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三十日清晨五点四十分,尖锐的哨声划破了县一中复读生宿舍区的宁静。吴普同猛地从睡梦中惊醒,一时间竟不知身在何处。借着窗外朦胧的晨光,他看见室友们都已经开始动作利落地穿衣洗漱。
"快起来!六点十分要赶到教室早读!"张文远一边系鞋带一边催促,眼镜片后的眼睛里还带着睡意,但动作却毫不含糊。
宿舍里顿时忙碌起来。搪瓷脸盆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毛巾在水龙头下哗啦啦地拧干,八个男生像训练有素的士兵,在狭小的空间里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晨间梳洗整理。吴普同注意到李强已经穿戴整齐,正就着咸菜啃冷馒头,手里还拿着一本英语单词书。
五分钟后,八个人已经冲出宿舍,向着教学楼快步走去。清晨的操场笼罩在薄雾中,红色跑道上已经有不少学生在晨跑。教学楼里灯火通明,每个窗口都能看到伏案苦读的身影。
"这才五点多啊......"吴普同忍不住感叹。 "县一中的学生都是这个点起床。"赵明推推金丝眼镜,"复读班还算晚的,应届生五点半就到教室了。"
高三教学楼的三楼整层都是复读班教室。吴普同所在的理(1)班在走廊尽头,教室门上方挂着"拼搏一年,改变一生"的红色横幅。推开教室门,一股热浪扑面而来——五十多个学生已经坐在里面,书声琅琅。
吴普同找到自己的座位,刚拿出语文课本,上课铃就响了。一个身材高瘦、神情严肃的男老师快步走进教室,皮鞋跟敲击水泥地面发出清脆的声响。
"我是你们的语文老师,姓周。"他在黑板上写下苍劲有力的"周"字,"从今天起,由我带领大家攻破语文这一关。"周老师说话语速很快,但每个字都清晰有力,"我知道你们都是落榜生,有的基础差,有的发挥失常。但在这里,我要告诉你们——语文不是死记硬背,而是有方法可循的!"
他翻开课本,开始讲解古文鉴赏。与县三中老师照本宣科不同,周老师旁征博引,从历史背景到作者生平,从修辞手法到思想内涵,讲得深入浅出。教室里鸦雀无声,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
"这段话的'之'字有几种用法?谁来回答?"周老师突然提问。 几个学生举手,周老师却点了低头记笔记的吴普同:"后排那个穿白衬衫的同学。" 吴普同慌忙站起来,脑子一片空白。 "不要紧张,"周老师语气缓和了些,"根据我刚才讲的思路想一想。"
在老师的引导下,吴普同渐渐理清思路,给出了正确答案。周老师满意地点点头:"很好!记住,学语文要敢说敢想,不要怕错!"
第二节是数学课。上课铃刚响,一个精干的中年女老师就夹着三角板走进教室。"我姓郑,教数学。"她在黑板上写下"郑"字,转身扫视全班,"我知道你们最怕数学,但我要告诉你们——数学是最容易提分的科目!"
郑老师讲课干净利落,没有一句废话。她先用五分钟讲透一个知识点,然后立刻出例题,让学生当场解答。"数学不是看会的,是练会的!"她在行间巡视,看到错误就直接指出,"这一步为什么错?公式没记牢还是思路有问题?"
吴普同发现,郑老师特别注重解题思路的训练。"不要死记硬背,"她反复强调,"要理解为什么要这样解。高考题千变万化,但解题思路是相通的。"
课间休息时,学生们都顾不上活动,抓紧时间整理笔记。吴普同看到前排一个女生在偷偷抹眼泪——她的数学基础太差,完全跟不上郑老师的节奏。
"别灰心,"旁边的男生小声安慰,"郑老师讲课是快,但真的有用。我去年跟她复读,数学提高了40分。" 这句话给了吴普同莫大的鼓舞。
第三节英语课,老师是个穿着时髦的年轻女老师,姓林。与前面两位老师不同,林老师一进门就全程英语开场:"Good rning, everyone! Wele to English ss!"
她发音标准流畅,让习惯了"哑巴英语"的复读生们目瞪口呆。"我知道你们最怕听力口语,"林老师切换回中文,微微一笑,"但我要告诉你们,英语是活的语言,不是死的语法!"
林老师的教学方法很新颖:她用英文歌曲训练听力,用电影片段学习口语,甚至带着学生玩英语游戏。"不要把英语当成考试科目,"她说,"要把它当成工具,当成了解世界的窗口。"
吴普同第一次发现,原来英语可以这么有趣。虽然很多地方听不懂,但他努力跟着老师的节奏,不知不觉就记下了不少单词和句型。
中午吃饭时,八个室友聚在一起讨论上午的课程。 "郑老师太厉害了!"张文远兴奋地说,"她讲的解题方法比我去年老师强多了!" "林老师发音真好听,"孙伟模仿着老师的语调,"比我以前的英语老师强一百倍!" 李强却有些担忧:"老师讲得太快了,我跟不上......" "慢慢来,"吴普同安慰他,"这才第一天呢。"
下午第一节是物理课。上课铃刚响,一个精神矍铄的老教师就健步走进教室。他满头银发,但目光如炬,声音洪亮:"我姓王,教物理。物理难不难?"他自问自答,"难!但再难也难不过高考落榜的滋味!"
王老师讲课很有特点:他很少用课本,而是用粉笔在黑板上画示意图,用生活中的例子解释物理原理。"看这个滑轮组,"他边画边说,"就像你们复读——一个人拉不动,大家一起用力,就能把重物吊起来!"
他用生动比喻讲解抽象概念,复杂的物理公式变得通俗易懂。"学习物理要像侦探破案,"王老师说,"要根据已知条件推断未知结果。这才是物理思维的魅力所在!"
最后一节是化学课,也是班主任的课。上课前五分钟,教室里就异常安静——大家都听说过"铁面李"的威名。
两点整,一个胖胖的中年男老师端着茶杯走进教室。他确实很胖,走起路来都有些蹒跚,但眼神锐利,不怒自威。"我姓李,教化学,也是你们的班主任。"他声音洪亮,与体型很不相称,"我知道你们给老师起外号,叫我'铁面李'。"
学生们都低下头,不敢出声。 "这个外号我很
"快起来!六点十分要赶到教室早读!"张文远一边系鞋带一边催促,眼镜片后的眼睛里还带着睡意,但动作却毫不含糊。
宿舍里顿时忙碌起来。搪瓷脸盆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毛巾在水龙头下哗啦啦地拧干,八个男生像训练有素的士兵,在狭小的空间里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晨间梳洗整理。吴普同注意到李强已经穿戴整齐,正就着咸菜啃冷馒头,手里还拿着一本英语单词书。
五分钟后,八个人已经冲出宿舍,向着教学楼快步走去。清晨的操场笼罩在薄雾中,红色跑道上已经有不少学生在晨跑。教学楼里灯火通明,每个窗口都能看到伏案苦读的身影。
"这才五点多啊......"吴普同忍不住感叹。 "县一中的学生都是这个点起床。"赵明推推金丝眼镜,"复读班还算晚的,应届生五点半就到教室了。"
高三教学楼的三楼整层都是复读班教室。吴普同所在的理(1)班在走廊尽头,教室门上方挂着"拼搏一年,改变一生"的红色横幅。推开教室门,一股热浪扑面而来——五十多个学生已经坐在里面,书声琅琅。
吴普同找到自己的座位,刚拿出语文课本,上课铃就响了。一个身材高瘦、神情严肃的男老师快步走进教室,皮鞋跟敲击水泥地面发出清脆的声响。
"我是你们的语文老师,姓周。"他在黑板上写下苍劲有力的"周"字,"从今天起,由我带领大家攻破语文这一关。"周老师说话语速很快,但每个字都清晰有力,"我知道你们都是落榜生,有的基础差,有的发挥失常。但在这里,我要告诉你们——语文不是死记硬背,而是有方法可循的!"
他翻开课本,开始讲解古文鉴赏。与县三中老师照本宣科不同,周老师旁征博引,从历史背景到作者生平,从修辞手法到思想内涵,讲得深入浅出。教室里鸦雀无声,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
"这段话的'之'字有几种用法?谁来回答?"周老师突然提问。 几个学生举手,周老师却点了低头记笔记的吴普同:"后排那个穿白衬衫的同学。" 吴普同慌忙站起来,脑子一片空白。 "不要紧张,"周老师语气缓和了些,"根据我刚才讲的思路想一想。"
在老师的引导下,吴普同渐渐理清思路,给出了正确答案。周老师满意地点点头:"很好!记住,学语文要敢说敢想,不要怕错!"
第二节是数学课。上课铃刚响,一个精干的中年女老师就夹着三角板走进教室。"我姓郑,教数学。"她在黑板上写下"郑"字,转身扫视全班,"我知道你们最怕数学,但我要告诉你们——数学是最容易提分的科目!"
郑老师讲课干净利落,没有一句废话。她先用五分钟讲透一个知识点,然后立刻出例题,让学生当场解答。"数学不是看会的,是练会的!"她在行间巡视,看到错误就直接指出,"这一步为什么错?公式没记牢还是思路有问题?"
吴普同发现,郑老师特别注重解题思路的训练。"不要死记硬背,"她反复强调,"要理解为什么要这样解。高考题千变万化,但解题思路是相通的。"
课间休息时,学生们都顾不上活动,抓紧时间整理笔记。吴普同看到前排一个女生在偷偷抹眼泪——她的数学基础太差,完全跟不上郑老师的节奏。
"别灰心,"旁边的男生小声安慰,"郑老师讲课是快,但真的有用。我去年跟她复读,数学提高了40分。" 这句话给了吴普同莫大的鼓舞。
第三节英语课,老师是个穿着时髦的年轻女老师,姓林。与前面两位老师不同,林老师一进门就全程英语开场:"Good rning, everyone! Wele to English ss!"
她发音标准流畅,让习惯了"哑巴英语"的复读生们目瞪口呆。"我知道你们最怕听力口语,"林老师切换回中文,微微一笑,"但我要告诉你们,英语是活的语言,不是死的语法!"
林老师的教学方法很新颖:她用英文歌曲训练听力,用电影片段学习口语,甚至带着学生玩英语游戏。"不要把英语当成考试科目,"她说,"要把它当成工具,当成了解世界的窗口。"
吴普同第一次发现,原来英语可以这么有趣。虽然很多地方听不懂,但他努力跟着老师的节奏,不知不觉就记下了不少单词和句型。
中午吃饭时,八个室友聚在一起讨论上午的课程。 "郑老师太厉害了!"张文远兴奋地说,"她讲的解题方法比我去年老师强多了!" "林老师发音真好听,"孙伟模仿着老师的语调,"比我以前的英语老师强一百倍!" 李强却有些担忧:"老师讲得太快了,我跟不上......" "慢慢来,"吴普同安慰他,"这才第一天呢。"
下午第一节是物理课。上课铃刚响,一个精神矍铄的老教师就健步走进教室。他满头银发,但目光如炬,声音洪亮:"我姓王,教物理。物理难不难?"他自问自答,"难!但再难也难不过高考落榜的滋味!"
王老师讲课很有特点:他很少用课本,而是用粉笔在黑板上画示意图,用生活中的例子解释物理原理。"看这个滑轮组,"他边画边说,"就像你们复读——一个人拉不动,大家一起用力,就能把重物吊起来!"
他用生动比喻讲解抽象概念,复杂的物理公式变得通俗易懂。"学习物理要像侦探破案,"王老师说,"要根据已知条件推断未知结果。这才是物理思维的魅力所在!"
最后一节是化学课,也是班主任的课。上课前五分钟,教室里就异常安静——大家都听说过"铁面李"的威名。
两点整,一个胖胖的中年男老师端着茶杯走进教室。他确实很胖,走起路来都有些蹒跚,但眼神锐利,不怒自威。"我姓李,教化学,也是你们的班主任。"他声音洪亮,与体型很不相称,"我知道你们给老师起外号,叫我'铁面李'。"
学生们都低下头,不敢出声。 "这个外号我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