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后,大都高粱河东郊。
仁王寺的晨钟余韵似乎还在妙曦耳畔萦绕,空气中檀香未散。
他刚在云水堂的厢房坐定,准备享用清茶,一位执事番僧便躬身而入,双手奉上一封素笺。
“妙曦师傅,寺外有马车相候,此信乃车主人所托。”番僧声音平缓。
妙曦心头一跳,一丝难以抑制的喜色瞬间爬上眉梢。
脱欢皇子!定是他! 上次斗胆向这位尊贵的皇子进言献策,莫非真入了贵眼?
只有皇子殿下,才会如此正式地遣车驾、递信函相召!他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接过信函,指尖都带着一丝轻颤。
然而,当他拆开信笺,目光扫过带着几分清雅气度的字迹时,脸上的喜色如同被冷水浇熄,迅速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层淡淡的、难以掩饰的失望与困惑。
陈乙先生? 竟是这位许久未见的汉人檀越。
妙曦眉头微蹙。
这位陈檀越,自上次一别,只偶尔差人送来些不甚值钱的小玩意,并托下人传话说回了趟保定府料理俗务。
如今既已归来,为何不直接来寺中拜访,或是选个清雅茶楼?偏偏要约在…南城?
他的目光落在信中所写的地址上,仿佛看到了一片乌烟瘴气的景象。
那里鱼龙混杂,贩夫走卒、泼皮无赖充斥街巷,是他这等自诩清贵、常与王公往来的高僧,平日里避之唯恐不及的“污浊之地”。
一股本能的厌恶与抗拒涌上心头。
“岂有此理…”妙曦低声嘟囔,指尖捻着信纸边缘,几乎想将其揉碎。
推辞的念头瞬间闪过……但转念一想,这位陈檀越虽非显贵,却也一直礼数周全,供奉未曾短缺,算是个懂事的“善信”。
若断然拒绝,未免显得自己过于倨傲,失了出家人的慈悲之象。
“罢了…” 他无奈地叹了口气,将信纸折好收入袖中,站起身,掸了掸簇新的僧袍下摆,好似要掸去即将踏入南城沾染的尘埃。
“贫僧便去会他一会。正好借此机会,点醒这位檀越,日后切莫再选此等不合身份之地相会!”
大都南城,也儿吉尼杂货铺。
铺门紧闭,一块“东家有事,暂停歇业”的木牌孤零零地挂在门板上。
这牌子让几个提着篮子、习惯性走来的街坊主妇面露失望,小声抱怨了几句。
“唉,怎么又歇了?”
“是啊,他家的南洋香料、油盐酱醋,又全乎又便宜!”
“盼着早点开吧…”
铺内的景象与往日的熙攘截然不同——货架上的商品码放得异常整齐,却透着一股冷清。
平日里或懒散或机灵的伙计们,此刻如同换了人。
五人分列铺中,腰背挺直,神情肃穆,沉默得像几尊石雕,连呼吸都刻意放轻。
导致这一切气氛的源头,都来自于方桌旁安然端坐的那位少年。
账房先生——这是掌柜也儿吉尼临走前对铺中伙计介绍的身份。
他只来过两次,每次都神秘地与掌柜在里间密谈良久。
掌柜临行前那句斩钉截铁的命令,此刻如同烙印般刻在每个人心头:“此小先生之令,即鄙人之令!纵需舍命,亦当遵行!”
赵昺的目光平静地扫过面前沉默站立的五人。
他们的肤色比大都色目人更深,体格健壮精悍,骨架宽大,指节粗粝,带着常年驾驭烈马、拉弓射箭留下的痕迹。
看来皆是与也尔吉尼一般,祖上皆是“人死马不坠”的西夏铁鹞子。
“今日,要麻烦诸位,借吾一用。”赵昺开口,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沉寂。
四人眼神微动,几乎同时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表示但凭吩咐。
赵昺不再赘言,直接切入正题,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稍后,会有一位汉人和尚来此。尔等只需隐于内堂门帘之后,收敛声息,不得窥探。”
他顿了顿,从袖中取出一个不起眼的油纸小包,放在桌上,轻轻推向前。
“此物,名为‘龟息散’。无色无味,入水即化。饮之者,片刻后如醉酒般沉睡三个时辰,气息微弱,状若假死。”
他的目光落在其中一人身上,那人是此间的头目:“稍后奉茶,将此物下入那和尚杯中。”
头目上前一步,默然取过纸包,攥在手心,动作沉稳。
赵昺的目光再次扫过众人,语气陡然加重,带着一种不容回避的凛冽:“待其昏睡,诸位需随吾,做一件事。”
他刻意停顿了一下,目光如炬,直视着每一双眼睛:“此事,凶险异常,或有性命之忧。”
铺内空气仿佛凝固了,赵昺的声音在寂静中回荡:“若心存惧意,不愿行者,此刻上前一步。”
死寂,只有门外隐约传来的市井嘈杂。
五名党项汉子,如同钉在地上的木桩,纹丝不动。
他们的眼神中没有犹豫,没有退缩,只有一种近乎漠然的坚定和等待命令的沉静。
掌柜的嘱咐,便是他们的天命。
就在这时——“嘚嘚…嘚!”
一阵清晰而规律的马蹄声由远及近,最终稳稳地停在了杂货铺门外。
马蹄铁踏在石板路上的脆响,如同敲响了行动的序章。
赵昺嘴角缓缓弯起一抹难以捉摸的弧度,那弧度冰冷而锐利。
“来了。”他轻声道,声音里听不出丝毫波澜,“迎客吧。”
杂货铺的门被车夫推开,妙曦皱着眉头,带着几分不情愿和矜持,迈步走了进来。
屋内光线略显昏暗,陈设简单,空气中弥漫着杂货铺特有的、混合着干货和尘土的气味。
他一眼便看到方桌前只坐着一个人影,并非他预想中的陈檀越。
定睛细看,那少年身影…竟有几分眼熟!不正是之前跟在陈檀越身边,沉默寡言、毫不起眼的账房伙计吗?
妙曦心中顿时升起一股被轻慢的恼怒。
怎会是此人?陈檀越竟如此不知礼数,让一个下人独自在此等候自己?
他脸色沉了下来,开口便带着毫不掩饰的诘问,声音因不悦而略显尖利:“小管事!你家陈先生呢?贫僧应邀前来,怎不见他身影?这…是何道理?”
赵昺闻言,并未起身相迎,甚至连眼皮都未完全抬起。
他只是随意地摆了摆手,指向对面的空椅,语气平淡无波:“妙曦师傅,陈先生在路上,稍后便到。天气暑热,师傅不妨先坐下,饮杯清茶,解解渴,歇息片刻。”
这番轻慢的态度,让妙曦心头火起。
他冷哼一声,强压下拂袖而去的冲动。
跟一个下人计较,实在有失身份!
他如此想着,带着施舍般的高傲,也不再客气,一撩僧袍下摆,径直走到赵昺对面,重重地坐了下来。
几乎在他落座的同时,一位伙计从内堂门帘后悄无声息地走出,将两碗清茶分别放在赵昺和妙曦面前,便自行退了回去,隐没在帘后的阴影里。
赵昺自顾自地端起了自己面前的那碗,凑到唇边,极其缓慢、极其悠闲地轻缀了一口。
这个举动,如同火上浇油!
妙曦本就因身处污浊之地而烦躁,又因被一个下人如此怠慢而羞恼,此刻胸中怒火一下窜起!
他阴沉着脸,盯着那张平静得过分的脸,嘴角扯出一丝刻毒的冷笑,语带讥讽地开口:“小施主,贫僧观你面相,印堂晦暗,气色苍白,眉宇间隐有黑气缠绕。此乃大凶之兆啊!恐日后多厄运缠身,灾祸不断,难得善终!”
说罢,他喉间干渴发紧,又见少年悠然品茗,终是抵不过生理需求,端起茶碗啜饮。
茶水微温,入口并无异味。
妙曦放下茶碗,但并未将盖子盖回,只是斜睨着对面,等着看小年轻脸上惊吓或愤怒的反应。
赵昺的脸色平静得像一潭深水。
他甚至没有看妙曦一眼,只是望着手中的茶碗,淡淡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妙曦耳中:“师傅可知,《金刚经》有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妙曦一愣,随即嗤笑出声,眼中的轻蔑更甚:“哦?小施主也懂佛经一二?既知梦幻泡影,无常之理,那更该明白贫僧方才所言非虚!印堂晦暗,气运衰败,此乃实相!”
赵昺仿佛没听见他后面的话,突兀地将话锋一转,声音依旧平淡,内容却石破天惊:“元之得势,是其时至;然大漠之鹰,翱翔疾风则可,久栖暖巢必难。”
谈论国政?!此言一出,还是如此大逆不道的言论?!
妙曦脸色骤变,警惕地猛地抬头,目光如电般迅速扫视四周——空荡荡的铺面,除了他们二人,再无旁人。
门外也只有寻常市井的嘈杂。
他心下稍安,只当这不知死活的小伙计是想在自己面前卖弄学识,妄议朝政以逞口舌之快。
他立刻板起面孔,摆出高僧训诫的姿态,厉声斥责道:“狂妄!小施主,国政大事,天威难测,岂是尔这等微末小辈可以妄加置喙的?!若再不知收敛,口出狂言,必有泼天大祸,粉身碎骨之灾!”
赵昺忽然轻笑一声。
这笑声在寂静的铺子里显得格外刺耳,带着一种冰冷的嘲讽。
他缓缓站起身,甚至没有再看妙曦一眼,以背相对。
就在妙曦被他这彻底无视的态度气得浑身发抖,准备再次开口呵斥。
赵昺的声音骤然响起,锋利、冰冷,不带一丝情感:“吾本欲费些口舌,与你这个秃驴临终之际交谈一二。倒不是为了让你做个明白鬼……”
他顿了顿,语气陡然变得更加森寒,每一个字都像淬了毒的钉子,狠狠砸向妙曦:“只是想问问你——这具留着汉人血液的身体!为何执迷不悟,甘为禽兽之伥?!”
此言一出,妙曦脸色瞬间惨白如纸!
更让他魂飞魄散的是赵昺接下来的话:“盗窃理宗皇陵一事,不过是其自作自受的因果报应,怨不得他人!”
巨大的恐惧攫住了妙曦!
他猛地站起身,指着赵昺,嘴唇哆嗦着,想要厉声斥责这个“狂妄无知、大逆不道”的狂徒,想要呼喊外面的车夫或路人!
“你…你大胆狂…呃!”
然而,刚一站直身体,一股无法抗拒的眩晕感瞬息袭上脑门。
他感觉双腿一软,如同被抽掉了所有骨头,噗通一声闷响,整个人重重地栽倒在地面上,失去了所有知觉。
几乎就在妙曦倒地的瞬间,内堂的门帘无声掀起!
党项汉子闪身而出,动作迅捷而沉稳,围拢在昏迷的妙曦身旁。
他们神情冷峻,没有任何多余的言语和动作,只是沉默地等待着下一个命令。
赵昺垂眸,冷冷地扫了一眼地上如同死狗般的妙曦,眼神中没有丝毫怜悯,只有冰封般的寒意。
他只从齿缝间吐出两个字,清晰而果决:“出发。”
仁王寺的晨钟余韵似乎还在妙曦耳畔萦绕,空气中檀香未散。
他刚在云水堂的厢房坐定,准备享用清茶,一位执事番僧便躬身而入,双手奉上一封素笺。
“妙曦师傅,寺外有马车相候,此信乃车主人所托。”番僧声音平缓。
妙曦心头一跳,一丝难以抑制的喜色瞬间爬上眉梢。
脱欢皇子!定是他! 上次斗胆向这位尊贵的皇子进言献策,莫非真入了贵眼?
只有皇子殿下,才会如此正式地遣车驾、递信函相召!他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接过信函,指尖都带着一丝轻颤。
然而,当他拆开信笺,目光扫过带着几分清雅气度的字迹时,脸上的喜色如同被冷水浇熄,迅速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层淡淡的、难以掩饰的失望与困惑。
陈乙先生? 竟是这位许久未见的汉人檀越。
妙曦眉头微蹙。
这位陈檀越,自上次一别,只偶尔差人送来些不甚值钱的小玩意,并托下人传话说回了趟保定府料理俗务。
如今既已归来,为何不直接来寺中拜访,或是选个清雅茶楼?偏偏要约在…南城?
他的目光落在信中所写的地址上,仿佛看到了一片乌烟瘴气的景象。
那里鱼龙混杂,贩夫走卒、泼皮无赖充斥街巷,是他这等自诩清贵、常与王公往来的高僧,平日里避之唯恐不及的“污浊之地”。
一股本能的厌恶与抗拒涌上心头。
“岂有此理…”妙曦低声嘟囔,指尖捻着信纸边缘,几乎想将其揉碎。
推辞的念头瞬间闪过……但转念一想,这位陈檀越虽非显贵,却也一直礼数周全,供奉未曾短缺,算是个懂事的“善信”。
若断然拒绝,未免显得自己过于倨傲,失了出家人的慈悲之象。
“罢了…” 他无奈地叹了口气,将信纸折好收入袖中,站起身,掸了掸簇新的僧袍下摆,好似要掸去即将踏入南城沾染的尘埃。
“贫僧便去会他一会。正好借此机会,点醒这位檀越,日后切莫再选此等不合身份之地相会!”
大都南城,也儿吉尼杂货铺。
铺门紧闭,一块“东家有事,暂停歇业”的木牌孤零零地挂在门板上。
这牌子让几个提着篮子、习惯性走来的街坊主妇面露失望,小声抱怨了几句。
“唉,怎么又歇了?”
“是啊,他家的南洋香料、油盐酱醋,又全乎又便宜!”
“盼着早点开吧…”
铺内的景象与往日的熙攘截然不同——货架上的商品码放得异常整齐,却透着一股冷清。
平日里或懒散或机灵的伙计们,此刻如同换了人。
五人分列铺中,腰背挺直,神情肃穆,沉默得像几尊石雕,连呼吸都刻意放轻。
导致这一切气氛的源头,都来自于方桌旁安然端坐的那位少年。
账房先生——这是掌柜也儿吉尼临走前对铺中伙计介绍的身份。
他只来过两次,每次都神秘地与掌柜在里间密谈良久。
掌柜临行前那句斩钉截铁的命令,此刻如同烙印般刻在每个人心头:“此小先生之令,即鄙人之令!纵需舍命,亦当遵行!”
赵昺的目光平静地扫过面前沉默站立的五人。
他们的肤色比大都色目人更深,体格健壮精悍,骨架宽大,指节粗粝,带着常年驾驭烈马、拉弓射箭留下的痕迹。
看来皆是与也尔吉尼一般,祖上皆是“人死马不坠”的西夏铁鹞子。
“今日,要麻烦诸位,借吾一用。”赵昺开口,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沉寂。
四人眼神微动,几乎同时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表示但凭吩咐。
赵昺不再赘言,直接切入正题,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稍后,会有一位汉人和尚来此。尔等只需隐于内堂门帘之后,收敛声息,不得窥探。”
他顿了顿,从袖中取出一个不起眼的油纸小包,放在桌上,轻轻推向前。
“此物,名为‘龟息散’。无色无味,入水即化。饮之者,片刻后如醉酒般沉睡三个时辰,气息微弱,状若假死。”
他的目光落在其中一人身上,那人是此间的头目:“稍后奉茶,将此物下入那和尚杯中。”
头目上前一步,默然取过纸包,攥在手心,动作沉稳。
赵昺的目光再次扫过众人,语气陡然加重,带着一种不容回避的凛冽:“待其昏睡,诸位需随吾,做一件事。”
他刻意停顿了一下,目光如炬,直视着每一双眼睛:“此事,凶险异常,或有性命之忧。”
铺内空气仿佛凝固了,赵昺的声音在寂静中回荡:“若心存惧意,不愿行者,此刻上前一步。”
死寂,只有门外隐约传来的市井嘈杂。
五名党项汉子,如同钉在地上的木桩,纹丝不动。
他们的眼神中没有犹豫,没有退缩,只有一种近乎漠然的坚定和等待命令的沉静。
掌柜的嘱咐,便是他们的天命。
就在这时——“嘚嘚…嘚!”
一阵清晰而规律的马蹄声由远及近,最终稳稳地停在了杂货铺门外。
马蹄铁踏在石板路上的脆响,如同敲响了行动的序章。
赵昺嘴角缓缓弯起一抹难以捉摸的弧度,那弧度冰冷而锐利。
“来了。”他轻声道,声音里听不出丝毫波澜,“迎客吧。”
杂货铺的门被车夫推开,妙曦皱着眉头,带着几分不情愿和矜持,迈步走了进来。
屋内光线略显昏暗,陈设简单,空气中弥漫着杂货铺特有的、混合着干货和尘土的气味。
他一眼便看到方桌前只坐着一个人影,并非他预想中的陈檀越。
定睛细看,那少年身影…竟有几分眼熟!不正是之前跟在陈檀越身边,沉默寡言、毫不起眼的账房伙计吗?
妙曦心中顿时升起一股被轻慢的恼怒。
怎会是此人?陈檀越竟如此不知礼数,让一个下人独自在此等候自己?
他脸色沉了下来,开口便带着毫不掩饰的诘问,声音因不悦而略显尖利:“小管事!你家陈先生呢?贫僧应邀前来,怎不见他身影?这…是何道理?”
赵昺闻言,并未起身相迎,甚至连眼皮都未完全抬起。
他只是随意地摆了摆手,指向对面的空椅,语气平淡无波:“妙曦师傅,陈先生在路上,稍后便到。天气暑热,师傅不妨先坐下,饮杯清茶,解解渴,歇息片刻。”
这番轻慢的态度,让妙曦心头火起。
他冷哼一声,强压下拂袖而去的冲动。
跟一个下人计较,实在有失身份!
他如此想着,带着施舍般的高傲,也不再客气,一撩僧袍下摆,径直走到赵昺对面,重重地坐了下来。
几乎在他落座的同时,一位伙计从内堂门帘后悄无声息地走出,将两碗清茶分别放在赵昺和妙曦面前,便自行退了回去,隐没在帘后的阴影里。
赵昺自顾自地端起了自己面前的那碗,凑到唇边,极其缓慢、极其悠闲地轻缀了一口。
这个举动,如同火上浇油!
妙曦本就因身处污浊之地而烦躁,又因被一个下人如此怠慢而羞恼,此刻胸中怒火一下窜起!
他阴沉着脸,盯着那张平静得过分的脸,嘴角扯出一丝刻毒的冷笑,语带讥讽地开口:“小施主,贫僧观你面相,印堂晦暗,气色苍白,眉宇间隐有黑气缠绕。此乃大凶之兆啊!恐日后多厄运缠身,灾祸不断,难得善终!”
说罢,他喉间干渴发紧,又见少年悠然品茗,终是抵不过生理需求,端起茶碗啜饮。
茶水微温,入口并无异味。
妙曦放下茶碗,但并未将盖子盖回,只是斜睨着对面,等着看小年轻脸上惊吓或愤怒的反应。
赵昺的脸色平静得像一潭深水。
他甚至没有看妙曦一眼,只是望着手中的茶碗,淡淡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妙曦耳中:“师傅可知,《金刚经》有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妙曦一愣,随即嗤笑出声,眼中的轻蔑更甚:“哦?小施主也懂佛经一二?既知梦幻泡影,无常之理,那更该明白贫僧方才所言非虚!印堂晦暗,气运衰败,此乃实相!”
赵昺仿佛没听见他后面的话,突兀地将话锋一转,声音依旧平淡,内容却石破天惊:“元之得势,是其时至;然大漠之鹰,翱翔疾风则可,久栖暖巢必难。”
谈论国政?!此言一出,还是如此大逆不道的言论?!
妙曦脸色骤变,警惕地猛地抬头,目光如电般迅速扫视四周——空荡荡的铺面,除了他们二人,再无旁人。
门外也只有寻常市井的嘈杂。
他心下稍安,只当这不知死活的小伙计是想在自己面前卖弄学识,妄议朝政以逞口舌之快。
他立刻板起面孔,摆出高僧训诫的姿态,厉声斥责道:“狂妄!小施主,国政大事,天威难测,岂是尔这等微末小辈可以妄加置喙的?!若再不知收敛,口出狂言,必有泼天大祸,粉身碎骨之灾!”
赵昺忽然轻笑一声。
这笑声在寂静的铺子里显得格外刺耳,带着一种冰冷的嘲讽。
他缓缓站起身,甚至没有再看妙曦一眼,以背相对。
就在妙曦被他这彻底无视的态度气得浑身发抖,准备再次开口呵斥。
赵昺的声音骤然响起,锋利、冰冷,不带一丝情感:“吾本欲费些口舌,与你这个秃驴临终之际交谈一二。倒不是为了让你做个明白鬼……”
他顿了顿,语气陡然变得更加森寒,每一个字都像淬了毒的钉子,狠狠砸向妙曦:“只是想问问你——这具留着汉人血液的身体!为何执迷不悟,甘为禽兽之伥?!”
此言一出,妙曦脸色瞬间惨白如纸!
更让他魂飞魄散的是赵昺接下来的话:“盗窃理宗皇陵一事,不过是其自作自受的因果报应,怨不得他人!”
巨大的恐惧攫住了妙曦!
他猛地站起身,指着赵昺,嘴唇哆嗦着,想要厉声斥责这个“狂妄无知、大逆不道”的狂徒,想要呼喊外面的车夫或路人!
“你…你大胆狂…呃!”
然而,刚一站直身体,一股无法抗拒的眩晕感瞬息袭上脑门。
他感觉双腿一软,如同被抽掉了所有骨头,噗通一声闷响,整个人重重地栽倒在地面上,失去了所有知觉。
几乎就在妙曦倒地的瞬间,内堂的门帘无声掀起!
党项汉子闪身而出,动作迅捷而沉稳,围拢在昏迷的妙曦身旁。
他们神情冷峻,没有任何多余的言语和动作,只是沉默地等待着下一个命令。
赵昺垂眸,冷冷地扫了一眼地上如同死狗般的妙曦,眼神中没有丝毫怜悯,只有冰封般的寒意。
他只从齿缝间吐出两个字,清晰而果决:“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