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小梅退学了-《凡人吴普同》

  一九九六年的冬天来得又早又猛。刚进十一月,西里村就迎来了第一场雪。雪花纷纷扬扬地落下,覆盖了田野、屋顶和乡间小路,将整个世界染成一片刺目的白。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吴家却面临着比严寒更刺骨的现实——小梅的病情越来越重了。

  头疼发作得越来越频繁,从每周两三次发展到几乎天天都疼。有时候正在上课,突然就像有针扎进太阳穴,疼得她眼前发黑,只能趴在桌上强忍。

  "小梅,又疼了?"同桌小声问。

  小梅咬着嘴唇点头,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她不敢出声,怕影响其他同学,更怕被老师注意到。

  但老师还是注意到了。一天上午,正在上数学课,小梅突然疼得浑身发抖,课本"啪"的一声掉在地上。

  "吴小梅,你怎么了?"数学老师停下讲课。

  "没、没事......"小梅想挤出一个笑容,却疼得扭曲了表情。

  班主任赶紧把她送到医务室。校医量了体温,正常;测了血压,也正常。

  "可能是太累了,回去休息休息吧。"校医给了两片止疼药。

  李秀云被叫到学校,看到女儿苍白的脸,心疼得直掉眼泪。

  "娘,我没事,"小梅还强撑着,"休息一下就好了。"

  但休息并没有让病情好转。第二天,头疼又发作了,这次更严重,小梅甚至呕吐起来。

  李秀云带着女儿又去了镇卫生院。大夫检查后,面色凝重:"这孩子头疼这么频繁,得去县医院做个详细检查。"

  县医院。这三个字像巨石一样压在李秀云心上。她知道去县医院意味着什么——高昂的检查费,昂贵的药费,还有来回的路费住宿费。

  "大夫,能不能先开点药吃吃看?"李秀云近乎哀求地问。

  大夫摇摇头:"这症状不像一般的头疼,万一是什么大毛病,耽误了就麻烦了。"

  回家的路上,母女俩都很沉默。小梅靠在母亲背上,轻声说:"娘,要不我不上学了?省下钱给哥上学。"

  "胡说!"李秀云呵斥道,"你好好上学,钱的事娘来想办法。"

  但钱并不是想想就能有的。吴建军刚寄回来的钱已经所剩无几,还要留着过年和吴普同下学期的学费。

  那天晚上,李秀云一夜没睡。第二天一早,她红着眼睛对女儿说:"小梅,娘带你去县医院。"

  小梅却摇摇头:"娘,我不去了。我知道咱家没钱。"

  "可是你的病......"

  "我歇歇就好了,"小梅勉强笑了笑,"等开春暖和了,说不定自己就好了。"

  从那天起,小梅的学习状态越来越差。头疼让她无法集中注意力,经常听着课就走神,作业也经常完不成。期末考试,她的成绩一落千丈,从班上前十掉到了三十多名。

  班主任来做家访,委婉地建议:"要不让吴小梅先休学一学期?等身体好了再复学。"

  李秀云沉默了很久,最后点点头:"谢谢老师,我们考虑考虑。"

  班主任走后,小梅突然说:"娘,我不想上学了。"

  "别胡说!"

  "我没胡说,"小梅异常平静,"我算过了,我上学一年要花好多钱。这些钱省下来,够哥上大学的。哥学习好,一定能考上。"

  李秀云看着女儿早熟的脸,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她知道女儿说的是实话,但这个实话太残忍。

  最终的决定是在一个雪夜做出的。那天小梅头疼得特别厉害,吃了止疼药也不管用,最后疼得在床上打滚。

  "娘,让我退学吧,"小梅哭着说,"我实在撑不住了......"

  李秀云抱着女儿,母女俩哭成一团。窗外的雪还在下,整个世界静得可怕。

  第二天,李秀云去学校办理了退学手续。手续很简单,只要家长签字就行。班主任很惋惜:"小梅是个好苗子,太可惜了。"

  回家的路上,李秀云走得很慢。雪地上留下一串深深的脚印,很快又被新雪覆盖。

  小梅退学后,家里的气氛更加沉闷。她每天帮着母亲做家务、做饭、喂鸡,像个大人一样忙碌。但她的眼睛失去了往日的神采,经常干着活就发起呆来。

  吴普同周末回家,发现妹妹的课本都不见了。

  "小梅,你的书呢?"

  "收起来了,"小梅低头择着菜,"用不着了。"

  吴普同这才知道妹妹退学了。他冲进母亲屋里:"娘!你怎么能让小梅退学?"

  李秀云正在缝补衣服,针一下扎在手指上。血珠渗出来,染红了白色的布料。

  "那你说怎么办?"母亲的声音异常平静,"你的学费,她的药费,家里的开销......钱从哪来?"

  吴普同哑口无言。他看着母亲粗糙的手,看着窗外妹妹单薄的身影,突然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那天晚上,吴普同把自己关在屋里。桌上摊着物理习题,但他一个字也看不进去。脑海里全是小梅小时候背书的样子——那么认真,那么专注,眼睛里闪着光。

  "哥,我以后要当老师,"小梅曾经这样说,"像杨老师那样的好老师。"

  如今,这个梦想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半夜,吴普同被轻微的响动惊醒。他悄悄起身,发现小梅屋里的灯还亮着。

  推开门,看见小梅正就着煤油灯偷偷看课本。发现哥哥进来,她慌忙把书藏到身后。

  "我、我就是睡不着......"小梅结结巴巴地解释。

  吴普同走过去,从她手里拿过课本。是一本初三的语文书,翻开的那页正是朱自清的《背影》。

  "哥,这篇课文真好,"小梅轻声说,"尤其是最后那句'我的眼泪又来了',每次读都想哭。"

  吴普同看着妹妹,突然发现她眼角有了细细的皱纹。她才十五岁啊。

  "小梅,哥一定考上大学,"吴普同紧紧握着妹妹的手,"等哥工作了,挣钱给你治病,让你重新上学。"

  小梅摇摇头,笑了:"哥,你不用管我。只要你过得好,我就高兴。"

  雪还在下,夜很静。兄妹俩就着煤油灯,一起读完了那篇《背影》。读到结尾时,小梅的眼泪真的来了,滴在书页上,晕开了一小片墨迹。

  从那天起,吴普同学习更加拼命了。他知道,自己背负的不仅是自己的梦想,还有妹妹未尽的学业。

  小梅虽然退学了,但并没有放弃学习。她经常借哥哥的课本看,遇到不懂的就问。有时候吴普同放学回家,会发现妹妹把他不会的数学题都解出来了。

  "小梅,你比我都聪明,"吴普同感慨地说,"要是能继续上学,一定能考上好大学。"

  小梅只是笑笑,继续低头择菜。她的手上已经长了茧子,再也不像读书人的手了。

  腊月里,吴建军和家宝从北京回来了。得知小梅退学,吴建军沉默了很久,最后只说了一句:"爹没本事,委屈你了。"

  家宝偷偷把自己攒的工钱塞给妹妹:"姐,拿去买点好吃的。"

  这个冬天格外漫长。雪一场接一场地下,仿佛永远也不会停。吴家的气氛就像这天气一样,阴郁而沉重。

  只有吴普同知道,在某个角落里,总有一盏煤油灯亮到很晚。灯下,一个折翼的雏鸟仍在偷偷学习,用这种方式守护着未尽的梦想。

  他在日记本上写道:"小梅的退学像一把刀,扎在每个家人的心上。但生活还要继续,我只能带着她的梦想一起前行。这个冬天很冷,但总有冰雪消融的一天。"

  窗外,又下雪了。雪花无声地飘落,覆盖了所有的痕迹,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但有些伤痕,已经深深地刻在了心里,永远无法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