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绩效考核总结大会-《朕的摸鱼哲学》

  夜审卷宗的寒意,如同附骨之疽,缠绕了陈默一整夜。安王府那张无形的大网,在黑暗中若隐若现,让他每一次闭眼,都仿佛能看到那双隐藏在佛经之后的、冰冷而算计的眼睛。

  然而,天亮了,朝会还是要开,戏,还是要演下去。

  当第一缕晨光透过窗棂,驱散殿内烛火的残影时,陈默已经换上了那身沉重而威仪的龙袍,冠冕加顶,脸上看不出丝毫熬夜的疲惫,只有一种经过沉淀的、更加冷硬的平静。

  他知道,今天这场朝会,不仅仅是宣布光禄寺案的最终结果,更是对他登基以来,尤其是推行各项“新政”的一次阶段性总结和……力量的展示。

  宣政殿内,百官肃立。气氛比往日更加凝重,还掺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躁动。曹德纯倒台,其党羽被清洗,这场政治地震的余波尚未平息,所有人都想知道,皇帝下一步会指向哪里。

  陈默高坐龙椅,目光扫过下方。沈墨依旧站在文官首位,垂眸敛目,如同入定。程无双站在武将班中,眼神锐利,带着一股刚刚执行完雷霆任务的煞气。其他官员,或敬畏,或忐忑,或期待,众生百态,尽收眼底。

  “带人犯。”陈默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大殿。

  一阵铁链拖地的刺耳声响,曹德纯被两名禁军押了上来。往日那个权势熏天、面白无须的老太监,此刻穿着囚服,头发散乱,脸色灰败,眼神浑浊,仿佛一夜之间被抽走了所有的精气神,只剩下一个空荡荡的、散发着腐朽气息的躯壳。

  刑部尚书出列,手持最终判决文书,朗声宣读曹德纯及其核心党羽的累累罪状——贪墨国帑,结党营私,操纵采买,欺压良善……一条条,一桩桩,证据确凿。最后,念到“罪大恶极,依律判处斩立决,家产抄没,其党羽视情节轻重,分别处以流放、罢黜、降职等惩处”时,整个大殿鸦雀无声,只有曹德纯喉咙里发出的一声如同破风箱般的、绝望的嗬嗬声。

  “拖下去。”陈默挥了挥手,语气淡漠,仿佛处理的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垃圾。

  禁军将瘫软如泥的曹德纯拖出大殿,那铁链声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殿外。一股无形的寒气,却留在了每个官员的心头。这位年轻皇帝的手段,比他们想象的更狠,更快!

  处置完曹德纯,陈默话锋一转,语气依旧平稳,却将所有人的注意力拉了回来。

  “曹德纯伏法,乃肃清朝纲之必须。然,治国之道,惩恶亦需扬善,破旧更需立新。”他目光扫过众人,“朕登基以来,于前朝后宫,试行若干新规,今日,便与诸卿一同看看成效。”

  他示意了一下。王德发立刻带着几个太监,将几块巨大的、贴着纸张的木牌抬了上来,立在殿中显眼位置。

  第一块木牌,标题是“后宫用度核算(试行首月)”。

  上面用清晰的表格和巨大的数字,列明了试行积分制和新物流体系后,后宫总体用度比上月削减了三成!其中,光是灯油炭火、冗余份例、以及优化流程减少的浪费,就节省了巨额开支。下面还附了几个典型例子,比如刘才人因主动承担额外宫苑绿化,节省了大量花草维护费用;某局因改进工作方法,效率提升,人员反而有所精简等等。

  “节省三成?!”

  “这……这数字属实?”

  底下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惊呼和议论声。后宫用度向来是个糊涂账,也是贪腐重灾区,谁能想到,皇帝用那看似儿戏的“积分制”,竟然真的在短时间内挖出了如此大的水分!

  第二块木牌,是“光禄寺案涉案金额及追回赃款统计”。

  那高达十八万七千两的贪墨数额,以及旁边标注的“已追回近半”的字样,再次刺痛了所有人的眼睛。这还只是一个光禄寺!若是其他衙门呢?

  第三块木牌,则是“格物院初步设立及研究方向”。

  上面简要列出了格物院目前的人员构成和正在研究的几个方向——农事改良、器械革新、算学应用等。虽然内容看着还有些“不务正业”,但结合前面两块木牌展示出的“效率”和“成果”,不少人开始收起轻视之心,重新审视这个新设立的、看似古怪的机构。

  陈默将众人的反应看在眼里,缓缓开口,声音沉静却带着强大的力量:

  “数据在此,成效可见。朕推行新制,非为标新立异,更非与民争利!所为者,无非‘公允’、‘效率’四字!”

  “让肯做事、能做事者得其赏,让偷奸耍滑、蛀蚀国库者受其罚!让流程更简,让耗费更省,让国库之银,能更多用于赈济灾民、巩固边防、兴修水利!”

  他目光如炬,扫过那些面露沉思或依旧不以为然的官员:“或许有人以为,此乃小事,不足挂齿。然,朕却以为,宫闱有序,则天下可窥一斑;吏治清明,则社稷方能稳固!若连眼皮子底下的积弊都无法革除,又如何能治理这万里江山?!”

  这番话,掷地有声,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帝王意志,也隐隐回应了宫外关于“荒唐捐”的谣言和他“瞎折腾”的非议。

  沈墨终于抬起了眼皮,看了皇帝一眼,眼神复杂难明,但终究没有出声。其他官员更是噤若寒蝉。

  “今日于此,既为总结,亦为开端!”陈默站起身,冠冕上的珠旒因他的动作而轻轻晃动,“曹德纯之流已除,然朝中积弊犹在!江南劝捐,需全力推进!边境防务,不可松懈!各衙各部,当以此次核查为鉴,自查自省,汰冗员,简流程,提效能!”

  他顿了顿,声音放缓,却带着更重的分量:“朕,拭目以待。”

  “退朝!”

  没有给任何人质疑或讨论的机会,陈默直接宣布了朝会的结束。他需要的是震慑,是立威,是将“改革”的基调强硬地定下来!

  百官心思各异地退出宣政殿,那三块木牌上的数字,如同烙印般刻在了许多人的脑海里。皇帝用最直观的方式,证明了他在后宫和前局部的“新政”并非胡闹,而是真的能见到成效。这比任何空洞的说教都更有力量。

  陈默回到乾清宫,卸下沉重的冠冕,脸上才露出一丝深藏的疲惫。这场“绩效考核总结大会”,是他精心策划的一步棋,旨在稳住因曹德纯倒台而可能动荡的朝局,并为后续更深入的改革铺路。

  效果似乎不错。

  但他心里清楚,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安王府那条毒蛇,还在暗处吐着信子。江南士族的软钉子,还没真正碰过。朝中那些守旧的势力,绝不会就此甘心。

  王德发轻手轻脚地进来,脸上带着一丝兴奋:“陛下,今日朝会之后,各衙门口风明显变了!好些个官员都在私下打听格物院和积分制的事儿呢!”

  陈默点了点头,这不意外。官僚体系最是现实,当你展现出足够的力量和切实的利益时,风向自然会变。

  “安王府那边,有什么动静?”他更关心这个。

  王德发脸上的兴奋顿时敛去,低声道:“回陛下,安王府……一切如常。安王殿下依旧闭门诵经,世子也未见异常。那佛堂……我们的人想尽办法,也探听不到里面的具体情况,守卫太严了。”

  一切如常?陈默眼神微冷。越是平静,越是反常。

  “那个失踪的光禄寺采买太监的底细,查清了吗?”

  “正在查,需要些时间。”

  陈默挥了挥手,让王德发退下。他走到窗边,看着外面明媚的春光,心中却没有丝毫暖意。

  绩效考核大会结束了,表面上的成绩单很漂亮。但他知道,这份成绩单背后,潜藏着更大的危机和更凶险的敌人。

  他轻轻叩击着窗棂,目光投向安王府的方向。

  第一回合,他赢了场面。

  但下一回合,恐怕就是刺刀见红的生死相搏了。

  而那把决定胜负的钥匙,或许就藏在那些尘封的卷宗里,藏在那个失踪的太监身上,藏在安王府那间守卫森严的佛堂之中。

  他需要耐心,更需要……一把能撬开那佛堂大门的,特殊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