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梅庆昆看到张小东给他敬礼时,他心里百感交集。张小东之前是梅庆昆手下的连长,现在是红军主力团的团长。
当然,梅庆昆这时候最希望看到的是他的大哥郭振兴、好朋友王启明。在一阵寒暄后,当他问起这两人时,这才知道王启明身受重伤已离开部队。也是到这时候,他才知道彩彩现在已经当了上红军狙击培训学校的校长。
之前,他知道是王启明带着彩彩参加了川南游击队独立团;他也回过两次老家,知道是彩彩带走了他的大哥郭振兴、他的儿子义娃。所以,他非常希望能在这里见到他们。
张小东向梅庆昆汇报了自他们从重庆出发支援川南游击队独立团以来部队的发展情况,他们所经历的各次重要战斗,部队目前的编制,以及当年曾是梅庆昆手下干将的几位军官的表现情况等。
梅庆昆听到他之前的部下们,在革命的队伍中,痛痛快快地与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刀对刀、枪对枪的直接拼杀,为革命立下了很多的功劳,他非常非常的羡慕。特别是王启明,指挥部队打垮了刘湘的泸州驻防团、击退了刘存厚的三路围攻、消灭了梁平等五县的反动民团、全歼了刘存厚的梁平驻防团等,指挥着近万的部队和敌人拼杀,那是何等的惬意和痛快呀。他有点嫉妒王启明了,他这小子运气怎么那么好呢,可惜他梅庆昆只能在地下默默为党工作。当然,这不能怪梅庆昆自己,之前,他也曾再三向四川省委和红四方面军表达过率部起义的真诚愿望,但他是党员,他要听党的话,他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大局、服从组织安排,因此他只能按耐住心中的热望,默默地为党做好兵运及物资筹措工作。
梅庆昆向李宪民提出了一个个人要求,希望能见一见郭振兴和义娃、彩彩、建建这三个孩子。
过了一天郭振兴就带着这三个半大孩子来到了大成镇。
见到郭振兴,梅庆昆有一肚子话要说,但是他们还有的是时间,所以,只是简单的寒暄了几句,梅庆昆就把目光转向了他的儿子。
上次见到义娃的时候,那时候儿子只有10岁,还是一个围着自己身边转的小男孩儿,如今儿子已经17岁了,长得虽然还不是那么高大,但很是英武、阳光、帅气,而且还是红军的正团级干部了。梅庆昆想象不出自己的儿子,无论是身材还是能力方面都成长得这么快?他走到义娃跟前拍了拍义娃的肩膀,以表示他跟儿子的亲昵和对儿子的赞赏。但突然间,他又感觉自己不认识这孩子了,这还是自己的儿子吗?自己的印象中还是那个只有一岁多大,连走路都不太会的小儿子,怎么突然就长大了呢?感觉时间过得太快了,世界变化太大了,世事难料,连自己的儿子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偷偷长这么大了。令他没想到的是,义娃也觉得太不可思议了,这个国民党的军官居然是他的爸爸,他对这个爸爸也太陌生了,这是他的爸爸吗?事实上,自义娃懂事以来,他和梅庆昆总共就见过两次面,相互之间的陌生感是很正常的。梅庆昆虽然心里在那么想,但嘴里却在说:“义娃,你真是好样的,我这个当爹的都为你感到骄傲。好好干,跟着郭叔叔他们好好干,好好为穷人打听天下吧。”
梅庆坤又转身拉着彩彩和建建的手说:“还认识梅叔叔吗,梅叔叔有4年没见到你们了,都已经长成大姑娘了。你们不知道,叔叔见到你们有多高兴。”彩彩和建建都跟着回应:“梅叔叔好,我们也都可想你了,见到你我们也特别高兴。”
一顿寒暄之后,梅庆坤就让郭振兴介绍他这几年的情况,还有这三个孩子的情况。郭振兴就把自己在部队的工作和这三个孩子在部队的表现一一说给梅庆昆听。其中说彩彩成为川南游击队的小偶像,义娃、建建如何参加红军,在部队上多次参加战斗,以及在各次战斗中的英勇表现,都详细的介绍了一遍,听得梅庆昆唏嘘不已,感觉自己这几年都白活了,还不如这三个孩子对革命的贡献大。
梅庆昆留郭振兴和三个孩子在军营里多住了三天时间。在这三天时间中,他们与李宪民、张晓东一起一直在商议与红四方面军的接洽方案。
从初步提出的方案来看,梅庆昆感觉还不是太可靠,心里还不是太满意,但他又不是太好向李宪民说明白。
李宪明提出的方案有三个,第一个方案是让391团向红军发起进攻,结果兵败梅庆坤被俘;之后,梅庆坤和部分军官再从红军手中逃脱。第二个方案是,让391团两个营的官兵发生叛乱,梅庆昆不得已只能率部分兵力回重庆。第三个方案是,391团遭到红军的突然袭击,梅庆昆死里逃脱。至于如何给梅庆昆一些作战功劳,李宪民让梅庆昆自己想一想,之后再商量。
梅庆昆认为这些方案也不是不行,只是感觉这些方案都不是太理想。如果照这些方案行动,那么他回到重庆就有可能受到军法的制裁,至少不会再受到刘湘的重用;个人荣誉无所谓,但对革命造成损失就不对了。
他想,比这三个方案更好的方案应该有的是,他希望利用这次见面,能和郭振兴商量出一个理想的方案来。即使找不到一个理想方案,至少也要拿出一个比那三个方案要好,且较为系统的方案来。
郭振兴听完梅庆昆的介绍后,说李宪明是一名政工干部,他对军事方面不在行,让他出主意,那是难为他了。
郭振兴问梅庆昆有什么想法,梅庆昆想了想说,最好是能攻占一处重要的阵地或者是一个重要的城池,或消灭一个主力部队。至于脱身方面,他想用他经常用的暗度陈仓办法来解决。
当然,梅庆昆这时候最希望看到的是他的大哥郭振兴、好朋友王启明。在一阵寒暄后,当他问起这两人时,这才知道王启明身受重伤已离开部队。也是到这时候,他才知道彩彩现在已经当了上红军狙击培训学校的校长。
之前,他知道是王启明带着彩彩参加了川南游击队独立团;他也回过两次老家,知道是彩彩带走了他的大哥郭振兴、他的儿子义娃。所以,他非常希望能在这里见到他们。
张小东向梅庆昆汇报了自他们从重庆出发支援川南游击队独立团以来部队的发展情况,他们所经历的各次重要战斗,部队目前的编制,以及当年曾是梅庆昆手下干将的几位军官的表现情况等。
梅庆昆听到他之前的部下们,在革命的队伍中,痛痛快快地与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刀对刀、枪对枪的直接拼杀,为革命立下了很多的功劳,他非常非常的羡慕。特别是王启明,指挥部队打垮了刘湘的泸州驻防团、击退了刘存厚的三路围攻、消灭了梁平等五县的反动民团、全歼了刘存厚的梁平驻防团等,指挥着近万的部队和敌人拼杀,那是何等的惬意和痛快呀。他有点嫉妒王启明了,他这小子运气怎么那么好呢,可惜他梅庆昆只能在地下默默为党工作。当然,这不能怪梅庆昆自己,之前,他也曾再三向四川省委和红四方面军表达过率部起义的真诚愿望,但他是党员,他要听党的话,他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大局、服从组织安排,因此他只能按耐住心中的热望,默默地为党做好兵运及物资筹措工作。
梅庆昆向李宪民提出了一个个人要求,希望能见一见郭振兴和义娃、彩彩、建建这三个孩子。
过了一天郭振兴就带着这三个半大孩子来到了大成镇。
见到郭振兴,梅庆昆有一肚子话要说,但是他们还有的是时间,所以,只是简单的寒暄了几句,梅庆昆就把目光转向了他的儿子。
上次见到义娃的时候,那时候儿子只有10岁,还是一个围着自己身边转的小男孩儿,如今儿子已经17岁了,长得虽然还不是那么高大,但很是英武、阳光、帅气,而且还是红军的正团级干部了。梅庆昆想象不出自己的儿子,无论是身材还是能力方面都成长得这么快?他走到义娃跟前拍了拍义娃的肩膀,以表示他跟儿子的亲昵和对儿子的赞赏。但突然间,他又感觉自己不认识这孩子了,这还是自己的儿子吗?自己的印象中还是那个只有一岁多大,连走路都不太会的小儿子,怎么突然就长大了呢?感觉时间过得太快了,世界变化太大了,世事难料,连自己的儿子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偷偷长这么大了。令他没想到的是,义娃也觉得太不可思议了,这个国民党的军官居然是他的爸爸,他对这个爸爸也太陌生了,这是他的爸爸吗?事实上,自义娃懂事以来,他和梅庆昆总共就见过两次面,相互之间的陌生感是很正常的。梅庆昆虽然心里在那么想,但嘴里却在说:“义娃,你真是好样的,我这个当爹的都为你感到骄傲。好好干,跟着郭叔叔他们好好干,好好为穷人打听天下吧。”
梅庆坤又转身拉着彩彩和建建的手说:“还认识梅叔叔吗,梅叔叔有4年没见到你们了,都已经长成大姑娘了。你们不知道,叔叔见到你们有多高兴。”彩彩和建建都跟着回应:“梅叔叔好,我们也都可想你了,见到你我们也特别高兴。”
一顿寒暄之后,梅庆坤就让郭振兴介绍他这几年的情况,还有这三个孩子的情况。郭振兴就把自己在部队的工作和这三个孩子在部队的表现一一说给梅庆昆听。其中说彩彩成为川南游击队的小偶像,义娃、建建如何参加红军,在部队上多次参加战斗,以及在各次战斗中的英勇表现,都详细的介绍了一遍,听得梅庆昆唏嘘不已,感觉自己这几年都白活了,还不如这三个孩子对革命的贡献大。
梅庆昆留郭振兴和三个孩子在军营里多住了三天时间。在这三天时间中,他们与李宪民、张晓东一起一直在商议与红四方面军的接洽方案。
从初步提出的方案来看,梅庆昆感觉还不是太可靠,心里还不是太满意,但他又不是太好向李宪民说明白。
李宪明提出的方案有三个,第一个方案是让391团向红军发起进攻,结果兵败梅庆坤被俘;之后,梅庆坤和部分军官再从红军手中逃脱。第二个方案是,让391团两个营的官兵发生叛乱,梅庆昆不得已只能率部分兵力回重庆。第三个方案是,391团遭到红军的突然袭击,梅庆昆死里逃脱。至于如何给梅庆昆一些作战功劳,李宪民让梅庆昆自己想一想,之后再商量。
梅庆昆认为这些方案也不是不行,只是感觉这些方案都不是太理想。如果照这些方案行动,那么他回到重庆就有可能受到军法的制裁,至少不会再受到刘湘的重用;个人荣誉无所谓,但对革命造成损失就不对了。
他想,比这三个方案更好的方案应该有的是,他希望利用这次见面,能和郭振兴商量出一个理想的方案来。即使找不到一个理想方案,至少也要拿出一个比那三个方案要好,且较为系统的方案来。
郭振兴听完梅庆昆的介绍后,说李宪明是一名政工干部,他对军事方面不在行,让他出主意,那是难为他了。
郭振兴问梅庆昆有什么想法,梅庆昆想了想说,最好是能攻占一处重要的阵地或者是一个重要的城池,或消灭一个主力部队。至于脱身方面,他想用他经常用的暗度陈仓办法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