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砚的手停在半空,指尖离布包仅一寸。他抬眼看向沈知意,目光沉静如古井,没有闪躲,也没有追问她为何如此发问。
片刻后,他收回手,低头整理案上那叠前清残卷,纸页泛黄,边角焦脆,似曾遭火劫。他轻声道:“那晚风大,我顺路收了晾在外头的书帖,未曾敲门。”
声音平稳,像在陈述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他翻动书页的动作未停,仿佛她那一问,并未在他心湖投下多少波澜。
沈知意盯着他的侧脸,试图从那微垂的眼睫里读出一丝破绽。可什么也没有。她慢慢松开攥紧的袖口,将布包往前推了半尺,搁在案角。
“这些是新买的纸。”她说,“厚宣,韧性好些。”
裴砚点头,仍没抬头。阳光穿过窗棂,落在他靛青长衫的袖口,那里有一道细小的磨损,线头微微翘起。他伸手取过纸,指尖不经意擦过她手背,温热而克制。
她没有缩手。
两人之间一时无话。只有书页翻动的沙沙声,和远处街巷传来的叫卖。她转而打量这间书坊——四壁皆是木架,层层叠叠码着旧书,空气中浮着淡淡的墨香与尘味。靠墙一张矮几,摆着茶具与一只粗陶药罐,罐口封着油纸,边缘已微微翘起。
她忽然明白他为何总捧着一杯热茶。胃寒之人,忌冷畏凉,连呼吸都得小心节制。
“这书……能修好吗?”她指着那叠残卷。
裴砚轻轻抚过一页破损的题跋,指腹缓缓划过断裂的墨线。“若补得妥当,或可换些银钱。”他语气平淡,“够付三个月房租。”
她心头一震。原以为这书坊清雅安稳,却不知他也需为生计奔忙。文人谋生,不靠权势,不靠钻营,只靠一双修补残梦的手。
她沉默片刻,忽然从布包底层抽出一张厚宣,裁成合适尺寸,轻轻放在他手边。“这个,或许更贴合。”
裴砚终于抬眼。两人视线第一次真正相接。他眼中并无惊讶,倒像是等了许久,终于等到这一幕。他接过纸,指尖再次触到她的,这一次,停留稍久。
“多谢。”
话音未落,木门被猛地撞开。
王二踉跄着冲进来,酒气扑面,衣襟歪斜,脸上泛着病态的红。他一手扶住门框,另一手直直指向裴砚,嗓音嘶哑:“裴老板!十文钱!借我十文买酒,明日还你!”
裴砚神色未变,只将手中残卷轻轻合上,起身挡在沈知意身前半步。“书坊不设钱庄,恕难从命。”
“呵……”王二冷笑,脚步一个趔趄,站稳后眯眼扫视,目光最终落在沈知意身上。他咧嘴一笑,牙缝里还沾着酒渍:“哟,这不是城里回来的‘体面人’吗?离过婚还敢往书坊钻?也不怕脏了人家的地?”
沈知意呼吸一滞。
那些藏在镇子角落的闲言碎语,那些背后指指点点的目光,那些“克夫”“不祥”的私语,此刻全被这句话撕开,赤裸裸摆在光天化日之下。
她想起前夫最后看她的眼神——冷漠、厌弃,像在看一件用坏的器物。她也曾低眉顺眼,也曾忍让退避,可终究换不来一句良言。
可这里是桃溪村,是她亲手炒茶、亲手写字的地方。不是任人践踏的废墟。
她没有后退。
她缓缓上前一步,站定在裴砚身前,背脊挺直,声音清晰而沉稳:“书坊不是施舍之所,也不是你撒酒疯的地方。请自重。”
王二愣住,似乎没料到她竟敢开口。他瞪着她,眼神由轻蔑转为恼怒:“你算什么东西?一个被休的女人,也配在这儿教训我?”
“我不是教训你。”她望着他,目光平静,“我只是告诉你,这里有人需要尊重。”
王二张口欲骂,可话到嘴边,却卡住了。他看见她站在光里,月白衣裙干净整洁,发髻松挽,眉目沉静,没有一丝怯懦。她不像个被命运击垮的人,倒像是从一场风雨中走出来的树,根扎得更深了。
街口传来脚步声,有人探头张望。王二啐了一口,转身踉跄而去,临出门前甩下一句:“装什么清高!迟早一起倒霉!”
门板晃荡两下,终于静止。
书坊内一片寂静。阳光依旧照在书架上,尘埃在光柱中缓缓浮动。那只药罐静静立在矮几,油纸封口微微颤动,似被方才的喧嚣惊扰。
沈知意仍站在原地,掌心微汗,袖中手稿紧贴肌肤,竟隐隐发烫,仿佛有低鸣自纸页深处传来。她不动声色,只将袖口往下拉了半寸。
裴砚没有劝她退后,也没有说一句“谢谢”。他只是默默走到案前,取来一方软布,轻轻拂去那叠残卷上的灰尘。然后,他将她送来的那张厚宣纸,压在最洁净的书页下,动作极轻,却郑重其事。
她望着他低头拂尘的侧脸,下颌线条清晰,眉宇间有种不动声色的坚韧。她忽然明白,这间书坊之所以能撑到现在,不是因为生意兴隆,而是因为有人不肯低头。
她开口,声音比刚才更稳:“明日我再来取些旧书纸,可好?”
裴砚抬眼。
“好。”
两人皆未多言。可有些东西,已在无声中改变。
窗外日头渐高,照在门槛上,一半在光里,一半在影中。沈知意站在那里,衣袂被风吹起一角,她没有抬手去按,只是静静看着裴砚将那张纸仔细夹进书页,像收藏一段无人知晓的默契。
她转身准备离开,手指刚触到门环,忽听身后一声轻响。
是那药罐的油纸封口,裂开了一道细缝。
        片刻后,他收回手,低头整理案上那叠前清残卷,纸页泛黄,边角焦脆,似曾遭火劫。他轻声道:“那晚风大,我顺路收了晾在外头的书帖,未曾敲门。”
声音平稳,像在陈述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他翻动书页的动作未停,仿佛她那一问,并未在他心湖投下多少波澜。
沈知意盯着他的侧脸,试图从那微垂的眼睫里读出一丝破绽。可什么也没有。她慢慢松开攥紧的袖口,将布包往前推了半尺,搁在案角。
“这些是新买的纸。”她说,“厚宣,韧性好些。”
裴砚点头,仍没抬头。阳光穿过窗棂,落在他靛青长衫的袖口,那里有一道细小的磨损,线头微微翘起。他伸手取过纸,指尖不经意擦过她手背,温热而克制。
她没有缩手。
两人之间一时无话。只有书页翻动的沙沙声,和远处街巷传来的叫卖。她转而打量这间书坊——四壁皆是木架,层层叠叠码着旧书,空气中浮着淡淡的墨香与尘味。靠墙一张矮几,摆着茶具与一只粗陶药罐,罐口封着油纸,边缘已微微翘起。
她忽然明白他为何总捧着一杯热茶。胃寒之人,忌冷畏凉,连呼吸都得小心节制。
“这书……能修好吗?”她指着那叠残卷。
裴砚轻轻抚过一页破损的题跋,指腹缓缓划过断裂的墨线。“若补得妥当,或可换些银钱。”他语气平淡,“够付三个月房租。”
她心头一震。原以为这书坊清雅安稳,却不知他也需为生计奔忙。文人谋生,不靠权势,不靠钻营,只靠一双修补残梦的手。
她沉默片刻,忽然从布包底层抽出一张厚宣,裁成合适尺寸,轻轻放在他手边。“这个,或许更贴合。”
裴砚终于抬眼。两人视线第一次真正相接。他眼中并无惊讶,倒像是等了许久,终于等到这一幕。他接过纸,指尖再次触到她的,这一次,停留稍久。
“多谢。”
话音未落,木门被猛地撞开。
王二踉跄着冲进来,酒气扑面,衣襟歪斜,脸上泛着病态的红。他一手扶住门框,另一手直直指向裴砚,嗓音嘶哑:“裴老板!十文钱!借我十文买酒,明日还你!”
裴砚神色未变,只将手中残卷轻轻合上,起身挡在沈知意身前半步。“书坊不设钱庄,恕难从命。”
“呵……”王二冷笑,脚步一个趔趄,站稳后眯眼扫视,目光最终落在沈知意身上。他咧嘴一笑,牙缝里还沾着酒渍:“哟,这不是城里回来的‘体面人’吗?离过婚还敢往书坊钻?也不怕脏了人家的地?”
沈知意呼吸一滞。
那些藏在镇子角落的闲言碎语,那些背后指指点点的目光,那些“克夫”“不祥”的私语,此刻全被这句话撕开,赤裸裸摆在光天化日之下。
她想起前夫最后看她的眼神——冷漠、厌弃,像在看一件用坏的器物。她也曾低眉顺眼,也曾忍让退避,可终究换不来一句良言。
可这里是桃溪村,是她亲手炒茶、亲手写字的地方。不是任人践踏的废墟。
她没有后退。
她缓缓上前一步,站定在裴砚身前,背脊挺直,声音清晰而沉稳:“书坊不是施舍之所,也不是你撒酒疯的地方。请自重。”
王二愣住,似乎没料到她竟敢开口。他瞪着她,眼神由轻蔑转为恼怒:“你算什么东西?一个被休的女人,也配在这儿教训我?”
“我不是教训你。”她望着他,目光平静,“我只是告诉你,这里有人需要尊重。”
王二张口欲骂,可话到嘴边,却卡住了。他看见她站在光里,月白衣裙干净整洁,发髻松挽,眉目沉静,没有一丝怯懦。她不像个被命运击垮的人,倒像是从一场风雨中走出来的树,根扎得更深了。
街口传来脚步声,有人探头张望。王二啐了一口,转身踉跄而去,临出门前甩下一句:“装什么清高!迟早一起倒霉!”
门板晃荡两下,终于静止。
书坊内一片寂静。阳光依旧照在书架上,尘埃在光柱中缓缓浮动。那只药罐静静立在矮几,油纸封口微微颤动,似被方才的喧嚣惊扰。
沈知意仍站在原地,掌心微汗,袖中手稿紧贴肌肤,竟隐隐发烫,仿佛有低鸣自纸页深处传来。她不动声色,只将袖口往下拉了半寸。
裴砚没有劝她退后,也没有说一句“谢谢”。他只是默默走到案前,取来一方软布,轻轻拂去那叠残卷上的灰尘。然后,他将她送来的那张厚宣纸,压在最洁净的书页下,动作极轻,却郑重其事。
她望着他低头拂尘的侧脸,下颌线条清晰,眉宇间有种不动声色的坚韧。她忽然明白,这间书坊之所以能撑到现在,不是因为生意兴隆,而是因为有人不肯低头。
她开口,声音比刚才更稳:“明日我再来取些旧书纸,可好?”
裴砚抬眼。
“好。”
两人皆未多言。可有些东西,已在无声中改变。
窗外日头渐高,照在门槛上,一半在光里,一半在影中。沈知意站在那里,衣袂被风吹起一角,她没有抬手去按,只是静静看着裴砚将那张纸仔细夹进书页,像收藏一段无人知晓的默契。
她转身准备离开,手指刚触到门环,忽听身后一声轻响。
是那药罐的油纸封口,裂开了一道细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