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龙山果然像张青说的那样,地势险要——山脚下是湍急的河流,山上是陡峭的悬崖,只有一条小路能上去,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山顶上有座宝珠寺,鲁智深和杨志就住在里面,手下有三百多个兄弟。
武松和张青提着礼物,刚走到山门口,就被两个喽啰拦住了:“站住!你们是干什么的?”
张青上前一步,说:“快去通报鲁头领和杨头领,就说十字坡的张青,带着打虎英雄武松来了!”
喽啰们听说“打虎英雄”,眼睛都亮了,连忙跑进去通报。没过一会儿,鲁智深和杨志就迎了出来。鲁智深身高八尺,满脸络腮胡,手里提着一根禅杖;杨志穿着铠甲,手里握着一把刀,眼神锐利。
“你就是武松?”鲁智深哈哈大笑着,拍了拍武松的肩膀,“果然是条好汉!快进寺里坐!”
武松抱了抱拳:“鲁大哥,杨大哥,久仰大名!这是小弟的一点心意,不成敬意。”他把绸缎和茶叶递过去。
鲁智深打开一看,笑着说:“好东西!武松兄弟,你太客气了!”
进了宝珠寺,杨志给武松倒上酒:“武都头,您这是从哪里来?怎么想到来二龙山?”
武松把自己的经历说了一遍,最后说:“我听说二龙山是个好地方,想在这里落草,和兄弟们一起干一番事业。”
鲁智深摸了摸胡子,说:“落草可以,但得有投名状。你杀了张都监,也算有本事,但还得让兄弟们服你。”
张青在一旁说:“鲁大哥,杨大哥,武松兄弟不仅本事大,还会搞钱。这次我们劫了潘家马帮,他一个人就解决了领头的镖师,得了八百两银子呢!”
鲁智深眼睛一亮:“哦?这么厉害?武松兄弟,要是你能帮二龙山搞到更多的钱,我就封你为‘劫掠队长’,手下管五十个兄弟!”
武松点头:“没问题!只要能让兄弟们过上好日子,我啥都愿意干!”
从那天起,武松成了二龙山的“劫掠队长”。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摸清二龙山的“财务状况”。他找负责管账的喽啰要了账本,一看就皱起了眉头——账本记得乱七八糟,收入只有“劫商队得银子若干”,支出只有“买粮食花银子若干”,连个具体的数都没有。而且,每次劫完商队,兄弟们都是乱哄哄地分赃,谁抢得多谁拿得多,经常因为分赃吵架。
武松召集五十个兄弟,在宝珠寺的院子里开会:“兄弟们,以后劫商队,得有规矩。我制定了三条‘分赃规则’,大家都得听我的。”
兄弟们都看着他,有人小声嘀咕:“一个外来的,还想管我们?”
武松听见了,却没生气,只是把刀往地上一戳:“我武松不是想管你们,是想让大家都能分到钱,不吵架。第一条,劫来的财物,先拿出三成,作为‘公粮’——用来买粮食、武器和药品,这是咱们二龙山的‘保命钱’,谁都不能动。第二条,剩下的七成,按功劳分——主力拿四成,辅助拿两成,站岗的拿一成。主力就是冲在最前面杀人的,辅助就是搬东西的,站岗的就是放风的。第三条,谁要是敢私藏财物,就按军法处置——打五十军棍,赶出二龙山!”
兄弟们都安静了,有人问:“武队长,要是劫来的东西不是银子,是绸缎、茶叶怎么办?”
武松说:“换成银子再分。咱们和山下的商户合作,把绸缎、茶叶低价卖给他们,换成银子——这样大家分起来方便,也能尽快拿到钱。”
兄弟们都点头:“武队长说得对!就按您说的办!”
没过几天,探子来报:“队长,有个李家马帮,从东京来,要经过二龙山,驮的是瓷器和丝绸,价值上千两!”
武松立刻召集兄弟们,制定计划:“我带二十个兄弟当主力,埋伏在半山腰的树林里;王二带十个兄弟当辅助,在山下的路口等着,等马帮过来,就把路堵上;张三带五个兄弟站岗,在远处放风,看见官府的人就报信;剩下的兄弟留在山上,准备接应。大家都听明白了吗?”
“明白了!”兄弟们齐声回答。
第二天一早,武松带着主力兄弟躲进了半山腰的树林里。他让兄弟们把树枝砍下来,挡在小路上,只留一个能过马的缺口。没过多久,李家马帮就来了——二十多匹马,驮着瓷器和丝绸,十几个镖师跟在后面。
“动手!”武松大喊一声,带着兄弟们冲了出去。镖师们没想到有人劫道,吓得慌了神。武松一把夺过领头镖师的刀,左劈右砍,杀得镖师们节节败退。王二也带着辅助兄弟从山下冲上来,把路堵上,两面夹击。没一会儿,镖师们就投降了。
兄弟们把货物搬上山,堆在宝珠寺的院子里。武松让人清点:“瓷器有一百件,每件能卖十五两,就是一千五百两;丝绸有八十匹,每匹能卖十二两,就是九百六十两,一共两千四百六十两!”
他按照分赃规则,先拿出三成公粮:“公粮是七百三十八两,交给管账的喽啰,用来买粮食和武器。”
然后把剩下的一千七百二十二两,按功劳分:“主力拿四成,就是六百八十七两;辅助拿两成,就是三百四十四两;站岗的拿一成,就是一百七十二两。剩下的三成,也就是五百一十六两,留给山上的兄弟们当口粮——以后大家吃饭,不用再自己掏钱了!”
兄弟们拿着银子,都很高兴。一个叫李四的喽啰说:“武队长,以前劫商队,我最多只能分到十两银子,这次分到了二十两,真是太谢谢你了!”
鲁智深拍着武松的肩膀,笑了:“武松兄弟,你真是个奇才!以前咱们劫商队,每月最多赚一千两,现在有了你,每月能赚两千多两!以后二龙山的钱袋子,就靠你了!”
武松也笑了:“鲁大哥,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兄弟们一起努力的结果。以后咱们还要多劫商队,多搞钱,让兄弟们都能娶上媳妇,过上好日子!”
从那天起,武松在二龙山的地位越来越高。他不仅会劫商队,还会“优化路线”——他让探子打听商队的行踪,专门挑那些从东京来、往青州去的商队下手,这些商队大多带着贵重货物,镖师却不多,“劫掠成本”低,“收益”高。他还和山下的“诚信当铺”合作,把劫来的货物低价卖给当铺,当铺再转卖给别人——这样不仅能快速换成银子,还能避免被官府发现。
一个月下来,二龙山的“收入”翻了一番,兄弟们的日子也越来越好。武松的“小金库”里,也多了不少银子——他把自己的分成存起来,一部分用来买更好的刀和铠甲,一部分用来“做人情”——给鲁智深买他最爱喝的好酒,给杨志买上好的弓箭,给兄弟们买肉吃。他懂,在二龙山,钱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人心——人心齐,才能赚更多的钱。
武松和张青提着礼物,刚走到山门口,就被两个喽啰拦住了:“站住!你们是干什么的?”
张青上前一步,说:“快去通报鲁头领和杨头领,就说十字坡的张青,带着打虎英雄武松来了!”
喽啰们听说“打虎英雄”,眼睛都亮了,连忙跑进去通报。没过一会儿,鲁智深和杨志就迎了出来。鲁智深身高八尺,满脸络腮胡,手里提着一根禅杖;杨志穿着铠甲,手里握着一把刀,眼神锐利。
“你就是武松?”鲁智深哈哈大笑着,拍了拍武松的肩膀,“果然是条好汉!快进寺里坐!”
武松抱了抱拳:“鲁大哥,杨大哥,久仰大名!这是小弟的一点心意,不成敬意。”他把绸缎和茶叶递过去。
鲁智深打开一看,笑着说:“好东西!武松兄弟,你太客气了!”
进了宝珠寺,杨志给武松倒上酒:“武都头,您这是从哪里来?怎么想到来二龙山?”
武松把自己的经历说了一遍,最后说:“我听说二龙山是个好地方,想在这里落草,和兄弟们一起干一番事业。”
鲁智深摸了摸胡子,说:“落草可以,但得有投名状。你杀了张都监,也算有本事,但还得让兄弟们服你。”
张青在一旁说:“鲁大哥,杨大哥,武松兄弟不仅本事大,还会搞钱。这次我们劫了潘家马帮,他一个人就解决了领头的镖师,得了八百两银子呢!”
鲁智深眼睛一亮:“哦?这么厉害?武松兄弟,要是你能帮二龙山搞到更多的钱,我就封你为‘劫掠队长’,手下管五十个兄弟!”
武松点头:“没问题!只要能让兄弟们过上好日子,我啥都愿意干!”
从那天起,武松成了二龙山的“劫掠队长”。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摸清二龙山的“财务状况”。他找负责管账的喽啰要了账本,一看就皱起了眉头——账本记得乱七八糟,收入只有“劫商队得银子若干”,支出只有“买粮食花银子若干”,连个具体的数都没有。而且,每次劫完商队,兄弟们都是乱哄哄地分赃,谁抢得多谁拿得多,经常因为分赃吵架。
武松召集五十个兄弟,在宝珠寺的院子里开会:“兄弟们,以后劫商队,得有规矩。我制定了三条‘分赃规则’,大家都得听我的。”
兄弟们都看着他,有人小声嘀咕:“一个外来的,还想管我们?”
武松听见了,却没生气,只是把刀往地上一戳:“我武松不是想管你们,是想让大家都能分到钱,不吵架。第一条,劫来的财物,先拿出三成,作为‘公粮’——用来买粮食、武器和药品,这是咱们二龙山的‘保命钱’,谁都不能动。第二条,剩下的七成,按功劳分——主力拿四成,辅助拿两成,站岗的拿一成。主力就是冲在最前面杀人的,辅助就是搬东西的,站岗的就是放风的。第三条,谁要是敢私藏财物,就按军法处置——打五十军棍,赶出二龙山!”
兄弟们都安静了,有人问:“武队长,要是劫来的东西不是银子,是绸缎、茶叶怎么办?”
武松说:“换成银子再分。咱们和山下的商户合作,把绸缎、茶叶低价卖给他们,换成银子——这样大家分起来方便,也能尽快拿到钱。”
兄弟们都点头:“武队长说得对!就按您说的办!”
没过几天,探子来报:“队长,有个李家马帮,从东京来,要经过二龙山,驮的是瓷器和丝绸,价值上千两!”
武松立刻召集兄弟们,制定计划:“我带二十个兄弟当主力,埋伏在半山腰的树林里;王二带十个兄弟当辅助,在山下的路口等着,等马帮过来,就把路堵上;张三带五个兄弟站岗,在远处放风,看见官府的人就报信;剩下的兄弟留在山上,准备接应。大家都听明白了吗?”
“明白了!”兄弟们齐声回答。
第二天一早,武松带着主力兄弟躲进了半山腰的树林里。他让兄弟们把树枝砍下来,挡在小路上,只留一个能过马的缺口。没过多久,李家马帮就来了——二十多匹马,驮着瓷器和丝绸,十几个镖师跟在后面。
“动手!”武松大喊一声,带着兄弟们冲了出去。镖师们没想到有人劫道,吓得慌了神。武松一把夺过领头镖师的刀,左劈右砍,杀得镖师们节节败退。王二也带着辅助兄弟从山下冲上来,把路堵上,两面夹击。没一会儿,镖师们就投降了。
兄弟们把货物搬上山,堆在宝珠寺的院子里。武松让人清点:“瓷器有一百件,每件能卖十五两,就是一千五百两;丝绸有八十匹,每匹能卖十二两,就是九百六十两,一共两千四百六十两!”
他按照分赃规则,先拿出三成公粮:“公粮是七百三十八两,交给管账的喽啰,用来买粮食和武器。”
然后把剩下的一千七百二十二两,按功劳分:“主力拿四成,就是六百八十七两;辅助拿两成,就是三百四十四两;站岗的拿一成,就是一百七十二两。剩下的三成,也就是五百一十六两,留给山上的兄弟们当口粮——以后大家吃饭,不用再自己掏钱了!”
兄弟们拿着银子,都很高兴。一个叫李四的喽啰说:“武队长,以前劫商队,我最多只能分到十两银子,这次分到了二十两,真是太谢谢你了!”
鲁智深拍着武松的肩膀,笑了:“武松兄弟,你真是个奇才!以前咱们劫商队,每月最多赚一千两,现在有了你,每月能赚两千多两!以后二龙山的钱袋子,就靠你了!”
武松也笑了:“鲁大哥,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兄弟们一起努力的结果。以后咱们还要多劫商队,多搞钱,让兄弟们都能娶上媳妇,过上好日子!”
从那天起,武松在二龙山的地位越来越高。他不仅会劫商队,还会“优化路线”——他让探子打听商队的行踪,专门挑那些从东京来、往青州去的商队下手,这些商队大多带着贵重货物,镖师却不多,“劫掠成本”低,“收益”高。他还和山下的“诚信当铺”合作,把劫来的货物低价卖给当铺,当铺再转卖给别人——这样不仅能快速换成银子,还能避免被官府发现。
一个月下来,二龙山的“收入”翻了一番,兄弟们的日子也越来越好。武松的“小金库”里,也多了不少银子——他把自己的分成存起来,一部分用来买更好的刀和铠甲,一部分用来“做人情”——给鲁智深买他最爱喝的好酒,给杨志买上好的弓箭,给兄弟们买肉吃。他懂,在二龙山,钱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人心——人心齐,才能赚更多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