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行者钱途:武松搞钱录之走私诱惑与底线坚守!-《搞钱传奇》

  漕运的生意越来越红火,江南的盐商也找上门来——他们想让梁山的漕运船帮着走私私盐,每船私盐给梁山五百两银子,一个月至少有十船,能多赚五千两。

  盐商的头领是个肥头大耳的汉子,笑着说:“武头领,私盐的利润大得很,朝廷管得严,但咱们的漕运船有朝廷执照,官差不敢查。只要你点个头,咱们一起赚大钱!”

  五百两一船,十船就是五千两——相当于漕运半个月的利润。戴宗听了,眼睛都亮了:“武头领,这钱好赚啊!咱们的漕运船有执照,确实没人敢查!”

  周通也跟着说:“对!私盐又不害人,只是朝廷不让卖,咱们帮着运,也不算违背道义!”

  武松却皱了眉。他知道,私盐虽然利润大,但危害不小——朝廷的盐税是重要收入,走私私盐会让朝廷税收入减少,最后还是百姓遭殃;而且,一旦被发现,梁山的漕运执照会被收回,兄弟们的努力就白费了。

  “不行。”武松摇了摇头,“私盐不能运。咱们梁山搞钱,得搞干净的钱,不能赚这种昧良心的钱。”

  盐商的头领愣了,随即脸色沉了下来:“武头领,你别给脸不要脸!五千两银子,你说不要就不要?再说,你以为你不运,就没人运了?高俅的人早就帮我们运私盐了,你不运,我们就找他去!”

  武松的眼神冷了下来:“你找谁是你的事,但梁山不运私盐。你要是再敢在梁山提私盐,就别怪我不客气!”

  盐商的头领气冲冲地走了。戴宗叹了口气:“武头领,五千两银子啊,就这么没了……”

  “没了就没了。”武松说,“咱们梁山虽然需要钱,但不能丢了道义。要是为了五千两银子运私盐,以后兄弟们就会觉得,只要能赚钱,什么都能做,到时候梁山就不是梁山了。”

  可没过几天,就传来消息——高俅的人帮盐商运私盐,每船只收三百两银子,还把盐价压了下来,江南的盐商都找高俅去了。更糟的是,高俅还向朝廷举报,说梁山“拒绝运私盐,破坏盐市”,皇上虽然没怪罪,但也让张大人提醒武松“多为朝廷着想”。

  张大人的信使来了,说:“武头领,张大人让我跟您说,私盐的事,要是不想运就算了,但也别得罪盐商,免得影响漕运的生意。”

  武松心里清楚,这是高俅的连环计——先让盐商引诱梁山运私盐,梁山不运,就抢盐商的生意,再举报梁山破坏盐市,让朝廷对梁山有意见。

  “戴宗兄弟,你去江南,跟盐商们说,咱们虽然不运私盐,但可以帮他们运官盐——朝廷的官盐运费太高,咱们只收他们七成运费,还保证比高俅的人运得快、运得安全。”武松说,“官盐是合法的,咱们运官盐,既不违背道义,又能抢高俅的生意,还能让盐商满意。”

  戴宗连忙去了江南。盐商们本来就怕高俅——高俅的人运私盐,不仅要价低,还经常偷工减料,少给盐。一听梁山愿意运官盐,运费还低,都答应了。

  第一个月,梁山就帮盐商运了二十船官盐,赚了三千两银子。高俅的人听说后,气得不行,但也没办法——官盐是合法的,他们不能拦。

  张大人听说梁山运官盐,也很高兴:“武头领,你做得好!皇上听说了,还夸你懂规矩、会办事呢!”

  武松笑了笑,心里很踏实。他知道,在搞钱的路上,道义就像天平的砝码,一旦倾斜,就会摔得粉身碎骨。只有守住道义,赚干净的钱,梁山才能长久发展。

  这天晚上,武松坐在宝珠寺的院子里,翻开怀里的小本子,在后面加了一句话:“搞钱的路有千万条,最直的那条,叫道义。赚再多的钱,丢了道义,也守不住;守着道义,就算赚得少,也能走得远。”

  写完,他合上本子,举起酒壶,对着月亮喝了一口。酒很烈,但心里很暖。他知道,梁山的搞钱路还很长,还会有更多的诱惑和陷阱,但只要兄弟们一条心,守住道义,就没有走不通的路,没有搞不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