每句话,每个人的语气,以及脸上每个细微表情。

  她疯狂吸收这些信息,在脑海中构建整个扬州城的人心舆图。

  终于,她听到了想听的东西。

  邻桌一个看似喝多的商人,压低声音对同伴说:

  “你们不知道吧?史阁部其实……唉……他有个失散多年的独子,据说就在城外明军大营里!”

  徐氏心中一动。

  找到了!

  这就是她要的那根刺。

  她端起茶杯,嘴角勾起一个几不可察的弧度。

  史可法啊史可法,你以为自己藏得很深的秘密,在我这个专业人士面前,不过是小儿科。

  明天,就让你好好体验一下什么叫做“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

  她慢慢喝完茶,起身离开。

  夜色更深了,但她的眼中却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猎物已经锁定,陷阱即将布下。

  这场游戏,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