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大猛建议:
一是要把新兵全部留下,包括新参军的那700多俘虏。对于参加这种高强度的战争,新兵起不了多少作用,反而牺牲会特别大。
二是我们这么多重装备,不能全带。我们部队发展到目前这个规模不容易,不能和敌人硬拼,能否取胜将取决于我们的机动能力。这些装备不仅会严重影响转移速度,弄得不好,转移不及时的话,还很有可能被敌人夺走。
三是物资也不能多带,够用即可。建议将一些重要物资留在通江县或万源县可靠的地方。这时,郭振兴站起来说,如需要,他有地方,因为他想到了方班,方班后面跟他说过,他们那个山寨在深山密林里面,地势险要,面积大。
四是,对于这种高强度的战争,狙击手的作用不是太大,反而容易遭受损失。为此建议突击大队,再配一个中队,前往迎接红四方面军。
最后,王昆又问了问其它人意见,大家都说没有。于是王昆下达命令。
一、梁平大队、宣汉大队、达县大队、迫击炮大队第一至第四中队全体回援梁平县,争取三日内赶到虎城镇。后勤部分别派出一个中队给各大队运送物资。
二、榴弹炮大队6个中队分别配属给梁平、宣汉、达县,也就是每个大队配两门榴弹炮,并携带50枚炮弹。
三、侦察大队留一个中队配属突击大队,由彩彩带队前往迎接红四方面军。突击大队留下方班、卢班、曹班。
四、请李宪民留守万源县,筹措物资,统一指挥训练留下的新兵。游击军所有人员和物资全部从通江县撤离至万源县。同时,从新兵中派出300人协助何文德中队搬运物资、保护山寨。
五、考虑到何文德有守山寨的经验,留下的部队由何文德统一指挥;同时,保管重要物资。原则只有一条,就是要销声匿迹,保存力量,保留火种。如遇敌人进攻,只可击溃,不可出击。
六、所有轻重伤员,备足药品后全部由何文德中队带走。
七、为迷惑敌人,暂时取消北上支队番号,还是以第一、第二大队相称,原支队部改名为第一第二大队指挥部。。
会后,大家紧急行动。特别是要南下的部队,物资准备齐全后,部队就立即开拔了。
王昆出发前,汪秀兰和彩彩都来看望了一下王昆。王昆让她们放心,红四方面军都要来了,刘湘也猖狂不了多少时间的。他叮嘱彩彩,去迎接红四方面军的路上要多听听杨班的意见,要注意部队的安全和自己的安全,他相信彩彩能够完成任务。
一天后,彩彩告别了母亲,带着队伍向北出发了。
配属突击大队的侦察大队三中队有120人,中队长叫范正军,他们有一个小队在前面侦察前行,另两个小队在队伍后面保护。
一路上彩彩和杨班都在研究手里的一张地图,一路走一路商议,部队究竟应该从哪条线路去迎接红四方面军部队。直到走到永安镇时,究竟应该走那条线路都还是没有定下来。
实在没有主意,他俩找来范正军商量。杨班问范正军,他们侦察的时候,都是从那个角度来猜测敌人行军路线的?
范正军说:“要先知道敌人是大股还是少量,因为他们带的辎重会决定他们的行军路线。”“后面看敌人可能经过的那些区域的地形地貌。比如:如果是山区,他们只能顺河流方向走。”
后面彩彩就说明了问他这事的缘由。
范正军说,他早就在考虑这事了,一直在看手里的地图。他分析,红四方面军要从陕西到四川来,必须要翻越大巴山,翻过山后一定会顺水流往山下走,这是一般人的常识。
范正军依据手里掌握的材料和信息,做出了下面的判断。虽然事实上是错误的,但后面得出的结论却是正确的。
首先是往南江县那边的两条河,他们知道南江不在川东游击军手里,因此,他们应该不会从那边走。
其次是往通江县的路,都是要从汉中南郑那边的碑坝镇顺峡谷上山,下山时有两条路。
一是找到十字河口,从那里进入通江县境内后,一直往南走,走到平溪镇,直至板桥口镇。当然翻山过来后,也可能走到小通江,但结果是一样的,都会走到板桥口镇。
二是翻山过来后,走到福成镇,再走到大通江边,顺江往下走,到通江县的两河口镇。
但是,这两条路会走哪一条呢?判断不了!
彩彩问杨班:“杨叔叔,要是你带着部队,你会走哪条路。”
杨班说:“我不知道,那彩彩,你会走哪条路呢?”
彩彩说:“我肯定走两河口这条路呀!”
另两个人同时问出口的是:“为什么?”
彩彩说:“带部队前行,安全第一。四川省委不是让我们去进攻万源吗,万源被游击军占领,他们应该知道;但通江被我们占领,是这两天的事情,他们应该不知道。所以,越往万源这边走越安全,他们就一定会选择两河口这条路。”
还是三个臭皮匠厉害呀,这下好了,行军方向确定就好办了。
又走了两天,部队终于快到达两河口镇了。杨班问见到的村民,两河口有没有民团,村民说有保安团,有好几百人呢。杨班听后很是震惊,这是在大山里面,为什么在这么偏僻的地方还有这么多民团?这民团可真是哪里都有很多呀。
疑问是有,但住宿还得安排,于是杨班把部队带到山里的松花村封闭驻扎。
杨班的惊讶没有错,因为两河口镇,它可不是一般的小镇,它地处川陕边境交界,大巴山北部,米仓山南麓;宕水和杨家河在这里交汇,故名两河口;两河口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秦汉时期为兵家要道,唐代时为荔枝古道的重要驿站,到了明末清初时,变为商贸要津。正是因为两河口如此重要,军阀唐颂尧才派了几百人的民团在此驻守。
一是要把新兵全部留下,包括新参军的那700多俘虏。对于参加这种高强度的战争,新兵起不了多少作用,反而牺牲会特别大。
二是我们这么多重装备,不能全带。我们部队发展到目前这个规模不容易,不能和敌人硬拼,能否取胜将取决于我们的机动能力。这些装备不仅会严重影响转移速度,弄得不好,转移不及时的话,还很有可能被敌人夺走。
三是物资也不能多带,够用即可。建议将一些重要物资留在通江县或万源县可靠的地方。这时,郭振兴站起来说,如需要,他有地方,因为他想到了方班,方班后面跟他说过,他们那个山寨在深山密林里面,地势险要,面积大。
四是,对于这种高强度的战争,狙击手的作用不是太大,反而容易遭受损失。为此建议突击大队,再配一个中队,前往迎接红四方面军。
最后,王昆又问了问其它人意见,大家都说没有。于是王昆下达命令。
一、梁平大队、宣汉大队、达县大队、迫击炮大队第一至第四中队全体回援梁平县,争取三日内赶到虎城镇。后勤部分别派出一个中队给各大队运送物资。
二、榴弹炮大队6个中队分别配属给梁平、宣汉、达县,也就是每个大队配两门榴弹炮,并携带50枚炮弹。
三、侦察大队留一个中队配属突击大队,由彩彩带队前往迎接红四方面军。突击大队留下方班、卢班、曹班。
四、请李宪民留守万源县,筹措物资,统一指挥训练留下的新兵。游击军所有人员和物资全部从通江县撤离至万源县。同时,从新兵中派出300人协助何文德中队搬运物资、保护山寨。
五、考虑到何文德有守山寨的经验,留下的部队由何文德统一指挥;同时,保管重要物资。原则只有一条,就是要销声匿迹,保存力量,保留火种。如遇敌人进攻,只可击溃,不可出击。
六、所有轻重伤员,备足药品后全部由何文德中队带走。
七、为迷惑敌人,暂时取消北上支队番号,还是以第一、第二大队相称,原支队部改名为第一第二大队指挥部。。
会后,大家紧急行动。特别是要南下的部队,物资准备齐全后,部队就立即开拔了。
王昆出发前,汪秀兰和彩彩都来看望了一下王昆。王昆让她们放心,红四方面军都要来了,刘湘也猖狂不了多少时间的。他叮嘱彩彩,去迎接红四方面军的路上要多听听杨班的意见,要注意部队的安全和自己的安全,他相信彩彩能够完成任务。
一天后,彩彩告别了母亲,带着队伍向北出发了。
配属突击大队的侦察大队三中队有120人,中队长叫范正军,他们有一个小队在前面侦察前行,另两个小队在队伍后面保护。
一路上彩彩和杨班都在研究手里的一张地图,一路走一路商议,部队究竟应该从哪条线路去迎接红四方面军部队。直到走到永安镇时,究竟应该走那条线路都还是没有定下来。
实在没有主意,他俩找来范正军商量。杨班问范正军,他们侦察的时候,都是从那个角度来猜测敌人行军路线的?
范正军说:“要先知道敌人是大股还是少量,因为他们带的辎重会决定他们的行军路线。”“后面看敌人可能经过的那些区域的地形地貌。比如:如果是山区,他们只能顺河流方向走。”
后面彩彩就说明了问他这事的缘由。
范正军说,他早就在考虑这事了,一直在看手里的地图。他分析,红四方面军要从陕西到四川来,必须要翻越大巴山,翻过山后一定会顺水流往山下走,这是一般人的常识。
范正军依据手里掌握的材料和信息,做出了下面的判断。虽然事实上是错误的,但后面得出的结论却是正确的。
首先是往南江县那边的两条河,他们知道南江不在川东游击军手里,因此,他们应该不会从那边走。
其次是往通江县的路,都是要从汉中南郑那边的碑坝镇顺峡谷上山,下山时有两条路。
一是找到十字河口,从那里进入通江县境内后,一直往南走,走到平溪镇,直至板桥口镇。当然翻山过来后,也可能走到小通江,但结果是一样的,都会走到板桥口镇。
二是翻山过来后,走到福成镇,再走到大通江边,顺江往下走,到通江县的两河口镇。
但是,这两条路会走哪一条呢?判断不了!
彩彩问杨班:“杨叔叔,要是你带着部队,你会走哪条路。”
杨班说:“我不知道,那彩彩,你会走哪条路呢?”
彩彩说:“我肯定走两河口这条路呀!”
另两个人同时问出口的是:“为什么?”
彩彩说:“带部队前行,安全第一。四川省委不是让我们去进攻万源吗,万源被游击军占领,他们应该知道;但通江被我们占领,是这两天的事情,他们应该不知道。所以,越往万源这边走越安全,他们就一定会选择两河口这条路。”
还是三个臭皮匠厉害呀,这下好了,行军方向确定就好办了。
又走了两天,部队终于快到达两河口镇了。杨班问见到的村民,两河口有没有民团,村民说有保安团,有好几百人呢。杨班听后很是震惊,这是在大山里面,为什么在这么偏僻的地方还有这么多民团?这民团可真是哪里都有很多呀。
疑问是有,但住宿还得安排,于是杨班把部队带到山里的松花村封闭驻扎。
杨班的惊讶没有错,因为两河口镇,它可不是一般的小镇,它地处川陕边境交界,大巴山北部,米仓山南麓;宕水和杨家河在这里交汇,故名两河口;两河口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秦汉时期为兵家要道,唐代时为荔枝古道的重要驿站,到了明末清初时,变为商贸要津。正是因为两河口如此重要,军阀唐颂尧才派了几百人的民团在此驻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