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班说,也可以分头负责组建,由一位军事主官配合政治主官,以现有的步兵团为基础组建。比如说:周中华,可以找一个政治主官,二人共同负责,以3团为基础,组建一个支队,但这个支队,最后可能性很大是由别人带走,而不是他们带走。
彩彩觉得,这两个办法都不错。但可以合起来用,就是分头负责组建,成熟一个放出去一个。
后面,杨班希望三个人能一起商量一下拟组建的各支队主要领导。
郭振兴提出了几个军事主官人选:何庆东、周中华、夏中明、孙庆原、韦志伟、张大伟、魏光州共7个人。
杨班也提出了几个政治主官人选:袁表福、黄红宇、任文德、赵义军、程广义、刘建国、赵君波、赵平共8个人。
彩彩说,军事主官可以增加:刘昌华,另一个主官,由他们三人中的一人担任。
郭振兴另外建议,将现任的几位团长,全部任命为副支队长。对于营连级政治主官,全部从老红军中干部中任用或提拔。
这件大事由此就定下来了。
第二天上午,彩彩召集几位战将及所有领导开会,具体商议支队组建问题。
当杨班介绍完昨天三人的商议结果后,几位战将都争着发言,表示一定带好部队,到战场上为学校争光。
紧接着,何庆东找到黄红宇,周中华找到任文德,夏中明找到赵义军,刘昌华找到程广义,到江班那里登记后,就分头商量去了。
但孙庆原、韦志伟、张大伟心里却有点苦,他们来新四军时间太短,基本不认识其它团的干部,即使政委,他们也只认识袁表福,更别说炮兵的营连级干部了,这怎么去组建一个支队呢?
正当他们要商量怎么办时,袁表福过来找到张大伟说:“要不,咱俩组一个?”张大伟脑袋还没反过劲来,嘴里立即就答应了“好!”在袁表福找张大伟的时候,刘建国找到孙庆原,拉着孙庆原就走。韦志伟这时候也看到一个不认识的人向他走来,那人走到跟前,敬了一个军礼后说:“2团政委赵君波,咱俩搭档吧。”韦志伟回礼后,高兴地跟赵君波登记和商量去了。
赵平找到杨班说,我自己组建一个吗?郭振兴说,咱俩来吧!
到第三天上午,就不断有人来问彩彩和杨班,某某人表现很优异,这次是否可以提拔两级?某某人是否可以由军事主官转为政治主官?某某人能否得到信任,并安排至重要岗位等等。彩彩告诉他们,不要问我们,你们觉得行就行,你们觉得不行那就不行。
到下午时,先有2个支队完成。至晚饭前,又有3个支队完成组建。到第四天早上,8个支队才全部组建完毕,并纷纷表示要向学校领导汇报。
当天上午,彩彩召集学校所有领导听取各组组建支队情况汇报。
第一组汇报的是袁表福和张大伟。
他们以现有7团为基础组建支队。拟定:
支队长:张大伟
副支队长:姜德文,原7团代理团长
政委:袁表福
副政委:任枫,原7团代理政委
参谋长:杨永志,原培训部参谋长
副参谋长:周文辉,原7团代理参谋长
大家对于支队干部的任职没有异议,倒是对各营连干部的任职意见不小。
主要原因是,根据之前的承诺,溃兵随时都可以提出回原部队。由此,大家对他们担任连长、营长不放心,担心他们到时候带着部队出走。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之前,各团在安排各级干部的时候,军事主官基本全部都由老红军担任。
这个设定的原则能否突破,一下子就摆到了台面上。
彩彩问张大伟什么意见,张大伟认为,现在还确实不能完全信任溃兵们。因为,目前仗打得都很顺,这时候,大家可能都愿意跟新四军走。但是,如果仗打得不顺,或者遇到了艰难困苦的情况,那就有可能出现脱离部队的情况。
孙庆原、韦志伟也赞同张大伟的意见。因为,这样的情况,他们见多了,在他们的手底下,就不知道发生过多少起。
但是,彩彩想要突破这个原则,他想要溃兵们看到被重视,被一视同仁,以激发大家的战斗热情和集体认同感。
杨班和郭振兴只看了一下彩彩的表情就知道彩彩的意见了,当然,他们三人的想法是一致的,他们相信部队的感召力,相信人民军队的定位、愿景,一定会让所有了解他的人离不开他,并愿意为他前赴后继的。
于是,郭振兴就说,收拢的溃兵们已经融入了新四军这个集体,已经用战斗证明了他们对部队的忠诚,因此,他建议突破原定的限制。紧接着,学校的其它几位领导都表达了“同意突破”的意见,至此,这一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看到领导们对溃兵及新加入官兵们如此信任,孙庆原、韦志伟、张大伟的心里,都感到暖洋洋的。
最后,张大伟站起身来,向领导们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然后,他感动地说,没想到领导们如此信任后加入的官兵们,确实令他非常感动。他想好了,再也不想回以前部队这件事情了,他要带着部队好好打仗,要为新四军、为干部培训学校打出威风、打出名声来,争取早日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
后面其它各组在汇报过程中,也分别遇到了一些小问题,但都没有影响领导们对各个支队组建情况的认可。
但在黄彦波的任用问题上,彩彩不希望黄彦波在支队任职,希望将他留在学校,以期在未来的人才培养和作战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对于未到各支队任职的其它干部们,特别是四个炮团的团、营级干部,郭振兴要求他们全部留在学校,学校将另有任用。
至此,8个支队,从组织上已经组建完毕。
对于后续如何推进,郭振兴建议,尽快确定各支队主官,给各支队设定驻防区域,让各支队尽快集中,并开展配合性训练。
两天后,学校下达了相关命令,确定了7个支队的名称和干部任职名单;公布了各支队的驻防区域。同时,授予了各支队战旗。
半个月之后,所有官兵全部归建,粮草弹药也准备齐全,只等学校下达出发的命令了。
彩彩觉得,这两个办法都不错。但可以合起来用,就是分头负责组建,成熟一个放出去一个。
后面,杨班希望三个人能一起商量一下拟组建的各支队主要领导。
郭振兴提出了几个军事主官人选:何庆东、周中华、夏中明、孙庆原、韦志伟、张大伟、魏光州共7个人。
杨班也提出了几个政治主官人选:袁表福、黄红宇、任文德、赵义军、程广义、刘建国、赵君波、赵平共8个人。
彩彩说,军事主官可以增加:刘昌华,另一个主官,由他们三人中的一人担任。
郭振兴另外建议,将现任的几位团长,全部任命为副支队长。对于营连级政治主官,全部从老红军中干部中任用或提拔。
这件大事由此就定下来了。
第二天上午,彩彩召集几位战将及所有领导开会,具体商议支队组建问题。
当杨班介绍完昨天三人的商议结果后,几位战将都争着发言,表示一定带好部队,到战场上为学校争光。
紧接着,何庆东找到黄红宇,周中华找到任文德,夏中明找到赵义军,刘昌华找到程广义,到江班那里登记后,就分头商量去了。
但孙庆原、韦志伟、张大伟心里却有点苦,他们来新四军时间太短,基本不认识其它团的干部,即使政委,他们也只认识袁表福,更别说炮兵的营连级干部了,这怎么去组建一个支队呢?
正当他们要商量怎么办时,袁表福过来找到张大伟说:“要不,咱俩组一个?”张大伟脑袋还没反过劲来,嘴里立即就答应了“好!”在袁表福找张大伟的时候,刘建国找到孙庆原,拉着孙庆原就走。韦志伟这时候也看到一个不认识的人向他走来,那人走到跟前,敬了一个军礼后说:“2团政委赵君波,咱俩搭档吧。”韦志伟回礼后,高兴地跟赵君波登记和商量去了。
赵平找到杨班说,我自己组建一个吗?郭振兴说,咱俩来吧!
到第三天上午,就不断有人来问彩彩和杨班,某某人表现很优异,这次是否可以提拔两级?某某人是否可以由军事主官转为政治主官?某某人能否得到信任,并安排至重要岗位等等。彩彩告诉他们,不要问我们,你们觉得行就行,你们觉得不行那就不行。
到下午时,先有2个支队完成。至晚饭前,又有3个支队完成组建。到第四天早上,8个支队才全部组建完毕,并纷纷表示要向学校领导汇报。
当天上午,彩彩召集学校所有领导听取各组组建支队情况汇报。
第一组汇报的是袁表福和张大伟。
他们以现有7团为基础组建支队。拟定:
支队长:张大伟
副支队长:姜德文,原7团代理团长
政委:袁表福
副政委:任枫,原7团代理政委
参谋长:杨永志,原培训部参谋长
副参谋长:周文辉,原7团代理参谋长
大家对于支队干部的任职没有异议,倒是对各营连干部的任职意见不小。
主要原因是,根据之前的承诺,溃兵随时都可以提出回原部队。由此,大家对他们担任连长、营长不放心,担心他们到时候带着部队出走。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之前,各团在安排各级干部的时候,军事主官基本全部都由老红军担任。
这个设定的原则能否突破,一下子就摆到了台面上。
彩彩问张大伟什么意见,张大伟认为,现在还确实不能完全信任溃兵们。因为,目前仗打得都很顺,这时候,大家可能都愿意跟新四军走。但是,如果仗打得不顺,或者遇到了艰难困苦的情况,那就有可能出现脱离部队的情况。
孙庆原、韦志伟也赞同张大伟的意见。因为,这样的情况,他们见多了,在他们的手底下,就不知道发生过多少起。
但是,彩彩想要突破这个原则,他想要溃兵们看到被重视,被一视同仁,以激发大家的战斗热情和集体认同感。
杨班和郭振兴只看了一下彩彩的表情就知道彩彩的意见了,当然,他们三人的想法是一致的,他们相信部队的感召力,相信人民军队的定位、愿景,一定会让所有了解他的人离不开他,并愿意为他前赴后继的。
于是,郭振兴就说,收拢的溃兵们已经融入了新四军这个集体,已经用战斗证明了他们对部队的忠诚,因此,他建议突破原定的限制。紧接着,学校的其它几位领导都表达了“同意突破”的意见,至此,这一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看到领导们对溃兵及新加入官兵们如此信任,孙庆原、韦志伟、张大伟的心里,都感到暖洋洋的。
最后,张大伟站起身来,向领导们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然后,他感动地说,没想到领导们如此信任后加入的官兵们,确实令他非常感动。他想好了,再也不想回以前部队这件事情了,他要带着部队好好打仗,要为新四军、为干部培训学校打出威风、打出名声来,争取早日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
后面其它各组在汇报过程中,也分别遇到了一些小问题,但都没有影响领导们对各个支队组建情况的认可。
但在黄彦波的任用问题上,彩彩不希望黄彦波在支队任职,希望将他留在学校,以期在未来的人才培养和作战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对于未到各支队任职的其它干部们,特别是四个炮团的团、营级干部,郭振兴要求他们全部留在学校,学校将另有任用。
至此,8个支队,从组织上已经组建完毕。
对于后续如何推进,郭振兴建议,尽快确定各支队主官,给各支队设定驻防区域,让各支队尽快集中,并开展配合性训练。
两天后,学校下达了相关命令,确定了7个支队的名称和干部任职名单;公布了各支队的驻防区域。同时,授予了各支队战旗。
半个月之后,所有官兵全部归建,粮草弹药也准备齐全,只等学校下达出发的命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