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楼走廊的人流里,于澜刚走出教室,胳膊就被人轻轻拽了一下。
他回头,看见一个穿着杜克大学棒球衫的男人——是上次德鲁联赛现场找过他的招生负责人马克·威廉姆斯,手里还攥着一份印着“Blue Devils”字样的招募手册。
“丹尼尔,有时间聊几分钟吗?”马克的语气带着明显的期待,目光紧紧盯着这个刚刚被ESPN评选为五星高中生的华裔少年。
于澜看了一眼手机,语气平淡:“一会有微积分课,中午放学可以吗,我们可以在橄榄球场旁的展厅里聊一会。”
马克立刻点头:“没问题,我准时等你。”
于澜没再多说,转身快步穿过人群,追上了前面正低头翻书包的吉姆。
吉姆听见脚步声,抬头看见他,立刻指了指马克的方向,压低声音问:“那不是杜克的马克吗?他又找你了?”
“嗯,上次德鲁联赛打完就找过一次。”于澜漫不经心地应着,手指勾着书包带晃了晃。
“那你怎么想的?”吉姆停下脚步,一脸不解,“杜克啊,NCAA传统豪强,教练组、训练资源都是顶级的,多少人挤破头想进去。”
于澜垂眸踢了踢地面的石子,声音轻却清晰:“我暂时没打算去,跟他说我想再看看其他学校的方案。”
“再看看?”吉姆像是听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嗓门都拔高了些,“这还有什么可看的?杜克能给你的,其他学校未必给得了——等等,你该不会有别的目标了吧?”
于澜抬眼,没绕弯子:“我想去弗吉尼亚大学。”
“弗吉尼亚?”吉姆彻底懵了,眼睛瞪得溜圆,“不是,你疯了?弗吉尼亚去年连NCAA甜蜜十六强都没进,跟杜克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为啥放着好机会不去,偏要去那?”
于澜的脚步顿了顿,阳光透过走廊窗户落在他脸上,神色比平时柔和了些:“因为鲍勃在那。”
“鲍勃?”吉姆反应过来,随即气笑了,伸手拍了下于澜的肩膀,“不是,丹尼尔,你清醒点!NCAA不是美高联赛!虽然你亏欠我们一个美高联赛总冠军,但你现在要选的是能让你离NBA最近的路,不是来还人情的!”
于澜没反驳,只是轻轻勾了下嘴角,重新迈开脚步:“我欠他一个总冠军,不管在哪,都得还上。”
话音刚落,于澜便径直朝着教学楼的方向走去,没再回头。
吉姆还愣在原地,看着他的身影渐渐融入走廊的人流,从清晰到模糊,最终消失在教室门口。
他无奈地叹了口气,抬手揉了揉眉心,低声自言自语:“这个该死的家伙,认准的事八头牛都拉不回来,简直让人又爱又恨。”
中午放学铃声刚响,橄榄球场的展厅里,马克早已等候在此。
他依旧穿着那件标志性的杜克棒球衫,手里除了招募手册,还多了一份装订整齐的文件,见人来人往的学生里出现于澜的身影,立刻笑着迎了上去。
于澜准时赴约,走到马克面前停下脚步,礼貌颔首:“威廉姆斯先生,让你久等了。”
“一点都不久,等待优秀的球员,永远值得。”
马克热情地将手里的文件递过去,顺势打开招募手册,语气满是自豪,“丹尼尔,你看,这是杜克下赛季的核心战术规划,我们教练组专门为你留了首发得分后卫的位置;还有训练资源,我们有全NCAA最先进的康复设备,能最大程度减少你的受伤风险;更别说人脉,从杜克走出去的NBA球员超过50位,这对你未来冲击职业联赛,是不可替代的优势。”
马克滔滔不绝地讲着,从球队荣誉聊到发展前景,每一句话都在凸显杜克的“无可替代”。
等他说完,于澜才轻轻将文件合上,递还给马克,语气依旧礼貌:“威廉姆斯先生,非常感谢你和杜克对我的认可,不过关于加盟的事,我还是希望能再考虑一段时间。”
听到“再考虑”三个字,马克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他盯着于澜看了几秒,语气带着几分难以置信:
“丹尼尔,我从事招生工作整整12年,见过太多挤破头想进杜克的球员,你是第一个明确对我们说‘再考虑’的。我真的很好奇,到底是什么原因,能让你对杜克这些优渥的条件视而不见?”
于澜没有隐瞒,坦诚开口:“实话实说,我更倾向于弗吉尼亚大学,目前的计划是优先考虑那里。”
“弗吉尼亚大学?!”马克像是听到了天大的笑话,音量陡然拔高,甚至下意识掏了掏耳朵,
“我没听错吧?你说的是那支去年分区排名第6、连NCAA季后赛门票都差点没拿到的弗吉尼亚?据我所知,他们的主力中锋毕业、助理教练离职,球队都快凑不齐完整的轮换阵容了,你居然选它?”
马克顿了顿,语气多了几分倨傲,带着警告的意味:“我必须提醒你,杜克并不是非你不可。你现在还年轻,可能不懂选择的重要性,要是为了一时冲动选了弗吉尼亚,你的篮球生涯很可能就此失去光明,再难有冲击NBA的机会。”
面对马克的质疑与警告,于澜没有丝毫动摇,他再次向马克鞠了一躬:
“威廉姆斯先生,不管怎样,都要谢谢你专程为我跑这几趟,也感谢杜克给我的机会。不过我的朋友还在弗吉尼亚等着我,对我来说,有些事情比篮球本身更重要。”
“比篮球更重要?”马克彻底被激怒了,他一把夺过于澜递来的文件,狠狠攥在手里,语气带着怒火,“你简直是脑子不清醒!去弗吉尼亚?我敢保证,下赛季的NCAA,你连季后赛的门槛都摸不到!”
于澜没有被他的怒火牵动,只是轻轻颔首,语气平静却有分量:“季后赛的门槛或许有高低,但人心里的标尺不一样——对我来说,选一条愿意全力以赴的路,比站在别人定义的‘好起点’上更重要。”
他回头,看见一个穿着杜克大学棒球衫的男人——是上次德鲁联赛现场找过他的招生负责人马克·威廉姆斯,手里还攥着一份印着“Blue Devils”字样的招募手册。
“丹尼尔,有时间聊几分钟吗?”马克的语气带着明显的期待,目光紧紧盯着这个刚刚被ESPN评选为五星高中生的华裔少年。
于澜看了一眼手机,语气平淡:“一会有微积分课,中午放学可以吗,我们可以在橄榄球场旁的展厅里聊一会。”
马克立刻点头:“没问题,我准时等你。”
于澜没再多说,转身快步穿过人群,追上了前面正低头翻书包的吉姆。
吉姆听见脚步声,抬头看见他,立刻指了指马克的方向,压低声音问:“那不是杜克的马克吗?他又找你了?”
“嗯,上次德鲁联赛打完就找过一次。”于澜漫不经心地应着,手指勾着书包带晃了晃。
“那你怎么想的?”吉姆停下脚步,一脸不解,“杜克啊,NCAA传统豪强,教练组、训练资源都是顶级的,多少人挤破头想进去。”
于澜垂眸踢了踢地面的石子,声音轻却清晰:“我暂时没打算去,跟他说我想再看看其他学校的方案。”
“再看看?”吉姆像是听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嗓门都拔高了些,“这还有什么可看的?杜克能给你的,其他学校未必给得了——等等,你该不会有别的目标了吧?”
于澜抬眼,没绕弯子:“我想去弗吉尼亚大学。”
“弗吉尼亚?”吉姆彻底懵了,眼睛瞪得溜圆,“不是,你疯了?弗吉尼亚去年连NCAA甜蜜十六强都没进,跟杜克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为啥放着好机会不去,偏要去那?”
于澜的脚步顿了顿,阳光透过走廊窗户落在他脸上,神色比平时柔和了些:“因为鲍勃在那。”
“鲍勃?”吉姆反应过来,随即气笑了,伸手拍了下于澜的肩膀,“不是,丹尼尔,你清醒点!NCAA不是美高联赛!虽然你亏欠我们一个美高联赛总冠军,但你现在要选的是能让你离NBA最近的路,不是来还人情的!”
于澜没反驳,只是轻轻勾了下嘴角,重新迈开脚步:“我欠他一个总冠军,不管在哪,都得还上。”
话音刚落,于澜便径直朝着教学楼的方向走去,没再回头。
吉姆还愣在原地,看着他的身影渐渐融入走廊的人流,从清晰到模糊,最终消失在教室门口。
他无奈地叹了口气,抬手揉了揉眉心,低声自言自语:“这个该死的家伙,认准的事八头牛都拉不回来,简直让人又爱又恨。”
中午放学铃声刚响,橄榄球场的展厅里,马克早已等候在此。
他依旧穿着那件标志性的杜克棒球衫,手里除了招募手册,还多了一份装订整齐的文件,见人来人往的学生里出现于澜的身影,立刻笑着迎了上去。
于澜准时赴约,走到马克面前停下脚步,礼貌颔首:“威廉姆斯先生,让你久等了。”
“一点都不久,等待优秀的球员,永远值得。”
马克热情地将手里的文件递过去,顺势打开招募手册,语气满是自豪,“丹尼尔,你看,这是杜克下赛季的核心战术规划,我们教练组专门为你留了首发得分后卫的位置;还有训练资源,我们有全NCAA最先进的康复设备,能最大程度减少你的受伤风险;更别说人脉,从杜克走出去的NBA球员超过50位,这对你未来冲击职业联赛,是不可替代的优势。”
马克滔滔不绝地讲着,从球队荣誉聊到发展前景,每一句话都在凸显杜克的“无可替代”。
等他说完,于澜才轻轻将文件合上,递还给马克,语气依旧礼貌:“威廉姆斯先生,非常感谢你和杜克对我的认可,不过关于加盟的事,我还是希望能再考虑一段时间。”
听到“再考虑”三个字,马克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他盯着于澜看了几秒,语气带着几分难以置信:
“丹尼尔,我从事招生工作整整12年,见过太多挤破头想进杜克的球员,你是第一个明确对我们说‘再考虑’的。我真的很好奇,到底是什么原因,能让你对杜克这些优渥的条件视而不见?”
于澜没有隐瞒,坦诚开口:“实话实说,我更倾向于弗吉尼亚大学,目前的计划是优先考虑那里。”
“弗吉尼亚大学?!”马克像是听到了天大的笑话,音量陡然拔高,甚至下意识掏了掏耳朵,
“我没听错吧?你说的是那支去年分区排名第6、连NCAA季后赛门票都差点没拿到的弗吉尼亚?据我所知,他们的主力中锋毕业、助理教练离职,球队都快凑不齐完整的轮换阵容了,你居然选它?”
马克顿了顿,语气多了几分倨傲,带着警告的意味:“我必须提醒你,杜克并不是非你不可。你现在还年轻,可能不懂选择的重要性,要是为了一时冲动选了弗吉尼亚,你的篮球生涯很可能就此失去光明,再难有冲击NBA的机会。”
面对马克的质疑与警告,于澜没有丝毫动摇,他再次向马克鞠了一躬:
“威廉姆斯先生,不管怎样,都要谢谢你专程为我跑这几趟,也感谢杜克给我的机会。不过我的朋友还在弗吉尼亚等着我,对我来说,有些事情比篮球本身更重要。”
“比篮球更重要?”马克彻底被激怒了,他一把夺过于澜递来的文件,狠狠攥在手里,语气带着怒火,“你简直是脑子不清醒!去弗吉尼亚?我敢保证,下赛季的NCAA,你连季后赛的门槛都摸不到!”
于澜没有被他的怒火牵动,只是轻轻颔首,语气平静却有分量:“季后赛的门槛或许有高低,但人心里的标尺不一样——对我来说,选一条愿意全力以赴的路,比站在别人定义的‘好起点’上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