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师长对警卫营长说,他如果回到四川,司令应该能给他补齐人马;但一支既缺军官,又缺装备的部队,如何上战场与日本人相搏?师长最后说,他不想四川了,他想待在这支部队里,继续带兵和日本鬼子拼命。
那名营长前面不敢说话,后面一听师长想要留下,就马上赞同说,他之前从未听说过这么好的部队,从未见到过这么有战斗力的部队,因此,他支持师长的决定。
但当师长向彩彩和杨班提出他的想法时,这二人却没有一人答应。杨班说,我们党提出了明确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如果师长的上级,或者国民政府知道了这件事情,就将对党的信誉造成巨大的伤害。彩彩请师长要三思,说新四军是我党的武装,与国民政府军队完全不一样;这里人人有信仰,官兵人人平等、军事民主,士兵事务自己管理。
其实,彩彩这么说,主要是考虑军阀和国民党的高级军官,之前,他们是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爪牙;现在,在全国联合抗日的大形势下,他们虽然表面上与我党、我军和平相处,但深入骨髓的成见难以消除,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对我党我军发难。
没想到,师长这时候说,能不能给他像韦志伟那样的待遇,允许他在真待不下去的时候自由离开?
这问题抓得真准,新四军对人对事,一碗水必须得端平!彩彩只好说:“那好吧,但有两件事情必须说清楚,希望能够理解。”
第一条是,部队现在没有适合师长的军事主官职位,师长只能当学校的副校长。因为这件事情如果上报新四军军部审批,军部考虑到我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问题,这个时候一定不会同意。因此,这个副校长还只是学校任命的。只有等到合适时机时,才能得到军部的正式任命。
对于这一条,师长非常认可,于是,非常爽快地同意了。
第二条是,希望师长能改一个名字,这样既有利于新四军及师长以后的工作,又能对自己的家眷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对这一条,师长有些犹豫。其实,这也可以理解,对于有些成就的人来说,他们之前在社会上得到的名誉和声望,就是他们未来继续发展的基础。要改名,就相当于放弃之前的一切。这么重要的事情,师长能不好好考虑一下吗?
另外,师长还对彩彩说的两个理由不理解。但不理解归不理解,师长犹豫了一会儿,最后还是同意了!
师长说,他的新名字就叫孙庆原吧。他只希望,他的警卫营能始终跟着他,不要拆散,有一个连的编制即可。
对孙庆原的这个要求,彩彩瞅了一眼杨班,马上就同意了。
这下孙庆原高兴了,他站起身来向彩彩、杨班一一敬礼。
之后,孙庆原做了一下自我介绍,他说他家是成都的一个大户人家,他毕业于云南讲武堂。刚说到这里,彩彩一下子就站起来了,孙庆原非常不理解地看着彩彩,感觉自己没说错话呀!
彩彩看到孙庆原在看着自己,就知道自己失态了。她擦了擦眼泪,对孙庆原说:“对不起,失态了!刚才是突然想了原川东游击军的一名领导,这名领导也是毕业于云南讲武堂。”
孙庆原本想问那名领导是谁,但一想彩彩没说,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后面,他就继续介绍他的从军经历。
之后,孙庆原马上就带着他的警卫连换上了崭新的新四军军装,并跟随部队一起训练。
孙庆原参加了新四军,之前很多憋在心里的话,这下就可以问了。他问彩彩:“1团的娃娃们,是怎么培养出来的?这么小,枪法都那么好!”
彩彩说:“我们有专门的选择队员办法,有完善的教学体系,有很厉害的教练队伍,队员们训练又特别刻苦。就这样,神枪手就培养出来了!”
“那狙击枪、魔鬼机枪是从什么渠道买回来的?”
“之前是从苏联、德国买的,现在什么渠道都没有了!”
“那直筒炮是哪里生产的,比82毫米迫击炮好用多了?”
“我们自己生产的!”
“啊,不会吧?咱们不是学校吗,怎么还能生产武器?”
“嗯,我们有兵工厂,产量还不错呢!”
“我为你们,噢,我为我们学校感到骄傲!”
“孙副校长,你观察我们部队已经好几个月了,对部队的编制、武器配备有什么想法吗?”
“还真有点想法。”
“那太好了!”
于是彩彩就把孙庆原叫到会议室,把所有学校领导都叫来一起听。
孙庆原说了三点意见。
第一点意见是营一级编制问题。
孙庆原认为,一个营,只有一个连的步兵,人太少了。在真实的战场上,无论如何躲不过阵地战这一战斗形态。如遇鬼子的大队人马,部队防守时,一个连的步兵,加一个连的机枪兵根本不够用。在向鬼子阵地进攻时,问题更大;一个营的部队,只有一个连能够向鬼子的阵地发起冲锋,并且这一个连队中,还只有30人拿着长枪,那仗就没法打了。
郭振兴有点认同孙庆原的意见,解救溃兵那次战斗时,根本就没有能够冲锋的步兵,要不是黄彦波带着英勇的溃兵代表们把自己绑在马上冲锋,那场战斗,还不知道要牺牲多少狙击队员呢!
但是,学校部队的编制,都是针对狙击手参加的战斗设计的,从来都没把阵地战纳入考虑范围。现在部队规模扩大到军师一级后,只考虑狙击手参加的战斗,那肯定就不行了。
郭振兴提问说:“要是再增加一个步兵连,能否够用?”
孙庆原说:“增加一个步兵连是必须的,但在有炮兵连随行的情况下,就必须要减少小炮的数量。日军的一个中队只配备9具掷弹筒就很能说明问题。”
郭振兴接着说:“那我们也减少到9门小炮吧!”
看到这个问题得到解决,彩彩就请孙庆原继续介绍他想到的第二个问题。
孙庆原想到的第二个问题是,学校和一级的炮火配置还要加强。
刚听到这个问题,江班的脑袋就自动回复了自己一下:一个团24门直筒炮还不够吗?
孙庆原说:日军的一个联队,相当于我们国内军队的一个团,它有3800多人。它会设一个专门的炮兵中队,装备4门75毫米野战炮或者70毫米九二式步兵炮。
日军的一个师团,对应国内的一个师,它有炮兵联队,拥有48门火炮,这些火炮的口径一般都是75毫米和105毫米,特殊部队还会装备大口径重炮。
表面上看,我们一个团装备的火炮数量远超日军一个联队。事实上,日军的4门炮是75毫米山炮,或者我们统称他们为榴弹炮吧,它的射程超过9公里,而我们的直筒炮不超过6公里。它能打着我们,我们打不着他,我们再多的炮也没用。与鬼子的旅团、师团配置火炮相比,结论都是一样的。
孙庆原这一说,很多人都想起了第二次攻打驻防宣汉县大成镇273团的情形,273团虽有一个60门迫击炮的炮营,但却被学校的一门75毫米榴弹炮吊打。
何庆东说,我们倒也有75毫米榴弹炮,但只有14门,数量太少了。
孙庆原说,这就是我们的短板,后面我们看看有没有机会补上。
        那名营长前面不敢说话,后面一听师长想要留下,就马上赞同说,他之前从未听说过这么好的部队,从未见到过这么有战斗力的部队,因此,他支持师长的决定。
但当师长向彩彩和杨班提出他的想法时,这二人却没有一人答应。杨班说,我们党提出了明确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如果师长的上级,或者国民政府知道了这件事情,就将对党的信誉造成巨大的伤害。彩彩请师长要三思,说新四军是我党的武装,与国民政府军队完全不一样;这里人人有信仰,官兵人人平等、军事民主,士兵事务自己管理。
其实,彩彩这么说,主要是考虑军阀和国民党的高级军官,之前,他们是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爪牙;现在,在全国联合抗日的大形势下,他们虽然表面上与我党、我军和平相处,但深入骨髓的成见难以消除,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对我党我军发难。
没想到,师长这时候说,能不能给他像韦志伟那样的待遇,允许他在真待不下去的时候自由离开?
这问题抓得真准,新四军对人对事,一碗水必须得端平!彩彩只好说:“那好吧,但有两件事情必须说清楚,希望能够理解。”
第一条是,部队现在没有适合师长的军事主官职位,师长只能当学校的副校长。因为这件事情如果上报新四军军部审批,军部考虑到我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问题,这个时候一定不会同意。因此,这个副校长还只是学校任命的。只有等到合适时机时,才能得到军部的正式任命。
对于这一条,师长非常认可,于是,非常爽快地同意了。
第二条是,希望师长能改一个名字,这样既有利于新四军及师长以后的工作,又能对自己的家眷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对这一条,师长有些犹豫。其实,这也可以理解,对于有些成就的人来说,他们之前在社会上得到的名誉和声望,就是他们未来继续发展的基础。要改名,就相当于放弃之前的一切。这么重要的事情,师长能不好好考虑一下吗?
另外,师长还对彩彩说的两个理由不理解。但不理解归不理解,师长犹豫了一会儿,最后还是同意了!
师长说,他的新名字就叫孙庆原吧。他只希望,他的警卫营能始终跟着他,不要拆散,有一个连的编制即可。
对孙庆原的这个要求,彩彩瞅了一眼杨班,马上就同意了。
这下孙庆原高兴了,他站起身来向彩彩、杨班一一敬礼。
之后,孙庆原做了一下自我介绍,他说他家是成都的一个大户人家,他毕业于云南讲武堂。刚说到这里,彩彩一下子就站起来了,孙庆原非常不理解地看着彩彩,感觉自己没说错话呀!
彩彩看到孙庆原在看着自己,就知道自己失态了。她擦了擦眼泪,对孙庆原说:“对不起,失态了!刚才是突然想了原川东游击军的一名领导,这名领导也是毕业于云南讲武堂。”
孙庆原本想问那名领导是谁,但一想彩彩没说,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后面,他就继续介绍他的从军经历。
之后,孙庆原马上就带着他的警卫连换上了崭新的新四军军装,并跟随部队一起训练。
孙庆原参加了新四军,之前很多憋在心里的话,这下就可以问了。他问彩彩:“1团的娃娃们,是怎么培养出来的?这么小,枪法都那么好!”
彩彩说:“我们有专门的选择队员办法,有完善的教学体系,有很厉害的教练队伍,队员们训练又特别刻苦。就这样,神枪手就培养出来了!”
“那狙击枪、魔鬼机枪是从什么渠道买回来的?”
“之前是从苏联、德国买的,现在什么渠道都没有了!”
“那直筒炮是哪里生产的,比82毫米迫击炮好用多了?”
“我们自己生产的!”
“啊,不会吧?咱们不是学校吗,怎么还能生产武器?”
“嗯,我们有兵工厂,产量还不错呢!”
“我为你们,噢,我为我们学校感到骄傲!”
“孙副校长,你观察我们部队已经好几个月了,对部队的编制、武器配备有什么想法吗?”
“还真有点想法。”
“那太好了!”
于是彩彩就把孙庆原叫到会议室,把所有学校领导都叫来一起听。
孙庆原说了三点意见。
第一点意见是营一级编制问题。
孙庆原认为,一个营,只有一个连的步兵,人太少了。在真实的战场上,无论如何躲不过阵地战这一战斗形态。如遇鬼子的大队人马,部队防守时,一个连的步兵,加一个连的机枪兵根本不够用。在向鬼子阵地进攻时,问题更大;一个营的部队,只有一个连能够向鬼子的阵地发起冲锋,并且这一个连队中,还只有30人拿着长枪,那仗就没法打了。
郭振兴有点认同孙庆原的意见,解救溃兵那次战斗时,根本就没有能够冲锋的步兵,要不是黄彦波带着英勇的溃兵代表们把自己绑在马上冲锋,那场战斗,还不知道要牺牲多少狙击队员呢!
但是,学校部队的编制,都是针对狙击手参加的战斗设计的,从来都没把阵地战纳入考虑范围。现在部队规模扩大到军师一级后,只考虑狙击手参加的战斗,那肯定就不行了。
郭振兴提问说:“要是再增加一个步兵连,能否够用?”
孙庆原说:“增加一个步兵连是必须的,但在有炮兵连随行的情况下,就必须要减少小炮的数量。日军的一个中队只配备9具掷弹筒就很能说明问题。”
郭振兴接着说:“那我们也减少到9门小炮吧!”
看到这个问题得到解决,彩彩就请孙庆原继续介绍他想到的第二个问题。
孙庆原想到的第二个问题是,学校和一级的炮火配置还要加强。
刚听到这个问题,江班的脑袋就自动回复了自己一下:一个团24门直筒炮还不够吗?
孙庆原说:日军的一个联队,相当于我们国内军队的一个团,它有3800多人。它会设一个专门的炮兵中队,装备4门75毫米野战炮或者70毫米九二式步兵炮。
日军的一个师团,对应国内的一个师,它有炮兵联队,拥有48门火炮,这些火炮的口径一般都是75毫米和105毫米,特殊部队还会装备大口径重炮。
表面上看,我们一个团装备的火炮数量远超日军一个联队。事实上,日军的4门炮是75毫米山炮,或者我们统称他们为榴弹炮吧,它的射程超过9公里,而我们的直筒炮不超过6公里。它能打着我们,我们打不着他,我们再多的炮也没用。与鬼子的旅团、师团配置火炮相比,结论都是一样的。
孙庆原这一说,很多人都想起了第二次攻打驻防宣汉县大成镇273团的情形,273团虽有一个60门迫击炮的炮营,但却被学校的一门75毫米榴弹炮吊打。
何庆东说,我们倒也有75毫米榴弹炮,但只有14门,数量太少了。
孙庆原说,这就是我们的短板,后面我们看看有没有机会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