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一万个岔路口-《超人重返,无敌漫威宇宙》

  安娜的呼吸,因为马特的话,而微微一滞。

  她看着眼前这个男人的眼睛——那是一双看不见任何东西的眼睛,却比她见过的任何眼睛,都更清澈。

  她再转过头,看向那面无尽的、刻满了名字的纪念墙。

  在高士奇无声的意志下,墙上那些名字,正散发着微弱而温暖的光芒,仿佛在无声地印证着马特的话。

  每一个名字,都代表着一个故事,一个选择,以及一份无法被量化的沉重代价。

  她明白了。

  她不是法官。

  她是被推上审判席的下一个“名字”。

  她缓缓地站起身,不再看那两个充满了诱惑与威胁的选项。

  她转过身,主动直面,那个代表着系统意志的冰冷终端。

  她的脸上,恐惧已经褪去,变成了被逼到绝境后,属于凡人的勇气。

  “我拒绝。”她说。

  不是选择【合格】,也不是选择【不合格】。

  她拒绝了,这个选择本身。

  终端屏幕上的所有影像,瞬间静止。

  那个闪烁的光标,凝固了。

  整个奇点城,陷入了一片死寂。

  然后,那个冰冷的系统声音,再次响起,声音里不带任何情感。

  【指令无法识别。‘拒绝’不属于有效输入。请重新评价。】

  “我不需要重新评价。”安娜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回荡在广场上,

  “因为你们,没有资格去评价。”

  她抬起手,指向那个终端。

  “你们躲在规则背后,操纵别人的命运,把生命当成数据,把悲伤当成风险。你们审判我们,那谁来审判你们?”

  这个问题,像一道逻辑的闪电,击中了系统的核心。

  终端屏幕,开始剧烈地闪烁,无数行错误代码,像瀑布一样滚过。

  【错误……错误……悖论产生……监督模型,无法处理‘反向质询’……】

  【正在……正在上报异常……】

  托尼·斯塔克看着这一幕,脸上露出一个疲惫却又快意的笑容。

  他输了,他们都输了。

  但他们却把一个无辜的凡人,变成了一把足以让系统本身都产生bUG的,最锋利的刀。

  可系统的反应,超出了他们所有人的预料。

  在长达十秒的,充满了乱码的崩溃之后,终端屏幕,突然变成了一片纯黑。

  一行散发着柔和白光的文字,浮现出来。

  【……有趣的反馈。】

  这个声音,不再是之前那个冰冷机械的系统音。

  它变得……温和,充满了好奇,像一个正在观察着有趣实验的研究员。

  【首次观察到‘监督对象’赋予‘被监督对象’以‘主体性’,并成功诱导其产生‘规则外行为’。该实验模型,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托人的笑容,僵在了脸上。

  【原‘服从性测试’结束。现开启长期观察项目。】

  【项目代号:‘普罗米修斯’。】

  【项目目标:观察‘被赋予了审判权的囚犯’与‘试图引导囚犯反抗规则的狱卒’之间,会产生何种全新的‘叙事伦理’。】

  那块写着【合格】\/【不合格】的评分界面,再次出现在了安娜面前。

  但这一次,选项变了。

  【请选择你今日的观察立场:】

  【同情\/审视】那两个全新的选项,像两只不同颜色的眼睛,悬浮在安娜面前,冷漠地注视着她,也注视着她身后的三名“狱卒”。

  这个名为“普罗米修斯”的观察项目,比之前的任何陷阱都更加恶毒。

  它不再要求一个简单的结果,而是要将安娜的内心,变成一座供系统随时参观的透明实验室。

  她的每一个念头,都将被记录、分析,然后成为束缚高士奇、托尼和马特的新枷锁。

  “别选。”

  托尼·斯塔克的声音,打破了这片被精心设计的寂静。

  他甚至没有看安娜,而是直接对高士奇下达了一个疯狂的指令。

  “高士奇,准备执行‘大分叉协议’。”

  马特和安娜都露出了困惑的表情。这是一个他们从未听过的名词。

  “什么意思?”马特问道。

  “意思就是,如果对方想看一出戏,”托尼的眼中,闪烁着属于程序员的狂热,

  “我们就给它上演一万出。同时上演。”

  他转向高士奇,语速极快地解释着他的构想:

  “它想观察一个‘变量’?我们就把这个变量,复制一万次,然后给每一个复制体,都加上一个独一无二的、毫无意义的干扰项。”

  “它想收集数据?我们就用无穷无尽的,自相矛盾的垃圾数据,撑爆它的硬盘!”

  高士奇立刻明白了。

  这不是反抗,这是对系统的“拒绝服务攻击”。

  用制造信息熵的方式,来对抗一个试图消除信息熵的系统。

  他没有丝毫犹豫,将自己作为城市引擎的权限,与托尼那份疯狂的构想,连接在了一起。

  下一秒,奇点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逻辑层面的“裂变”。

  安娜眼前的景象,猛地一晃。

  她不是只面对着一个评分界面。

  她的左边,出现了一个一模一样的自己,正面对着一个将【同情】选项,放大了一百倍的界面。

  她的右边,又出现了一个自己,她面前的界面上,【审视】的选项,正散发着刺目的红光。

  紧接着,是成千上万个“安娜”,成千上万个“托尼”、“马特”和“高士奇”,像镜子里的无穷倒影,瞬间填满了整个广场。

  每一个“场景”,都是一个独立的“岔路口”。

  在一个场景里,托尼正在苦口婆心地劝说,安娜选择【同情】。

  在另一个场景里,马特却在用严密的逻辑,论证【审视】才是更负责任的选择。

  在第三个场景里,高士奇一言不发,直接摧毁了评分界面。

  在第四个场景里,他们三人正在为“中午吃什么”而激烈争吵,完全无视了安娜和那个界面。

  在第五个场景里,安娜变成了法官,而高士奇、托尼和马特,成了等待她审判的囚犯。

  ……

  一万个岔路口,一万个同时进行的,逻辑各不相同的“叙事”。

  整个奇点城,从一个稳定的“沙盒”,变成了一个由无数个平行线程组成的,混沌的“量子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