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寒星材料 国际-《凭借外星科技,建立星海王朝》

  “楚总,孟晚星的碳纤维专利申请,已经收到受理通知书。按照当初的约定,公司要给新公司打款,购买生产线了!”

  曲峰说话间,将一份文件递了过来。一次转账七百多万,还是需要楚千澜签字的。

  “生产线选好了?”楚千澜扫了一眼文件内容,在右下角签上自己的名字。

  “孟晚星与她的朋友选中一套国产碳化炉设备,报价680万。我让人调查过,这套设备在业内口碑还不错,就是能耗比进口设备高15%。”

  说到这里,曲峰补充道:“新公司叫‘寒星材料’,孟晚星的朋友名叫钟无霜,已经将270万资金打入公司账户,现在就等咱们的730万到账,就能下单购买设备了。”

  楚千澜听到‘钟无霜’的名字,忽然愣了一下。

  这不就是林诗音的室友吗?半个月前还在外地实习,现在怎么和孟晚星搅合在一起了。

  这两个家伙倒是有点意思,都准备创业了,竟然还跑到外面实习。

  孟晚星是为了实验碳纤维的配方,难道钟无霜出去实习,也别有目的?

  “那就按照投资约定,直接打款。不过,每隔几个月做一次财务审计,这不能马虎。”楚千澜将签好字的文件推给曲峰。

  钟无霜成为自己投资公司的股东,虽然有些意外,但也仅此而已。

  “就在昨天,公司收到深市创投来函,对方有投资星源探索的意愿,询问我们的意思。”曲峰斟酌了一下语气,说道。

  “深市创投?这些人倒是很有眼光!给他们回信息,就说公司暂时没有融资的打算。”

  虽然听到深市创投的名字,让楚千澜感到惊讶,但他依旧选择了拒绝。

  深市创投是一家大型国有投资公司,其规模还要超过IdG创投在中国的分部。

  不过,星源探索此时展露的技术,仅仅是公司储备的一小部分,公司的价值定是被严重低估的。

  若是现在接受投资,楚千澜肯定要吃亏。更何况,此时的星源探索已经有充足的资金流发展自身,完全不需要融资。

  而且,楚千澜以后要将科技图书馆中的技术拿出来,还要依靠这家公司来实现,根本不可能让别人染指这家公司的股权。

  曲峰闻言,只是点了点头,楚千澜的态度,他早有预料。

  他又汇报了星源探索一些情况后,便离开了。

  最近一段时间,楚千澜虽然一直没有关注星源探索,但那边的成果并不小。

  就在上周,张默教授带领团队,根据楚千澜给出的资料,研发出新型锂电池负极材料。

  实际上,此次研发成功的材料依旧是石墨。只是制备方法得到改善,生产成本有所降低,循环性能有所提高,但容量提升并不高。

  这种技术,对现有的产品优势并不是特别明显,放在市场上,竞争力也不是很强。

  正是这个原因,星源探索并没有全力推广。

  曲峰离开后,坐在旁边许久的张振山笑着感叹道,“楚总的几家公司,都是欣欣向荣啊!”

  “都是大家努力的成果!”楚千澜笑着摇摇头。

  张振山翻开随身携带的文件夹,取出几份简历,“这是三名助理的简历,你看什么时间面试一下。”

  楚千澜接过简历,随意浏览了一番,一男两女,都有工作经验,学历也都不低。

  “这两人可以看一看,就安排在明天吧。至于这个女生,还是算了!”

  他将一份简历直接扔到旁边。

  看简历上的业绩,此人能力应该不错,三年换了四份工作,而且工作地点也不在同一个城市。

  楚千澜的助理,以后会接触各公司的很多机密。这种性格不稳重的人,他可不会留在身边。

  张振山闻言,重新拿出一份简历,“这是范承轩,曾经在两家手机公司担任过主要职务,对手机行业比较了解,能力也比较出众!”

  楚千澜先是一愣,随即想起来,他前段时间让对方物色一个副总,处理繁星科技的日常事务。看来这个范承轩,就是张振山寻到的人才了。

  接过范承轩的简历,他的目光在上面停留许久。

  此人不仅在手机行业深耕多年,还主导过几款热门机型的研发与上市,履历堪称亮眼。

  “看着还算不错,你安排时间见一面。”

  楚千澜将简历放下,心中盘算着,若是此人能加入繁星科技,手机项目有人帮忙统筹,他以后会轻松许多。

  “嗯,我稍后会联系对方,确认见面时间。”

  张振山应下后,就准备起身离开。

  就在此时,楚千澜再次开口。

  “张经理,未来几个月,繁星科技的骨架要建立起来了。另外,公司还需要一名对海外业务比较熟悉的销售负责人。”

  张振山有些诧异的看向楚千澜,“楚总,国际市场的事情,暂时不需要着急吧?”

  楚千澜摇了摇头,“张经理,国内的3G网络发展缓慢,覆盖人口少,这会严重影响智能手机的销售。而在那些发达国家中,3G网络要成熟很多,更适合我们的手机。”

  张振山眼中闪过一丝担忧,“可是,那些发达国家的手机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

  楚千澜脸上多出几分自信,“张经理,要对公司有信心!我们以后生产的手机,质量不会比水果差。即便是在国际市场,也有很强的竞争力!”

  “楚总既然这么有信心,那我就给您寻找对应的人才!”

  第二天一早,楚千澜的办公室便迎来两位助理候选人。

  第一位女生名叫苏叶子,身着干练的职业装,回答问题条理清晰,对过往工作经历的阐述详实且有逻辑,尤其在面对突发状况的处理案例分享上,展现出良好的应变能力;

  另一位叫李见山的男生则稍显内敛,但在谈及数据分析和文档管理时,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熟练地介绍自己曾运用的高效管理工具和方法。

  楚千澜边听边做记录,不时点头,对两人的表现颇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