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参加反”六路围剿”-《红色狙击培训学校的女校长》

  经过教练调教,三期学员进步很快。特别是使用狙击步枪之后,学员们的成绩得到了飞速提升。

  在1934年2月初组织的一次打靶测试中,三期60名队员中所有队员都能够在200米距离上实施精准射击,有42名队员能够在300米距离上实施精准射击,有23名队员能够在400米距离上实施精准射击。

  这个成绩令彩彩非常满意,杨班、郭振兴也非常满意。

  为了检验训练效果,彩彩和杨班商量后,正式向97师和33军军部提出参加反击刘湘对根据地进攻(六路围剿)的战斗。

  此时,红四方面军及川陕根据地正遭受四川军阀的联合进攻,形势十分严峻。原来,在蒋介石的威逼利诱之下,1933年12月,国民党四川“剿匪”总司令刘湘集中110多个团共20万兵力,对川陕苏区红四方面军进行了”六路围剿”。第一路、第二路进攻时,是以邓锡侯、田颂尧等四川其他军阀为主进行攻击的。至1934年2月份时,由王陵基任总指挥、并由刘湘起家部队21军组成的第五路部队开始从他们后期占领的开江县和开县出发,直接冲向东线南侧的宣汉县和达县。

  前面已经多次说到过,刘湘起家的部队,也就是国民革命军第21军是绝对的精锐部队。到1934年时,21军的装备,除了蒋介石装备的几个德械师外,国内无出其右者,包括“九一八事变”前的东北军都不行。他们不仅排有小炮班、冲锋枪班、轻机枪班,各团还装备有60门迫击炮的炮兵营。与此同时,21军的士兵,几乎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虽然他们之前打的都是其它军阀,都是不用卖命去打的“耙耙仗”;而且很多军官、士兵还都是步枪、烟枪同时用的“双枪将”,但那些吸足鸦片的士兵,打起仗来,还是非常勇猛的。

  对于武装到牙齿的第五路敌人,红四方面军指挥部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当时红军仅有6万多人的情况下,即命令装备精良的红33军1万多人在东线全力阻击;同时,也做好了接受重大伤亡甚至转移到汉中的心理准备。

  敌人第五路围攻部队司令王陵基是一个打仗非常厉害的人,算是川军将领中数一数二的战将,他对红军指挥员的指挥作战能力、红军的装备、红军战士们的斗志都有一定的了解。王陵基采用的战术是,分头进攻、集团推进,他将3个师分成3个方向,以旅为单位,稳步推进;当然,见红军就会猛冲猛打。

  王陵基的这种进攻战术,令红四方面军指挥部、红33军的将领们非常头疼。红军即使采用运动战,并找到了太突前或太靠后的敌人,要想吃掉敌人一个装备精良,规模达到4000-5000人的旅,红军不集中3-5倍的部队,是根本做不到的。

  王陵基指挥部队从开江县、开县出发后,虽行动缓慢,但气势汹汹,接连攻破了红军的几道防线。至1934年3月时,敌人第五路围攻部队中,最中心、最重要的第1师部队,已经越过了石地、长田、方家山等重要关隘,径直向宣汉县冲来。形势已经到了非常危急的时候。

  究竟怎样才能阻挡住这一队敌人的进攻呢?红军指战员虽有必胜的信心,但都没有绝对的把握。

  正是在这个时候,红33军接到了突击大队的参战申请,几位主要将领先是高兴,后又有很多顾虑。主要考虑的是,在敌人具有强大的炮火优势情况下,狙击手在参加阻击战这类阵地战时,不仅取得不了多好的战果,而且可能在炮火轰击过程中,遭受重大损失。但李宪民坚持认为,突击大队是一支奇兵, 他们会创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战果来。

  红四方面军指挥部在接到红33军的报告后,立即就同意了。首长们没有想过让突击大队的狙击手们去打阵地类的阻击战,他相信突击大队的指挥员们,一定会用自己的巧劲,用狙击手们的特长,给王陵基当头一棒的。

  很快,突击团就收到了参战命令,命令由郭振兴带队,与红33军97师291团、292团、357团一起阻击敌人向宣汉县的进攻。

  97师师长听从邓大猛的建议,将阻击战场选择在宣汉县天生镇七里孙家湾一带,并安排突击团最先出战。彩彩与杨班商量后,准备用突击团的各种战法和刘湘的精锐部队进行一次较量。

  1934年3月25日,97师在得到军部4个中队榴弹炮支持后,师首长就带着4个团的部队到达了七里孙家湾。

  到达拟设阵地后,师长就带着邓大猛、参谋长、郭振兴、彩彩、杨班、张小东、高大壮、292团团长,还有一众参谋,在一起查看了两遍阵地之后,就在山上开会商量如何打好这一仗的问题。他们在商量大半天后,最终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防御方案。

  孙家湾这里的地形在一般人看来,没有任何特殊之处,这种地形,在四川北部的丘陵地带,可以说是随处可见,普通到了不能再普通的地步,一点也不为人所待见。但在稍懂军事的人眼中,就是一个绝佳的伏击阵地。在有敌人预设伏击阵地时,部队一旦进入山谷中的道路,就休想再有逃出生天的可能。

  这个地形其实就是一个三岔路口,无非是在山区,通向路口的三条道路两边都是角度达到70度左右的陡坡,陡坡顶上就是山脊,陡坡从坡底到山脊的长度大概在300-500米左右。三条道路分别向外延伸数公里远。

  这个地形是邓大猛推荐给师长的,但是,是彩彩向邓大猛要求的。郭振兴是97师副参谋长,他有个看地形、选地形的爱好,也有这个职责。他平时一有时间就到处看地形,到处选战场,其中,有几次就是带着彩彩、杨班和几个核心队员一起去看地形的。彩彩这次“违反常识”地选中这个地形,就是给突击团选的,就是为了发挥突击团的特长,在出其不意中给敌人以毁灭性打击。彩彩的想法首先得到了郭振兴的支持,郭振兴知道敌人不傻,看见这个地形不会随意进入;但他更知道敌人急于围歼红军主力,不会放着身边的红军不去消灭,而把可能的红军主力留到他们的身后。他相信,只要有足够的诱饵,敌人一定会上当的。

  郭振兴又带着彩彩、杨班和几个核心队员,再次查看了敌人进湾、出湾的路线,和设计好的撤退路线之后,就让队员们预先在半山腰埋伏下来。邓大猛则安排292团在接近道路100米位置的树林中埋伏下来,291团在引诱敌人进入伏击圈的路口稍远位置埋伏。同时,炮兵团357团团长高大壮,分别在接近山项的平台处设置了4个迫击炮阵地;4个榴弹炮中队则将阵地布置在距离三岔路口阵地5公里左右的291团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