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九六春节聚首-《凡人吴普同》

  腊月二十八,西里村已经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家家户户贴上了红春联,屋檐下挂起了灯笼,孩子们穿着新衣在街上放鞭炮,空气中飘荡着炖肉的香味。

  吴普同帮着母亲扫完院子,正准备贴春联,就听见门外传来熟悉的自行车铃声。

  "普同!在家吗?"是王小军的声音。

  吴普同赶紧迎出去,看见王小军和张二胖推着自行车站在门口。王小军穿着一件崭新的蓝色羽绒服,张二胖则是一件米白色的棉夹克,两人都显得精神了许多。

  "你们怎么回来了?"吴普同又惊又喜。

  "放寒假啊,"王小军笑着捶了他一拳,"中专放假比你们早多了。"

  "快进屋坐,外头冷。"吴普同连忙把两人让进院子。

  李秀云闻声出来,看见他们也很高兴:"小军、二胖来了?快屋里坐,正好炸了年糕,尝尝。"

  屋里,炭火烧得正旺,暖烘烘的。三人围坐在炕桌旁,李秀云端来刚出锅的年糕和花生瓜子。

  "大学生,高中生活怎么样?"王小军一边嗑瓜子一边打趣道。

  吴普同苦笑:"别取笑我了,天天除了学习就是学习,哪有你们中专潇洒。"

  "那是,"王小军来了精神,"我们学校可有意思了。上周刚办了交谊舞会,我还请女生跳舞了呢!"

  张二胖推推新配的金丝边眼镜:"你就吹吧,那天明明躲在角落里不敢邀请人家。"

  "谁说的!我那不是先观察观察嘛。"王小军脸一红,赶紧转移话题,"天津可大了,百货商场有五六层楼高,电梯都是自动的!我第一次坐的时候差点摔跤。"

  吴普同听着,心里既羡慕又有些不是滋味。他每天骑着破自行车在土路上奔波的时候,同学们已经在城市里体验着完全不同的生活。

  "你们学业不紧张吗?"他忍不住问。

  "紧张什么呀,"王小军摆摆手,"一周就二十多节课,下午三点多就放学了。老师也不怎么管,全靠自觉。"

  张二胖补充道:"不过实训课还是挺有意思的。我们学护理的要练习扎针、量血压,还在彼此身上练习呢。"他挽起袖子,露出胳膊上的几个针眼,"看,这都是同学们练手的成果。"

  吴普同看着那些细小的针眼,突然觉得自己的高中生活确实枯燥乏味。每天除了背书就是做题,最大的娱乐就是课间十分钟的休息。

  "你们高中是不是特别累?"二胖关切地问,"听说县三中管得很严。"

  吴普同点点头:"早上六点就要起床,晚上自习到九点。一个月就休息两天,作业还特别多。"

  王小军啧啧两声:"要我说,还不如上中专呢。早点毕业工作多好,你看我们现在多自在。"

  张二胖倒是很理解:"普同是要考大学的,不一样。对了,你成绩怎么样?"

  吴普同简单说了说期中考试的情况。听到他考了第十三名,王小军不以为然:"才十三名啊,那考大学够呛。"

  这话像一根针,扎在吴普同心上。他知道王小军没有恶意,但那种被看低的感觉让他很不舒服。

  午饭时,李秀云做了好几个菜,热情地招待他们。小梅的头疼好多了,也出来一起吃饭,安静地听着哥哥们聊天。

  "小梅都长这么大了,"张二胖惊讶地说,"上次见还是个小丫头呢。"

  小梅红着脸低下头。吴普同突然想起什么,从屋里拿出那个珍藏已久的笔记本。

  "二胖,这是娟子让我转交给你的。"

  张二胖接过笔记本,一脸困惑:"娟子?她给我这个干什么?"

  王小军抢过笔记本翻看,突然笑起来:"好家伙,二胖你有情况啊!这明显是......"

  张二胖急忙抢回笔记本,脸涨得通红:"别胡说!"

  但翻开笔记本时,他的表情渐渐变了。本子里娟子娟秀的字迹记录着各种学习资料,但字里行间透露着别样的情愫。在最后一页,娟子用工整的小楷写着:"听说涿州很美,希望有一天能去看看。愿你学业有成。"

  "娟子她......还好吗?"二胖低声问。

  "挺好的,"吴普同说,"在县三中读高二,学习很用功。经常问起你呢。"

  二胖默默收好笔记本,不再说话。王小军在一旁挤眉弄眼,被吴普同瞪了一眼才收敛。

  饭后,三人出去散步。村口的麦秸垛还和小时候一样,只是他们都长高了,不能再像从前那样爬上去打滚了。

  "还记得咱们小时候在这儿玩打仗吗?"王小军感慨地说,"时间过得真快啊。"

  "是啊,"二胖推推眼镜,"那会儿还以为会永远在一起玩呢。"

  三人沉默了一会。夕阳西下,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远处的村庄炊烟袅袅,偶尔传来鞭炮声。

  "其实,"二胖突然说,"中专也没有看起来那么轻松。我们也要考试的,不及格要补考。"

  王小军也认真起来:"是啊,而且毕业还要分配工作,要是分到不好的单位,也麻烦。"

  吴普同有些惊讶:"你们不是包分配吗?"

  "包分配是包分配,但好单位谁都想去啊。"王小军叹气,"铁路系统虽然好,但也要看分到哪里。要是分到偏远小站,那还不如回家种地呢。"

  这是吴普同第一次听到朋友们诉说烦恼。原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压力和担忧,光鲜的外表下藏着不为人知的艰难。

  天色渐晚,王小军和二胖该回去了。

  "明年过年再聚!"王小军跨上自行车,挥挥手。

  "一定!"吴普同和二胖同时应道。

  看着两个朋友远去的背影,吴普同心里五味杂陈。他们曾经是最好的玩伴,如今却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这种分别,也许就是成长的代价吧。

  回到家,小梅悄悄问他:"哥,你是不是也想去上中专?"

  吴普同摇摇头:"不,我要上大学。"

  "为什么?他们不是挺好的吗?"

  "是好,但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吴普同望着窗外,"我想看看更大的世界,而不只是听别人说。"

  那天晚上,吴普同在日记本上写道:"今天见到了小军和二胖,我们都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中专生活丰富多彩,但也有他们的烦恼;高中生活枯燥艰苦,但为了梦想值得。感谢这次相聚,让我更清楚自己的选择。新的一年,要为自己的决定更加努力。"

  窗外,鞭炮声此起彼伏,夜空偶尔被烟花照亮。吴普同想着朋友们的话,想着妹妹的病,想着自己的学业,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但他知道,这就是成长。每个人都要背负着自己的责任和梦想,一步步向前走。也许道路不同,但只要不停下脚步,终会到达属于自己的远方。

  夜深了,吴普同吹灭煤油灯。明天就是除夕,新的一年就要开始。而他们的故事,也还在继续。