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药材种植的开始-《我从青云山知青林场走来》

  回到林场,当然还是要开会,在群策群力下,给林场产品做的标记就用蒸好的竹环套在鸭脚上,以后林场卖出的鸡鸭鹅都套上脚环,就是有点费人工。

  之后,林鸿彬就窝在林场哪也不去,就守着快生产的老婆,日子过的像抱窝的老母鸡,有需要外出的事宜也都推给郭子好、黄镇山他们去处理。

  一到三月,林场就进入“农忙季”,树要种、菜要种、杂粮也要种。

  不过得先把厨房的事情得先解决,现在几位嫂子也都怀孕了,百来号人的饮食都让他们忙活就有点不合适了。

  林鸿彬回村里,找上林国宏这个村厨:“叔,来林场帮忙啊,长期的。”

  林国宏一听,眼睛都亮了:“真的?”

  林振元、林国宣他们在林场当长期工,村里人可羡慕的紧,虽然生产队去年收入也不低,但与林振元、林国宣他们安全且稳定相比,还是在林场当个长期工更有诱惑力。

  可他又有点犹豫:“可是我去了林场,村里的怎么办?今年生产队可是要开荒的。”

  “开荒不是还要一段时间吗?你带两个徒弟去林场厨房再练一练,等到开荒时也差不多了,你都带了这么多年了。”

  林国宏点点头:“那我去和振文叔商量一下。”

  “不着急,你们商量好再说。”

  两天后,林国宏带了两个徒弟来林场厨房正式掌勺,同时接手了一叠的菜单。得益于前些年的扫盲,林国宏还是认识些字,不认识的字就算是问也都把菜单上的都给问全了。

  拿到菜单后的林国宏那是大喜过望:“鸿彬啊,你就瞧叔的,一定把林场的厨房整到全公社最好!”

  “那就辛苦国宏叔了。”

  今年没有林业局的任务了,但树还是要种的,油茶树、桑树这些经济林木得多种点,各种果树也还要种一些。

  这次植树就没有请村里的乡亲,林场知青们直接上,也得给新知青们上上强度,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植树会战,为此,林场还向周围的村子借了一些锄头。

  张钰琪和办公室的几位姑娘也是全程参与,让这几位从来没干过重活的女同志一吃完饭就直直的躺在床上。

  黄镇山这个老教导员倒是很耐操,全程参与后还能保持不错的状态。

  祝爷爷也是轻轻的参与一番,他活了60多年都没干过农活,没想到老了来林场后补上这个经历。

  张启雄、邱南杨两位也上山练了一番。

  种完树,就是会战种菜、种杂粮。去年年底开垦了30来亩的新旱田,今年都得种上。

  新开荒的旱田在浇了几次粪肥发酵后地也不薄了,两个月就长满了草,现在只要除去草就可以种菜了。这个时候几位嫂子就是知青们的老师了。

  当然,新田一大半是种各种豆子,并套种玉米。地瓜、西瓜不能落下。

  春土豆也得试一下。去年试种的效果还不错,秋土豆有6成是正常的,有4成长得奇形怪状;冬土豆有8成5是正常的。说明空间土豆还是能筛选出适应当地气候的品种。

  林鸿彬又让郭子好去了趟县里,把中药店的唐主任请到林场。

  一看到林场牌子,唐主任突然叫起来:“林老弟!原来你们就是青云山知青林场啊!你就是大名鼎鼎的林鸿彬场长?你可把我瞒得好苦!”

  林鸿彬哭笑不得 —— 他们俩第一次碰面的时候,林鸿彬可没有工作证,至于名字老唐也就随意的看了一眼!

  他赶紧摆手:“唐老哥,这都是虚名虚名,不值一提,不值一提!”

  先是引见了祝爷爷,三人泡茶聊天,林鸿彬负责泡茶,祝爷爷和唐主任负责聊天,主要是聊中草药的知识和中医,这个林鸿彬基本插不上嘴,他没看过几本医书,就算记忆力再好也用不上。

  林鸿彬也知道了唐主任的的名字:唐清原。

  下午带着唐主任、祝爷爷、邱明林、谢秀福、陈建新等一行人进了日光暖房,数种药材的苗已经出苗一些日子。

  唐清原一看,眼睛都直了:“铁皮枫斗?金线莲?你们是怎么弄出这么一大片的?厉害啊!”铁皮枫斗就是铁皮石斛。

  林鸿彬解释:“我们是用茎秆分段插穗,所以繁殖的快一些!”

  “那这也太快了吧!”

  “我们调了些生根水,茎秆泡一泡就能生根!”

  能不快吗,空间外挂了解一下。

  林场有糖、有米醋、有蜂蜜,有酵母、有洋葱,还有林鸿彬经常弄到的香蕉,倒是弄了不少种的生根水了。

  “生根水?可否匀我一些?”

  “我们把生根水的配方印了小册子,你回去时可以带上几本!”

  “那就再好不过了,多谢林老弟了,哈哈!”唐清原满脸笑容的对林鸿彬表示感谢。

  唐清原又看着周围的绞股蓝、黄精、麦冬、太子参等数种药材苗,也是啧啧称奇。

  唐清原问道:“林老弟,你们准备怎么种药材?”

  “现在暖棚不够,只能种在户外,一部分种在野外,一部分种在田里。这次是想让你指导指导,教我们一些这些药材的习性和怎么采收的。”

  祝爷爷也知药性,但对怎么采收草药、怎么处理草药肯定没有唐主任精。

  唐主任知道这就是来林场的目的,也不推辞,直接开讲:

  “那就从铁皮枫斗开始说,铁皮枫斗多附生于岩石或树干上,喜半阴半阳、温暖、湿润且通风排水良好的环境。

  铁皮枫斗怕高温、极端寒冻,也怕积水,难以生长于普通土壤中。采药人一般是剪两年以上的老茎,嫩茎留着继续生长。鲜条就可以出售,但一年以下的嫩茎我们药店一般是不收的。”

  唐主任对着日光暖房里的药材开始侃侃而谈,谢秀福、陈建新则拿着笔记本快速的写写画画。

  接着又讲金线莲:“金线莲通常是在阴凉湿润、腐殖质丰富的地方采到的,比如沟谷边、湿润石壁上、以及土质疏松肥沃的潮湿阴地等。

  秋季的金线莲药效最好,采收前轻轻翻整土壤,以暴露根茎而避免损伤,保持适当距离平滑切断根茎。

  采后的金线莲需及时清洗、晾干,并置于通风阴凉处阴干,注意控制时间以免风干过度。当然活的我们也收。”

  唐主任对着药材苗一种一种的讲解过去:?

  “绞股蓝喜阴湿、喜温暖湿润,绞股蓝以全草入药......”

  “黄精耐寒、喜阴凉、不耐干旱......黄精加工炮制比较麻烦,所以直接卖生的根茎就好!”

  “太子参已经有规模种植了,我们闽省就有,他们选择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或壤土,带点坡度的阳坡进行耕作......”

  “太子参有规模人工种植了?那这个就不做为繁育重点了,搞搞试验就行。就是这个套种可以学学。建新,有没有记下来?”太子参已经有大规模种植这事林鸿彬确实不知道。

  “场长都记着那!”陈建新回道!

  日光暖棚里也没多少种药材,很快的搞定。

  接着一群人去培育菌子的山洞,其中一个山洞是在培育灵芝,有了邱南杨的加入,灵芝的长势还可以,但没有达到林鸿彬重生前在网络上看到的那种盛况。毕竟邱南杨也不是专业研究培育灵芝的。

  山洞开着灯,这有了电就是好!

  “唐老哥,帮我看看这灵芝的情况,长的不算好。”

  唐主任看着灵芝的生长情况,蹲下用手抓了一把培养基,还捏了捏:“我记得有本医书上记有‘方土以木积湿处,用药敷之,即生五色芝’,灵芝喜湿,采灵芝的地方湿度都比较大,我觉得可以再浇水试试。”

  “唐老哥真是博学啊!明林,记下!”

  “灵芝在野外长在通气良好的地方,这山洞里有点闷了!”

  “我们想办法改进!”

  “灵芝药效最好的是灵芝粉,这个得想办法收集!”这个林鸿彬在重生前也听说过灵芝孢子粉的,有一段时间都是灵芝孢子粉的广告,不看都不行。

  “嗯,我们想办法!”

  逛了一圈后,唐主任的任务基本完成,他也只是中药店的主任,不是药材种植专家,怎么种还得是青云山知青林场根据药材的特性去摸索。

  第二天,还是郭子好开着拖拉机送唐主任回中药店,一头黄猄,20只熏鸭作为车马费。

  不是不想多送,而是唐主任咬着后槽牙硬着心拒绝活野猪和活鸡的。

  “中药店已经很显眼了,抓一头黄猄杀了吃肉就好,再弄活野猪和活鸡就显得过于丰富了,那就是给人递刀子了!”

  林鸿彬笑着说:“那行,我们细水长流,下次我下去的时候给你带!”

  唐清原也不客气:“好,我可是不会客气的,嘿嘿嘿!”

  “放心,吃不穷我们林场的。”

  送走唐清原后,林鸿彬叫上黄镇山、张钰琪、郭子好、邱明林、陈建新等人商量怎么模拟适合种药材的环境。去年暑假跟农林大学植物学教授谢联辉教授学习一段时间的熊小青也在列。

  “我们一个一个讨论吧,从铁皮石斛开始,中药店的唐主任说铁皮石斛多附生于岩石或树干上,喜半阴半阳、温暖、湿润且通风排水良好的环境,这个我们怎么模拟?”

  林鸿彬话音一落,熊小青立马就给了反馈:“长在树干上就好办,之前谢教授就教过我们怎么模拟树干环境,用木头包点棕皮,搞点苔藓地衣,还可以在棕皮里塞点木屑之类的。”

  这有老师教过就是不一样。

  “那我们林场有这么多的木头,把它们立在阔叶林下就可以模拟环境了。”陈建新接过话。

  “嗯,那铁皮石斛的试种就先搞这个,搞容易推广的技术。至于岩石环境我去野外找一找看有没有合适的就行。”林鸿彬直接定下。

  “同意!”“同意!”

  “金线莲通常生长在沟谷边、湿润石壁上、以及土质疏松肥沃的潮湿阴地,这个其实种在大棚里是最合适的,但现在大棚数量不够,我觉得还是找林下种植,你们觉得怎么样?”

  “我也这么认为,我觉得还可以直接混种,石斛不是要模拟树干上吗,那地上直接种金线莲。”还是熊小青,这脑瓜转的真快!

  “我看可行,这样能节省不少人工。”黄镇山难得在经营上发表意见。

  接着讨论绞股蓝、黄精、麦冬、太子参等的种植,决定黄精还是种在林下,绞股蓝、麦冬、太子参等直接种在背阴的旱田里。

  讨论完怎么种植,那就是寻找合适的场地了。

  第二天吃过早饭,就由黄镇山、郭子好等分别带队在林场周围寻找适合几种药材野外种植的地方。

  这个地点得选好,位置是首选,不能离林场太远,取水要方便,围围栏要方便,泄水也得方便。

  很快的选了在旱田附近的一个山谷,山谷比较狭小,就十几米宽,一侧是石壁,一侧是坡度比较大的斜坡,中间有条小溪流穿过。

  这种地方开荒成农田不太合适,但用来搞林下种植还挺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