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知意踩上石阶的右脚刚落地,雾中的反光忽然消失了。她停住,手指还搭在石栏上,另一只手已经摸到了竹篓的系带。裴砚站在她身后半步,拐杖轻轻点地,没有出声。
天边透出一点青灰,雾开始往两侧退。前方的小路露出轮廓,地面是湿泥和碎石混杂,几根断枝横在路上。沈知意低头看了看自己的鞋,又抬头往前走了一步。
她的脚步慢下来。
不是因为累。
而是地上有一串新踩出的脚印,比她的鞋大一圈,间距均匀,像是训练过的人留下的。
她转身,把竹篓从肩上卸下,迅速将药包和地图重新绑紧,换到自己背上。裴砚看着她动作,没问,只是把拐杖换到左手,右手悄悄按住了腰间的铜铃。
“我们得快点。”她说,“这片谷地不能久留。”
两人沿着石阶往下,脚底打滑几次。沈知意扶了裴砚一把,他的呼吸有些急,脚踝处的布条已经发黑。走了不到百步,地面变得开阔,碎石增多,倒伏的树木横七竖八。他们绕过一根巨木时,沈知意突然停下。
树后有踩踏的痕迹。
不止一人。
而且是刚踩上去不久。
她回头看了裴砚一眼。他点头,两人靠得更近了些。沈知意把手伸进包袱,确认手稿本还在内侧。茶罐贴着胸口,她能感觉到它的温度。
他们继续往前,速度放慢。每一步都先试探再落脚。走到一片空地时,风从侧面吹来,带着潮湿的土味。前方树影晃动,五个人影从林中走出。
都是男人。穿灰褐色劲装,靴子厚实,领头的那个手里握着铁尺。他目光直接落在沈知意胸前,又扫过她背上的包袱。
“交出你们在亭中所得之物。”他说,“可免皮肉之苦。”
沈知意没动。
裴砚咳嗽了一声,声音很轻,像是体力不支。但他右手已经松开拐杖,铜铃滑入掌心。
“你们认错东西了。”沈知意开口,“我们在亭子里什么也没拿到。”
领头人冷笑:“那茶罐为何始终不离身?”
“它是我的。”她说,“里面装的是茶,不是你们要找的东西。”
对方没说话,五人分散开来,呈半圆包围之势逼近。沈知意往后退了半步,背几乎贴上裴砚的肩膀。她的手护住包袱,另一只手悄悄捏住荷包里的桂花渣。
裴砚忽然抬手,铜铃脱手飞出,砸向左侧树林。铃声清脆,在山谷里回荡。两名手下本能转头查看,阵型出现空隙。
沈知意立刻拉裴砚往右退,几步冲到一块岩壁凹处。石头高出地面两尺,形成天然屏障。他们背靠着岩壁,面前是五名逼近的对手。
“你们到底是谁?”裴砚问。
“云岭商会外务组。”领头人站定,“我们追踪‘桃源录’已有三年。你们昨夜在客栈留下的布袋,上面有西岭标记。而你们现在走的路线,正是记录中的‘启录道’。”
沈知意心头一震。
他们真的知道这条路。
“所以你们以为我们拿到了秘籍?”她问。
“不是以为。”那人抬起铁尺,指向茶罐,“‘桂语茶’能显纹路,这是公开的秘密。只要茶叶浮现文字,就能指引下一步。你们已经在用了,对吧?”
沈知意没否认。
但她也没打开茶罐。
“你们错了。”她说,“这茶罐温而不烫,是因为我一直贴身带着。它盛的不是线索,是人心。如果真是你们说的钥匙,昨晚早就被猴子抢走了。”
对方沉默了一瞬。
裴砚接话:“你们缺的不是地图,是进谷后的水源标记——而这个,我们有。”
他从袖中抽出一张折叠的草图,只露出一角。上面画着几处水洼位置,还有苔藓生长的方向。
“你们走不了太远。”他说,“没有补给点坐标,撑不过三天。”
领头人眼神变了。
他盯着那张草图,又看向两人。
“你们也只剩两块饼。”他说,“没有盐,没有药。你们以为能走到最后?”
“但我们知道怎么活下来。”沈知意说,“你们只知道抢。”
对方五人 exchanged 眼神。有人低声说了句什么,领头人抬手制止。
“你们手里的残图,”沈知意忽然问,“标记了几个点?”
“三个。”他说,“入口、石亭、断桥。”
“我们也有三个。”裴砚说,“但位置不同。你们的图少了雾散时间规律,也没有夜间风向变化记录。”
“所以。”沈知意看着他,“你们并不完整。”
“你们也不全。”那人冷笑,“你们不知道‘桂语茶’真正的用法。它不只是泡出纹路,还能感应持有者的记忆。只有真正写下过内容的人,才能触发后续线索。”
沈知意心跳加快。
这话,她从未对外人提过。
“你怎么知道?”她问。
“因为我们有人试过。”他说,“失败了。因为执笔者不在。”
空气静了几秒。
沈知意握紧茶罐。
她终于明白,这些人不是单纯的掠夺者。
他们研究过“桂语茶”,甚至可能接触过类似的东西。
“合作?”裴砚问。
“不可能。”对方摇头,“但我们也不会退。你们必须交出茶罐。”
“那就试试看。”沈知意说。
她把茶罐放在岩壁上,打开盖子,取出一片茶叶,放在掌心。叶面有一道细纹,像是刚浮现的字迹。
“你们抢得走它。”她说,“但看不懂它。”
裴砚趁机把草图收回袖中,低声对她说:“他们不知道我们今晚留饼屑的事。”
沈知意点头。
那是他们唯一没被跟踪的举动。
对面五人再次逼近。
领头人举起铁尺。
“最后一次机会。”
沈知意没动。
裴砚的手按在拐杖上,准备随时反击。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声鸟鸣。
短促,两声连叫。
五名灰衣人同时回头。
其中一人快步上前,在领头人耳边说了几句。
领头人脸色微变。
他盯着沈知意和裴砚,又看了看手中的铁尺。
“我们还会见面。”他说,“下次,不会这么客气。”
五人后退几步,转身走入林中。身影很快被残留的雾气吞没。
沈知意松了口气,腿有点软。她靠在岩壁上,手还在抖。裴砚捡起拐杖,低声问:“你还好吗?”
她点头,把茶叶重新放进茶罐,盖上盖子。陶罐还是温的。
“他们知道的比我们想的多。”她说。
“但他们不知道你是执笔者。”裴砚说,“这才是关键。”
沈知意抬头看向山谷深处。晨光穿过云层,照在前方一道狭窄的隘口上。那里是唯一的通路,两边是陡坡,中间只容一人通过。
她把竹篓背好,扶起裴砚。
“走吧。”她说,“我们得赶在他们之前找到下一个标记。”
裴砚迈步,脚下一滑,差点摔倒。她及时扶住他。两人一步一步往前走,影子被拉得很长。
走到隘口前,沈知意停下。
她从荷包里掏出最后一小撮桂花渣,撒在地上。
风来了。
渣屑飘起,朝隘口深处飞去。
        天边透出一点青灰,雾开始往两侧退。前方的小路露出轮廓,地面是湿泥和碎石混杂,几根断枝横在路上。沈知意低头看了看自己的鞋,又抬头往前走了一步。
她的脚步慢下来。
不是因为累。
而是地上有一串新踩出的脚印,比她的鞋大一圈,间距均匀,像是训练过的人留下的。
她转身,把竹篓从肩上卸下,迅速将药包和地图重新绑紧,换到自己背上。裴砚看着她动作,没问,只是把拐杖换到左手,右手悄悄按住了腰间的铜铃。
“我们得快点。”她说,“这片谷地不能久留。”
两人沿着石阶往下,脚底打滑几次。沈知意扶了裴砚一把,他的呼吸有些急,脚踝处的布条已经发黑。走了不到百步,地面变得开阔,碎石增多,倒伏的树木横七竖八。他们绕过一根巨木时,沈知意突然停下。
树后有踩踏的痕迹。
不止一人。
而且是刚踩上去不久。
她回头看了裴砚一眼。他点头,两人靠得更近了些。沈知意把手伸进包袱,确认手稿本还在内侧。茶罐贴着胸口,她能感觉到它的温度。
他们继续往前,速度放慢。每一步都先试探再落脚。走到一片空地时,风从侧面吹来,带着潮湿的土味。前方树影晃动,五个人影从林中走出。
都是男人。穿灰褐色劲装,靴子厚实,领头的那个手里握着铁尺。他目光直接落在沈知意胸前,又扫过她背上的包袱。
“交出你们在亭中所得之物。”他说,“可免皮肉之苦。”
沈知意没动。
裴砚咳嗽了一声,声音很轻,像是体力不支。但他右手已经松开拐杖,铜铃滑入掌心。
“你们认错东西了。”沈知意开口,“我们在亭子里什么也没拿到。”
领头人冷笑:“那茶罐为何始终不离身?”
“它是我的。”她说,“里面装的是茶,不是你们要找的东西。”
对方没说话,五人分散开来,呈半圆包围之势逼近。沈知意往后退了半步,背几乎贴上裴砚的肩膀。她的手护住包袱,另一只手悄悄捏住荷包里的桂花渣。
裴砚忽然抬手,铜铃脱手飞出,砸向左侧树林。铃声清脆,在山谷里回荡。两名手下本能转头查看,阵型出现空隙。
沈知意立刻拉裴砚往右退,几步冲到一块岩壁凹处。石头高出地面两尺,形成天然屏障。他们背靠着岩壁,面前是五名逼近的对手。
“你们到底是谁?”裴砚问。
“云岭商会外务组。”领头人站定,“我们追踪‘桃源录’已有三年。你们昨夜在客栈留下的布袋,上面有西岭标记。而你们现在走的路线,正是记录中的‘启录道’。”
沈知意心头一震。
他们真的知道这条路。
“所以你们以为我们拿到了秘籍?”她问。
“不是以为。”那人抬起铁尺,指向茶罐,“‘桂语茶’能显纹路,这是公开的秘密。只要茶叶浮现文字,就能指引下一步。你们已经在用了,对吧?”
沈知意没否认。
但她也没打开茶罐。
“你们错了。”她说,“这茶罐温而不烫,是因为我一直贴身带着。它盛的不是线索,是人心。如果真是你们说的钥匙,昨晚早就被猴子抢走了。”
对方沉默了一瞬。
裴砚接话:“你们缺的不是地图,是进谷后的水源标记——而这个,我们有。”
他从袖中抽出一张折叠的草图,只露出一角。上面画着几处水洼位置,还有苔藓生长的方向。
“你们走不了太远。”他说,“没有补给点坐标,撑不过三天。”
领头人眼神变了。
他盯着那张草图,又看向两人。
“你们也只剩两块饼。”他说,“没有盐,没有药。你们以为能走到最后?”
“但我们知道怎么活下来。”沈知意说,“你们只知道抢。”
对方五人 exchanged 眼神。有人低声说了句什么,领头人抬手制止。
“你们手里的残图,”沈知意忽然问,“标记了几个点?”
“三个。”他说,“入口、石亭、断桥。”
“我们也有三个。”裴砚说,“但位置不同。你们的图少了雾散时间规律,也没有夜间风向变化记录。”
“所以。”沈知意看着他,“你们并不完整。”
“你们也不全。”那人冷笑,“你们不知道‘桂语茶’真正的用法。它不只是泡出纹路,还能感应持有者的记忆。只有真正写下过内容的人,才能触发后续线索。”
沈知意心跳加快。
这话,她从未对外人提过。
“你怎么知道?”她问。
“因为我们有人试过。”他说,“失败了。因为执笔者不在。”
空气静了几秒。
沈知意握紧茶罐。
她终于明白,这些人不是单纯的掠夺者。
他们研究过“桂语茶”,甚至可能接触过类似的东西。
“合作?”裴砚问。
“不可能。”对方摇头,“但我们也不会退。你们必须交出茶罐。”
“那就试试看。”沈知意说。
她把茶罐放在岩壁上,打开盖子,取出一片茶叶,放在掌心。叶面有一道细纹,像是刚浮现的字迹。
“你们抢得走它。”她说,“但看不懂它。”
裴砚趁机把草图收回袖中,低声对她说:“他们不知道我们今晚留饼屑的事。”
沈知意点头。
那是他们唯一没被跟踪的举动。
对面五人再次逼近。
领头人举起铁尺。
“最后一次机会。”
沈知意没动。
裴砚的手按在拐杖上,准备随时反击。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声鸟鸣。
短促,两声连叫。
五名灰衣人同时回头。
其中一人快步上前,在领头人耳边说了几句。
领头人脸色微变。
他盯着沈知意和裴砚,又看了看手中的铁尺。
“我们还会见面。”他说,“下次,不会这么客气。”
五人后退几步,转身走入林中。身影很快被残留的雾气吞没。
沈知意松了口气,腿有点软。她靠在岩壁上,手还在抖。裴砚捡起拐杖,低声问:“你还好吗?”
她点头,把茶叶重新放进茶罐,盖上盖子。陶罐还是温的。
“他们知道的比我们想的多。”她说。
“但他们不知道你是执笔者。”裴砚说,“这才是关键。”
沈知意抬头看向山谷深处。晨光穿过云层,照在前方一道狭窄的隘口上。那里是唯一的通路,两边是陡坡,中间只容一人通过。
她把竹篓背好,扶起裴砚。
“走吧。”她说,“我们得赶在他们之前找到下一个标记。”
裴砚迈步,脚下一滑,差点摔倒。她及时扶住他。两人一步一步往前走,影子被拉得很长。
走到隘口前,沈知意停下。
她从荷包里掏出最后一小撮桂花渣,撒在地上。
风来了。
渣屑飘起,朝隘口深处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