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月阁,二楼雅间。
距离上次东宫詹事张九思与侍讲官李谦、益都千户王着私下会晤,已过月余。
今日,李谦端坐在室内,神色平静,全然不见上次说服张九思未果的焦虑。
他对面坐着,正是那位打着称病告假入都的,益都千户王着。
这位性情刚烈的汉子正抓着一只烤羊腿大嚼,混不吝地嚷道:“李大人!张詹事既不愿担这干系,咱们兄弟自己干便是!何须再寻他人?俺这条命,换阿合马那狗贼的狗头,值了!”
李谦慢条斯理地抿了口茶,摇头道:“王千户稍安勿躁。张詹事那条路走不通,自有另一条通天大道。今日,吾已约了能打通此路之人,稍后便至。”
王着闻言,眼中凶光一敛,身体前倾急问:“哦?何人?”
他虽莽撞,却也知刺杀当朝平章绝非儿戏,需有强援。
“中书省参知政事,兼枢密院副使——张易,张大人。”李谦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
王着眼睛瞪圆,喜上眉梢道:“张易、张大人?!那位可是陛下潜邸旧臣,且握有大都戍守兵权的重臣呐!”
“哈哈!好!好!早听他与阿合马那狗贼势同水火,正是天赐的帮手!俺,就等着见正主。”
他不再多问,抓起酒壶自斟自饮,耐着性子等待。
约莫一炷香后,雅间门被推开。李谦和王着抬眼望去,却见进来两人。
当先一人,身着绯袍,气度沉凝,正是中书省参知政事兼枢密院副使张易。而他身侧,却跟着一位身着灰色僧衣、面容清癯、眼神沉静的和尚。
李谦心中微感诧异,他记得自己只约了张易一人。
他连忙起身,王着也放下酒壶跟着站起,双方相互见礼。
张易坐定,先入为主,声音温和却自带威严:“李侍讲,王千户,久候了。”
他目光在王着身上停留片刻,颔首道:“王千户忠勇刚烈,人如其名,张某早有耳闻。”
随即,张易侧身介绍身旁的僧人:“这位是高欢禅师,苦修之士,世人多敬称其为高菩萨。禅师精研佛法,更兼通晓秘术。去年便是某引荐陛下,让其在和礼霍孙将军帐下任用,前去北方漠南巡查军务。”
李谦心中了然,他深知张易早年曾出家为僧,法号启元。后经已故赵国公,同是僧人出身的刘秉忠引荐方得入仕。此刻见张易带一僧人前来密谋刺杀,必有深意。
他按下疑虑,再次与王着一同向高和尚行礼。高和尚只是合掌还礼,默然不语,一派高深莫测的模样。
“子仲兄(张易,字)。”李谦谨慎开口,目光扫过高和尚,“今日所议,乃关乎社稷、凶险万分之大事。不知高禅师参与其中,是为何故?”
张易神色不变,直言道:“李侍讲不必疑虑。高禅师擅长的秘术,正是此次行刺阿合马的关键所在。”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李谦和王着,沉声道:“大都城内,阿合马府邸戒备森严,其出行扈从如云,于城内动手,无异于以卵击石,绝无胜算。唯有将其诱出城外,方有可乘之机。”
王着虽急,也知张易所言在理,强忍着没插话,只是拳头捏得咯咯作响。
李谦立刻会意:“子仲兄的意思是……伪造太子殿下回銮?”
“正是!”张易眼中精光一闪。
“陛下巡幸上都,行程乃天下皆知。唯有太子殿下,自上都巡幸后,便奉旨北上漠北,协助伯颜大帅平定诸王叛乱,归期未定。”
“此乃天赐良机!唯有假传太子殿下紧急回銮大都的消息,方能让阿合马不得不亲出城门迎候!”
王着听到此处,再也按捺不住,急声问道:“那如何行事?俺底下也有几十号敢死忠勇的兄弟!”
张易看向高和尚:“这便需高禅师襄助了。禅师可借做大型佛事为名,王千户及其麾下死士,可分批扮作挂单僧人入都,后藏匿于做法事的僧侣、仪仗队伍之中,神不知鬼不觉混近城门。”
王着大喜:“妙计!”
张易接着道:“然,阿合马出城,必带精锐私兵护卫。仅凭王千户之勇,恐难近其身,更遑论一击毙命。”
他目光转向高和尚,带着深意:“故,尚需一件趁手重器。朝廷兵刃管制甚严,寻常刀剑难以突破其甲胄护卫。需暗中打造一把……铜锤或铁骨朵之类的重兵器。”
他看向王着和高和尚:“尔等可挑选信得过的匠人,于隐秘之处开工。而高禅师精通冶炼铜铁的秘术,正好从旁指点监造,务必使此兵刃刚猛无俦,一击足以碎颅断骨!”
王着听后,忍不住猛地一拍桌子,震得杯盘叮当作响:“好!妙极!俺这就星夜兼程赶回益都,召集那些肝胆相照、恨不能生啖阿合马之肉的兄弟们,即刻赴都听候调遣!”
他起身就要告辞,行动之急切溢于言表。
“王千户且慢。” 李谦的声音不高,下句话却像一盆冷水,浇灭了王着高涨的心火。
王着身形一顿,拧着浓眉看向李谦:“李大人,还有何事?”
李谦神色凝重,看向张易:“子仲兄,方才所议,诱阿合马出城,伪造太子仪仗,乃至伏兵刺杀,皆已周全。然,欲使阿合马深信不疑,出城相迎。尚缺太子府的令牌,取其信任!”
张易颔首,目光沉静地转向王着,接过李谦的话头:“王千户忠勇可嘉,所召勇士必是敢死之士。”
“然,阿合马出行,其跋扈随从亲兵,岂止百人?皆为豢养多年、悍不畏死的善战之徒。仅凭千户麾下死士,也难挡其困兽之斗,更遑论近身格杀此僚。”
李谦立刻补充道:“王千户,正是此理!故,非有太子令牌不可!唯有凭此令牌,方能调动太子府卫与张枢密手中兵马,协同行事。”
“此举一可封锁城门,断绝阿合马残部或城内党羽驰援之路;二可形成合围之势,助王千户及其麾下勇士一举格杀此獠,确保无一生还!”
王着一听太子令牌,想起之前碰壁的东宫詹事张九思。
他脸色阴沉,目光急切,望向李谦:“李大人!莫非又要去求那张詹事?此人前番已畏首畏尾,岂会再应允?这不是……”
话虽未完,然而他见李谦沉稳,深知对方心思缜密,必有解法,强压下心头火气,等着下文。
李谦不慌不忙地端起面前的酒杯,浅浅啜饮了一口,缓缓开口:“张詹事之顾虑,乃是怕此事牵连东宫。其心可悯,其虑亦是常情。太子府兵确由其统辖,令牌亦在其手,此路看似不通……”
他故意顿住,王着果然急不可耐:“哎呀!李大人,莫要卖关子,快说!”
李谦微微一笑,未恼莽撞,继续道:“然,太子恩师,王恂王先生,如今久卧病榻,恐是时日无多了。”
他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王着身上。
“吾可借探视之名,言明欲除此国贼之志,恳请王先生修书一封或传话于张詹事,请其暂借太子令牌一用!”
“王先生贵为太子启蒙恩师,于张詹事有半师之谊,这点薄面,他必不忍拒绝。”
“且,只需向王先生保证,事后阿合马伏诛,其滔天罪证必将大白天下,直呈御前,定能保全太子不受陛下责罚。”
“王先生一生清正,必不愿抱憾而终。弥留之际,能见国贼伏诛、为苍生除此大害,他定会应允!”
“妙哉!” 张易眼底划过赞赏,忍不住击节赞叹:“李侍讲此计,借力打力,深谙人心!”
一直沉默的高和尚,此刻也终于有了动静。
他双手合十,置于胸前,吐出一声低沉而悠长的佛号: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距离上次东宫詹事张九思与侍讲官李谦、益都千户王着私下会晤,已过月余。
今日,李谦端坐在室内,神色平静,全然不见上次说服张九思未果的焦虑。
他对面坐着,正是那位打着称病告假入都的,益都千户王着。
这位性情刚烈的汉子正抓着一只烤羊腿大嚼,混不吝地嚷道:“李大人!张詹事既不愿担这干系,咱们兄弟自己干便是!何须再寻他人?俺这条命,换阿合马那狗贼的狗头,值了!”
李谦慢条斯理地抿了口茶,摇头道:“王千户稍安勿躁。张詹事那条路走不通,自有另一条通天大道。今日,吾已约了能打通此路之人,稍后便至。”
王着闻言,眼中凶光一敛,身体前倾急问:“哦?何人?”
他虽莽撞,却也知刺杀当朝平章绝非儿戏,需有强援。
“中书省参知政事,兼枢密院副使——张易,张大人。”李谦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
王着眼睛瞪圆,喜上眉梢道:“张易、张大人?!那位可是陛下潜邸旧臣,且握有大都戍守兵权的重臣呐!”
“哈哈!好!好!早听他与阿合马那狗贼势同水火,正是天赐的帮手!俺,就等着见正主。”
他不再多问,抓起酒壶自斟自饮,耐着性子等待。
约莫一炷香后,雅间门被推开。李谦和王着抬眼望去,却见进来两人。
当先一人,身着绯袍,气度沉凝,正是中书省参知政事兼枢密院副使张易。而他身侧,却跟着一位身着灰色僧衣、面容清癯、眼神沉静的和尚。
李谦心中微感诧异,他记得自己只约了张易一人。
他连忙起身,王着也放下酒壶跟着站起,双方相互见礼。
张易坐定,先入为主,声音温和却自带威严:“李侍讲,王千户,久候了。”
他目光在王着身上停留片刻,颔首道:“王千户忠勇刚烈,人如其名,张某早有耳闻。”
随即,张易侧身介绍身旁的僧人:“这位是高欢禅师,苦修之士,世人多敬称其为高菩萨。禅师精研佛法,更兼通晓秘术。去年便是某引荐陛下,让其在和礼霍孙将军帐下任用,前去北方漠南巡查军务。”
李谦心中了然,他深知张易早年曾出家为僧,法号启元。后经已故赵国公,同是僧人出身的刘秉忠引荐方得入仕。此刻见张易带一僧人前来密谋刺杀,必有深意。
他按下疑虑,再次与王着一同向高和尚行礼。高和尚只是合掌还礼,默然不语,一派高深莫测的模样。
“子仲兄(张易,字)。”李谦谨慎开口,目光扫过高和尚,“今日所议,乃关乎社稷、凶险万分之大事。不知高禅师参与其中,是为何故?”
张易神色不变,直言道:“李侍讲不必疑虑。高禅师擅长的秘术,正是此次行刺阿合马的关键所在。”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李谦和王着,沉声道:“大都城内,阿合马府邸戒备森严,其出行扈从如云,于城内动手,无异于以卵击石,绝无胜算。唯有将其诱出城外,方有可乘之机。”
王着虽急,也知张易所言在理,强忍着没插话,只是拳头捏得咯咯作响。
李谦立刻会意:“子仲兄的意思是……伪造太子殿下回銮?”
“正是!”张易眼中精光一闪。
“陛下巡幸上都,行程乃天下皆知。唯有太子殿下,自上都巡幸后,便奉旨北上漠北,协助伯颜大帅平定诸王叛乱,归期未定。”
“此乃天赐良机!唯有假传太子殿下紧急回銮大都的消息,方能让阿合马不得不亲出城门迎候!”
王着听到此处,再也按捺不住,急声问道:“那如何行事?俺底下也有几十号敢死忠勇的兄弟!”
张易看向高和尚:“这便需高禅师襄助了。禅师可借做大型佛事为名,王千户及其麾下死士,可分批扮作挂单僧人入都,后藏匿于做法事的僧侣、仪仗队伍之中,神不知鬼不觉混近城门。”
王着大喜:“妙计!”
张易接着道:“然,阿合马出城,必带精锐私兵护卫。仅凭王千户之勇,恐难近其身,更遑论一击毙命。”
他目光转向高和尚,带着深意:“故,尚需一件趁手重器。朝廷兵刃管制甚严,寻常刀剑难以突破其甲胄护卫。需暗中打造一把……铜锤或铁骨朵之类的重兵器。”
他看向王着和高和尚:“尔等可挑选信得过的匠人,于隐秘之处开工。而高禅师精通冶炼铜铁的秘术,正好从旁指点监造,务必使此兵刃刚猛无俦,一击足以碎颅断骨!”
王着听后,忍不住猛地一拍桌子,震得杯盘叮当作响:“好!妙极!俺这就星夜兼程赶回益都,召集那些肝胆相照、恨不能生啖阿合马之肉的兄弟们,即刻赴都听候调遣!”
他起身就要告辞,行动之急切溢于言表。
“王千户且慢。” 李谦的声音不高,下句话却像一盆冷水,浇灭了王着高涨的心火。
王着身形一顿,拧着浓眉看向李谦:“李大人,还有何事?”
李谦神色凝重,看向张易:“子仲兄,方才所议,诱阿合马出城,伪造太子仪仗,乃至伏兵刺杀,皆已周全。然,欲使阿合马深信不疑,出城相迎。尚缺太子府的令牌,取其信任!”
张易颔首,目光沉静地转向王着,接过李谦的话头:“王千户忠勇可嘉,所召勇士必是敢死之士。”
“然,阿合马出行,其跋扈随从亲兵,岂止百人?皆为豢养多年、悍不畏死的善战之徒。仅凭千户麾下死士,也难挡其困兽之斗,更遑论近身格杀此僚。”
李谦立刻补充道:“王千户,正是此理!故,非有太子令牌不可!唯有凭此令牌,方能调动太子府卫与张枢密手中兵马,协同行事。”
“此举一可封锁城门,断绝阿合马残部或城内党羽驰援之路;二可形成合围之势,助王千户及其麾下勇士一举格杀此獠,确保无一生还!”
王着一听太子令牌,想起之前碰壁的东宫詹事张九思。
他脸色阴沉,目光急切,望向李谦:“李大人!莫非又要去求那张詹事?此人前番已畏首畏尾,岂会再应允?这不是……”
话虽未完,然而他见李谦沉稳,深知对方心思缜密,必有解法,强压下心头火气,等着下文。
李谦不慌不忙地端起面前的酒杯,浅浅啜饮了一口,缓缓开口:“张詹事之顾虑,乃是怕此事牵连东宫。其心可悯,其虑亦是常情。太子府兵确由其统辖,令牌亦在其手,此路看似不通……”
他故意顿住,王着果然急不可耐:“哎呀!李大人,莫要卖关子,快说!”
李谦微微一笑,未恼莽撞,继续道:“然,太子恩师,王恂王先生,如今久卧病榻,恐是时日无多了。”
他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王着身上。
“吾可借探视之名,言明欲除此国贼之志,恳请王先生修书一封或传话于张詹事,请其暂借太子令牌一用!”
“王先生贵为太子启蒙恩师,于张詹事有半师之谊,这点薄面,他必不忍拒绝。”
“且,只需向王先生保证,事后阿合马伏诛,其滔天罪证必将大白天下,直呈御前,定能保全太子不受陛下责罚。”
“王先生一生清正,必不愿抱憾而终。弥留之际,能见国贼伏诛、为苍生除此大害,他定会应允!”
“妙哉!” 张易眼底划过赞赏,忍不住击节赞叹:“李侍讲此计,借力打力,深谙人心!”
一直沉默的高和尚,此刻也终于有了动静。
他双手合十,置于胸前,吐出一声低沉而悠长的佛号: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