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知意在天亮前醒了。她没有点灯,坐在床沿把脚伸进布鞋。瓷罐里的钥匙还在原位。她伸手摸了摸,确认没被动过。
她走到厨房烧水泡茶。阿斑蹲在木箱上看着她。她打开箱子取出拓片和合同副本,铺在桌上。窗外开始发白,桂花树影还没落下。
她对照古籍修复档案里的印泥记录。朱砂批次编号对应三年前省城文化项目评审备案章。那个项目是“桃溪春韵”第一次申报国际认证,后来被驳回。当时负责评审的是省茶业协会专家组,组长叫林远。
她记得这个名字。裴砚写过三个名字,其中一个就是林远。
水开了。她冲了一杯清茶,端到院中石案上。风吹动纸张一角。她用砚台压住。
裴砚中午才来。他没走正门,在院外轻敲两下墙砖。沈知意开门让他进来。他手里拿着一个小布包。
“日内瓦和东京都回了。”他说,“两份备案文件签名时间倒置。巴黎那边发现资金流向异常,收款方注册地在离岸群岛,实际控制人关联国内企业——云岭集团。”
沈知意把合同副本推过去。“这个印章的朱砂批次,用在三年前那次评审会上。林远是组长。”
裴砚坐下看资料。“云岭集团三年前想收购桃溪村茶园,村里没同意。之后他们就断了合作。我们申请国际认证那年,也被卡住。”
“他们现在想用同样的办法。”沈知意说,“绕开审批流程,制造既成事实。只要项目落地,后面就难查。”
裴砚点头。“但这次有漏洞。签署时间差四十八小时,说明补签。他们急着推进,怕我们反应过来。”
两人沉默了一会儿。沈知意收起资料放进木箱。
“不能直接动手。”她说,“他们会销毁证据。”
“得让他们先动。”裴砚说,“我们盯住就行。”
下午镇上文史协会请她去喝茶。她带上一份模糊影印件,看起来像协议批注页,上面写着“可疑签署人:林某”。她没说是哪份协议,也没提来源。
茶叙在一间老屋厅堂里。五六个人围着小桌坐着。有人问起“桃溪春韵”出口受阻的事。沈知意轻轻摇头。
“申报流程太复杂。”她说,“我听说有些文件签名时间对不上,审核容易出问题。”
她把影印件拿出来放在桌上。“这是别人给我的,不清楚真假。”
一个戴眼镜的男人凑近看了眼。“这字迹像是林远的。”
旁边人问:“哪个林远?”
“省茶协那个。”男人说,“前几年主持过几个大项目评审。”
沈知意收回影印件折好放进口袋。“我只是觉得,流程要规范。不然好茶也出不去。”
没人再问。茶喝完后各自散了。
沈知意回家时天已经黑了。她在门口停下,看见青石巷口有烟头。她弯腰捡起来看。不是本地牌子,过滤嘴上有牙印。
阿斑在院墙上低吼一声,跳下来蹭她腿边。
第二天早上裴砚来了。她把烟头给他。他看了看,放进一个小纸袋。
“有人夜里来过。”他说,“不止一个。脚步很轻,但踩到了落叶。”
“他们看到影印件了。”沈知意说。
“所以紧张了。”裴砚说,“以为我们知道更多。”
他从袖子里拿出一张纸条。“我在书坊柜台下做了双层暗格。外层放了一份改过日期的会议纪要,说下周要提交新申报材料。内层还是原来的简报。”
“他们会去翻?”她问。
“一定会。”他说,“现在他们最怕我们继续推进。”
“那你注意安全。”
“我不露面。”他说,“每天换内容,看他们什么时候动手。”
沈知意回到桂花树下。她研墨铺纸,开始写字。写的是手稿片段:“雾起于渊,影落于岸;执灯者行,步步生莲。”
阿斑蜷在案侧。砚台慢慢变暖。
第二天清晨她去看茶叶。一片叶子边缘浮现出山水轮廓,像远处山脊的形状。她挑出这片茶,放进一只小陶盏底。
邮局老员工作常来买茶。他年纪大,话不多,做事稳当。沈知意把陶盏递给他。
“一点小心意。”她说,“谢谢您平时帮忙。”
老人接过道谢走了。
裴砚傍晚来取简报。他带来消息:“暗格被人动过。外层的会议纪要不见了。他们拿走了假情报。”
“现在他们会盯着我们动静。”沈知意说。
“正好。”他说,“让他们以为我们还要申报。等他们自己露出破绽。”
他从袖子里拿出一张纸条。“邮局老张今天收到一封加急信,是从省城寄来的,收件人是‘桃溪村相关人士’。他没拆,但记下了寄件单位名称。”
他把纸条递给沈知意。上面写着一个名字:省茶业发展协调办公室。
她看着这个名字。这不是正规机构。三年前也没有这个部门。
“假的。”她说。
“但他们用了。”裴砚说,“说明他们在走暗线,不敢用真身份。”
“那就等。”她说,“看他们下一步往哪儿寄。”
裴砚把纸条烧了。火苗卷起纸角,他用手挡住风。
沈知意把最后一张手稿压进木箱。她伸手摸了摸阿斑的头。猫睁开眼,又闭上。
她望向院门。外面安静。但她知道有人在看。
裴砚离开前在墙上划了一道。这是第十八道。
他走进里屋,从抽屉底层拿出一张纸。是书坊来访登记条。昨天有人来问过“最近有没有外地客人”。
他没写名字,只写了时间。下午三点十七分。
他把纸条折好塞进袖子。
沈知意吹灭油灯。屋里黑了。她听见箱子搭扣响了一下。
裴砚站在井边洗手。水滴在地上。他抬头看天。月亮被云遮住一半。
沈知意躺在床上。她没睡。手指贴着枕下的纸边。
裴砚锁好门。铁盒放进床底。他躺下时碰到那本旧账册。
沈知意翻身朝墙。窗外树叶晃了一下。
裴砚睁着眼。桌上余烬最后闪了一下。
沈知意坐起来。她点燃油灯。火光跳了一下。
她手里拿着一把小刀。刀刃很薄。她用它裁掉一页纸的边角。
裁完放进笔筒。
裴砚穿上外衣走到书桌前。他打开抽屉。照片背面写着“2018,省城会议”。
他把照片烧了。
火焰照亮他半边脸。
沈知意吹灭灯。黑暗中她听见院墙外有脚步声停了一下。
接着是烟头落地的声音。
        她走到厨房烧水泡茶。阿斑蹲在木箱上看着她。她打开箱子取出拓片和合同副本,铺在桌上。窗外开始发白,桂花树影还没落下。
她对照古籍修复档案里的印泥记录。朱砂批次编号对应三年前省城文化项目评审备案章。那个项目是“桃溪春韵”第一次申报国际认证,后来被驳回。当时负责评审的是省茶业协会专家组,组长叫林远。
她记得这个名字。裴砚写过三个名字,其中一个就是林远。
水开了。她冲了一杯清茶,端到院中石案上。风吹动纸张一角。她用砚台压住。
裴砚中午才来。他没走正门,在院外轻敲两下墙砖。沈知意开门让他进来。他手里拿着一个小布包。
“日内瓦和东京都回了。”他说,“两份备案文件签名时间倒置。巴黎那边发现资金流向异常,收款方注册地在离岸群岛,实际控制人关联国内企业——云岭集团。”
沈知意把合同副本推过去。“这个印章的朱砂批次,用在三年前那次评审会上。林远是组长。”
裴砚坐下看资料。“云岭集团三年前想收购桃溪村茶园,村里没同意。之后他们就断了合作。我们申请国际认证那年,也被卡住。”
“他们现在想用同样的办法。”沈知意说,“绕开审批流程,制造既成事实。只要项目落地,后面就难查。”
裴砚点头。“但这次有漏洞。签署时间差四十八小时,说明补签。他们急着推进,怕我们反应过来。”
两人沉默了一会儿。沈知意收起资料放进木箱。
“不能直接动手。”她说,“他们会销毁证据。”
“得让他们先动。”裴砚说,“我们盯住就行。”
下午镇上文史协会请她去喝茶。她带上一份模糊影印件,看起来像协议批注页,上面写着“可疑签署人:林某”。她没说是哪份协议,也没提来源。
茶叙在一间老屋厅堂里。五六个人围着小桌坐着。有人问起“桃溪春韵”出口受阻的事。沈知意轻轻摇头。
“申报流程太复杂。”她说,“我听说有些文件签名时间对不上,审核容易出问题。”
她把影印件拿出来放在桌上。“这是别人给我的,不清楚真假。”
一个戴眼镜的男人凑近看了眼。“这字迹像是林远的。”
旁边人问:“哪个林远?”
“省茶协那个。”男人说,“前几年主持过几个大项目评审。”
沈知意收回影印件折好放进口袋。“我只是觉得,流程要规范。不然好茶也出不去。”
没人再问。茶喝完后各自散了。
沈知意回家时天已经黑了。她在门口停下,看见青石巷口有烟头。她弯腰捡起来看。不是本地牌子,过滤嘴上有牙印。
阿斑在院墙上低吼一声,跳下来蹭她腿边。
第二天早上裴砚来了。她把烟头给他。他看了看,放进一个小纸袋。
“有人夜里来过。”他说,“不止一个。脚步很轻,但踩到了落叶。”
“他们看到影印件了。”沈知意说。
“所以紧张了。”裴砚说,“以为我们知道更多。”
他从袖子里拿出一张纸条。“我在书坊柜台下做了双层暗格。外层放了一份改过日期的会议纪要,说下周要提交新申报材料。内层还是原来的简报。”
“他们会去翻?”她问。
“一定会。”他说,“现在他们最怕我们继续推进。”
“那你注意安全。”
“我不露面。”他说,“每天换内容,看他们什么时候动手。”
沈知意回到桂花树下。她研墨铺纸,开始写字。写的是手稿片段:“雾起于渊,影落于岸;执灯者行,步步生莲。”
阿斑蜷在案侧。砚台慢慢变暖。
第二天清晨她去看茶叶。一片叶子边缘浮现出山水轮廓,像远处山脊的形状。她挑出这片茶,放进一只小陶盏底。
邮局老员工作常来买茶。他年纪大,话不多,做事稳当。沈知意把陶盏递给他。
“一点小心意。”她说,“谢谢您平时帮忙。”
老人接过道谢走了。
裴砚傍晚来取简报。他带来消息:“暗格被人动过。外层的会议纪要不见了。他们拿走了假情报。”
“现在他们会盯着我们动静。”沈知意说。
“正好。”他说,“让他们以为我们还要申报。等他们自己露出破绽。”
他从袖子里拿出一张纸条。“邮局老张今天收到一封加急信,是从省城寄来的,收件人是‘桃溪村相关人士’。他没拆,但记下了寄件单位名称。”
他把纸条递给沈知意。上面写着一个名字:省茶业发展协调办公室。
她看着这个名字。这不是正规机构。三年前也没有这个部门。
“假的。”她说。
“但他们用了。”裴砚说,“说明他们在走暗线,不敢用真身份。”
“那就等。”她说,“看他们下一步往哪儿寄。”
裴砚把纸条烧了。火苗卷起纸角,他用手挡住风。
沈知意把最后一张手稿压进木箱。她伸手摸了摸阿斑的头。猫睁开眼,又闭上。
她望向院门。外面安静。但她知道有人在看。
裴砚离开前在墙上划了一道。这是第十八道。
他走进里屋,从抽屉底层拿出一张纸。是书坊来访登记条。昨天有人来问过“最近有没有外地客人”。
他没写名字,只写了时间。下午三点十七分。
他把纸条折好塞进袖子。
沈知意吹灭油灯。屋里黑了。她听见箱子搭扣响了一下。
裴砚站在井边洗手。水滴在地上。他抬头看天。月亮被云遮住一半。
沈知意躺在床上。她没睡。手指贴着枕下的纸边。
裴砚锁好门。铁盒放进床底。他躺下时碰到那本旧账册。
沈知意翻身朝墙。窗外树叶晃了一下。
裴砚睁着眼。桌上余烬最后闪了一下。
沈知意坐起来。她点燃油灯。火光跳了一下。
她手里拿着一把小刀。刀刃很薄。她用它裁掉一页纸的边角。
裁完放进笔筒。
裴砚穿上外衣走到书桌前。他打开抽屉。照片背面写着“2018,省城会议”。
他把照片烧了。
火焰照亮他半边脸。
沈知意吹灭灯。黑暗中她听见院墙外有脚步声停了一下。
接着是烟头落地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