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二十一年冬,檀香山唐人街的“联兴号”杂货店飘着一股咸鱼和檀香混合的怪味。孙中山把棉袍的下摆往上提了提,避开地上淌着的融雪水,手指在怀里攥着的那张皱巴巴的《伦敦蒙难记》校样纸,指节泛白。
“孙先生,不是我不帮你。”杂货店老板林阿福把算盘珠子扒拉得噼啪响,眼皮都没抬,“去年你说要‘驱逐鞑虏’,我捐了五十块大洋,结果呢?广州那边枪都没响两声就败了。我这小店,上个月刚被巡捕房以‘通匪’的名头罚了两百块,再捐,老婆孩子都要喝西北风了。”
孙中山往火盆里添了块炭,火星子蹦起来,映亮他眼底的红血丝。他来檀香山已经半个月了,兴中会的旧部要么避而不见,要么哭穷,筹集到的银子加起来还不够买十支毛瑟枪。更糟的是,清廷驻檀香山领事馆已经放出风声,说要“拿办乱党首逆”,再待下去,不仅钱筹不到,连命都可能搭进去。
“阿福兄,你看这张纸。”孙中山把校样纸推过去,上面是他亲笔写的“兴中会债券”字样,“票面一百大洋,革命成功后,中华民国政府双倍兑付。你现在捐一块,将来就是两块;捐一百,就是两百。这不是捐款,是投资——投资一个没有辫子、没有苛捐杂税的中国。”
林阿福的手指在债券字样上蹭了蹭,喉咙里咕噜了一声。他这辈子在檀香山当“猪仔”,被洋人欺负,被清廷漠视,何尝不想有个像样的国家?可“革命成功”这四个字,像挂在天上的月亮,看得见,摸不着。
就在这时,杂货店的门被撞开,一个穿西装、戴礼帽的年轻人闯进来,手里举着一张报纸,声音发颤:“孙先生!广州那边又出事了!我们的人在码头运军火,被清廷的密探抓了,要砍头!”
孙中山猛地站起来,棉袍扫到了火盆,炭灰撒了一地。他知道,这时候不能退。一旦退了,不仅广州的同志没救,兴中会的名声彻底烂了,以后再想筹钱,比登天还难。
“阿福兄,”孙中山的声音沉得像铁块,“我知道你怕。但你想想,我们现在不筹钱,不买军火,下次被抓的,可能就是你在广州的侄子,你在福建的老母亲。清廷的刀,不会因为你在檀香山就饶过你。”
林阿福盯着孙中山的眼睛,那里面没有丝毫退缩,只有一种不管不顾的韧劲儿。他突然把算盘一推,从柜台底下摸出一个铁盒子,“哐当”一声放在桌上:“这里有三百块,是我准备给儿子娶媳妇的钱。债券我不要,我信你孙先生。要是革命成了,你别忘了檀香山还有个林阿福;要是成不了,就当我瞎了眼。”
孙中山把铁盒子抱在怀里,手都在抖。他知道,这不是三百块钱,是一个华侨的命。他对着林阿福深深鞠了一躬:“阿福兄,我孙中山对天发誓,只要革命成功,我一定让所有支持过我们的华侨,都能堂堂正正地回家。”
那天晚上,孙中山在兴中会檀香山分会的小阁楼里,借着煤油灯的光,一张一张写债券。直到天快亮时,他突然停下来,盯着窗外的启明星,心里冒出一个念头:光靠熟人捐款不行,得找“大钱”——找那些在海外做实业、有实力的华侨商人。
他想起一个人:陈嘉庚。
“孙先生,不是我不帮你。”杂货店老板林阿福把算盘珠子扒拉得噼啪响,眼皮都没抬,“去年你说要‘驱逐鞑虏’,我捐了五十块大洋,结果呢?广州那边枪都没响两声就败了。我这小店,上个月刚被巡捕房以‘通匪’的名头罚了两百块,再捐,老婆孩子都要喝西北风了。”
孙中山往火盆里添了块炭,火星子蹦起来,映亮他眼底的红血丝。他来檀香山已经半个月了,兴中会的旧部要么避而不见,要么哭穷,筹集到的银子加起来还不够买十支毛瑟枪。更糟的是,清廷驻檀香山领事馆已经放出风声,说要“拿办乱党首逆”,再待下去,不仅钱筹不到,连命都可能搭进去。
“阿福兄,你看这张纸。”孙中山把校样纸推过去,上面是他亲笔写的“兴中会债券”字样,“票面一百大洋,革命成功后,中华民国政府双倍兑付。你现在捐一块,将来就是两块;捐一百,就是两百。这不是捐款,是投资——投资一个没有辫子、没有苛捐杂税的中国。”
林阿福的手指在债券字样上蹭了蹭,喉咙里咕噜了一声。他这辈子在檀香山当“猪仔”,被洋人欺负,被清廷漠视,何尝不想有个像样的国家?可“革命成功”这四个字,像挂在天上的月亮,看得见,摸不着。
就在这时,杂货店的门被撞开,一个穿西装、戴礼帽的年轻人闯进来,手里举着一张报纸,声音发颤:“孙先生!广州那边又出事了!我们的人在码头运军火,被清廷的密探抓了,要砍头!”
孙中山猛地站起来,棉袍扫到了火盆,炭灰撒了一地。他知道,这时候不能退。一旦退了,不仅广州的同志没救,兴中会的名声彻底烂了,以后再想筹钱,比登天还难。
“阿福兄,”孙中山的声音沉得像铁块,“我知道你怕。但你想想,我们现在不筹钱,不买军火,下次被抓的,可能就是你在广州的侄子,你在福建的老母亲。清廷的刀,不会因为你在檀香山就饶过你。”
林阿福盯着孙中山的眼睛,那里面没有丝毫退缩,只有一种不管不顾的韧劲儿。他突然把算盘一推,从柜台底下摸出一个铁盒子,“哐当”一声放在桌上:“这里有三百块,是我准备给儿子娶媳妇的钱。债券我不要,我信你孙先生。要是革命成了,你别忘了檀香山还有个林阿福;要是成不了,就当我瞎了眼。”
孙中山把铁盒子抱在怀里,手都在抖。他知道,这不是三百块钱,是一个华侨的命。他对着林阿福深深鞠了一躬:“阿福兄,我孙中山对天发誓,只要革命成功,我一定让所有支持过我们的华侨,都能堂堂正正地回家。”
那天晚上,孙中山在兴中会檀香山分会的小阁楼里,借着煤油灯的光,一张一张写债券。直到天快亮时,他突然停下来,盯着窗外的启明星,心里冒出一个念头:光靠熟人捐款不行,得找“大钱”——找那些在海外做实业、有实力的华侨商人。
他想起一个人:陈嘉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