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的清晨,青屿岛的雾气还没散,学堂的院子里就传来了孩子们的惊呼。哈桑先生的波斯飞毯铺在地上,像块巨大的彩色拼图,绒毛上沾着露水,在晨光里闪着细碎的光。“今天咱们上堂‘飞行课’!”他牵着念安的手站上去,飞毯轻轻一抬,离地面半尺高,吓得孩子们“哇”地叫出声。
“别慌,”哈桑笑着拍拍飞毯边缘,“这玩意儿比船稳当,咱们去天上看看新商路。”飞毯缓缓升起,穿过薄雾,青屿岛的沙滩、码头、采石场尽收眼底,像幅摊开的水墨画。念安趴在飞毯边,指着远处的船队喊:“是小石头哥哥他们!船开得好快!”
船队正沿着新商路往西域去,帆布上的太阳纹在雾里若隐若现。可就在这时,远处的海面突然升起一团灰雾,像条棉花做的龙,慢慢往船队的方向飘。“那是啥?”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拽着哈桑的袖子,“看着怪怪的,像会动的云。”
刘明心里咯噔一下,从怀里掏出望远镜——现代的军用款,能看清三里外的动静。镜头里,雾气中隐约有黑影在晃动,不是自然形成的晨雾,倒像是有人在烧什么东西。“是影阁的‘迷雾计’!”他猛地把望远镜递给身边的护卫,“那雾里掺了影核粉末,能让人迷路,还会产生幻觉!”
飞毯上的孩子们已经开始揉眼睛,有个小男孩指着雾说:“里面有好多蛇!”另一个女孩则哭起来:“我的船不见了!”哈桑赶紧让飞毯下降,刚落地,孩子们就像醒了似的,茫然地看着四周。“这雾能惑人心智,”他擦了擦额头的汗,“影阁是想让船队在雾里打转,撞向礁石!”
铜镜里的长安,郡主也在应对同样的麻烦。西域商队刚出玉门关,就被一团灰雾困住,向导说看到了“鬼影”,吓得骆驼都不肯往前走。郡主让人往雾里撒石灰,白雾和灰雾混在一起,竟显出些黑色的颗粒——正是影核粉末。“他们在雾里藏了哨子,吹的声音能让人头晕!”她对着镜头比划“锣鼓”的手势,显然是想用 loud 声破幻觉。
“咱们也用‘响器’!”王大爷从学堂里扛出几面铜锣,都是渔民们平时召集用的,“这玩意儿敲起来震耳朵,保证能破了他们的迷魂雾!”他让村民们分成两队,一队敲锣,一队往海边跑,通知船队往回退。
念安举着木灵碎片往雾里照,蓝光穿透雾气,照亮了几个划着小船的黑影——他们正往海里倒黑色的粉末,雾就是从粉末里冒出来的。“小精灵说,那是影核烧出来的烟!”她突然想起什么,往飞毯上撒了把薄荷粉,“让飞毯带着粉冲进去,薄荷能散雾!”
哈桑立刻让飞毯升起,往雾团中心飞去。薄荷粉遇雾变成细小的水珠,果然冲开了个缺口。孩子们趴在飞毯边,跟着敲锣的节奏喊:“影阁的雾,散散散!船队的路,亮亮亮!”声音稚嫩却响亮,竟让雾气又淡了些。
刘明带着护卫乘渔船冲进雾里,木灵碎片的蓝光在船头亮起,像盏指路明灯。他们很快追上了那几艘小船,黑影见势不妙,想往礁石群钻,却被渔船拦住。“是顾三的侄子!”刘明认出其中一个领头的,脸上有道疤,正是之前在学堂外挖墙的家伙。
疤脸举着刀想反抗,却被刘明用渔网罩住。网眼里的薄荷粉沾了他一身,呛得他直咳嗽:“你们别得意!这雾里还有‘蚀船水’,船队只要碰一下,木板就会烂掉!”
果然,有艘渔船不小心蹭到了雾里的海水,船板立刻冒出黑泡,像被酸腐蚀了似的。苏婉儿赶紧让人往船板上涂桐油:“这油能隔离腐蚀!快给船队发信号,让他们别碰海水!”
敲锣声越来越响,雾气在锣鼓声和薄荷粉的双重作用下,渐渐散去。船队终于看清了方向,赶紧调转船头,远离了礁石区。哈桑的飞毯在船队上空盘旋,孩子们的欢呼声混着铜锣声,像首乱糟糟的胜利歌。
被抓的黑影蹲在沙滩上,疤脸还在嘴硬:“就算这次不成,影阁还有千千万万的法子,总有一天会让你们的商路断掉!”
王大爷给了他一巴掌,不重,却让他闭了嘴:“俺们的路是用脚踩出来的,用船划出来的,用孩子们的书声垫起来的,不是你们几撮破雾就能断的!”他指着学堂的方向,孩子们已经重新坐在飞毯上,哈桑正教他们认天上的星星,“看到没?连星星都在给咱们指路,你们算个啥?”
雾散后的海面格外清亮,阳光照在船队的帆布上,反射出金色的光。小石头站在船头,正指挥船员修补被雾水溅到的船板,脸上的笑比阳光还灿烂。哈桑的飞毯载着孩子们,在船队上空飞了一圈,像只巨大的彩色蝴蝶。
念安从飞毯上往下扔薄荷香囊,每个香囊都系着张纸条,上面是孩子们写的字:“影阁的雾,挡不住路。”船队的渔民们捡起香囊,对着飞毯挥手,笑声顺着海风飘回来,甜丝丝的。
刘明看着渐渐远去的雾团,觉得这白露的清晨格外清爽。影阁的“迷雾计”虽然阴险,却让他们找到了破幻觉的法子,也让孩子们知道,再浓的雾也遮不住太阳,再吓人的幻觉也抵不过心里的亮堂。就像这飞毯上的课堂,教的不只是认星星,更是认清楚——什么是真正的路。
学堂的铜锣被挂在屋檐下,风一吹就“哐哐”响,像在提醒着什么。飞毯被铺在院子里晾晒,绒毛上的露水滚落,在地上洇出小小的水痕,像孩子们画的星星。哈桑先生正在给孩子们分波斯的蜜饯,甜香味混着薄荷香,飘得满岛都是,连空气都变得暖洋洋的。
“别慌,”哈桑笑着拍拍飞毯边缘,“这玩意儿比船稳当,咱们去天上看看新商路。”飞毯缓缓升起,穿过薄雾,青屿岛的沙滩、码头、采石场尽收眼底,像幅摊开的水墨画。念安趴在飞毯边,指着远处的船队喊:“是小石头哥哥他们!船开得好快!”
船队正沿着新商路往西域去,帆布上的太阳纹在雾里若隐若现。可就在这时,远处的海面突然升起一团灰雾,像条棉花做的龙,慢慢往船队的方向飘。“那是啥?”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拽着哈桑的袖子,“看着怪怪的,像会动的云。”
刘明心里咯噔一下,从怀里掏出望远镜——现代的军用款,能看清三里外的动静。镜头里,雾气中隐约有黑影在晃动,不是自然形成的晨雾,倒像是有人在烧什么东西。“是影阁的‘迷雾计’!”他猛地把望远镜递给身边的护卫,“那雾里掺了影核粉末,能让人迷路,还会产生幻觉!”
飞毯上的孩子们已经开始揉眼睛,有个小男孩指着雾说:“里面有好多蛇!”另一个女孩则哭起来:“我的船不见了!”哈桑赶紧让飞毯下降,刚落地,孩子们就像醒了似的,茫然地看着四周。“这雾能惑人心智,”他擦了擦额头的汗,“影阁是想让船队在雾里打转,撞向礁石!”
铜镜里的长安,郡主也在应对同样的麻烦。西域商队刚出玉门关,就被一团灰雾困住,向导说看到了“鬼影”,吓得骆驼都不肯往前走。郡主让人往雾里撒石灰,白雾和灰雾混在一起,竟显出些黑色的颗粒——正是影核粉末。“他们在雾里藏了哨子,吹的声音能让人头晕!”她对着镜头比划“锣鼓”的手势,显然是想用 loud 声破幻觉。
“咱们也用‘响器’!”王大爷从学堂里扛出几面铜锣,都是渔民们平时召集用的,“这玩意儿敲起来震耳朵,保证能破了他们的迷魂雾!”他让村民们分成两队,一队敲锣,一队往海边跑,通知船队往回退。
念安举着木灵碎片往雾里照,蓝光穿透雾气,照亮了几个划着小船的黑影——他们正往海里倒黑色的粉末,雾就是从粉末里冒出来的。“小精灵说,那是影核烧出来的烟!”她突然想起什么,往飞毯上撒了把薄荷粉,“让飞毯带着粉冲进去,薄荷能散雾!”
哈桑立刻让飞毯升起,往雾团中心飞去。薄荷粉遇雾变成细小的水珠,果然冲开了个缺口。孩子们趴在飞毯边,跟着敲锣的节奏喊:“影阁的雾,散散散!船队的路,亮亮亮!”声音稚嫩却响亮,竟让雾气又淡了些。
刘明带着护卫乘渔船冲进雾里,木灵碎片的蓝光在船头亮起,像盏指路明灯。他们很快追上了那几艘小船,黑影见势不妙,想往礁石群钻,却被渔船拦住。“是顾三的侄子!”刘明认出其中一个领头的,脸上有道疤,正是之前在学堂外挖墙的家伙。
疤脸举着刀想反抗,却被刘明用渔网罩住。网眼里的薄荷粉沾了他一身,呛得他直咳嗽:“你们别得意!这雾里还有‘蚀船水’,船队只要碰一下,木板就会烂掉!”
果然,有艘渔船不小心蹭到了雾里的海水,船板立刻冒出黑泡,像被酸腐蚀了似的。苏婉儿赶紧让人往船板上涂桐油:“这油能隔离腐蚀!快给船队发信号,让他们别碰海水!”
敲锣声越来越响,雾气在锣鼓声和薄荷粉的双重作用下,渐渐散去。船队终于看清了方向,赶紧调转船头,远离了礁石区。哈桑的飞毯在船队上空盘旋,孩子们的欢呼声混着铜锣声,像首乱糟糟的胜利歌。
被抓的黑影蹲在沙滩上,疤脸还在嘴硬:“就算这次不成,影阁还有千千万万的法子,总有一天会让你们的商路断掉!”
王大爷给了他一巴掌,不重,却让他闭了嘴:“俺们的路是用脚踩出来的,用船划出来的,用孩子们的书声垫起来的,不是你们几撮破雾就能断的!”他指着学堂的方向,孩子们已经重新坐在飞毯上,哈桑正教他们认天上的星星,“看到没?连星星都在给咱们指路,你们算个啥?”
雾散后的海面格外清亮,阳光照在船队的帆布上,反射出金色的光。小石头站在船头,正指挥船员修补被雾水溅到的船板,脸上的笑比阳光还灿烂。哈桑的飞毯载着孩子们,在船队上空飞了一圈,像只巨大的彩色蝴蝶。
念安从飞毯上往下扔薄荷香囊,每个香囊都系着张纸条,上面是孩子们写的字:“影阁的雾,挡不住路。”船队的渔民们捡起香囊,对着飞毯挥手,笑声顺着海风飘回来,甜丝丝的。
刘明看着渐渐远去的雾团,觉得这白露的清晨格外清爽。影阁的“迷雾计”虽然阴险,却让他们找到了破幻觉的法子,也让孩子们知道,再浓的雾也遮不住太阳,再吓人的幻觉也抵不过心里的亮堂。就像这飞毯上的课堂,教的不只是认星星,更是认清楚——什么是真正的路。
学堂的铜锣被挂在屋檐下,风一吹就“哐哐”响,像在提醒着什么。飞毯被铺在院子里晾晒,绒毛上的露水滚落,在地上洇出小小的水痕,像孩子们画的星星。哈桑先生正在给孩子们分波斯的蜜饯,甜香味混着薄荷香,飘得满岛都是,连空气都变得暖洋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