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两日,乌蒙道依旧被一片肃杀笼罩。
潜伏于山林间的西南夷军,终于等来了预料中的第二支元军。
然而,当那支军队的身影出现在官道尽头时,所有透过枝桠缝隙观望的西南夷军将士,心头都不由得一沉。
情况,与冉平此前从俘虏口中获知的情报,截然不同。
迎风招展的,是一面象征着蒙古至高军权与荣耀的——白色九斿白纛!
那九条飘扬的白色牦牛尾缨绦,在灰蒙的天空下显得格外刺眼,无声地宣告着来者尊崇的身份与地位。
而这支军队,何止两千人!
映入眼帘的,是整齐划一、沉默前行的队列。
士卒步伐沉稳,兵甲鲜亮,一股经历过无数血火淬炼的肃杀之气。
如同实质的寒潮,扑面而来,让潜伏在侧的西南夷军夷兵感到呼吸都为之一窒。
这与前几日南加台那支骄狂浮躁的队伍相比,简直是云泥之别。
处在高地密林中的冉平,紧抿的嘴唇和微微收缩的瞳孔,暴露了他内心的惊涛骇浪。
他顺着那似乎望不到尾的长列一路估算下去,心头愈发沉重。
“情报有误……绝非两千之数……” 他心中默念,一股寒意沿着脊椎爬升,“这……人数虽未过万,但绝不下五千之众!”
更让他心惊的,是这支军队所展现出的那种沉静如渊的气质。
那是一种见惯了生死、对战争习以为常的冷漠与专业,是百战老卒才有的标志。
与前两日那支被轻易击溃的南加台部相比,眼前这支,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蒙古精锐。
纠结的情绪,在冉平心中蔓延。
他纠结的,已不是打不打的问题——军令如山,伏击必须进行。
真正担忧的是,麾下这支西南夷军,虽连赢两阵,却都是凭借地利与计谋“借势”而成,自身真正的硬仗实力尚需检验。
以他们此刻的状态,面对这样一支数量少一倍、但战力远超之前的虎狼之师,能否圆满完成任务?会不会……崩掉牙齿?
在另一处视野开阔的高坡上,担任前阵指挥的副将阿二,手中紧握着令旗,浓眉紧锁,死死盯着下方如铁流般涌来的元军。
他看不懂复杂的军阵变化,可常年在深山老林中与猛兽搏杀所磨砺出的、近乎野兽般的直觉。
让他从这支沉默行军的队伍身上,感受到了一种极其危险的、凛冽如冰的杀意。
“是真正的凶兽……见惯了血的……”
阿二低声自语,强自压下本能泛起的心悸,努力稳住躁动的心绪。
他没有惧怕,相反,一种面对势均力敌的强悍对手时,属于猎手的亢奋,开始在他血脉中悄然涌动。
等待着,等待着那决定攻击信号的僰人哨音响起。
这支让西南夷军主副将皆感压力的元军,正是来自重庆府的管军万户——拜延麾下的精锐。
拜延与李忽兰吉身世类似,皆是久镇蜀地的宿将。
不过他是党项人出身,其父曾是成吉思汗质子军中的百户,根正苗红。
蒙哥汗时期,其父追随都元帅纽璘、也速答儿之父,征伐蜀地,凭军功升至千户。
父亲战死沙场后,拜延严格遵循蒙古“军功授爵、世袭领兵”的制度,承袭了千户之职。
此后十七载,他征战于蜀地大小战场,历经嘉定、泸州、重庆府三场关键战役,屡立战功。
最终晋升为怀远大将军、管军万户,实打实地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位置。
因此,当他在半途接到那封六百里加急的平章政事钧令时,他的反应与李忽兰吉如出一辙,立刻便笃定这位年轻的立智理威在军事上根本是“狗屁不通”!
但他与李忽兰吉不同的是,不需要如对方那般,因为身居川南总督一职,需要先行轻敌冒进。
他选择了在原地停留,耐心等待自己本部的五千兵马集结完毕,才姗姗来迟。
在他心中,五千兵马堪堪自保,若要犁庭扫穴,非上万精锐不可。
若非顾忌立智理威身后站着东宫……唉。
“万余探马赤军……真当是软柿子不成?”
拜延骑在战马上,眼眸扫视着两侧看似平静的山林,心中冷笑,“那可是长期围困凌霄城的悍卒!再是守备松懈,能被敌人吃得如此干净……”
那一双浑浊却老辣内敛的眼眸中闪过一丝凝重。
“足以证明,这股逆贼不仅熟悉地势山脉,更是狠角色之辈……”
“岂是只会砍柴捕猎的僰人能干成的事!?只怕与长宁军这群沙场老卒脱不了干系啊。”
思及此处,他在心中再给那位远在嘉定路闭城不出的平章政事,下了最后的断语:
“立智理威,真是个蠢货!”
他的大军,依旧保持着严整的队形,不疾不徐地向着乌蒙道深处,向着那片死亡陷阱,稳步推进。
空气中弥漫的紧张气氛,几乎凝成了冰。
高地上,冉平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气,将喉咙里那丝因紧张而产生的干涩强行压下,眼神果断。
战机稍纵即逝,容不得半分犹豫。
“呜——嗡——”那特有的、带着僰人山林气息的进攻哨音,再次尖锐地划破乌蒙道的寂静,比前一次更加急促,更加充满杀伐之意!
几乎在哨音响起的同一刹那,高坡上手持令旗的副将阿二,眼神一厉,并未像以往那样直接下令全军扑击。
经历过前次战斗的洗礼,这位山林猎手出身的将领,已本能地开始运用更缜密的战术思维。
他手中那面象征着攻击指令的令旗,第一次没有指向冲锋的方位,而是率先猛地挥向侧翼阿三弓弩营潜伏的方位。
下方官道上,就在哨音破空的一瞬,一直凝神戒备的拜延,虽惊不乱,声如洪钟般炸响:“敌袭!列阵——!”
久经战阵的元军精锐展现出良好的素质,几乎在将令出口的同时,前排盾兵已轰然踏前,巨大的盾牌层层叠架,形成一道密实的盾墙。
长矛如林从盾隙间探出,整个队伍以令人眼花缭乱的速度收缩、靠拢,试图结成一个坚固的防御圆阵。
然而,终究是慢了一瞬。
“放!” 制高点上,阿三清咤一声,声音带着年轻人特有的锐气。
一片嗡嗡发麻声,从弓弦震响、从山林中爆开。
无数黑点撕裂空气,带着尖啸,从两侧高地向下方正在变阵的元军队伍倾泻而下。
“笃笃笃……噗嗤!”
箭矢或狠狠钉入厚重的盾牌,或刁钻地穿过尚未完全合拢的阵型缝隙,没入元军士卒的身体。
惨叫声,顿时在严整的队列中零星响起。
虽然拜延反应神速,列阵及时,但这第一波突如其来的箭雨,依旧造成了不容忽视的伤亡,更重要的是,打乱了他们完美的变阵节奏。
拜延见状,指节叩鞍,目光则是急速的扫过两侧山林,观测动静。
山坡上,不等元军喘息,阿二手中令旗再起,猛地向下一压。
巨大的滚木和礌石被守候多时的夷军士兵推下山坡,它们裹挟着积雪和泥土,沿着陡峭的山势而下,并非无差别地覆盖,而是精准无比地砸向了元军队伍腰部的位置。
如同一条沉重的铁鞭,狠狠抽在了巨蟒的七寸之上!
“避开!快避开!” 元军阵中响起军官声嘶力竭的呼喊。
原本密集的队形为了躲避这从天而降的打击,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混乱和拥挤。
前后军被这物理性的冲击生生切断,出现了短暂的脱节。
“就是现在!” 阿三岂会放过这绝佳的机会,几乎在滚木礌石落定的瞬间,他的第二声“放!”已脱口而出。
这一次,弓弩营的箭矢更加集中,更加致命。
所有的箭矢都朝着一个方向汇聚——那面竖立的“白色九斿白纛”所在的方位。
阿三不懂这旗帜代表的至高意义,但他猎人的本能告诉他,那里一定有这支军队的头狼!
“保护万户大人!” 拜延身边的亲兵皆是百战余生的老卒,无需命令,早已举起厚重的盾牌,在拜延头顶和身前组成了一道密不透风的铁壁。
“叮叮当当……” 箭矢如同暴雨般砸在盾牌上,发出连绵不绝的脆响,却难以穿透这用经验和忠诚构筑的防御。
拜延被亲兵护着,沉着地勒马向更安全的后方稍撤,眼神却愈发冰冷。
此刻,他也不得不承认,自己小看了这股“逆贼”的指挥和战术执行力。
然而,打击接踵而至!
阿二的令旗第三次举起,再次挥下!
更多的滚木礌石仿佛无穷无尽,再次朝着元军中部——那片刚刚遭受重创、最为混乱的地段倾泻而下。
意图极其明确,就是要将拜延的大军彻底斩为两截,使其首尾不能相顾。
就在元军前军被落石逼得不断向前拥挤,后军又被阻断无法支援,中部一片哀嚎混乱之际……
阿二手中那面象征着总攻的赤红色令旗,被他高高擎起,猛地向前一挥!
“杀——!!”早已按捺不住的阿二,发出一声怒吼,第一个从覆盖着白雪的潜伏处暴起!
他手中的战刀反射着森寒的天光,身影朝着被切割开来、阵型已乱的前端元军猛扑过去。
“杀啊!!!”
在他身后,无数同样悍勇的僰人汉子、西南夷军战士,发出震天动地的呐喊,从山林中每一个角落跃出,如同无数把尖刀,狠狠地楔入了混乱的元军阵中。
惨烈的肉搏战,在这一刻,于乌蒙道这片狭窄的驿道上,轰然爆发。
刀光剑影取代了箭矢的尖啸,鲜血顷刻间染红了白雪覆盖的土地。
西南夷军凭借着一股锐气与地利,与拜延麾下这支战斗力极强的精锐,展开了硬碰硬的殊死搏杀!
尽管西南夷军凭借地利与先手占得优势,一度将元军前部压制。
但拜延麾下的蒙古精锐,终究不是南加台的大军可比。
在经历了初期的混乱与被动后,这些百战老卒在基层军官的嘶吼指挥下,迅速稳住阵脚,依托盾阵与娴熟的配合,开始顽强地反击。
他们收紧阵线,逐步抵消着夷军冲锋的势头,战斗一下陷入了残酷的焦灼。
冉平在高地上看得分明,心缓缓下沉。
他意识到,狩猎已然结束,真正的苦战,此刻才刚刚开始。
潜伏于山林间的西南夷军,终于等来了预料中的第二支元军。
然而,当那支军队的身影出现在官道尽头时,所有透过枝桠缝隙观望的西南夷军将士,心头都不由得一沉。
情况,与冉平此前从俘虏口中获知的情报,截然不同。
迎风招展的,是一面象征着蒙古至高军权与荣耀的——白色九斿白纛!
那九条飘扬的白色牦牛尾缨绦,在灰蒙的天空下显得格外刺眼,无声地宣告着来者尊崇的身份与地位。
而这支军队,何止两千人!
映入眼帘的,是整齐划一、沉默前行的队列。
士卒步伐沉稳,兵甲鲜亮,一股经历过无数血火淬炼的肃杀之气。
如同实质的寒潮,扑面而来,让潜伏在侧的西南夷军夷兵感到呼吸都为之一窒。
这与前几日南加台那支骄狂浮躁的队伍相比,简直是云泥之别。
处在高地密林中的冉平,紧抿的嘴唇和微微收缩的瞳孔,暴露了他内心的惊涛骇浪。
他顺着那似乎望不到尾的长列一路估算下去,心头愈发沉重。
“情报有误……绝非两千之数……” 他心中默念,一股寒意沿着脊椎爬升,“这……人数虽未过万,但绝不下五千之众!”
更让他心惊的,是这支军队所展现出的那种沉静如渊的气质。
那是一种见惯了生死、对战争习以为常的冷漠与专业,是百战老卒才有的标志。
与前两日那支被轻易击溃的南加台部相比,眼前这支,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蒙古精锐。
纠结的情绪,在冉平心中蔓延。
他纠结的,已不是打不打的问题——军令如山,伏击必须进行。
真正担忧的是,麾下这支西南夷军,虽连赢两阵,却都是凭借地利与计谋“借势”而成,自身真正的硬仗实力尚需检验。
以他们此刻的状态,面对这样一支数量少一倍、但战力远超之前的虎狼之师,能否圆满完成任务?会不会……崩掉牙齿?
在另一处视野开阔的高坡上,担任前阵指挥的副将阿二,手中紧握着令旗,浓眉紧锁,死死盯着下方如铁流般涌来的元军。
他看不懂复杂的军阵变化,可常年在深山老林中与猛兽搏杀所磨砺出的、近乎野兽般的直觉。
让他从这支沉默行军的队伍身上,感受到了一种极其危险的、凛冽如冰的杀意。
“是真正的凶兽……见惯了血的……”
阿二低声自语,强自压下本能泛起的心悸,努力稳住躁动的心绪。
他没有惧怕,相反,一种面对势均力敌的强悍对手时,属于猎手的亢奋,开始在他血脉中悄然涌动。
等待着,等待着那决定攻击信号的僰人哨音响起。
这支让西南夷军主副将皆感压力的元军,正是来自重庆府的管军万户——拜延麾下的精锐。
拜延与李忽兰吉身世类似,皆是久镇蜀地的宿将。
不过他是党项人出身,其父曾是成吉思汗质子军中的百户,根正苗红。
蒙哥汗时期,其父追随都元帅纽璘、也速答儿之父,征伐蜀地,凭军功升至千户。
父亲战死沙场后,拜延严格遵循蒙古“军功授爵、世袭领兵”的制度,承袭了千户之职。
此后十七载,他征战于蜀地大小战场,历经嘉定、泸州、重庆府三场关键战役,屡立战功。
最终晋升为怀远大将军、管军万户,实打实地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位置。
因此,当他在半途接到那封六百里加急的平章政事钧令时,他的反应与李忽兰吉如出一辙,立刻便笃定这位年轻的立智理威在军事上根本是“狗屁不通”!
但他与李忽兰吉不同的是,不需要如对方那般,因为身居川南总督一职,需要先行轻敌冒进。
他选择了在原地停留,耐心等待自己本部的五千兵马集结完毕,才姗姗来迟。
在他心中,五千兵马堪堪自保,若要犁庭扫穴,非上万精锐不可。
若非顾忌立智理威身后站着东宫……唉。
“万余探马赤军……真当是软柿子不成?”
拜延骑在战马上,眼眸扫视着两侧看似平静的山林,心中冷笑,“那可是长期围困凌霄城的悍卒!再是守备松懈,能被敌人吃得如此干净……”
那一双浑浊却老辣内敛的眼眸中闪过一丝凝重。
“足以证明,这股逆贼不仅熟悉地势山脉,更是狠角色之辈……”
“岂是只会砍柴捕猎的僰人能干成的事!?只怕与长宁军这群沙场老卒脱不了干系啊。”
思及此处,他在心中再给那位远在嘉定路闭城不出的平章政事,下了最后的断语:
“立智理威,真是个蠢货!”
他的大军,依旧保持着严整的队形,不疾不徐地向着乌蒙道深处,向着那片死亡陷阱,稳步推进。
空气中弥漫的紧张气氛,几乎凝成了冰。
高地上,冉平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气,将喉咙里那丝因紧张而产生的干涩强行压下,眼神果断。
战机稍纵即逝,容不得半分犹豫。
“呜——嗡——”那特有的、带着僰人山林气息的进攻哨音,再次尖锐地划破乌蒙道的寂静,比前一次更加急促,更加充满杀伐之意!
几乎在哨音响起的同一刹那,高坡上手持令旗的副将阿二,眼神一厉,并未像以往那样直接下令全军扑击。
经历过前次战斗的洗礼,这位山林猎手出身的将领,已本能地开始运用更缜密的战术思维。
他手中那面象征着攻击指令的令旗,第一次没有指向冲锋的方位,而是率先猛地挥向侧翼阿三弓弩营潜伏的方位。
下方官道上,就在哨音破空的一瞬,一直凝神戒备的拜延,虽惊不乱,声如洪钟般炸响:“敌袭!列阵——!”
久经战阵的元军精锐展现出良好的素质,几乎在将令出口的同时,前排盾兵已轰然踏前,巨大的盾牌层层叠架,形成一道密实的盾墙。
长矛如林从盾隙间探出,整个队伍以令人眼花缭乱的速度收缩、靠拢,试图结成一个坚固的防御圆阵。
然而,终究是慢了一瞬。
“放!” 制高点上,阿三清咤一声,声音带着年轻人特有的锐气。
一片嗡嗡发麻声,从弓弦震响、从山林中爆开。
无数黑点撕裂空气,带着尖啸,从两侧高地向下方正在变阵的元军队伍倾泻而下。
“笃笃笃……噗嗤!”
箭矢或狠狠钉入厚重的盾牌,或刁钻地穿过尚未完全合拢的阵型缝隙,没入元军士卒的身体。
惨叫声,顿时在严整的队列中零星响起。
虽然拜延反应神速,列阵及时,但这第一波突如其来的箭雨,依旧造成了不容忽视的伤亡,更重要的是,打乱了他们完美的变阵节奏。
拜延见状,指节叩鞍,目光则是急速的扫过两侧山林,观测动静。
山坡上,不等元军喘息,阿二手中令旗再起,猛地向下一压。
巨大的滚木和礌石被守候多时的夷军士兵推下山坡,它们裹挟着积雪和泥土,沿着陡峭的山势而下,并非无差别地覆盖,而是精准无比地砸向了元军队伍腰部的位置。
如同一条沉重的铁鞭,狠狠抽在了巨蟒的七寸之上!
“避开!快避开!” 元军阵中响起军官声嘶力竭的呼喊。
原本密集的队形为了躲避这从天而降的打击,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混乱和拥挤。
前后军被这物理性的冲击生生切断,出现了短暂的脱节。
“就是现在!” 阿三岂会放过这绝佳的机会,几乎在滚木礌石落定的瞬间,他的第二声“放!”已脱口而出。
这一次,弓弩营的箭矢更加集中,更加致命。
所有的箭矢都朝着一个方向汇聚——那面竖立的“白色九斿白纛”所在的方位。
阿三不懂这旗帜代表的至高意义,但他猎人的本能告诉他,那里一定有这支军队的头狼!
“保护万户大人!” 拜延身边的亲兵皆是百战余生的老卒,无需命令,早已举起厚重的盾牌,在拜延头顶和身前组成了一道密不透风的铁壁。
“叮叮当当……” 箭矢如同暴雨般砸在盾牌上,发出连绵不绝的脆响,却难以穿透这用经验和忠诚构筑的防御。
拜延被亲兵护着,沉着地勒马向更安全的后方稍撤,眼神却愈发冰冷。
此刻,他也不得不承认,自己小看了这股“逆贼”的指挥和战术执行力。
然而,打击接踵而至!
阿二的令旗第三次举起,再次挥下!
更多的滚木礌石仿佛无穷无尽,再次朝着元军中部——那片刚刚遭受重创、最为混乱的地段倾泻而下。
意图极其明确,就是要将拜延的大军彻底斩为两截,使其首尾不能相顾。
就在元军前军被落石逼得不断向前拥挤,后军又被阻断无法支援,中部一片哀嚎混乱之际……
阿二手中那面象征着总攻的赤红色令旗,被他高高擎起,猛地向前一挥!
“杀——!!”早已按捺不住的阿二,发出一声怒吼,第一个从覆盖着白雪的潜伏处暴起!
他手中的战刀反射着森寒的天光,身影朝着被切割开来、阵型已乱的前端元军猛扑过去。
“杀啊!!!”
在他身后,无数同样悍勇的僰人汉子、西南夷军战士,发出震天动地的呐喊,从山林中每一个角落跃出,如同无数把尖刀,狠狠地楔入了混乱的元军阵中。
惨烈的肉搏战,在这一刻,于乌蒙道这片狭窄的驿道上,轰然爆发。
刀光剑影取代了箭矢的尖啸,鲜血顷刻间染红了白雪覆盖的土地。
西南夷军凭借着一股锐气与地利,与拜延麾下这支战斗力极强的精锐,展开了硬碰硬的殊死搏杀!
尽管西南夷军凭借地利与先手占得优势,一度将元军前部压制。
但拜延麾下的蒙古精锐,终究不是南加台的大军可比。
在经历了初期的混乱与被动后,这些百战老卒在基层军官的嘶吼指挥下,迅速稳住阵脚,依托盾阵与娴熟的配合,开始顽强地反击。
他们收紧阵线,逐步抵消着夷军冲锋的势头,战斗一下陷入了残酷的焦灼。
冉平在高地上看得分明,心缓缓下沉。
他意识到,狩猎已然结束,真正的苦战,此刻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