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抉择之后的路标-《凡人吴普同》

  秋意渐深,保定农业大学的梧桐树叶开始大片大片地染上金黄,又在萧瑟的秋风中打着旋儿飘落,铺满了校园的小径,踩上去发出沙沙的脆响。这诗意的景致,却难以完全抚平吴普同内心那经过一番激烈挣扎后的波澜与最终沉淀下来的决断。

  经过无数个夜晚的辗转反侧,权衡了家庭的期望、经济的现实、与马雪艳感情的维系以及自身能力的评估后,吴普同最终还是将那簇名为“考研”的微小火苗,亲手掐灭了。这个决定像一块沉重的石头投入心湖,激起了复杂的涟漪——有放弃可能性的遗憾,有对未知前路的些许惶恐,但更多的,是一种卸下犹豫后、目标明确所带来的奇异平静。他,吴普同,农业大学畜牧养殖专业的一名普通学生,将在一年多后,直接踏入社会,用双手和所学的知识去搏一个未来。

  决定一旦做出,那股因大三课业压力减轻而骤然多出来的“自由时间”,便不再是令人慵懒的闲暇,反而变成了一种需要被认真规划和填充的资源,一种为未来增添筹码的紧迫任务。他不能像李学家那样虚度光阴,也不能仅仅满足于陪伴马雪艳复习英语——那固然重要,但终究是她的事情。他必须为自己做点什么。

  坐在二号教学楼那间熟悉的自习室里,窗外是沙沙的落叶声,吴普同摊开一个崭新的笔记本,拧开钢笔,开始像规划实验步骤一样,规划自己余下的大学生涯。笔尖在纸上划过,发出细微的沙沙声。

  “首要任务:确保顺利毕业,专业课成绩不能落下了。”

  “其次:全力协助雪艳通过英语四级,这是她当前最大的坎。”

  “自身提升……”写到这里,他停顿了,笔尖悬在纸面上,墨水微微氲开一个小点。

  他回想起上学期备考计算机二级的经历。虽然过程磕绊,但那套严谨的逻辑和最终通过的成果,让他对“技能证书”这东西产生了一种务实的好感。它像一块敲门砖,虽然不能代表全部能力,却能在求职时,让简历在众多竞争者中多一点点显眼的份量。计算机三级,听起来就比二级更高级,挑战更大,但也意味着如果能攻克,砝码更重。

  另一个念头也随之浮现。仅仅一个畜牧专业的本科文凭,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上,是否足够?能否让自己在众多的应聘者中脱颖而出?他想起了镇上那些做着各种小生意的乡亲,隐隐约约感觉到,懂点“经济”、懂点“管理”,或许将来无论从事本行还是转做别的,都能多一条路,多一分底气。双学位他不敢想,那是需要极大精力和时间投入的,但据说有一种“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含金量不错,而且时间灵活,可以靠自己业余学习,一门门去考,全部通过后也能获得国家承认的学历。

  这个念头让他心跳加速。计算机三级是技能认证,经济管理自考是第二学历,两者结合,岂不是能大大增强自己的综合竞争力?

  他深吸一口气,在笔记本上郑重地写下:

  “目标一:报名全国计算机三级考试。”

  “目标二:报名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经济管理专业本科段)。”

  方向确定,接下来的便是行动。相比于自考,计算机三级的报名过程简单得几乎让人感到不真实。他在学校机房找了一台能联网的电脑,开机时熟悉的硬盘运转声和CRT显示器逐渐亮起的过程,都带着一种办理正事的庄重感。他按照同学指引,登录了指定的考试报名网站。网页设计得很简陋,大多是文字和表格,图片很少。他仔细阅读着报名须知,然后一步步填写个人信息:姓名、身份证号、学校、专业、报考科目(他选择了相对熟悉的“数据库技术”)……每一个空格都填得小心翼翼,生怕出错。最后点击“提交”按钮,页面跳转,显示“报名信息提交成功,请于指定时间内缴费并打印准考证”。整个过程,不过二十多分钟,安静而高效,与他预想中的繁琐大相径庭。

  相比之下,自学考试的报名则充满了“人间烟火”气,更像是一场需要亲力亲为的“远征”。他先是利用机房电脑,在略显卡顿的网络搜索引擎里输入“保定市自学考试办公室”,在一堆杂乱的信息中费力地辨别出官方的联系电话。记下号码,他走到楼道里的IC卡电话机前,插卡,拨号。

  听筒里传来长长的忙音,拨了好几次才接通。

  “喂,你好,保定市自考办。”一个略带不耐烦的女声传来。

  “您……您好,我想咨询一下自考报名的事情。”吴普同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清晰镇定。

  “哪个专业的?什么时候报?自己看通知!”对方语速很快。

  “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的。通知……在哪里看?”

  “墙上贴着!自己来看!带身份证、学生证复印件,还有钱!下周一至周五,工作时间过来!”啪嗒,电话被挂断了。

  虽然态度冷淡,但关键信息总算拿到了。吴普同没有在意对方的语气,反而因为明确了流程而感到一丝踏实。他需要亲自去一趟市自考办。

  选了一个下午没课的日子,吴普同带上早就准备好的身份证和学生证复印件,以及省吃俭用攒下的一笔报名费和教材费,踏上了前往市区的公交车。公交车摇摇晃晃,穿过逐渐熟悉的保定街道,窗外的景象从安静的校园区过渡到热闹的商业街,最后在一片看起来有些年头的政府办公区域附近停了下来。

  按照路牌指示和路人的指点,他找到了自学考试办公室所在的那栋灰扑扑的办公楼。还没走近,就看到办公楼门口熙熙攘攘地聚集着一大群人,男女老少都有,以年轻人为主,但也不乏一些看起来已参加工作多年、脸上带着沧桑和迫切的中年人。人群嘈杂,互相交谈着,询问着,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焦虑与希望交织的特殊气氛。

  自考办的大门敞开着,里面人头攒动,几个窗口前排着长长的队伍,缓慢地向前蠕动。墙壁上贴满了白纸黑字的通知、报考简章、专业计划表,纸张层层叠叠,有些边角已经卷曲发黄。而更引人注目的是,在门口两侧的空地上,以及楼道里,聚集着不少手拿一叠叠宣传单的人,一见有像他这样的学生模样的人过来,便立刻热情地围上来。

  “同学,报自考吗?考虑一下我们‘启航’辅导班吧!名师授课,包过!”

  “我们是‘育成’教育的,资料最全,押题最准,免费试听!”

  “报经济管理?我们这有这个专业全套的笔记和历年真题,便宜卖了!”

  各种吆喝声、推介声不绝于耳,宣传单像雪片一样被塞到手里。吴普同有些手足无措地接了几张,粗略看了看,上面印着诱人的“通过率高达XX%”、“签约保障”等字样,以及一串串联系电话。他从未想过,一个自学考试,其周边竟也衍生出如此热闹的商业生态。这让他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这条路的挑战性以及许多人与他一样,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提升自己的迫切心情。

  他没有理会那些热情的推销,紧紧攥着自己的材料,挤过人群,找到贴有“经济管理专业本科报名”指示的队列末尾,默默地站定。队伍移动得很慢,他只能耐心等待,观察着周围的一切。前面的人有的满脸期待,有的眉头紧锁,有的正和同伴低声讨论着要报考的科目。空气中混合着汗味、纸张油墨味和某种难以言状的奋斗气息。

  终于轮到他了。窗口后面坐着一位表情严肃的中年女工作人员。

  “材料。”声音简短。

  吴普同赶紧将身份证、学生证复印件和填好的表格递进去。

  工作人员熟练地翻看着,在键盘上敲打了几下,又递出来一张缴费单:“去那边第三个窗口交钱,然后把回执拿过来。”

  又是一阵排队,缴费,拿着盖了章的回执返回。工作人员核对后,将一份打印好的《考生报考信息确认表》和一本厚厚的《经济管理专业(本科)考试计划》递给他:“自己核对信息,按照计划买书复习,考试时间和地点看后续通知,自己留意。”

  “谢谢老师。”吴普同接过那摞沉甸甸的、关乎他未来另一条路径的文件,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走出喧闹的自考办,午后的阳光有些刺眼。他站在街边,回头望了望那栋依旧人声鼎沸的灰色办公楼,又低头看了看手中崭新的考试计划和那张代表他已踏上征途的报名确认表。心中没有太多兴奋,反而是一种沉甸甸的、仿佛签下了一份重要契约的责任感。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的大三生活,将不再仅仅是与马雪艳的耳鬓厮磨和相对轻松的专业课学习。他的肩上,为自己加上了两副沉重的担子——计算机三级和经济管理自考。前路漫漫,挑战重重,但看着手中这清晰的路标,他的眼神却愈发坚定。他必须走下去,为了那个决定工作的自己,也为了能有一个更值得期待的、与马雪艳共同的未来。他小心翼翼地将文件收好,踏上了返回学校的公交车,窗外的城市风景向后飞驰,而他的人生轨道,似乎也因今天的选择,而悄然转向了一个更加忙碌,却也可能更加开阔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