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晓的浓雾尚未散尽,湿冷的水汽浸透了山间的每一寸泥土。
山道上,元军队伍冗长而沉默,只听见铁甲摩擦的铿锵声、马蹄陷进泥淖的噗嗤声,以及间或响起的、压抑的催促。
行在大军前方的探马赤军,先行来到山脚,但见道路被巨木所阻,开路的蒙古百户喝令士卒上前清理。
晨雾浓重,霜气氤氲,兵卒们手抵巨木,只觉触感湿滑,以为是露水,骂咧着在衣甲上擦拭手掌。
一名兵卒随意抹了把脸,却觉掌心黏腻,嗅到一股刺鼻的异味。
借着微光细看,只见手上竟泛着诡异的油光,这哪里是雾气!
“是火油!”他惊恐的惊呼声未落,周围的兵卒已骇得连连后退,只想远离那裹满火油的巨木。
蒙古百户见状,劈空抽出一记炸响的鞭子,硬生生喝止了他们的脚步。
就在这刹那,数十支火箭,呼啸而至,点燃巨木堆下干草!
火苗窜起,瞬间引燃浸透火油的巨木,烈焰倒卷,扑到原地不动的兵卒身上。
一时之间,惨嚎之声席卷了山道路口。
策马而立的高兴,发现前方突现的状况,当即挥手。
身旁的亲卫统领立马对弓弩手狠辣下令,十几分发箭矢齐射,无情的结束了前方四处乱窜,火海中挣扎的兵卒性命。
“蒲寿庚就这点伎俩?意在拖延?”
一道轻蔑的念头刚闪过高兴脑海,随即心头猛地一沉,既能于此设伏,骑兵大营恐已不测!?
他眼底蓦然泛起一丝惊慌,瞳孔骤缩,对着前方的蒙古百户厉喝道:“快,就地灭火,豁开通路,不得延误大军前行!”
军令骤下,就有元兵吼叫着扛起云梯,冲向那片仍在燃烧、堵住去路的火障。
他们想将云梯架在火堆之上,快速通过,或是借助云梯的重量强行冲开燃烧的巨木,为大军踏出下山的道路。
然而,就在他们顶着灼热气浪,手忙脚乱地安置云梯、冲撞时……头顶上方十数块巨石轰然落下,惊骇之下兵卒纷纷弃梯溃逃。
混乱中,沉重的撞击声、骨骼碎裂的脆响、以及云梯迸裂的巨响混杂在一起,淹没了逃离不及兵卒口中的绝望呼喊。
眼见变故再生,高兴脸上掠过一丝戾气,不容喘息地厉声喝道:“第二、三队跟上!清障!”
他心知投石器装填缓慢,必须抓住这转瞬即逝的空当。
士卒在严令下,顶着可能再次出现但并未出现的落石威胁,奋力扑打火焰,用云梯和刀斧劈砍燃烧的巨木,硬生生在短时间内开辟出一条焦黑狼藉的通道。
道路甫一出现,高兴便一夹马腹,率领一众亲卫骑兵,率先冲了出去。
见主将先行前进,探马赤军立马紧随其后,快速涌出狭窄的山道,冲入相对开阔的山脚地带。
视野豁然开朗,但眼前的景象却让所有陆陆续续赶到的探马赤军,心头一寒。
只见副帅高兴在数十亲卫骑兵拱卫下,竟勒马驻足于平野之上,身形不动。
队伍正前方的旷野上,一支大军早已严阵以待,静候多时。
阵列最前方,是黑压压一片的重甲步卒,铁盾相连;在其两翼,各有数千骑兵肃立拱卫,人马无声,杀气凛冽。
阵列之后,赫然便是那数架让他们刚才吃了苦头的投石器。
但令人心惊的是石炮之下,密密麻麻、一直延伸到视野尽头的,竟是数以万计的汉人兵卒,他们刀矛并举,甲胄虽杂,然阵容严整。
晨风裹挟着前方这股肃杀之气扑面而来,在探马赤军当中引起一阵喧哗。
“列阵!快列阵!”蒙古百户声嘶力竭的吼叫压过了杂乱的惊呼。
长久训练形成的本能,让骑兵奋力勒住受惊的战马,向两翼展开;刀盾手喘着粗气,迅速在前方架起盾墙;长枪兵从缝隙中探出冰冷的枪尖;弓弩手则匆忙在阵后寻找射击位置。
整个过程充满了仓促与混乱,甲胄碰撞声、马蹄践踏声、粗重的喘息与军官的呵斥声响成一片。
探马赤军的素质也于此显现,不过短短片刻,一道虽显凌乱却杀气森然的防线,便横亘在列,与前方大军迎面对峙。
平野之上,尘土弥漫中,无数双惊惧又凶狠的眼睛,死死盯住了前方那片死亡的寂静。
后方山林,枯草凝霜,北风卷动一面赤色的大纛,在几匹骏马蹄声中从山道疾驰而下。
蹄声停歇,纛下,完者都勒马而立,铁甲覆住了他雄健的身躯,眼眸冷冽,望着平野对面的大军。
随在他身后的一万蒙古军循着陡峭的山道,全数倾泻而下,与刚刚列阵完毕的三万探马赤军在开阔地带完成集结。
大军甫定,尘埃未落。
完者都便催动战马,那杆赤色大纛亦步亦趋地在跟随在他身后,数十位亲卫骑兵护卫下,径直来到军阵前方。
紧随他的举动,蒙古军阵中分出一支精骑,不同于寻常探马赤军,这千余骑人马俱是河西良驹,披着象征身份的铁鹞甲。
他们径直从中军缝隙间呼啸而过,直至阵前空旷地带,列在完者都的正前方,方才猛然勒马,止住队形。
战马人立而起,发出震耳嘶鸣,千骑就这般悍然地楔入两军之间的狭长地带。
这些骑兵甚至不屑寻找掩体,就这般毫无顾忌地暴露在可能袭来的箭矢与炮石之下,其骄悍之气,扑面而来。
高兴策马近前,对着完者都,抱拳捶胸高喝:“大帅,情势蹊跷。”
“对面大军,除却重甲盾兵难以辨识,观其两翼骑兵与炮车底下的数万步卒,皆是汉人样貌。”
“清一色的汉人骑兵,显然不是蒲家骑兵在此作乱。那数万步卒,披挂俱是我军制式,定是昔日里的汉人辅兵。”
“现今他们归顺到敌军当中,只怕是山下大营都已易主。”说到此处,他喉头滚动,“留守的一千怯薛军勇士...…恐是凶多吉少。”
听到这则消息,完者都握缰的手猛然攥紧,马鞭直指前方:“汝可晓得,怯薛军阵亡,是何等罪过?”
这句话寒如冰刃,惊得身旁战马都不安地踏动蹄子。
朔风卷起高兴征袍的下摆,他脸色铁青,头颅微垂,回应道:“末将岂能不知。纵使今日荡平闽地,此等弥天大过,也绝非任何战功能抵。”
完者都目光复杂地瞥了这位副帅一眼,眼底掠过一丝不忍,他一向对这位爱将颇为器重,甚至有心在日后加以提拔。
可怯薛军毕竟是大汗忽必烈的亲卫,此次南征特拨两千精锐随行,如今竟折损近半。
自己身为蒙古宗亲,或可得大汗宽宥,但高兴乃是降将出身,并无根基,一旦追究,必难逃严惩。
高兴又何尝不明白这其中的利害。
他正欲再次开口,请命率先出击、将功折罪,忽然对面军阵中传来一声高亢的马嘶。
两人不约而同循声望去,只见一骑挥刀冲出阵营,分明是前来“叫阵”的!
高兴当即收声,面色一凛,向完者都捶胸行礼:“大帅,容末将前去一探虚实!”
说罢调转马头,在亲卫簇拥下驰向前军。
距离那股怯薛军的三里之外,闽王陈吊眼端坐马背,身形稳如磐石。
见几名元军骑兵拥着一员汉人将领奔来,他长刀倏然扬起,一声怒吼震彻四野:
“某家——闽王陈吊眼!”
听到这话,高兴心头一凛,催马上前几步,看清那人虬髯怒张、魁梧身姿,果然与海捕文书上的画像一般无二。
他一时竟失了方寸,怔在原地。
陈吊眼见状嗤笑,声若洪钟,长刀破空一指:“你就是鞑子麾下那个高万户吧?尔等虏寇,也敢来闽地撒野?真是天大的笑话!”
高兴刚稳住心神,正要开口,陈吊眼却不容他分辩,厉声讥讽:“山下数千虏兵,连同那不可一世的怯薛军,早已尽数授首!首级就在本王大营之中,尔可要近前一观?!”
不待面色剧变的高兴回应,陈吊眼已勒缰调转马头。
他在鞍上回望,留下一声雷霆般的暴喝:“若想知道本王为何在此……先活过今日,再来问你爷爷!”
刀背猛拍马股,一人一骑绝尘而去,直归本阵。
高兴僵立原地,面对数千道惊疑愤怒的目光,脸色由青转紫,胸口剧烈起伏,却一个字也吐不出来。
他拨马回阵,刚欲开口,便被完者都抬手止住。
“虚张声势罢了。”完者都眯眼望向对面严整的军阵,语带轻蔑,“就凭这些汉人骑兵,也配在野战中与我怯薛精锐争锋?”
他猛然挥鞭,破风声炸响在元军阵前:
“传令!怯薛骑兵为先锋,给本帅踏破那堵盾墙!”
“今日这片战场上,不留一个活口!”
        山道上,元军队伍冗长而沉默,只听见铁甲摩擦的铿锵声、马蹄陷进泥淖的噗嗤声,以及间或响起的、压抑的催促。
行在大军前方的探马赤军,先行来到山脚,但见道路被巨木所阻,开路的蒙古百户喝令士卒上前清理。
晨雾浓重,霜气氤氲,兵卒们手抵巨木,只觉触感湿滑,以为是露水,骂咧着在衣甲上擦拭手掌。
一名兵卒随意抹了把脸,却觉掌心黏腻,嗅到一股刺鼻的异味。
借着微光细看,只见手上竟泛着诡异的油光,这哪里是雾气!
“是火油!”他惊恐的惊呼声未落,周围的兵卒已骇得连连后退,只想远离那裹满火油的巨木。
蒙古百户见状,劈空抽出一记炸响的鞭子,硬生生喝止了他们的脚步。
就在这刹那,数十支火箭,呼啸而至,点燃巨木堆下干草!
火苗窜起,瞬间引燃浸透火油的巨木,烈焰倒卷,扑到原地不动的兵卒身上。
一时之间,惨嚎之声席卷了山道路口。
策马而立的高兴,发现前方突现的状况,当即挥手。
身旁的亲卫统领立马对弓弩手狠辣下令,十几分发箭矢齐射,无情的结束了前方四处乱窜,火海中挣扎的兵卒性命。
“蒲寿庚就这点伎俩?意在拖延?”
一道轻蔑的念头刚闪过高兴脑海,随即心头猛地一沉,既能于此设伏,骑兵大营恐已不测!?
他眼底蓦然泛起一丝惊慌,瞳孔骤缩,对着前方的蒙古百户厉喝道:“快,就地灭火,豁开通路,不得延误大军前行!”
军令骤下,就有元兵吼叫着扛起云梯,冲向那片仍在燃烧、堵住去路的火障。
他们想将云梯架在火堆之上,快速通过,或是借助云梯的重量强行冲开燃烧的巨木,为大军踏出下山的道路。
然而,就在他们顶着灼热气浪,手忙脚乱地安置云梯、冲撞时……头顶上方十数块巨石轰然落下,惊骇之下兵卒纷纷弃梯溃逃。
混乱中,沉重的撞击声、骨骼碎裂的脆响、以及云梯迸裂的巨响混杂在一起,淹没了逃离不及兵卒口中的绝望呼喊。
眼见变故再生,高兴脸上掠过一丝戾气,不容喘息地厉声喝道:“第二、三队跟上!清障!”
他心知投石器装填缓慢,必须抓住这转瞬即逝的空当。
士卒在严令下,顶着可能再次出现但并未出现的落石威胁,奋力扑打火焰,用云梯和刀斧劈砍燃烧的巨木,硬生生在短时间内开辟出一条焦黑狼藉的通道。
道路甫一出现,高兴便一夹马腹,率领一众亲卫骑兵,率先冲了出去。
见主将先行前进,探马赤军立马紧随其后,快速涌出狭窄的山道,冲入相对开阔的山脚地带。
视野豁然开朗,但眼前的景象却让所有陆陆续续赶到的探马赤军,心头一寒。
只见副帅高兴在数十亲卫骑兵拱卫下,竟勒马驻足于平野之上,身形不动。
队伍正前方的旷野上,一支大军早已严阵以待,静候多时。
阵列最前方,是黑压压一片的重甲步卒,铁盾相连;在其两翼,各有数千骑兵肃立拱卫,人马无声,杀气凛冽。
阵列之后,赫然便是那数架让他们刚才吃了苦头的投石器。
但令人心惊的是石炮之下,密密麻麻、一直延伸到视野尽头的,竟是数以万计的汉人兵卒,他们刀矛并举,甲胄虽杂,然阵容严整。
晨风裹挟着前方这股肃杀之气扑面而来,在探马赤军当中引起一阵喧哗。
“列阵!快列阵!”蒙古百户声嘶力竭的吼叫压过了杂乱的惊呼。
长久训练形成的本能,让骑兵奋力勒住受惊的战马,向两翼展开;刀盾手喘着粗气,迅速在前方架起盾墙;长枪兵从缝隙中探出冰冷的枪尖;弓弩手则匆忙在阵后寻找射击位置。
整个过程充满了仓促与混乱,甲胄碰撞声、马蹄践踏声、粗重的喘息与军官的呵斥声响成一片。
探马赤军的素质也于此显现,不过短短片刻,一道虽显凌乱却杀气森然的防线,便横亘在列,与前方大军迎面对峙。
平野之上,尘土弥漫中,无数双惊惧又凶狠的眼睛,死死盯住了前方那片死亡的寂静。
后方山林,枯草凝霜,北风卷动一面赤色的大纛,在几匹骏马蹄声中从山道疾驰而下。
蹄声停歇,纛下,完者都勒马而立,铁甲覆住了他雄健的身躯,眼眸冷冽,望着平野对面的大军。
随在他身后的一万蒙古军循着陡峭的山道,全数倾泻而下,与刚刚列阵完毕的三万探马赤军在开阔地带完成集结。
大军甫定,尘埃未落。
完者都便催动战马,那杆赤色大纛亦步亦趋地在跟随在他身后,数十位亲卫骑兵护卫下,径直来到军阵前方。
紧随他的举动,蒙古军阵中分出一支精骑,不同于寻常探马赤军,这千余骑人马俱是河西良驹,披着象征身份的铁鹞甲。
他们径直从中军缝隙间呼啸而过,直至阵前空旷地带,列在完者都的正前方,方才猛然勒马,止住队形。
战马人立而起,发出震耳嘶鸣,千骑就这般悍然地楔入两军之间的狭长地带。
这些骑兵甚至不屑寻找掩体,就这般毫无顾忌地暴露在可能袭来的箭矢与炮石之下,其骄悍之气,扑面而来。
高兴策马近前,对着完者都,抱拳捶胸高喝:“大帅,情势蹊跷。”
“对面大军,除却重甲盾兵难以辨识,观其两翼骑兵与炮车底下的数万步卒,皆是汉人样貌。”
“清一色的汉人骑兵,显然不是蒲家骑兵在此作乱。那数万步卒,披挂俱是我军制式,定是昔日里的汉人辅兵。”
“现今他们归顺到敌军当中,只怕是山下大营都已易主。”说到此处,他喉头滚动,“留守的一千怯薛军勇士...…恐是凶多吉少。”
听到这则消息,完者都握缰的手猛然攥紧,马鞭直指前方:“汝可晓得,怯薛军阵亡,是何等罪过?”
这句话寒如冰刃,惊得身旁战马都不安地踏动蹄子。
朔风卷起高兴征袍的下摆,他脸色铁青,头颅微垂,回应道:“末将岂能不知。纵使今日荡平闽地,此等弥天大过,也绝非任何战功能抵。”
完者都目光复杂地瞥了这位副帅一眼,眼底掠过一丝不忍,他一向对这位爱将颇为器重,甚至有心在日后加以提拔。
可怯薛军毕竟是大汗忽必烈的亲卫,此次南征特拨两千精锐随行,如今竟折损近半。
自己身为蒙古宗亲,或可得大汗宽宥,但高兴乃是降将出身,并无根基,一旦追究,必难逃严惩。
高兴又何尝不明白这其中的利害。
他正欲再次开口,请命率先出击、将功折罪,忽然对面军阵中传来一声高亢的马嘶。
两人不约而同循声望去,只见一骑挥刀冲出阵营,分明是前来“叫阵”的!
高兴当即收声,面色一凛,向完者都捶胸行礼:“大帅,容末将前去一探虚实!”
说罢调转马头,在亲卫簇拥下驰向前军。
距离那股怯薛军的三里之外,闽王陈吊眼端坐马背,身形稳如磐石。
见几名元军骑兵拥着一员汉人将领奔来,他长刀倏然扬起,一声怒吼震彻四野:
“某家——闽王陈吊眼!”
听到这话,高兴心头一凛,催马上前几步,看清那人虬髯怒张、魁梧身姿,果然与海捕文书上的画像一般无二。
他一时竟失了方寸,怔在原地。
陈吊眼见状嗤笑,声若洪钟,长刀破空一指:“你就是鞑子麾下那个高万户吧?尔等虏寇,也敢来闽地撒野?真是天大的笑话!”
高兴刚稳住心神,正要开口,陈吊眼却不容他分辩,厉声讥讽:“山下数千虏兵,连同那不可一世的怯薛军,早已尽数授首!首级就在本王大营之中,尔可要近前一观?!”
不待面色剧变的高兴回应,陈吊眼已勒缰调转马头。
他在鞍上回望,留下一声雷霆般的暴喝:“若想知道本王为何在此……先活过今日,再来问你爷爷!”
刀背猛拍马股,一人一骑绝尘而去,直归本阵。
高兴僵立原地,面对数千道惊疑愤怒的目光,脸色由青转紫,胸口剧烈起伏,却一个字也吐不出来。
他拨马回阵,刚欲开口,便被完者都抬手止住。
“虚张声势罢了。”完者都眯眼望向对面严整的军阵,语带轻蔑,“就凭这些汉人骑兵,也配在野战中与我怯薛精锐争锋?”
他猛然挥鞭,破风声炸响在元军阵前:
“传令!怯薛骑兵为先锋,给本帅踏破那堵盾墙!”
“今日这片战场上,不留一个活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