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团的团部是间土坯房,窗户上糊着麻纸,被风吹得“哗哗”响。特派员坐在桌子后面,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军装,戴着副黑框眼镜,手里拿着赵刚整理的账本,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
李云龙跟着赵刚走进来,心里跟揣了只兔子似的,七上八下。他咧着嘴,想笑又笑不出来:“特派员同志,一路辛苦,咱这条件简陋,没什么好招待的,就一杯白开水。”
特派员抬了抬眼皮,镜片后的眼神像刀子似的:“李团长,不用客气。我这次来,是奉上级命令,检查你们独立团的经济纪律。这是账本?我看了一下,上面写着‘缴获伪军据点迫击炮三门、重机枪五挺’,可有此事?”
李云龙心里一紧,连忙点头:“有!有!上个月咱端了伪军的一个据点,从里面缴获的。当时战况紧急,没来得及记账,这不,刚补上。”
“哦?”特派员放下账本,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本子,“我刚才跟战士们聊了聊,有个战士说,昨天下午还看见你们团的人往山里运东西,好像是军火。李团长,你能不能解释一下,这是怎么回事?”
李云龙心里暗骂:哪个不长眼的战士,嘴这么不严!他脑子飞快地转着,脸上却不动声色:“特派员同志,你说的是昨天下午?那是咱团的战士在演练‘阵地转移’,把之前缴获的装备往安全的地方挪。你也知道,小鬼子最近老搞扫荡,装备放在一个地方不安全。”
“阵地转移?”特派员挑了挑眉,“那为什么不提前上报?还有,账本上写着‘群众捐赠大洋五千块’,我问了村里的老乡,他们说根本没捐过这么多钱。李团长,你这账本,是不是有点问题?”
赵刚连忙打圆场:“特派员同志,这其中有误会。那五千块大洋,是几个爱国商人捐赠的,不是老乡。他们怕小鬼子报复,不让我们透露名字,所以没在账本上写清楚。”
“爱国商人?”特派员放下小本子,身体往前倾了倾,“什么样的爱国商人?在哪里?我要见他们。”
李云龙心里“咯噔”一下,暗道不好——这特派员认死理,要是见不到人,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他咬了咬牙,决定赌一把:“特派员同志,实不相瞒,那几个商人是从日占区来的,现在已经回去了。他们冒着生命危险给咱捐钱,就是为了打鬼子。要是咱们把他们的名字报上去,万一被小鬼子知道了,他们全家都得遭殃。你说,咱能这么做吗?”
特派员愣住了,眉头皱得更紧。他沉默了半晌,才缓缓开口:“李团长,我知道你们在敌后抗战不容易,经费紧张。但咱们是八路军,得守纪律,不能搞歪门邪道。要是都像你们这样,账本想怎么写就怎么写,那纪律还有什么用?”
“特派员同志,咱没搞歪门邪道!”李云龙急了,往前一步,声音提高了几分,“咱搞来的钱和装备,全用在弟兄们身上了!你看看咱团的战士,之前每人只有五发子弹,现在能分到二十发;之前顿顿喝稀粥,现在能吃上干饭了!这些,都是靠咱自己想办法搞来的!你要是把咱的钱袋子封了,弟兄们怎么打仗?怎么打鬼子?”
赵刚也连忙说:“特派员同志,老李说的是实话。咱们独立团在晋西北,孤立无援,旅长让咱们‘生产自救’,要是不自己想办法,弟兄们早就饿死了。这些灰色收入,虽然不符合规矩,但都是为了抗战,为了让更多的人活下去。”
特派员看着李云龙激动的样子,又看了看赵刚诚恳的眼神,沉默了。他拿起账本,翻了几页,又放下,叹了口气:“我知道你们不容易。但规矩就是规矩,不能破。这样吧,这批装备和大洋,既然是为了抗战,我可以不上报,但你们得保证,以后再搞缴获或者接受捐赠,必须如实记账,及时上报。要是再让我发现你们瞒报,我饶不了你们!”
李云龙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连忙点头:“谢谢特派员同志!咱保证,以后绝对如实记账,绝不瞒报!”
特派员站起身,整理了一下军装:“行了,账本我留下,回去后我会向上级汇报情况。你们好好打仗,别让我失望。”
送走特派员,李云龙瘫坐在椅子上,擦了擦额头的汗:“他娘的,这特派员跟审犯人似的,差点把咱的老底都给掀了!”
赵刚也松了口气,苦笑:“还好你反应快,不然咱们就麻烦了。以后可得注意,不能再这么冒险了。”
“知道了知道了。”李云龙摆摆手,突然想起什么,“对了,高启山那边的货,让赵刚你派车去接了吗?”
“派了,刚出发没多久。”赵刚说,“等货运回来,咱们就把它藏进后山的山洞里,等特派员走远了,再拿出来装备部队。”
“好主意!”李云龙咧嘴一笑,“还是你想得周到。对了,楚云飞那边咋样了?昨天跟358团交火,没伤到咱们的人吧?”
“没伤到,就是有几个战士受了点轻伤。”赵刚说,“张大彪已经带着人回来了,他说楚云飞的人追了一阵,见没追上,就回去了。”
李云龙点点头,心里盘算着:楚云飞这老狐狸,这次没抢到货,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以后跟他打交道,得更小心点。还有小鬼子,这次交易虽然没让他们占到便宜,但佐藤肯定会记恨上咱们,以后的扫荡肯定会更猛烈。
他站起身,走到门口,望着远处的黄土坡。风还在刮,卷着沙砾打在脸上,有点疼。但李云龙的心里,却燃起了一团火——特派员的事儿解决了,装备也到手了,接下来,他要好好规划一下独立团的“经济发展”:先把骑兵连和炮兵连组建起来,再去端几个日军的据点,搞点大洋和装备;然后,跟高启山合作,把日占区的军火和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回来;最后,再跟楚云飞玩点“商业博弈”,让他不敢再打自己的主意。
就在这时,通信员跑进来,手里拿着一封电报:“团长!旅长来电,说日军近期要对晋西北的根据地发动大规模扫荡,让咱们做好准备,配合主力部队作战!”
李云龙接过电报,看了一眼,眼睛亮了起来:“大规模扫荡?好啊!小鬼子送上门来,正好让咱试试新缴获的迫击炮和重机枪!这次,咱不光要打退小鬼子,还要把他们的军火库给端了,搞一笔大的!”
赵刚皱起眉头:“老李,这次日军来势汹汹,咱们不能大意。得好好谋划谋划,别再像上次那样冒险了。”
“放心吧!”李云龙拍了拍他的肩膀,“咱这次不冒险,咱搞‘阵地战’ ‘游击战’结合,用迫击炮轰他们的主力,用重机枪扫他们的步兵,再派小股部队去端他们的补给线。这叫‘立体作战’,也是‘战时经济学’的最高境界——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收益!”
他转身对通信员喊:“通知各营营长,十分钟后在团部开会!咱们好好合计合计,怎么跟小鬼子打这场‘钱袋子保卫战’!”
通信员领命而去。李云龙看着窗外的黄土坡,嘴角露出一丝狡黠的笑容——他知道,一场更大的硬仗就要来了,但他不怕。因为他有弟兄们,有新缴获的装备,还有他那套屡试不爽的“战时经济学”。只要钱袋子鼓着,装备扛着,他李云龙,就能在晋西北的黄土坡上,跟小鬼子斗到底!
李云龙跟着赵刚走进来,心里跟揣了只兔子似的,七上八下。他咧着嘴,想笑又笑不出来:“特派员同志,一路辛苦,咱这条件简陋,没什么好招待的,就一杯白开水。”
特派员抬了抬眼皮,镜片后的眼神像刀子似的:“李团长,不用客气。我这次来,是奉上级命令,检查你们独立团的经济纪律。这是账本?我看了一下,上面写着‘缴获伪军据点迫击炮三门、重机枪五挺’,可有此事?”
李云龙心里一紧,连忙点头:“有!有!上个月咱端了伪军的一个据点,从里面缴获的。当时战况紧急,没来得及记账,这不,刚补上。”
“哦?”特派员放下账本,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本子,“我刚才跟战士们聊了聊,有个战士说,昨天下午还看见你们团的人往山里运东西,好像是军火。李团长,你能不能解释一下,这是怎么回事?”
李云龙心里暗骂:哪个不长眼的战士,嘴这么不严!他脑子飞快地转着,脸上却不动声色:“特派员同志,你说的是昨天下午?那是咱团的战士在演练‘阵地转移’,把之前缴获的装备往安全的地方挪。你也知道,小鬼子最近老搞扫荡,装备放在一个地方不安全。”
“阵地转移?”特派员挑了挑眉,“那为什么不提前上报?还有,账本上写着‘群众捐赠大洋五千块’,我问了村里的老乡,他们说根本没捐过这么多钱。李团长,你这账本,是不是有点问题?”
赵刚连忙打圆场:“特派员同志,这其中有误会。那五千块大洋,是几个爱国商人捐赠的,不是老乡。他们怕小鬼子报复,不让我们透露名字,所以没在账本上写清楚。”
“爱国商人?”特派员放下小本子,身体往前倾了倾,“什么样的爱国商人?在哪里?我要见他们。”
李云龙心里“咯噔”一下,暗道不好——这特派员认死理,要是见不到人,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他咬了咬牙,决定赌一把:“特派员同志,实不相瞒,那几个商人是从日占区来的,现在已经回去了。他们冒着生命危险给咱捐钱,就是为了打鬼子。要是咱们把他们的名字报上去,万一被小鬼子知道了,他们全家都得遭殃。你说,咱能这么做吗?”
特派员愣住了,眉头皱得更紧。他沉默了半晌,才缓缓开口:“李团长,我知道你们在敌后抗战不容易,经费紧张。但咱们是八路军,得守纪律,不能搞歪门邪道。要是都像你们这样,账本想怎么写就怎么写,那纪律还有什么用?”
“特派员同志,咱没搞歪门邪道!”李云龙急了,往前一步,声音提高了几分,“咱搞来的钱和装备,全用在弟兄们身上了!你看看咱团的战士,之前每人只有五发子弹,现在能分到二十发;之前顿顿喝稀粥,现在能吃上干饭了!这些,都是靠咱自己想办法搞来的!你要是把咱的钱袋子封了,弟兄们怎么打仗?怎么打鬼子?”
赵刚也连忙说:“特派员同志,老李说的是实话。咱们独立团在晋西北,孤立无援,旅长让咱们‘生产自救’,要是不自己想办法,弟兄们早就饿死了。这些灰色收入,虽然不符合规矩,但都是为了抗战,为了让更多的人活下去。”
特派员看着李云龙激动的样子,又看了看赵刚诚恳的眼神,沉默了。他拿起账本,翻了几页,又放下,叹了口气:“我知道你们不容易。但规矩就是规矩,不能破。这样吧,这批装备和大洋,既然是为了抗战,我可以不上报,但你们得保证,以后再搞缴获或者接受捐赠,必须如实记账,及时上报。要是再让我发现你们瞒报,我饶不了你们!”
李云龙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连忙点头:“谢谢特派员同志!咱保证,以后绝对如实记账,绝不瞒报!”
特派员站起身,整理了一下军装:“行了,账本我留下,回去后我会向上级汇报情况。你们好好打仗,别让我失望。”
送走特派员,李云龙瘫坐在椅子上,擦了擦额头的汗:“他娘的,这特派员跟审犯人似的,差点把咱的老底都给掀了!”
赵刚也松了口气,苦笑:“还好你反应快,不然咱们就麻烦了。以后可得注意,不能再这么冒险了。”
“知道了知道了。”李云龙摆摆手,突然想起什么,“对了,高启山那边的货,让赵刚你派车去接了吗?”
“派了,刚出发没多久。”赵刚说,“等货运回来,咱们就把它藏进后山的山洞里,等特派员走远了,再拿出来装备部队。”
“好主意!”李云龙咧嘴一笑,“还是你想得周到。对了,楚云飞那边咋样了?昨天跟358团交火,没伤到咱们的人吧?”
“没伤到,就是有几个战士受了点轻伤。”赵刚说,“张大彪已经带着人回来了,他说楚云飞的人追了一阵,见没追上,就回去了。”
李云龙点点头,心里盘算着:楚云飞这老狐狸,这次没抢到货,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以后跟他打交道,得更小心点。还有小鬼子,这次交易虽然没让他们占到便宜,但佐藤肯定会记恨上咱们,以后的扫荡肯定会更猛烈。
他站起身,走到门口,望着远处的黄土坡。风还在刮,卷着沙砾打在脸上,有点疼。但李云龙的心里,却燃起了一团火——特派员的事儿解决了,装备也到手了,接下来,他要好好规划一下独立团的“经济发展”:先把骑兵连和炮兵连组建起来,再去端几个日军的据点,搞点大洋和装备;然后,跟高启山合作,把日占区的军火和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回来;最后,再跟楚云飞玩点“商业博弈”,让他不敢再打自己的主意。
就在这时,通信员跑进来,手里拿着一封电报:“团长!旅长来电,说日军近期要对晋西北的根据地发动大规模扫荡,让咱们做好准备,配合主力部队作战!”
李云龙接过电报,看了一眼,眼睛亮了起来:“大规模扫荡?好啊!小鬼子送上门来,正好让咱试试新缴获的迫击炮和重机枪!这次,咱不光要打退小鬼子,还要把他们的军火库给端了,搞一笔大的!”
赵刚皱起眉头:“老李,这次日军来势汹汹,咱们不能大意。得好好谋划谋划,别再像上次那样冒险了。”
“放心吧!”李云龙拍了拍他的肩膀,“咱这次不冒险,咱搞‘阵地战’ ‘游击战’结合,用迫击炮轰他们的主力,用重机枪扫他们的步兵,再派小股部队去端他们的补给线。这叫‘立体作战’,也是‘战时经济学’的最高境界——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收益!”
他转身对通信员喊:“通知各营营长,十分钟后在团部开会!咱们好好合计合计,怎么跟小鬼子打这场‘钱袋子保卫战’!”
通信员领命而去。李云龙看着窗外的黄土坡,嘴角露出一丝狡黠的笑容——他知道,一场更大的硬仗就要来了,但他不怕。因为他有弟兄们,有新缴获的装备,还有他那套屡试不爽的“战时经济学”。只要钱袋子鼓着,装备扛着,他李云龙,就能在晋西北的黄土坡上,跟小鬼子斗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