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宁宫内弥漫着淡淡的血腥气与药香混杂的气息,虽经宫人迅速清理,那味道却仿佛已渗入了殿宇的梁柱。程无双极度虚弱地昏睡着,汗水浸湿的鬓发贴在苍白的脸颊上,即便在睡梦中,眉头也因余痛而微微蹙着。锦书和乳母小心翼翼地守在一旁,摇篮里新生的皇子吃过初乳,也已沉沉睡去,小拳头蜷着,呼吸匀停。
殿外,王德全低声向陈默回禀着皇后与小皇子的详细情况,声音里带着劫后余生般的庆幸。陈默负手而立,目光掠过紧闭的殿门,仿佛能穿透那厚重的木料,看到里面一大一小两个安睡的身影。初得嫡子的巨大喜悦如同暖流,冲刷着他连日来的疲惫与紧绷,可那份来自东南的军报,却像一块冰冷的铁,沉甸甸地坠在心底,将那暖意隔绝了大半。
他沉默良久,才低声吩咐:“传朕旨意,坤宁宫所有人等,悉心照料皇后与皇子,有功者,重赏。皇子诞育,乃国之祥瑞,着礼部依制准备庆典,昭告天下。”他的声音平稳,听不出太多波澜,“另,赏赐程家,黄金千两,锦缎五百匹,以慰程老将军在天之灵,彰其满门忠烈。”
“奴才遵旨。”王德全躬身应下,悄悄抬眼觑了觑皇帝的脸色,只觉得那平静之下,似乎压抑着比往日更甚的风暴。
陈默没有进殿打扰,只在殿外又站了片刻,便转身回了御书房。那封八百里加急的军报,还摊在他的龙案上,每一个字都透着不祥。
“不明身份舰队”、“船坚炮利”、“疑似与西洋诸国有关”、“宫中贵人合作”……这些字眼在他脑中反复盘旋,交织成一幅远比“海龙王”更庞大、更危险的图景。汪直不过是疥癣之疾,即便逃遁,元气已伤。可若背后牵扯到西洋诸国,那便是涉及国与国之争,涉及万里海疆的未来!而“宫中贵人”四字,更是将这把火,直接引回了这座看似已被他清理过的紫禁城。
是谁?太妃王氏已倒,还有谁有这般能力,能与外洋势力勾结?目的何在?仅仅是为了扶植一个海寇?还是……有更大的图谋,比如,撼动他的皇位?
他猛地想起程无双生产前,慈宁宫那个宫女未尽的嘶吼——“挡住了别人的路”!当时只以为是后宫倾轧,如今看来,恐怕远非如此简单!这“路”,或许不只是后宫晋身之路,更是……通往那张龙椅之路!
一股寒意顺着脊椎爬升。他自以为掌控一切,却不想敌人早已将手伸到了朝堂、后宫、乃至万里之外的海洋!
“来人!”陈默声音冷冽。
暗卫指挥使如同影子般悄无声息地出现。
“东南军报所言,给朕查!动用所有能动用的力量,不惜一切代价,弄清楚那支舰队到底来自哪个国家!他们与汪直是何关系?与朝中、宫中,又有何牵连!重点查近半年来,所有与西洋诸国有过来往的官员、商贾,特别是……与后宫有所关联者!”
“是!”暗卫指挥使领命,瞬间消失。
陈默又看向王德全:“今日皇子降生,六宫妃嫔,明日皆需至坤宁宫朝贺。你给朕仔细看着,每个人的神情、举动,一一报来。”
他要借着这桩大喜事,再筛一遍这宫里的牛鬼蛇神。
---
皇子诞生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遍宫闱,冲淡了此前慈宁宫变带来的肃杀。各宫表面上都是一派欢欣鼓舞,忙着准备贺礼。然而,在那份程式化的喜悦之下,有多少是真心,有多少是嫉恨,又有多少是忐忑,便只有各人自己知晓了。
翌日,坤宁宫外殿,花香馥郁,笑语盈盈。妃嫔们盛装而来,向尚在月子中、不便见客的程无双隔帘道贺,言辞恳切,祝福真挚。又围着乳母怀中的小皇子,夸赞不已,什么“龙章凤姿”、“天庭饱满”,仿佛这孩子一生下来便带着真龙天子的气象。
陈默坐在主位,面色平和,甚至带着一丝浅淡的笑意,接受着众人的恭贺。他的目光却如同最精细的筛子,掠过每一张精心修饰过的面孔,捕捉着那些稍纵即逝的异常。
德妃笑容温婉,眼神却偶尔飘向摇篮,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淑妃贺词说得最是流利动听,指尖却无意识地绞着帕子;几个位份低的嫔更是战战兢兢,连头都不敢多抬……似乎每个人都有那么一点不自然,但又似乎都情有可原——在这位威严日重的帝王和刚刚诞下嫡子、地位愈发稳固的皇后面前,谁能真正做到心如止水?
陈默心中冷笑,面上却不露分毫。他赏赐了众人,又温言勉励了几句,便让她们退下了。
殿内重新安静下来。陈默走到摇篮边,看着里面那个酣睡的婴儿,伸出手指,极轻地碰了碰他柔嫩的脸颊。小家伙在睡梦中咂了咂嘴,浑然不知自己降生于一个何等波谲云诡的时刻。
“陛下,”锦书从内室出来,低声道,“娘娘醒了,喝了点参汤,精神好些了。”
陈默点点头,迈步走入内室。
程无双靠在厚厚的引枕上,脸色依旧苍白,但眼神清亮了些许。见到陈默,她微微动了动,想要起身。
“别动。”陈默快走两步,按住她的肩膀,在榻边坐下,“感觉如何?”
“谢陛下关怀,臣妾好多了。”程无双声音微弱,目光却不由自主地投向殿外方向,带着初为人母的本能牵挂。
“孩子很好,乳母看着,你安心休养便是。”陈默温声道,将她的手握在掌心,触手一片冰凉。他微微用力,试图捂热它。“朕已下旨,册封他为皇太子,待你出了月子,便行册立大典。”
程无双眼中掠过一丝波动,并非全然喜悦,反而掺杂了更深的忧虑。皇太子……这至高无上的尊荣背后,是何等沉重的责任与风险?她想起慈宁宫那未尽的嘶吼,想起自己孕期屡次遭逢的暗算。
“陛下,”她迟疑了一下,还是轻声问道,“臣妾听闻,东南战事……似乎另有波折?”
陈默握着她的手微微一僵。他没想到她刚生产完,消息还如此灵通,或许,是那份源于危机感的直觉太过敏锐。他不想在这时让她忧心,但更知道,瞒着她并非上策。
“嗯,”他斟酌着词句,避重就轻,“周淮安追击汪直时,遇到些麻烦,让那厮又跑了。不过无妨,大局已定,些许残寇,掀不起风浪。”
他没有提那支神秘的西洋舰队,更没有提“宫中贵人”四字。
程无双看着他,没有错过他那一瞬间的僵硬和话语中的保留。她不再追问,只是垂下眼帘,轻声道:“那就好。陛下也请保重龙体,勿要过于操劳。”
她知道了。他知道她知道了。两人之间,再次陷入一种心照不宣的沉默。这份沉默里,有刚刚共同迎来新生命的微妙联结,也有因各自掌握的破碎信息而无法言明的猜度与警惕。
陈默又坐了片刻,嘱咐她好好休息,便起身离开了。
走出坤宁宫,他脸上的温和尽数褪去。他抬头望向东南方的天空,目光仿佛要穿透千山万水,看到那片此刻正被阴云笼罩的海洋。
“传周淮安,”他对王德全道,“朕要他知道,无论遇到什么,给朕钉死在东南!查明那支舰队的来历!需要什么,朝廷就给什么!”
而在他身后,坤宁宫内,程无双由锦书扶着,慢慢喝完了碗底最后一口参汤。她望着窗外明晃晃的日头,却觉得那光,怎么也照不进心底的寒意。
陛下在隐瞒。东南的麻烦,恐怕绝非“些许残寇”那么简单。
她轻轻抚摸着依旧隐痛的小腹,又看了看摇篮中一无所知的孩儿。
这太平日子,怕是过不了几天了。
殿外,王德全低声向陈默回禀着皇后与小皇子的详细情况,声音里带着劫后余生般的庆幸。陈默负手而立,目光掠过紧闭的殿门,仿佛能穿透那厚重的木料,看到里面一大一小两个安睡的身影。初得嫡子的巨大喜悦如同暖流,冲刷着他连日来的疲惫与紧绷,可那份来自东南的军报,却像一块冰冷的铁,沉甸甸地坠在心底,将那暖意隔绝了大半。
他沉默良久,才低声吩咐:“传朕旨意,坤宁宫所有人等,悉心照料皇后与皇子,有功者,重赏。皇子诞育,乃国之祥瑞,着礼部依制准备庆典,昭告天下。”他的声音平稳,听不出太多波澜,“另,赏赐程家,黄金千两,锦缎五百匹,以慰程老将军在天之灵,彰其满门忠烈。”
“奴才遵旨。”王德全躬身应下,悄悄抬眼觑了觑皇帝的脸色,只觉得那平静之下,似乎压抑着比往日更甚的风暴。
陈默没有进殿打扰,只在殿外又站了片刻,便转身回了御书房。那封八百里加急的军报,还摊在他的龙案上,每一个字都透着不祥。
“不明身份舰队”、“船坚炮利”、“疑似与西洋诸国有关”、“宫中贵人合作”……这些字眼在他脑中反复盘旋,交织成一幅远比“海龙王”更庞大、更危险的图景。汪直不过是疥癣之疾,即便逃遁,元气已伤。可若背后牵扯到西洋诸国,那便是涉及国与国之争,涉及万里海疆的未来!而“宫中贵人”四字,更是将这把火,直接引回了这座看似已被他清理过的紫禁城。
是谁?太妃王氏已倒,还有谁有这般能力,能与外洋势力勾结?目的何在?仅仅是为了扶植一个海寇?还是……有更大的图谋,比如,撼动他的皇位?
他猛地想起程无双生产前,慈宁宫那个宫女未尽的嘶吼——“挡住了别人的路”!当时只以为是后宫倾轧,如今看来,恐怕远非如此简单!这“路”,或许不只是后宫晋身之路,更是……通往那张龙椅之路!
一股寒意顺着脊椎爬升。他自以为掌控一切,却不想敌人早已将手伸到了朝堂、后宫、乃至万里之外的海洋!
“来人!”陈默声音冷冽。
暗卫指挥使如同影子般悄无声息地出现。
“东南军报所言,给朕查!动用所有能动用的力量,不惜一切代价,弄清楚那支舰队到底来自哪个国家!他们与汪直是何关系?与朝中、宫中,又有何牵连!重点查近半年来,所有与西洋诸国有过来往的官员、商贾,特别是……与后宫有所关联者!”
“是!”暗卫指挥使领命,瞬间消失。
陈默又看向王德全:“今日皇子降生,六宫妃嫔,明日皆需至坤宁宫朝贺。你给朕仔细看着,每个人的神情、举动,一一报来。”
他要借着这桩大喜事,再筛一遍这宫里的牛鬼蛇神。
---
皇子诞生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遍宫闱,冲淡了此前慈宁宫变带来的肃杀。各宫表面上都是一派欢欣鼓舞,忙着准备贺礼。然而,在那份程式化的喜悦之下,有多少是真心,有多少是嫉恨,又有多少是忐忑,便只有各人自己知晓了。
翌日,坤宁宫外殿,花香馥郁,笑语盈盈。妃嫔们盛装而来,向尚在月子中、不便见客的程无双隔帘道贺,言辞恳切,祝福真挚。又围着乳母怀中的小皇子,夸赞不已,什么“龙章凤姿”、“天庭饱满”,仿佛这孩子一生下来便带着真龙天子的气象。
陈默坐在主位,面色平和,甚至带着一丝浅淡的笑意,接受着众人的恭贺。他的目光却如同最精细的筛子,掠过每一张精心修饰过的面孔,捕捉着那些稍纵即逝的异常。
德妃笑容温婉,眼神却偶尔飘向摇篮,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淑妃贺词说得最是流利动听,指尖却无意识地绞着帕子;几个位份低的嫔更是战战兢兢,连头都不敢多抬……似乎每个人都有那么一点不自然,但又似乎都情有可原——在这位威严日重的帝王和刚刚诞下嫡子、地位愈发稳固的皇后面前,谁能真正做到心如止水?
陈默心中冷笑,面上却不露分毫。他赏赐了众人,又温言勉励了几句,便让她们退下了。
殿内重新安静下来。陈默走到摇篮边,看着里面那个酣睡的婴儿,伸出手指,极轻地碰了碰他柔嫩的脸颊。小家伙在睡梦中咂了咂嘴,浑然不知自己降生于一个何等波谲云诡的时刻。
“陛下,”锦书从内室出来,低声道,“娘娘醒了,喝了点参汤,精神好些了。”
陈默点点头,迈步走入内室。
程无双靠在厚厚的引枕上,脸色依旧苍白,但眼神清亮了些许。见到陈默,她微微动了动,想要起身。
“别动。”陈默快走两步,按住她的肩膀,在榻边坐下,“感觉如何?”
“谢陛下关怀,臣妾好多了。”程无双声音微弱,目光却不由自主地投向殿外方向,带着初为人母的本能牵挂。
“孩子很好,乳母看着,你安心休养便是。”陈默温声道,将她的手握在掌心,触手一片冰凉。他微微用力,试图捂热它。“朕已下旨,册封他为皇太子,待你出了月子,便行册立大典。”
程无双眼中掠过一丝波动,并非全然喜悦,反而掺杂了更深的忧虑。皇太子……这至高无上的尊荣背后,是何等沉重的责任与风险?她想起慈宁宫那未尽的嘶吼,想起自己孕期屡次遭逢的暗算。
“陛下,”她迟疑了一下,还是轻声问道,“臣妾听闻,东南战事……似乎另有波折?”
陈默握着她的手微微一僵。他没想到她刚生产完,消息还如此灵通,或许,是那份源于危机感的直觉太过敏锐。他不想在这时让她忧心,但更知道,瞒着她并非上策。
“嗯,”他斟酌着词句,避重就轻,“周淮安追击汪直时,遇到些麻烦,让那厮又跑了。不过无妨,大局已定,些许残寇,掀不起风浪。”
他没有提那支神秘的西洋舰队,更没有提“宫中贵人”四字。
程无双看着他,没有错过他那一瞬间的僵硬和话语中的保留。她不再追问,只是垂下眼帘,轻声道:“那就好。陛下也请保重龙体,勿要过于操劳。”
她知道了。他知道她知道了。两人之间,再次陷入一种心照不宣的沉默。这份沉默里,有刚刚共同迎来新生命的微妙联结,也有因各自掌握的破碎信息而无法言明的猜度与警惕。
陈默又坐了片刻,嘱咐她好好休息,便起身离开了。
走出坤宁宫,他脸上的温和尽数褪去。他抬头望向东南方的天空,目光仿佛要穿透千山万水,看到那片此刻正被阴云笼罩的海洋。
“传周淮安,”他对王德全道,“朕要他知道,无论遇到什么,给朕钉死在东南!查明那支舰队的来历!需要什么,朝廷就给什么!”
而在他身后,坤宁宫内,程无双由锦书扶着,慢慢喝完了碗底最后一口参汤。她望着窗外明晃晃的日头,却觉得那光,怎么也照不进心底的寒意。
陛下在隐瞒。东南的麻烦,恐怕绝非“些许残寇”那么简单。
她轻轻抚摸着依旧隐痛的小腹,又看了看摇篮中一无所知的孩儿。
这太平日子,怕是过不了几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