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章 觉悟-《唐穿日常》

  深惧盈满,能知足而退。

  说白了,身为武将,威望太高功勋卓着,被天子忌惮是常态,韩白卫霍的下场和李靖比都很糟。

  李靖起码算善终,子孙后代安享容华,这就胜过许许多多武将了。

  此战后李靖回朝,没有被告谋反,而是说他治军无方,纵容部署劫掠突厥财宝,影响恶劣。

  而李靖只叩首谢罪。

  不管是真是假,他的态度都认了。

  李二后来的回复很有意思:隋朝的将领史万岁打败了达头可汗,可是隋朝不予奖赏,因此导致灭亡。朕就不是这样,应当赦免你治军无方的罪,记录你击败突厥的功勋。

  针对这份和封狼居胥媲美的不世之功,李二给李靖加了一百户的封邑,以及一些杂七杂八的赏赐,李靖的食邑到了五百。

  这么看,其实是搞笑的。

  谁坐在龙椅上都不能免俗,难为李二自身威望无双,不像李渊那么离谱。

  杨观齐比她理所当然多了:“当然在这儿,你真当部落人傻呢,谁都知道南边好中原好,不然费那么大劲儿南下图什么……这几个可汗住在定襄的时间可比北方多多了,特别是冬天,都扎堆地挨南边。”

  “贵人都努力南迁,宝库金银也跟着在南,不过此处是相对北边,和大漠连接的据点,财宝自然多。”

  杨观齐认真解释,眉眼间泛着笑。

  明洛立刻心领神会:“杨先生,莫非你也到此一游了?里面有啥好东西?都是金子吗?”

  她问得粗浅鄙陋也不切实际,就是方便杨观齐反驳她的。

  “怎么可能。”杨观齐没能按捺住一颗想炫耀的心,不知从哪儿翻出一块脏兮兮的墨来。

  咦?

  这种文化东西?

  明洛傻眼了一秒,她只当突厥这边都是野蛮人,府库里都是庸俗的金银珠宝等。

  “砚台?”

  “对。”杨观齐看起来十分爱惜,只是抬眼对上明洛吃惊而夹杂着茫然的眼神后,撇了撇嘴。

  “不知道是吧?”

  “嗯。”

  杨观齐也就顺势侃侃而谈,无非这砚台肯定是隋朝时送的,或者干脆是李唐孝敬的,总之来路不光明。

  “是哦,咱们陛下……包括武德年间也送了突厥数不清的重金,不可胜计。”明洛一壁说一壁笑。

  杨观齐则敛了各种情绪,稍稍沉声道:“祸从口出,这话……陛下听了指定不舒服。”

  “他又不在。”明洛无语,谁会当面戳人肺管子,于李二言,一直花钱安抚突厥,本身就是种耻辱。

  “要不,你也去瞧瞧?”杨观齐挤眉弄眼地怂恿道。

  啊?

  啊!

  这么荣幸的吗?

  明洛丝毫没有那种高尚的觉悟,反正这些财货不管在突厥还是李唐,都不可能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不过换个高门大户私藏罢了,既如此,她算是正经平民,为何不能满足下自己?

  她美滋滋地混入了其中。

  且大家伙儿见怪不怪。

  不过和想象中的琳琅满目珠玉满堂不同,若干个府库都很仓皇凌乱,往来之人络绎不绝,还有为了几匹绢打架的。

  比起实际的好处,明洛单纯来开开眼界。

  她悠哉悠哉逛完了几处人声鼎沸的,旋即在一处侧门撞上了前来‘约束’部属的李靖等人。

  李靖见着明洛颇为讶异,但一瞧她光风霁月两手空空的闲散样儿,便笑道:“来逛逛?”

  “总管懂我,挺精彩的。”有几本活色生香的春宫,可能因为太重和占地方,一直无人侵占。

  还有人当场验金子银子的,直接用牙齿咬。

  “都一扫而光了?”李靖自有预料。

  唉。

  明洛无声地在心底叹息,自古以来立下大功的武将都是如此套路,王翦作为战国四大名将里唯一善终的,相比李靖学到了精髓。

  自污即可。

  没听说过皇帝因为武将贪财要杀人满门的。

  明洛尴尬地挠挠头。

  “今晚菜很好,你不去瞅瞅?”李靖呵呵笑道,眉眼间的皱纹已相当明显,多年风霜真实照映出他的年纪,和长安城里养尊处优的其他老臣完全不同。

  “好。”

  明洛巴不得赶紧溜,屁颠颠滚蛋了。

  这日和小报一块送到她地方的,有许营德的一封信,话里话外是日常问候和一些请教。

  她沉默须臾后提笔回信,写到一半又出神稍许,她从来觉得,自己不是个好东西。

  但也不能太渣了。

  譬如建议许营德去弹劾李靖,毕竟这桩事在历史上大概率真实发生过,她利用一二又如何?

  反正迟早都有人告,为何不能是她?

  但还真就最好不是她。

  不然李靖日后得知,她咋面对?

  今年已经贞观四年。

  没能逃去大漠的颉利也即将被苏尼失抓获,这位苏尼失是吐谷浑的人,自此华夏文明在北境有了主人,称为天可汗。

  明洛再怎么绞尽脑汁地苦思冥想,也想不出贞观四年的其他大事,主要就是以突厥的灭亡为中心,各族部落长纷纷来长安觐见李世民,颉利被送到长安后,李世民找他父亲开了着名的舞会。

  不过许营德信中提及,二月份陛下巡幸骊山温汤,似乎过段时间还要去,这其中是为什么?

  能为什么呢?

  就是李二信了她这个‘名医’的建议呗。

  不过这点,明洛没胆子透露给许营德,搁现代也不好随意透露病人的情况,何况病患身份那么特殊。

  其他……官场上的调动?

  会有吗?

  明洛掰着手指头数目前群相的情况。

  数到杜如晦时,她呆了呆。

  是了,贞观四年杜如晦好像不行了。

  而且李二似乎开始给自己松了绑,多少知道享受生活,预备修缮宫殿搞装修了?毕竟做成了一件比隋朝比他父亲了不得的大事。

  困扰中原多年的突厥,他灭掉了。

  想做文章,只能从这两点下手。

  要么杜如晦,要么修宫殿。

  *

  远在长安的许营德多少指望着明洛给他指点明津,他绝不是那种会出卖明洛的小人。

  一收到回信他便迫不及待拆了。

  一看还是呆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