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危机毕现-《弱宋铁血郎》

  一阵秋风飒飒掠过庭院,激荡起几分肃杀之意。

  “哈哈哈……”院中蓦地响起一阵清朗笑声。

  却是赵昺闻言放声而笑,声线清亮,豪气中自带三分清贵。

  他望向眼前这位面容清秀的青年侧脸,朗声说道:“蒲公子此言,可谓过谦了。”

  “赵某不才,虽在南洋僻壤行商,却也听闻公子不仅学识渊博,更是蒲参政的左膀右臂。”

  “剿匪这等军国要务,想必公子心中早有成算。”

  文天祥见状立马会意,他当即从容接话,声调平和却字字清晰:“蒲公子年少有为,文武兼备,他日必助蒲家在大元王朝更上一层楼。”

  世人皆爱听赞誉之词,更何况出自这般气度不凡之人口中。

  蒲师文本就刻意维持的文雅姿态,此刻也不禁流露出几分年少得志的轻狂。

  “二位过誉了。”他唇角微扬,折扇轻摇,“在下不过是借家父荫庇,略尽绵薄之力罢了。”

  说到此处,他下颌轻抬,扇面摇动间自带几分惬意:“不瞒二位,吾之所以断定这股蛮族不成气候,也不过是借势研判而已。”

  赵昺眸中笑意一闪,却将话锋陡然一转,“蒲公子何必自谦?陈先生在保定府时,曾与张珪将军会面,期间盛赞蒲家日后必由公子这等俊杰执掌大权。”

  他语气稍作停顿,笃定道:“更言八闽大地,将来必是蒲家世代为尊。”

  “张珪将军?”蒲师文闻言,神色一凛。

  方才的轻佻之态尽收,他试探着问道:“赵公子所说的,可是北地第一汉人世侯家的张将军?”

  “自然是他。”文天祥见鱼已上钩,当即接话,语气平和却暗藏机锋:“陈先生的商行在保定府全仗张家照应,方能通行无阻,更在大都站稳脚跟。”

  “哈哈哈,蒲某失态了,二位莫怪。”蒲师文轻笑掩饰,眼底却掠过一丝精光。

  他心下暗自权衡:昔日无意间结交的陈乙,竟成了连通北方权贵的重要纽带。

  蒲家虽在南边称雄一方,然而在大都元廷中枢那些真正掌权者眼中,终究不过是化外之地的豪商。

  纵然在此地风光无限,家中积累的财富堪称富可敌国,到了大都却无人真正看重。

  父亲没少打点大都那群蒙古色目勋贵之辈,换来的却多是敷衍轻视。

  正因如此,此次元军讨伐陈吊眼,蒲家才半分力气都不愿出。

  思绪至此,蒲师文收起先前的轻慢之心,为显诚意,刻意说出有份量的话。

  “不瞒二位,在下也是从军中听得一些风声。既然二位担忧行程安危,透露一二也无妨。”

  “哦?”赵昺故作讶异,当即正色道,“蒲公子真是手眼通天,连军中机要都能略知一二,赵某佩服。”

  蒲师文目光扫过面前面露好奇的二人神态,他故作轻描淡写地说道:“赵公子过誉,算不上什么机密,不过是大军既定的部署之策,早非新鲜事。”

  文天祥眼梢微挑,瞥了一眼故作高深的蒲师文,淡然接话:“蒲公子此言,倒让文某有一番见解……莫非陈吊眼部众之中,早有弃暗投明之人,暗中协助大军剿匪?”

  此言一出,蒲师文瞳孔骤然一缩,心道这中年文士果然非等闲之辈,见识非凡。

  他不再卖关子,立马道出原委:“文先生果然高见。正如所言,陈吊眼一伙蛮族不知天高地厚,竟敢自称‘镇闽开国’,私建‘元泰’年号,可谓猖狂至极。”

  他冷笑一声,续道:“却不知那十几万随他造反的乱民,要如何养活?连温饱尚不能自保,又有几人能与他同心?”

  “蒲公子审时度势,真是一针见血。”赵昺立即接过话头,语带追捧说道:“却不知是哪位义士择明主而事,助大军剿灭这群占山为王的匪类?”

  “说来可笑……”蒲师文唇边泛起一丝讥诮,“背后下手之人,正是他的亲叔父陈桂龙。”

  “征蛮都大帅完者都不过许他一个‘征蛮副元帅’的虚职,再经由降将黄华暗中劝诱,那陈桂龙竟就罔顾血缘、背信弃义——不出几日,便要对他亲侄下手了。”

  此言既出,赵昺与文天祥目光一触。

  在蒲师文视线之外,他微微摆手,示意彼此镇定。

  他旋即朗声打趣道:“听蒲公子一席话,那陈桂龙倒算识时务。如今天下初定,妄图煽动饥民成就大业,实属不自量力。”

  “却不知公子方才所提的黄华,此人又是何等人物,竟有这般眼界懂得早早归顺?”

  提及黄华此人,蒲师文顿时面露不悦之色。

  “啪”的一声合起手中折扇,他语气森然道:“二位有所不知,此獠不过见风使舵之辈,何谈眼界?当年他与陈吊眼那逆贼曾合兵进犯刺桐城,哼……”

  他鼻孔冷哼一声,显然对这位昔年攻打自己大本营之人,仍心怀芥蒂。

  “此人早年聚众三万,自称头陀军,那帮乱民还给他按了个‘群盗之最悍者’的名号,简直可笑至极。”

  “实则不过是个畏战贪权之徒罢了。”

  蒲师文语带不屑,扇骨轻敲桌面,道出其虚伪一面。

  “几月前完者都元帅率军镇压,令其头陀军深受重创,而后对其略施小计,剿抚并用之下,便击溃其心防。”

  “区区虚职相诱,就让他暗中勾结陈桂龙那背亲之徒。”

  此时秋阳斜照,将他的身影拉得修长,更添几分冷峭,“二人皆是不堪一击之辈,唯有陈吊眼那蠢汉还蒙在鼓里,犹不自知。”

  “妙啊!”蒲师文话音刚落,赵昺便击掌赞叹,却惊起院中老树上的几只雀鸟,扑棱着翅膀掠向天际。

  “蒲公子字字珠玑,直指这群悍匪要害,眼光如此独到,赵某深感钦佩。”

  文天祥亦当即拱手作揖,沉声附和道:“方才文某不过妄加猜测,岂敢称高见?”

  “蒲公子这番真知灼见,才真教人心安。来日北上之行,待抵达保定府,定要在陈先生面前详述今日蒲公子仗义执言之谊。”

  在赵昺与文天祥一唱一和的恭维之下,蒲师文笑声朗朗,回荡在整个庭院之中,显得极为畅快。

  今年于他而言,可谓志得意满。

  先是奉元帝之命,主持册封妈祖为“护国明着天妃”的大典,将这一沿海民间信仰正式纳入朝廷祀典,藉此巩固元廷对沿海百姓的教化与笼络。

  事成之后,他又从其父蒲寿庚手中接任舶提举一职,间接担任“海外诸蕃宣慰使”的职务,代表元廷总理招徕外商、通联四海之务。

  蒲家子嗣虽众,唯他一人独得如此恩荣,风头一时无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