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裴寂和李渊臭味相投,他丝毫不顾忌刘弘基千万叮嘱的话语和那李姓副将的接连献策。
他将刘弘基留在晋州(即临汾)看门,自己率领主力北上介休(现晋中市,山西中南部),将大军屯在度索原与宋金刚对峙。
这是什么水平的操作呢。
马谡。
即裴寂把大军驻扎在了山上,按道理说山上视野开阔,居高临下产生俯冲的优势,并在心理上给与敌军压迫感。
为什么这里不行呢。
因为宋金刚据城。
一座城,敌军在城里安营扎寨,意味着人家有大把时间精力摸索周围的山势地理情况。
而裴寂呢,远道而来不说,一来就上了山,大军士兵喝的是山涧流下来的水,可山涧是什么样的呢。
见过的人都知道。
无非一条隐蔽在山石草木里的清泉溪流,能有两三尺宽就谢天谢地了,时不时因为降水量和季节还会没水。
太容易被人截断了。
一旦缺水,这仗怎么打?
奈何裴寂即便到了被人截了水源的那刻,还没意识到自己已然落入宋金刚的包围圈。
就那么堂而皇之地带着又渴又乏的大军下了山,正好中了敌军埋伏圈,带着几百骑逃回刘弘基所在的晋州。
姜宝谊这回没了那么好的运道,被擒后直接斩杀。李仲文则和裴寂跑了相反的方向,逃入了浩州(现汾阳)。
收到败报的刘弘基站于望楼上,几乎目瞪口呆地接收了寥寥数百唐军,他动了动嘴唇,忽的明白了秦王那天欲言又止是为了什么。
“将军,某刚问清楚了,裴公竟然在未曾打探清楚周围环境的情况下,将大军安营扎寨在了山上。”
来人正是年过五十的李靖,他语气略有不满,神情上维持着一名副将该有的平和。
“然后呢,这一路他连守都没守吗?”刘弘基迟疑了一瞬,几乎勃然大怒,败仗是兵家常事,但因为一次败仗就狼狈至此,半点无法抵挡了吗?
当初裴寂对他侃侃而谈的层层疲敝敌军、消耗敌军有生力量,只是纸上谈兵吗?
“从介休西南起,雀鼠谷数十里间道险隘,又有灵石霍邑的据点,沿途不少坞堡营垒……何至于此!裴公但凡守一守……”李靖同样说不出来什么,军败如山倒,有个如此做派的主帅带头跑路,能指望谁尽心尽力守一守?
刘弘基面沉如水,他望着远处似是要压过来的层层乌云,这一路都没能守住,他手里不过五千兵马,加上乱七八糟的辅兵民夫不过上万……
在军心混乱的前提下,能守住晋州?
“李将军,辛苦你再去安抚下军心,莫要让裴公一行败兵扰乱咱们的士气。这几日,宋金刚怕是要到了。”
李靖满脸肃穆,他深知军心是无法用言语来收拾的,但依旧秉持着一名军官的本职,领了吩咐下楼而去。
“先生,尽快发报长春宫和长安。晋阳危矣!”
刘弘基想到裴寂或许不擅长兵事,可能局面会非常胶着,可能会有不好的消息传回。
但他无论如何都想不到,短短几天功夫,领着两万兵马的裴寂一仗定乾坤地输给了宋金刚!
且丢了所有军械粮草士兵盔甲!
晋阳……
他望向看不见的北方。
李元吉还守得住吗?
那位行事荒诞,一身意气的混账王爷……刘弘基长叹口气,只能尽人事地开始整军备战。
等裴寂战败的消息传到长安时,李元吉果真携妻妾儿女从晋阳走豫西通道直奔长安!
这下用不着明洛去公主府打探消息了,整个长安自然而然笼罩了一层可怕的氛围。
明洛坐在印铺里吃着点心。
顺便检查今日小报内容。
“晋阳丢了的事……”张七郎指了指小报,直觉告诉他,这是绝对不能肆意张扬的事。
明洛看都没看他:“七公子这点觉悟还没有吗?不管从哪方面论,这都是天大的噩耗。”
登上去了就是明晃晃打李渊的脸,这位可是最记仇的,他张家怕是要有灭顶之灾。
“我当然懂。可这是大消息啊——”张七郎这段时间被明洛灌输了不少身为媒体人的责任。
如实报道,兼听则明。
“又没让你昧着良心写裴公大胜。这不算什么。”明洛算着时间点,李世民是十一月趁黄河结冰走的龙门。
那是拯救并州的最后机会。
而柏壁……类似曾经的高欢快乐城玉璧,钉在并州西南部最方便大军通行的一条物流线上。
就是整体条件不如玉璧好。
但李世民没得选。
高欢那时候走不了另外一条物流线,即正平到闻喜再走水路物流线的路,所以北周没守柏壁正平,选了城池条件最好的玉璧。
张七郎则忧心忡忡:“晋阳可是龙兴之地,结果圣人居然成了遥领的……”多么讽刺。
“你兄长呢。”明洛问了句。
“他…这几日忙得很,前段时间陛下改的军制……”张七郎不太懂这些,不过他一说,明洛就有了印象。
府兵制。
在宇文泰手下成形的十二卫大将军及麾下二十军,最终在隋唐定了形。
“你阿兄怕是要出征了。”明洛闲闲给张七郎提醒着,或者说关中所有有生力量。
最迟在下月会全部集结完毕。
李渊新改的军制,最终全部便宜了那位天选之子,府兵制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除了自给自足,不易和将领形成密切关系外,番上宿卫这个特点为将来的玄武门埋下了有利条件。
即府兵会轮流到京师宿卫。
换而言之,玄武门那时的长安军队,从里到外的卫兵将领,或多或少都在前几年的战役洗礼中接受过李世民的领导。
人心是很微妙的东西。
战争是一个巨大的熔炉,它会将心与心之间的距离拉得很近,并在血与火的纷乱里完成一次次救赎和锻造。
那些活下来的士兵会怎么看待和他们昔日一起冲锋一起身先士卒的秦王,又会怎么看待在后方作壁上观,高高在上的皇帝?
他将刘弘基留在晋州(即临汾)看门,自己率领主力北上介休(现晋中市,山西中南部),将大军屯在度索原与宋金刚对峙。
这是什么水平的操作呢。
马谡。
即裴寂把大军驻扎在了山上,按道理说山上视野开阔,居高临下产生俯冲的优势,并在心理上给与敌军压迫感。
为什么这里不行呢。
因为宋金刚据城。
一座城,敌军在城里安营扎寨,意味着人家有大把时间精力摸索周围的山势地理情况。
而裴寂呢,远道而来不说,一来就上了山,大军士兵喝的是山涧流下来的水,可山涧是什么样的呢。
见过的人都知道。
无非一条隐蔽在山石草木里的清泉溪流,能有两三尺宽就谢天谢地了,时不时因为降水量和季节还会没水。
太容易被人截断了。
一旦缺水,这仗怎么打?
奈何裴寂即便到了被人截了水源的那刻,还没意识到自己已然落入宋金刚的包围圈。
就那么堂而皇之地带着又渴又乏的大军下了山,正好中了敌军埋伏圈,带着几百骑逃回刘弘基所在的晋州。
姜宝谊这回没了那么好的运道,被擒后直接斩杀。李仲文则和裴寂跑了相反的方向,逃入了浩州(现汾阳)。
收到败报的刘弘基站于望楼上,几乎目瞪口呆地接收了寥寥数百唐军,他动了动嘴唇,忽的明白了秦王那天欲言又止是为了什么。
“将军,某刚问清楚了,裴公竟然在未曾打探清楚周围环境的情况下,将大军安营扎寨在了山上。”
来人正是年过五十的李靖,他语气略有不满,神情上维持着一名副将该有的平和。
“然后呢,这一路他连守都没守吗?”刘弘基迟疑了一瞬,几乎勃然大怒,败仗是兵家常事,但因为一次败仗就狼狈至此,半点无法抵挡了吗?
当初裴寂对他侃侃而谈的层层疲敝敌军、消耗敌军有生力量,只是纸上谈兵吗?
“从介休西南起,雀鼠谷数十里间道险隘,又有灵石霍邑的据点,沿途不少坞堡营垒……何至于此!裴公但凡守一守……”李靖同样说不出来什么,军败如山倒,有个如此做派的主帅带头跑路,能指望谁尽心尽力守一守?
刘弘基面沉如水,他望着远处似是要压过来的层层乌云,这一路都没能守住,他手里不过五千兵马,加上乱七八糟的辅兵民夫不过上万……
在军心混乱的前提下,能守住晋州?
“李将军,辛苦你再去安抚下军心,莫要让裴公一行败兵扰乱咱们的士气。这几日,宋金刚怕是要到了。”
李靖满脸肃穆,他深知军心是无法用言语来收拾的,但依旧秉持着一名军官的本职,领了吩咐下楼而去。
“先生,尽快发报长春宫和长安。晋阳危矣!”
刘弘基想到裴寂或许不擅长兵事,可能局面会非常胶着,可能会有不好的消息传回。
但他无论如何都想不到,短短几天功夫,领着两万兵马的裴寂一仗定乾坤地输给了宋金刚!
且丢了所有军械粮草士兵盔甲!
晋阳……
他望向看不见的北方。
李元吉还守得住吗?
那位行事荒诞,一身意气的混账王爷……刘弘基长叹口气,只能尽人事地开始整军备战。
等裴寂战败的消息传到长安时,李元吉果真携妻妾儿女从晋阳走豫西通道直奔长安!
这下用不着明洛去公主府打探消息了,整个长安自然而然笼罩了一层可怕的氛围。
明洛坐在印铺里吃着点心。
顺便检查今日小报内容。
“晋阳丢了的事……”张七郎指了指小报,直觉告诉他,这是绝对不能肆意张扬的事。
明洛看都没看他:“七公子这点觉悟还没有吗?不管从哪方面论,这都是天大的噩耗。”
登上去了就是明晃晃打李渊的脸,这位可是最记仇的,他张家怕是要有灭顶之灾。
“我当然懂。可这是大消息啊——”张七郎这段时间被明洛灌输了不少身为媒体人的责任。
如实报道,兼听则明。
“又没让你昧着良心写裴公大胜。这不算什么。”明洛算着时间点,李世民是十一月趁黄河结冰走的龙门。
那是拯救并州的最后机会。
而柏壁……类似曾经的高欢快乐城玉璧,钉在并州西南部最方便大军通行的一条物流线上。
就是整体条件不如玉璧好。
但李世民没得选。
高欢那时候走不了另外一条物流线,即正平到闻喜再走水路物流线的路,所以北周没守柏壁正平,选了城池条件最好的玉璧。
张七郎则忧心忡忡:“晋阳可是龙兴之地,结果圣人居然成了遥领的……”多么讽刺。
“你兄长呢。”明洛问了句。
“他…这几日忙得很,前段时间陛下改的军制……”张七郎不太懂这些,不过他一说,明洛就有了印象。
府兵制。
在宇文泰手下成形的十二卫大将军及麾下二十军,最终在隋唐定了形。
“你阿兄怕是要出征了。”明洛闲闲给张七郎提醒着,或者说关中所有有生力量。
最迟在下月会全部集结完毕。
李渊新改的军制,最终全部便宜了那位天选之子,府兵制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除了自给自足,不易和将领形成密切关系外,番上宿卫这个特点为将来的玄武门埋下了有利条件。
即府兵会轮流到京师宿卫。
换而言之,玄武门那时的长安军队,从里到外的卫兵将领,或多或少都在前几年的战役洗礼中接受过李世民的领导。
人心是很微妙的东西。
战争是一个巨大的熔炉,它会将心与心之间的距离拉得很近,并在血与火的纷乱里完成一次次救赎和锻造。
那些活下来的士兵会怎么看待和他们昔日一起冲锋一起身先士卒的秦王,又会怎么看待在后方作壁上观,高高在上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