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钱眼通天李卫之盐池破局棋-《搞钱传奇》

  云南盐驿道的衙门里,李卫把前任留下的账本往桌上一摔,账本上的墨迹被茶水洇开,像一片黑渍。

  “亏空十一万九千两?”李卫指着账本上的数字,冲手下的吏员吼道,“你们告诉我,这盐税是怎么亏的?跟咱丰县盐铺的账一样,每一笔进项出项都得算清楚!”

  站在最前面的吏员周昌满脸堆笑:“李大人,云南这地方特殊,盐井都被土司和盐商勾结着把持,官盐卖不出去,私盐遍地都是,这亏空……是老问题了。”

  “老问题?”李卫拿起桌上的算盘,噼啪打了起来,“我算给你们听:云南有二十口盐井,每口井日产盐五百斤,官盐定价每斤三文,私盐卖两文。为什么私盐便宜?因为土司不交税,盐商不用给官府‘规礼银’。咱要做的,就是把‘隐性成本’变成‘显性收益’。”

  周昌愣了愣:“大人的意思是……”

  “第一步,查‘成本漏洞’。”李卫放下算盘,起身走到地图前,指着上面标着的盐井位置,“明天开始,你们分头去盐井,把每个灶户的成本算清楚——柴钱、人工钱、交土司的‘保护费’,都记下来。谁要是敢瞒报,就按私盐论处。”

  接下来的半个月,李卫带着人跑遍了云南的盐井。在黑井镇,他抓住个虚报成本的灶户,当场让人把灶户的账本和自己算的账摆在一起:“你说每斤盐成本两文,可我问了隔壁灶户,柴钱只要五厘,人工只要三厘,剩下的九厘,都进了你和土司的口袋吧?”

  灶户吓得直磕头,李卫却没为难他,反而掏出一两银子:“你把土司收‘保护费’的事说出来,这银子归你。以后你按实上报成本,官府给你每斤盐加一厘补贴——咱这叫‘优化供应链’,你赚得踏实,官府也能收上税。”

  灶户眼睛一亮,立刻把土司和盐商勾结的事全说了出来。

  摸清了成本,李卫开始第二步——“打击非法竞争”。他让人在各州县贴告示:凡举报私盐者,奖励私盐价值的三成。这招跟他在丰县鼓励盐商互相举报一样,没几天,就有人把周昌和盐商勾结的证据送了上来。

  “周吏员,你倒是会做生意啊。”李卫坐在堂上,手里拿着周昌收受盐商银票的账本,“你帮盐商偷税,每担盐抽五文‘好处费’,半年就赚了五千两。这跟咱卖盐时‘掺沙子’一个理,都是破坏‘市场规则’。”

  周昌吓得魂飞魄散,李卫却没杀他,反而让他戴罪立功:“你去跟盐商说,要么按官价交盐税,要么把私盐全部交给官府,官府按成本价收购——咱推行‘官督商办’,他们出人力,咱出渠道,利润五五分。”

  盐商们一开始不乐意,可看到李卫把土司的私盐窝点端了,又算出交税后的利润比卖私盐还稳,都乖乖答应了。

  八个月后,李卫拿着账本去见云南巡抚。巡抚看着上面的数字,眼睛都直了:“十一万九千两亏空全补上了,还盈利三万两?你是怎么做到的?”

  李卫笑着递上算盘:“很简单,就像咱做盐生意——先算清成本,再打击对手,最后整合渠道。这三万两,一部分归国库,一部分给灶户和盐商发了奖金,剩下的五百两,给您买了点云南的普洱茶,算是‘维护合作关系’。”

  巡抚愣了愣,随即哈哈大笑:“你这小子,倒把官场当生意场了!不过……干得好!”

  李卫心里清楚,这三万两盈利不是重点,重点是他靠这桩事,在雍正皇帝那里挂上了号——他知道,下一个“搞钱”的机会,很快就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